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降低留置胃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方法]将98例留置胃管病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实施留置胃管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专案,即在常规留置胃管护理基础上对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病人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原因确定解决方法、进行系统的行为干预及效果评价等,比较两组留置胃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执行约束带使用正确率。[结果]观察组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执行约束带使用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护理专案可降低留置胃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叶维霞  高震 《全科护理》2013,11(19):1786-1786
[目的]探讨昏迷且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留置胃管方法的改进。[方法]将100例昏迷且气管切开术后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留置胃管方法,观察组采用留置胃管改良法。[结果]观察组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后24h内误吸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留置胃管方法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后24h内误吸率,效果优于传统的留置胃管方法。  相似文献   

3.
臧玉志  赵蕊  吕秀英  张丽华 《护理研究》2011,25(22):2023-2024
[目的]为病人提供更加有效、安全的胃管固定方法,减轻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方法]将150例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传统组、绷带组和改良组,分别采用传统法、绷带固定法和改良固定法,比较3组脱管发生率、脱管原因、胃管留置时间和留置效果。[结果]改良组脱管发生率、脱管原因、胃管留置时间和留置效果方面均优于传统组和绷带组,更易被病人接受。[结论]改良固定法可有效地增加胃管的牢固性,防止胃管脱出,降低脱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病人提供更加有效、安全的胃管固定方法,减轻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方法]将150例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传统组、绷带组和改良组,分别采用传统法、绷带固定法和改良固定法,比较3组脱管发生率、脱管原因、胃管留置时间和留置效果。[结果]改良组脱管发生率、脱管原因、胃管留置时间和留置效果方面均优于传统组和绷带组,更易被病人接受。[结论]改良固定法可有效地增加胃管的牢固性,防止胃管脱出,降低脱管率。  相似文献   

5.
丁越玲  查全萍 《全科护理》2016,(13):1360-1362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病人对留置胃管的耐受性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胸外科200例食管癌术后留置胃管病人进行胃管耐受性及影响因素调查,调查术后病人相关的一般资料、置管时的不适反应、留管期间的不适反应及程度。[结果]置胃管时的不适反应分为三级,轻度不适45%,中度不适48.5%,重度不适6.5%;留置胃管期间,要求拔除胃管的病人占53%,有自行拔管行为的病人占13%;留置期间均有各种不适反应耐受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胃管均有不程度的不适,其中咽喉部疼痛和口渴是术后病人难以耐受的主要原因,对此进行干预治疗,可降低拔管率。  相似文献   

6.
胃管固定材料及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置胃管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留置胃管的固定方法,护理人员进行了较多探索^[1],但仍存在胃管固定不牢,或固定方法复杂等不足^[2]。孙文霞^[3]等报导采用常规法固定的20例患者,拔脱出胃管3例;陈建意^[4]报导胃管脱落率40%;为避免胃管脱落,反复插胃管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和损伤,  相似文献   

7.
王孟云  高建珍 《全科护理》2016,(20):2096-2098
[目的]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降低神经内科留置胃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保证留置胃管病人安全。[方法]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发生的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原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神经内科留置胃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有效降低了神经内科留置胃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保证了神经内科留置胃管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留置胃管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留置胃管的固定方法,护理人员进行了较多探索[1], 但仍存在胃管固定不牢,或固定方法复杂等不足[2].孙文霞[3]等报导采用常规法固定的20例患者,拔脱出胃管3例;陈建意[4]报导胃管脱落率40%;为避免胃管脱落,反复插胃管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和损伤,本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探索出1种无纺布的透气胶贴,在患者鼻翼及耳廓固定胃管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留置胃管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胃管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留置胃管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留置胃管情况(包括一次成功、二次成功及失败)及留置胃管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留置胃管均成功,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留置胃管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留置胃管的固定方法,预防非计划性移位、脱管,减少护理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为临床胃管的固定方法提供新依据。[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普通外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留置胃管的100例病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按常规的胃管固定方法,即用布胶布交叉固定于鼻翼两侧和面颊部再加系棉绳挂于耳郭上或枕后;观察组采用自制的活结系于单侧鼻导管固定留置胃管;观察两组留置胃管的移位、脱管率、病人的舒适度、胃管固定处皮肤刺激程度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胃管固定方法稳固性、舒适度、皮肤刺激程度及病人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自制的活结系于单侧鼻导管固定留置胃管,能够稳定的固定胃管,病人舒适度高,可有效地预防非计划拔管,提高了病人留置胃管的依从性及满意度,同时避免了常规用胶布固定引起的皮肤瘙痒甚至皮肤过敏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导丝引导留置胃管在重症监护室困难置管中的应用。[方法]对35例常规方法留置胃管失败病人导丝引导留置胃管的方法。[结果]1例颈部肿块并胸廓畸形病人置管失败,34例成功完成留置胃管,其中一次置管成功29例。[结论]导丝引导留置胃管可减少反复置管次数、提高留置胃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卓凤坚 《全科护理》2012,10(29):2777-277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居家脑卒中病人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循证小组,制定措施,对42例居家脑卒中病人留置胃管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结果]42例(96例次)脑卒中病人留置胃管成功率达100%。[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居家脑卒中病人留置胃管中可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胃管位置判断法在留置胃管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将140例需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判断胃管位置,观察组采用改良法,比较两组病人胃管位置判断情况。[结果]对照组判断胃管位置易判断54例,难判断16例,判断准确69例;观察组胃管位置易判断64例,难判断6例,判断准确70例。[结论]在留置胃管过程中应用改良胃管位置判断法可提高易判率和判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CU病人静脉留置针堵管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通过品管圈(QCC)活动分析CCU病人静脉留置针堵管原因,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比较QCC活动前后两组病人静脉留置针堵管率。[结果]QCC活动后,静脉留置针堵管率(6.9%)显著降低,与活动前(1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堵管原因包括操作者因素、病人因素、药物原因3个主要方面。[结论]静脉留置针堵管因素是多方面的,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堵管率。  相似文献   

15.
丁小琴  顾晓燕  吴冬琴 《全科护理》2014,(31):2943-2944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留置胃管病人夜间非计划拔管的影响。[方法]将82例老年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道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管道护理基础上强化护理干预,实施管道安全护理。比较两组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夜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夜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强化护理干预,实施管道安全护理,可减少留置胃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改良留置胃管法在胃肠减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肠梗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法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胃管方法行胃肠减压,比较两组病人胃肠减压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胃肠减压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改良留置胃管法的胃肠减压效果优于传统留置胃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马秋萍 《全科护理》2011,9(31):2846-2847
[目的]总结脑卒中病人安全鼻饲的护理。[方法]对286例重症脑卒中病人留置胃管并加强观察,对常见鼻饲不安全因素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持续关注病人的反应。[结果]鼻饲期间,出现意外拔管18例,腹胀、腹泻32例,呕吐42例,应激性溃疡13例,吸入性肺炎1例。[结论]通过对重症脑卒中留置胃管病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保证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8.
史蓉蓉 《全科护理》2020,18(25):3321-3323
[目的]比较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对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症病人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某院ICU收治的86例危重症病人,按照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鼻胃管组(2016年1月—2017年3月)36例,鼻空肠管组(2017年4月—2018年12月)50例。比较两组病人置管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留置鼻空肠管与留置鼻胃管比较并未明显增加置管操作时间及置管费用,且一次置管成功率并未降低(P均0.05);鼻空肠管组病人置管第7天的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鼻胃管组(P均0.05);鼻空肠管组病人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P0.05)。[结论]留置鼻空肠管对ICU危重症病人安全、有效,比留置鼻胃管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高云  魏文 《护理研究》2008,22(7):1855-1856
[目的]比较两种固定胃管方法。[方法]将109例胃肠道术后留置胃管病人按手术日期单双号分为两组,实验组58例,对照组51例,胃管固定分别采用改良法与传统法,观察两组病人术后早期活动情况及胃管脱出情况。[结果]实验组胃管脱出率、皮肤压痕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活动例数多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式胃管固定法较传统固定法有较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暗示疗法在意识障碍病人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78例需要留置胃管的意识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的置管方法,实验组病人在留置胃管前、留置胃管中及置管后配合暗示疗法进行操作。对比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前后病人脉率的变化及家属对护士操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置管前后脉率的变化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属对实验组护士操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暗示疗法能明显提高意识障碍病人一次置入胃管的成功率,减少病人对外界刺激的不良反应,提高病人家属对护士操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