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进行调查并分析阳性患者输血效果。方法选取兴宁市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 240例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不规则抗体筛查,记录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及分布情况,分析不同疾病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观察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输血效果及输血反应。结果纳入的1240例患者中,经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测出阳性98例,不规则抗体阳性率7.90%;98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有输血史患者数量多于无输血史患者,有妊娠史患者数量多于无妊娠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98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肿瘤患者占比22.45%,血液疾病患者占比28.57%,外科疾病患者占比10.20%,孕产期疾病患者占比20.41%,其他疾病患者占比18.37%,98例患者经输血治疗后,出现过敏1例,发热1例,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且98例患者输血后可见明显疗效。结论输血患者治疗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有助于确定不规则抗体阳性情况,且女性、有输血史、有妊娠史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较高,针对阳性患者进行抗体鉴定,输入无相应抗原的血液,可保障输血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本院输血治疗患者不规则抗体的检出情况,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微柱凝胶法筛查8 775例输血治疗患者血浆不规则抗体.结果 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72例,阳性率为0.82%;72例阳性患者中,88.89%(64/72)有输血史,75.00%(54/72)来自血液科、肿瘤科、ICU、感染科、产科、儿科;43例不规则抗体阳性的女性患者中,90.70%(39/43)有妊娠史.结论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有助于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降低发生输血反应的风险;血液科、肿瘤科、ICU、感染科、产科、儿科患者及有输血史和妊娠史患者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该院不规则抗体产生的频率及其特异性,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时的分析处理方法和临床意义,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 对2005年11月至2010年7月在该院拟输血或手术备血的10 479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阳性的标本送北京市血液中心进行抗体鉴定,分析抗体特异性.结果 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70例,阳性率为0.67%,其中有临床意义的抗体49例,包括血液病22例、恶性肿瘤12例、良性肿瘤5例、肾病4例、其他疾病6例,血液病和肿瘤患者占79.6%,抗体鉴定确定自身抗体10例;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4例;确定同种特异性抗体35例.结论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十分必要,发现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一定要做进一步的抗体鉴定,并选择无相应抗原的配血相合的血液输注.  相似文献   

4.
赵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20):2339-2340,2343
目的 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方法 对652例有输血和(或)妊娠史的输血患者血浆应用间接Coomb′s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统计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鉴定抗体特异性及检测其抗体效价.结果 652例患者血浆中共筛检出14例不规则抗体阳性,阳性率2.14%.其中,同种抗体9例,自身抗体3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肝癌患者输血治疗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分析,研究其分布特点及特异性,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有效保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5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4 825例肝癌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及筛查阳性患者抗体鉴定结果。结果检出不规则抗体16例(0.33%);其中包括抗-E抗体2例(12.5%)、抗-C抗体1例(6.25%)、抗-e抗体1例(6.25%)、抗-Ce抗体2例(12.5%)、抗-M抗体4例(25.0%)、抗-Lea抗体2例(12.5%)、未确定抗体特异性4例(25.0%)。结论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可以很好地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临床输血安全,从而提高输血疗效。  相似文献   

6.
王谦  燕备战  于洋 《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1):966-968
目的检测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评估不规则抗体在患者的性别、输血史/妊娠史上的发生频率,并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及孕妇产前检查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盐水法及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对解放军总医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31 766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病例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在被检标本中共发现217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阳性率为0.68%,其中男84例,占被调查男性的0.51%,女133例,占被调查女性的0.86%,女性高于男性(χ2=14.34,P<0.01)。其中有204例曾经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显著高于无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χ2=230.29,P<0.01)。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中自身抗体17例,有抗体特异性未能确认者66例,确认抗体特异性134例,其中Rh系统抗体79例(36.40%),MNS系统29例(13.36%),Lewis系统17例(7.83%),其他系统:抗-K 2例、抗-Kpa1例、抗-Fya1例、抗-Jka2例、抗-P1 2例、抗-e联合抗-P1 1例。免疫球蛋白类别IgG抗体152例(70.04%);IgM抗体26例(11.98%);IgM+IgG抗体39例(17.97%)。结论患者在输血前及孕妇在产前进行抗体筛查,并对出现的不规则抗体特异性进行鉴定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有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患者红细胞不规则同种抗体分析与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细胞不规则同种抗体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对输血住院患者血标本进行不规则同种抗体筛查和特异性鉴定。结果在38 530例受检标本中80例检出同种抗体,检出率为0.2%。抗体涉及Rh、MNSs、Lewis、Kidd 4个血型系统,所占比例依次为Rh(75%)、MNSs(17.5%)、Lewis(6.25%)、Kidd(1.25%)。同种抗体在女性患者中的检出率高于男性(χ2=8.436,P<0.05)。结论 Rh系统抗体是患者中的主要不规则抗体。为可能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安全输血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该院诊治的8 000例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筛查阳性的患者进行抗体鉴定,分析研究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8 000例患者检测出不规则抗体阳性54例,阳性率为0.675%。阳性患者中具有临床研究意义的抗体33例,包括血液病11例、恶性肿瘤6例、良性肿瘤5例、肾病6例、其他5例。其中血液病和肿瘤占66.67%。抗体鉴定确定具有自身抗体8例,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共同的6例,同种特异性抗体的19例。结论针对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标本做进一步检查,并且在输血时选择无相应抗原配血相合输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输血者与妊娠者阳性率差异性,以及不规则抗体的分布情况,为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患者取静脉血3 ml离心,分别进行不规则抗体阳性筛查和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鉴定,并记录输血患者与妊娠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8 432例患者病例中不规则抗体呈阳性者30例,阳性率0.36%。其中5 288例输血者阳性16例,阳性率0.30%,3 144例妊娠者阳性14例,阳性率0.45%,两组阳性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规则抗体阳性者筛查中非特异性抗体2例,占6.67%,特异性抗体28例,占93.33%。特异性不规则抗体的分布情况为:抗-M比率最高,占28.57%,其次是抗-D、抗-E、抗-C不规则抗体。结论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与研究可为临床输血提供大量的事实依据,从而为临床寻找新的相合血液争取时间,能够有力地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探讨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分布及其在不同病种的分布规律。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本院拟输血的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对受血者进行血浆中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并对筛查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44194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者137例,阳性率为0.31%,其中男性33例,占被研究男性的0.18%;女性104例,占被研究女性的0.40%,性别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38,P0.05);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中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129例,无输血史或妊娠史的8例;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中抗体特异性分布主要为Rh血型系统54例(39.42%),MNS血型系统37例(27.01%),Lewis血型系统30例(21.90%);以病种计,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中肿瘤最多,占5.96‰,其次是消化道出血和慢性肾衰竭,分别占3.28‰和3.19‰,各病种间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9.33,P0.05)。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是必要的,能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特别对肿瘤患者,多次输血及多次妊娠史患者可以提前预警,以保证这些患者的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长期输血的地中海贫血患儿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及抗体特异性并分析其产生原因。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在本院接受输血治疗的49例地中海贫血患儿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体筛查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14例患儿出现抗体筛查阳性,抗体特异性鉴定检出Rh血型抗体11例,不规则抗体和自身抗体同时存在1例,抗-JK^a和抗-JK^b各1例。男、女性抗体筛查阳性率分别为16.1%(5/31)和50.0%(9/18),女性抗体筛查阳性率高于男性。汉、黎族抗体筛查阳性率分别为18.4%(7/38)和63.6%(7/11),黎族抗体筛查阳性率高于汉族。开始治疗时间在出生-6月龄、6月龄-1岁和1岁以上出现抗体筛查阳性的例数和百分比分别为3例(15.8%)、3例(20.0%)和8例(53.3%)。α地中海贫血3例抗体筛查均阴性、β地中海贫血抗体筛查阳性4例(14.8%)、αβ混合型地中海贫血抗体筛查阳性9例(60.0%)、未明确地中海贫血类型的抗体筛查阳性1例(25.0%),αβ混合型地中海贫血患儿输血后抗体筛查阳性率最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ABO血型来比较抗体筛查阳性率之间的关系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中海贫血患儿长期输血后产生抗体大多属于Rh同种抗体;混合型地中海贫血患儿更易产生抗体;黎族抗体筛查阳性率高于汉族,这可能是由黎汉族之间存在的血型基因差异导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通过抗体筛查和鉴定,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以避免不规则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并选择相合的血液,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978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需要输血患者的血清(浆)不规则抗体,结果阳性的标本再送南京市血液中心进行抗体特异性进一步鉴定。对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78例择期手术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筛查发现不规则抗体阳性6例,阳性率0.61%。筛检阳性的6例标本经南京市血液中心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发现在6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抗-E 3例、抗-D 1例、抗-cE 2例。对6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提示少输或不输血,其中2例未输血,4例输注经南京市血液中心配合型血液,无1例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在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发现有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以及选择和准备相适合的血液,防止溶血性输血反应。这对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吕学琴  尹向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5):1948-1949,1952
目的探讨健康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3 029名健康献血者的血液标本,采用盐水介质法和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筛查阳性者做进一步鉴定,分析抗体特异性。结果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农三师图木舒克市中心血站3 029例健康献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17例(0.56%),其中抗-D阳性9例,抗-E阳性4例,抗-e阳性1例,抗-M阳性2例,抗A1阳性1例。男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43%(6/1 397),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67%(11/1 6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健康献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输血史或妊娠史者(1.48%vs0.10%,P<0.05)。结论常规对健康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对保障临床用血安全、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降低溶血性输血不良事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预约输血的患者1 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76例,常规输血检查)和观察组(576例,常规输血检查+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测观察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和特异性;分析不规则抗体产生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溶血性输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共检出15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阳性率为2.60%,其中特异性不规则抗体11例,占阳性比率为73.33%;非特异性不规则抗体4例,占阳性比率为26.67%。女性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输血次数≥3次者高于输血次数<3次者,有血液疾病和妊娠史者高于无血液疾病和无妊娠史者(P<0.05)。观察组溶血性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特异性鉴定能够有效避免输注含有抗体相应抗原的血液,降低溶血性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确保临床输血治疗安全可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对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的意义。方法对2000例预输血患者进行抗体筛查,对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统计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和检出率。结果共筛出不规则抗体阳性者8例,阳性检出率为0.4%。其中血液系统疾病和肿瘤患者6例,占75.0%,高于其他疾病患者所占比例(2例,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显示, Rh系统抗体占62.5%,MNS系统抗体(抗-M抗体)占37.5%。结论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有利于选择适合患者的血液,有效减少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用强生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2011年5~12月的输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标本进一步做抗体鉴定,同时查阅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的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及患者相关信息。结果 48 480例输血申请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297例,阳性率为0.61%。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能有效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输血安全,尤其对输血史和妊娠史患者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卡式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在输血前,使用微柱凝胶法对有输血史、妊娠史、短期内需要多次输血或交叉配血不合的输血或备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筛检阳性者,进一步作抗体特异性鉴定,再选取该抗体对应抗原阴性的供血者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结果在932例患者病例中,共筛检出不规则抗体3例(0.32%),经抗体特异性鉴定,为抗-E 2例(0.21%),抗-c 1例(0.11%),选取不规则抗体相应抗原阴性的供血者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配血成功。另检出患者已致敏红细胞所引起的交叉配血次侧凝集2例(0.21%),假凝集1例(0.11%),自身抗体2例(0.21%)。结论微柱凝胶法对于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交叉配血前必须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检,这对有输血史、妊娠史以及短期内需多次输血的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聚法在不规则抗体筛选中的价值对比。方法对2010~2011年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6 720例预约输血患者,用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聚法分别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结果再用谱细胞通过抗人球蛋白方法进行特异性检测。结果用微柱凝聚法筛查出不规则抗体阳性28例,阳性率为0.42%,而凝聚胺检测阳性26例,阳性率仅为0.39%,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h系统占总不规则抗体比例为57.1%,分别为抗-D 5例,抗-E 7例,抗-C 2例,抗-Ec 2例。结论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聚法都适用于临床筛查不规则抗体,微柱凝聚法比凝聚胺法更有利于大规模自动化筛查,对于有条件的大医院更适合临床输血前的应用和相关疾病的诊断,而凝聚胺法在基层或者临床急诊上也可合理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