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功能未知新基因LX3[1]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相关性,为研究IL-6的作用机制寻找新的靶基因。方法 反转录-PCR(RT-PCR)分析不同浓度IL-6处理的U937细胞及同一浓度IL-6诱导不同时间的U937细胞中新基因LX3的表达差异;NorthernBlot分析IL-6诱导前后U937细胞中新基因LX3表达的变化。结果 LX3基因在U937细胞中的表达量随IL-6诱导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IL-6浓度为500ng/ml时表达量最高,而在0ng/ml时不表达;时间表达谱分析显示在IL-6刺激8h时新基因LX3的表达量最高;Northern印迹分析显示新基因LX3在IL-6诱导后的U937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升高。结论 LX3是与IL-6诱导紧密相关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2.
IL-6诱导相关新基因LX3的人多组织表达谱分析及功能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荣  黎燕  张纪岩  冯建男  沈倍奋 《医学争鸣》2005,26(11):968-971
目的:研究IL-6诱导相关新基因LX3在人多组织中的表达状态,并进行LX3蛋白质超家族分析,预测该新基因的功能.方法:用AP-PCR法制备32P标记的LX3的全长基因探针,Northern blot分析新基因LX3在Multiple Tissue RNA Blots(MTRB)上的表达,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新基因LX3表达蛋白质的超家族分析.结果:新基因在人8种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睾丸组织、脾脏中表达最高,而在脑和胃组织中表达相对较低.超家族分析显示新基因LX3与外周结合蛋白超家族成员2GBP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结论:新基因LX3与IL-6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生素D3诱导的U937细胞CD14蛋白表达的方法及其对内毒素刺激的反应性。方法用(0.1μMol)VitD3与U937细胞共同培养24h以诱导其表达CD14基因,使其产生CD14蛋白,并观察U937细胞对不同浓度LPS刺激不同时间后的反应。结果发现VitD3能稳定诱导U937细胞表达CD14mRNA基因和CD14蛋白,转型的U937/CD14细胞显著增加了对LPS刺激的敏感性,表现为低浓度LPS刺激能诱导其细胞核中NF-κ3B激活,指导TNF-a的mRNA的转录和表达,进一步合成和释放TNF-a。结论U937细胞是研究CD14在LPS介导MO激活的理想细胞模型,维生素D3能诱导U937细胞CD1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增加其对内毒素刺激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刺梨汁(RRTJ)促U937细胞凋亡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RRTJ在体外作用于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U937细胞株。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细胞计数测定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生长周期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观察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变化;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一氧化氮(NO)分泌量;并通过测定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分析RRTJ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刺梨汁显著抑制U937细胞生长,并表现出剂量依赖性。随RRTJ浓度增加,U937细胞凋亡率增高,baxmRNA表达量上升,而bcl-2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U937细胞NO释放量也随RRTJ浓度增加而增加。结论:RRTJ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生长周期、降低bcl-2/bax比值,同时诱导NO分泌,促进U937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两型TNFα对U937细胞的胞毒效应及二者诱导U937细胞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 采用生物活性检测法测定两型TNFα对U937细胞的胞毒效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法探索两型TNFα诱导U937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两型TNFα对U937细胞胞毒效应存在差异,分泌型TNFα(sTNFα)的杀伤率为24.3%,且引起靶细胞坏死率大于其诱导的凋亡率;跨膜型TNFα(TM—TNFα)的杀伤率为34.3%,主要引起靶细胞凋亡。以sTNFα诱导基因做消减,得到TM—TNFα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即25个EST,其中8个EST与已知基因有高度同源性,17个EST为未知序列,已向GenBank登录。结论 两型TNFα杀瘤作用不同可能是由于它们启动了不同的基因转录及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NF-α对未分化及成熟3T3-L1脂肪细胞中TSG-6基因(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stimulated gene-6)表达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养3T3-L1脂肪细胞.在3T3-L1细胞生长至完全融合后2天(第0天)或细胞诱导分化的第10天,应用重组TNF-α(0.1、1.0、10.0ng/ml)干预未分化(第0天)或已分化成熟(第10天)的脂肪细胞,采刖RT-PCR技术检测干预后不同时间(0、0.5、2.0、6、0、12、0、24.0h)脂肪细胞中TSG-6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不同浓度TNF-α对未分化脂肪细胞中TSG-6基因的表达水平均具抑制作用。TNF-α浓度0.1ng/ml时,TSG-6基因表达水平2h内下降67.30%,24h时下降76.05%;TNF-α浓度1.0ng/ml时,TSG-6基因表达水平0.5h内下降52.79%,24h时下降99.20%:TNF-α浓度10.0ng/ml时,TSG-6基因表达水平0.5h内下降96.14%,其表达几乎被完全抑制:②不同浓度TNF-α均能显著抑制成熟脂肪细胞中TSG-6基因的表达。TNF-α浓度0.1ng/ml时,TSG-6基因表达水平6h内下降33.73%,12h内下降97.39%;TNF-α浓度1.0ng/ml时,TSG-6基因表达水平6h内下降78.68%,并持续至24h;TNF-α浓度10.0ng/ml时,TSG-6基因表达水平2h内下降96.27%.TSG-6基因的表达几乎被完全抑制。结论:TNF-α对脂肪细胞中TSG-6基因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总体趋势上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人髓核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影响。方法①应用不同浓度的IL-6(0ng/ml、10ng/ml、100ng/ml、1000ng/m1)刺激体外培养的人髓核细胞,共同培养72h.~收集细胞;②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MMP-3和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不同剂量IL-6的刺激下,MMP-3的表达量在实验剂量范围内随着IL-6的剂量加大而呈上升趋势,TIMP-1的表达量实验剂量范围内随着IL-6的剂量加大而呈下降趋势。结论较大剂量的IL-6可抑制人髓核细胞基质的合成,从而促进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扇贝裙边糖胺聚糖(SS-GAG)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U937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影响,以探讨SS-GAG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U937细胞与80mg/L OX-LDL孵育48 h建立U937泡沫细胞模型.将培养的U937细胞分为5组:正常细胞对照组、模型组(OX-LDL)和低、中、高浓度的SS-GAG药物组.分别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分泌的TNF-α、IL-6和IL-8的含量.结果:培养的U937泡沫细胞中TNF-α、IL-6和IL-8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细胞组,而药物组中TNF-α、IL-6和IL-8表达量则明显降低,以800ug/mL药物组降低最为明显(P<0.01).结论:SS-GAG能降低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8的表达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白介素(IL)-17通过IL-6/1L-6R/JAK1/STAT3信号通路调控人源性高分化喉癌细胞(Hep-2)侵袭、转移.方法 以Hep-2细胞为研究对象,设IL-17刺激剂0、1、50、100 ng/ml浓度组,Westem blot法检测不同分组在IL-17的刺激下,Hep-2细胞中IL-6、IL-6R、JAK1、p-JAK1、STAT3、p-STAT3的表达变化.迁移、侵袭实验观察IL-17的刺激对Hep-2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实验中,在IL-17刺激下,1、50、100 ng/ml浓度组较0 ng/ml浓度组Hep-2细胞的IL-6、IL-6R、p-JAK1、p-STAT3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50、100 ng/ml浓度组较1 ng/ml浓度组Hep-2细胞的IL-6、1L-6R、p-JAK1、p-STAT3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100 ng/ml浓度组较50 ng/ml浓度组Hep-2细胞的IL-6R、p-JAK1、p-STAT3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各组间JAK1、STAT3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侵袭与迁移实验显示IL-17可以促进Hep-2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结论 IL-17可能通过IL-6/IL-6R/JAK1/STAT3信号通路促进Hep-2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诱导分化及糖基化终产物对人单核/巨噬细胞(U937细胞)高密度脂蛋白受体(SR-BI)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U937细胞经PMA诱导分化,并将不同浓度或同一浓度AGEs与诱导分化48h后的U937细胞共同孵育,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SR-BI蛋白的表达.结果诱导分化后U937细胞SR-BI表达在24、48 h逐渐升高,72 h下降;100、200和400mg/L AGEs刺激后细胞表面SR-BI蛋白表达量分别是BSA组的1.44、2.38和2.77倍(P<0.05);400mg/L的AGEs作用6、12、24、48 h后,U937巨噬细胞SR-BI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 h的1.38、2.49、3.76和4.25倍(P<0.05).结论诱导分化24及48 h SR-BI蛋白表达逐渐增加,而分化72h蛋白表达下降;AGEs可增加U937巨噬细胞SR-BI蛋白表达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6相关新基因的生物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白细胞介素-6(IL-6)相关新基因的生物学分析,研究IL-6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IL-6相关表达序列标签(EST)进行电子克隆获得924bp全长新基因,后采用RT-PCR方法从IL-6激活的人U937细胞所提的总RNA中钓取,此片断连到pGEM-Teasy质粒上并测序。结果:成功钓取了IL-6相关EST电子克隆的全长cDNA基因。结论:使用电子克隆技术对于发现新基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白细胞介素-6(IL-6)相关新基因的生物学分析,研究IL-6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IL-6相关表达序列标签(EST)进行电子克隆获得924 bp全长新基因,后采用RT-PCR方法从IL-6激活的人U937细胞所提的总RNA中钓取,此片断连到pGEM-Teasy质粒上并测序。结果成功钓取了IL-6相关EST电子克隆的全长cDNA基因。结论使用电子克隆技术对于发现新基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测自行研制的脂氧化酶抑制剂诺帝(Nordy)对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87中甲酰化肽受体(FPR)的表达和激活后功能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术观测诺帝对U87系人恶性胶质瘤细胞FPR表达的影响;FPR激动剂N-甲酰化的甲硫酰-亮氨酸-苯丙氨酰胺(fMLF)激活FPR后加入诺帝,实验分为以下3组:①对照组,②fMLF刺激组,③诺帝处理组,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诺帝对FPR活化后引起的细胞增殖及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作用。结果诺帝(100μmol/L)明显抑制U87细胞FPR受体的表达,同时对FPR激动剂fMLF(100nmol/L)诱导的U87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因子VEGF、IL-8 mRNA表达和蛋白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照组U87细胞分泌一定量的VEGF和IL-8,分别为(4.14±0.28)ng/ml和(4.03±0.59)ng/ml;fMLF作用于U87细胞36h后,VEGF和IL-8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6.46±0.33)ng/ml和(7.54±0.73)ng/ml;诺帝作用于U87细胞12h后加入fMLF共同处理36h后,VEGF和IL-8蛋白水平分别为(3.59±0.33)ng/ml和(3.13±0.48)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诺帝对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的FPR表达和该受体活化后的促瘤细胞增殖及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IL-8 mRNA表达和蛋白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提示诺帝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和抗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基因在非β细胞中的调节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Shen K  Qin X  Zhang X  Cheng Z  Xu X  Han Z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1):780-783
目的 应用四环素 (Tet)可调控性表达系统 ,建立条件控制性人工 β细胞株 ,定量调节胰岛素基因在tet2 93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构建含四环素反应元件和表达胰岛素原基因的重组载体pTRE2mINS。再将此载体与具有潮霉素抗性的质粒pTK Hyg共转染能稳定表达反义四环素激活因子的细胞株tet2 93,然后用潮霉素筛选表达胰岛素的细胞株 ,通过四环素的衍生物强力霉素 (Dox)调节胰岛素在此细胞株中的表达。采用Northern印迹、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放射免疫分析法 ,从mRNA和蛋白水平观察细胞培养基中强力霉素浓度的变化对胰岛素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从2 8个单克隆细胞株中筛选 1株能自主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 ,又能受强力霉素调控分泌的细胞株。当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或不加强力霉素时 ,培养基中胰岛素的表达量分别为每 2 4h 2 4 1 0U/1 0× 10 6细胞和每 2 4h 9 7U/1 0× 10 6细胞 ,加强力霉素组是不加强力霉素组的 2 5倍。而且随着强力霉素浓度的增加 ,tet2 93细胞内外胰岛素的表达水平逐步增高。结论 人胰岛素基因在tet2 93细胞中的成功转移和高效表达 ,受四环素及其衍生物定时、定量调节 ,从而提高糖尿病基因治疗的精确性 ,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L-10 on the inducibility of human beta-defensin 2 (hBD-2) in human peripheral blood cells. METHODS: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22 healthy individuals and co-cultured with 0 ng/ml lipopolysaccharide (LPS), 100 ng/ml LPS, 10 ng/ml IL-10, or 100 ng/ml LPS plus 10 ng/ml IL-10 at 37 degree for 6 h. Total RNA was extract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cells and the mRNA level of hBD-2 was detected by relative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RESULT: No detectable level of hBD-2 mRNA was found in normal peripheral blood cells with stimulation of 0 ng/ml LPS or 10 ng/ml IL-10. The mRNA level of hBD-2 was increased to 166.9 +/- 35.14 after 100 ng/ml LPS challenge, while the mRNA level of hBD-2 was decreased to 30.40 +/- 9.18 after the co-stimulation of 100 ng/ml LPS plus 10 ng/ml IL-1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with LPS alone (P<0.05).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hBD-2 gene can be induced by LPS.IL-10 inhibits the inducible expression of hBD-2.  相似文献   

16.
研究Wilms瘤基因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反义、Northern blot和流式细胞技术分析了硫以义WT-1基因脱氧寡核苷酸和硫代反义c-myb基因对U937细胞增殖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μmol/L WT1反义脱氧寡核苷酸处理的U937细胞WT1蛋白表达下降37%,c-myb mRNA水平上升不明显:10μmol/L c-myb mRNA水平上升明显,同时Myb蛋白水平上升46%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介素10抑制枯否细胞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激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Weng S  Leng X  Wei Y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104-107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对与枯否氏细胞 (KC)共培养的肝星状细胞 (HSC)激活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肝脏离体胶原酶灌注消化 ,及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来分离培养HSC和KC ;将原代培养 2d的HSC和KC分为HSC单独培养、KC单独培养和HSC与KC共培养 3大组 ,分别加 2ng/ml和 2 0ng/ml的IL 10处理。 2d后 ,分别采用3 H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3 H TdR)掺入法检测HSC的增殖 ,Western印染法检测HSC中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的表达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含量。结果 IL 10对单独培养的HSC的增殖 (P >0 .0 5 )和α SMA表达 (P >0 .0 5 )无明显影响。共培养组HSC的增殖和α SMA表达分别增加了 2 .4倍和 6倍 ;2ng/ml和 2 0ng/ml的IL 10分别使共培养组HSC的增殖降低了 2 3%和 33% ,α SMA表达降低了 35 %和 4 9% ,均呈浓度依赖性 ,和HSC单独培养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或P <0 .0 0 1)。HSC单独培养组未检测出TNF α ;共培养组的TNF α量比KC单独培养组增加了 74 %(P <0 .0 1) ;2ng/ml和 2 0ng/ml的IL 10分别使共培养组的TNF α量降低了 2 7% (P <0 0 1)和 36 % (P<0 0 1) ,使KC单独培养组的TNF α量降低了 2 9% (P <0 0 5 )和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