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室程序刺激常可诱发多形性室速,但是许多患者预后良好。另据报道,Ⅰ_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用后,有些患者不再能诱发多形性室速,而诱发单形性室速。本研究的目的旨在系统评价普鲁卡因胺对程序刺激诱发的多形性室速的作用。研究对象79例,78%为男性。其中22例有晕厥史,36例有心脏骤停史,6例无症状的非持续性室速,11例持续性单形性室速,  相似文献   

2.
运动负荷试验可辅助诊断心律失常,并会对原有心律失常产生影响。运动诱发的心律失常主要与年龄相关,常见的是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冠心病者运动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提示有较重的心肌缺血、室壁运动异常、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严重病变及多支病变。其预后意义尚不一致。对冠心病者运动诱发的房性心律失常的预后评价是中性的。运动负荷试验还可诱发心肌病患者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
314例患者运动试验中室性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动试验是诊断冠心病并判断其预后的常用辅助方法之一 ,运动不仅可以诱发心肌缺血 ,还可诱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运动试验中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之间是否有关目前报道甚少。本文分析了314例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并同期进行了冠脉造影的患者 ,对在平板运动试验中中伴发室性心律失常者进行研究 ,探讨心肌缺血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 1996年 1月~ 2 0 0 2年 3月临床诊断或疑诊为冠心病而先后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 (CoronaryAngiography ,CAG)检查的患者 314例 ,患者平均年龄 5 2± …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心梗后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室速患者接受电生理测试并作相应治疗的长期预后和心源性猝死危险性。 方法 130例心便后至少2周发生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单形室速。停服抗心律失常药至少5个半衰期(4例例外)后进行电生理测试。基础研究以程序刺激诱发室速。6例因诱发不稳定室速植入除颤器而除外。其余124例,平均年龄(62±10)岁,男性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情况。方法选取23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141例)和非冠心病组(93例),比较两组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及特点。结果冠心病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2.55%(60/141),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的15.05%(1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冠心病组心律失常构成类型:室性早搏26.95%、房性早搏5.67%、阵发性室速2.13%、阵发性房颤1.42%、右束支阻滞2.84%和短阵室速3.55%。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既可诱发冠心病组发生心律失常,又可诱发非冠心病组发生心律失常,可用于冠心病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6.
013 由运动诱发的特发性室速的起始表现[GillJS等,BrHeartJ,1994,71(5):31(英文)]室性心动过速的初始关系被认为是室速机制的基础。作者检查了32例运动诱发的特发性室速患者(其中男性18个,平均年龄33.4+13.2岁,均无...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道用一种新的紧急心内除颤方法,来治疗电生理检测诱发的顽固性室颤。方法如同常规室速诱发试验,经右股静脉插入两根6F四极导管,分别固定在右房和右室。在1215例作室速诱发试验的患  相似文献   

8.
室性心动过速95例临床及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95例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及心电图分析认为:早搏指数和易损指数对预测室速和室颤并不可靠,而多源性及成对性室早与室速的发生关系更为密切;室速多见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者;加速心室节律型室速预后并非绝对良好,其中由室早诱发者易转为早搏型室速或室颤;在心动过缓及/或低血钾症者若伴Q—T间期延长易发生室速;并行收缩型室早并非多由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所致,其预后似比以往的估计为好。  相似文献   

9.
<正>1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是一种高度恶性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以运动或情绪激动(肾上腺素)诱发的双向性或多形性室速或猝死为特征,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QT间期正常的青少年。1.1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临床表现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是Coumel等在1978年首次描述的以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诱发的多形性室性心律失常和晕厥、静息心电图和心脏结构正常为特征的  相似文献   

10.
电生理检查对室速和心脏停搏复苏后的病人的存活具有预测价值,但很少有人对急性心梗愈合后的非致死性室性心动过速复发的危险性进行研究。本文旨在建立一项预后指数,以识别急性心梗愈合后有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以后室速复发的危险性。方法本研究由研究组和试验组组成。研究组为206例心梗愈合病人,其中持续性单源性室速者154例,室颤者54例。试验组为158例病例,室速患者80例,室颤78例。两组病人除病史和体检资料外,尚有运动试验、冠状动脉和左室造影、程序电刺激、以及  相似文献   

11.
探讨由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导致室速或室颤的病人心电图中是否存在能预测心律失常倾向的变化,通过血管重建术抑制心律失常是否就可消除这种变化。 方法 在1100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病人中术前有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导致室  相似文献   

12.
美托洛尔增强普罗帕酮对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经食管电刺激心房法评定15例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患者静脉注射普罗帕酮的疗效,显示有效率为67%。继之对有效的10例患者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结果8例重新诱发出室上速,对此8例静注美托洛尔0.1mg/kg后,6例不再能诱发室上速。随访显示,异丙肾上腺素试验可协助预测临床有无复发。普罗帕酮并用小量美托洛尔可明显提高普罗帕酮对室上速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运动试验是诊断冠心病并判断其预后的常用辅助方法之一,运动可以诱发心肌缺血、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有关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及其程度是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目前报道较少。本文选择我院自2003年~2005年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者,并于造影前1周左右进行过运动平板试验(TET)的218例患者,对试验中室性心律失常的结果加以分析,以探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临床疗效。方法 :5 6例特发性室速患者中 ,34例左室特发性室速采用EPT小、中弯大头导管 (或Webstr小弯大头 ) ,在左室行激动顺序标测和消融 ,以P电位较QRS起点提前 2 0ms以上作为消融靶点。 2 2例右室流出道室速采用Webster加硬导管在右室流出道行起搏标测 ,以起搏时与心动过速时体表 12导联QRS形态完全相同或最接近处为消融靶点 ,成功标准为放电过程中心动过速终止且不能诱发。结果 :5 1例患者消融成功 ,成功率 91.1%。 34例左室特发性室速中 30例靶点位于左室间隔中下部 ,2例近左室心尖 ,1例左室流出道 ,1例位于间隔高位。 31例消融成功 ,1例失败 ,2例因导管到达间隔处机械刺激终止室速而不能再诱发 ,于终止室速处作为靶点射频消融 ,1例于术后第 2天、另 1例半年后室速复发。 2 2例右室流出道室速 ,16例位于流出道间隔侧 ,6例位于流出道游离侧壁。 19例起搏标测到与心动过速 12导联QRS形态完全相同靶点 ,1例形态接近 ,消融获成功。 2例未能诱发室速 ,射频消融 1个月心动过速重新出现 ,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射频消融术对特发性室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作为首选治疗。电生理未诱发室速或机械刺激终止室速不宜尝试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5.
持续性单形性室速即使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仍能被程序刺激诱发者,其预后不好,过去曾报告过当β-阻滞剂和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简称Ⅰ类药物)合用时可增加Ⅰ类药物的疗效。作者从95例具临床意义的室速中选出19例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必需特  相似文献   

16.
前瞻性观察口服维拉帕米对类似左束支阻滞形态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 42例室速患者,年龄36.2±12.1岁;男20例,女22例。临床和无创性检查未见任何基础心脏病。室速由活动平板试验(29例)或程序心室刺激(24例)诱发,或者以Holter监测证实存在室速(23例)。停药至少5天后,开始口服维拉帕米120mg、每日3次,连用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患者的平板运动试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4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临床诊断为CPVT的15例患者(其中男性9例,60.0%)的平板运动心电图资料。结果 (1)服用药物前,15例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均诱发出室性心律失常,阈值心率为(122.3±26.1)次/min,其中9例(60.0%)记录到特征性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6例(40.0%)记录到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2)同时,8例患者(53.3%)记录到运动后的房性心律失常,且房性期前收缩阈值心率明显低于室性期前收缩[(91.5±26.3)次/min比(115.2±18.5)次/min,P=0.003];(3)15例患者在良好的监测下,平板运动试验安全性可靠。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可安全有效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对于CPVT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已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需要提出的是 ,判断室速消融成功的标准与室上性心动过速不同 ,仅靠术后能否诱发来判断。因为室速的诱发在不同的时间及条件下变异性较大 ,此标准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不客观性 ,判断标准的客观性差至少是室速消融后复发率较高的原因之一。本组总结 5年来经射频消融临床成功并得到随访资料的 132例特发性室速患者的消融资料及随访资料 ,分析经靶点刺激诱发程序在减少复发率方面的价值。  资料和方法 患者资料来自于 1994~ 2 0 0 1年 ,特发性室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左心室心肌病(ALVC)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患者行射频消融的即刻结果与长期预后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选取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行射频消融术的ALVC室速患者, 收集其年龄、性别、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等基本临床信息, 记录术中电生理检查和三维标测结果。射频消融术后每6个月至门诊随访, 随访截至2021年8月, 记录患者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以及室速的复发情况。结果共纳入12例ALVC室速患者, 年龄(42±15)岁, 男性11例(11/12)。心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1±5)mm, 左心室射血分数(61±5)%。电生理检查共在10例患者中诱发出12种室速, 周期(298±67)ms。三维标测提示12例患者中有1例基质位于内膜, 其余11例均在外膜(其中2例也累及内膜), 心脏基底部近瓣环处是基质好发部位(10/11)。分别于内膜及外膜行射频消融后, 所有患者达到完全手术终点(所有室速不再诱发)。中位随访时间65(25, 123)个月, 1例失访, 其余11例患者均存活, 且无室速复发。随访截止时的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异搏定治疗特殊类型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 2 3例特发性单形性室速和短联律间距室性早搏 (室早 )诱发的多形性室速患者 ,使用异搏定每次 5~ 10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 ,监测注药前后的心电与血压改变。室速终止后口服该药 40~ 80mg ,每日 3次维持治疗。 结果  1例患者死亡 ,余2 2例均予静注该药而及时终止了室速发作 ,部分静注总量超过 2 0mg的患者出现短时血压下降和窦房结功能抑制。 16例口服维持治疗并随访 8个月至 6年的患者 ,室速未再发作或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 异搏定对于这类特殊类型室速的疗效肯定 ,安全性较好 ,副作用少。不良反应发生与剂量有关。但异搏定不能防止短联律间距室早诱发的多形性室速患者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