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总结胸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的方法,评价椎管内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摘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6年。2004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34例胸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提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的方法。结果本组术后无1例神经损伤加重,亦无切口感染及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自术后第二天起症状缓解,双下肢感觉、肌力、浅反射、腱反射是逐渐恢复和病理反射消失。术后随访1-6个月,完全恢复30例,好转4例,优良率是100%。结论通过症状、体征及MRI可早期诊断胸椎管内肿瘤,早期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具有解剖层次分明、肿瘤切除完全、避免对脊髓、神经根的损伤,是提高全切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延颈髓肿瘤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诊断,及手术时机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延颈髓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切除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12例延颈髓肿瘤中全切除11例,占91.67%,1例纤维坏死组织近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率,全组病例临床表现均得到改善。结论:延颈髓肿瘤可通过MRI检查作出正确诊断,对绝大多数肿瘤可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对恶性肿瘤应辅以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3.
颈髓肿瘤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颈椎管内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显微手术对外科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85~2001年收治的74例颈椎管内肿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X线摄片,12例行椎管碘油造影,17例行CT检查,45例行MRI检查。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颈椎管内肿瘤早期采用椎管碘油造影、CT检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漏诊或误诊,采用MRI检查者均能确定肿瘤的部位和性质。74例中行肿瘤全切除58例(78.4%),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11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61例,病情加重或无改善10例,死亡3例。结论:MRI对颈椎管内肿瘤有较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对制定手术方案也有指导意义。不同部位和病理类型的颈椎管内肿瘤采用显微手术切除应遵循不同的原则和方法,显微手术具有解剖层次分明、肿瘤切除完全、对脊髓干扰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探讨提高脊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早期诊断率及显微外科手术疗效。方法:回顾1990年5月-2000年5月民治的脊椎管内神经鞘瘤42例,其中颈段8例,胸段21例,腰段13例,全部病例均经X线,脊椎造影、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切片诊断。结果:早期确诊率仅36%,术前确诊率为865。36例肿瘤获得全部切除术,6例肿瘤大部分切除,术后经1-10年随访,优良率91.6%,结论,要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脊椎管内神经鞘瘤,能有效地防止肿瘤的复发,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4年4月收治的该类患共6例。均采用一次手术除突出的髓核及处理骶管内蛛网膜囊肿,并对其影像学检查方法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病的临床特点是以神经根性腰腿痛为主,伴有骶神经压迫症状;CT扫描及X线片容易漏诊,MRI能显示囊肿的部位、形态、大小及对周围的压迫情况,其影像学表现与手术所见一致;除突出髓核及处理骶管囊肿一次手术完成能彻底解除压迫.疗效显。结论MRI检查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有效方法.同时处理突出的髓核及骶管囊肿.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重度胸椎结核合并完全截瘫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胸椎结核合并完全截瘫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 5例重度胸椎结核合并完全截瘫的病人实行手术治疗及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结果:5例胸椎结核全瘫病人实行手术治疗,均获成功,疗效满意,截瘫恢复满意。结论:脊柱结核一旦出现脊髓功能损害,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立即进行相关检查,特别是CT.MRI明确病因后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颈胸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管内肿瘤是脊柱外科及神经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占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手术切除是治疗的唯一方法。彻底、精确切除肿瘤,不使受压的脊髓、神经根损伤加重,仍为脊柱外科手术追求的目的拉。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发展,为椎管脊髓内、外肿瘤切除提供有益的手术尝试。本院于2001年3月~2005年10月利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颈胸椎管内肿瘤28例,现将患者的诊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脊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附2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临床研究25例脊椎管内神经鞘瘤及手术治疗结果。方法:分别描述颈段(12例)、胸段(4例)和腰段(9例)肿瘤的临床表现和类型,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包括X线平片、脊髓造影、CT和MRI。19例肿瘤全部切除,6例大部切除。优良率为80%,3例术后复发再次治疗,4例发生并发症,结论:①详细描述了肿③部位、侵犯范围、形态学特征及病理变化,对肿瘤的诊断治疗很有意义。②应遵循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探查和病理识别及切片检查相结合的诊断程序。③术前充分估计手术困难程度、术中全部切除肿瘤并保护神经组织、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周仪 《颈腰痛杂志》2002,23(2):113-115
目的 探讨特发性胸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增多症 MRI特点 ,临床表现。方法 经对手术证实的 6例特发性胸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增多症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典型的 MRI改变为 (1)胸椎管内背侧硬膜外过多的脂肪沉积。 (2 )沉积的脂肪呈连续的梭带状。 (3)硬膜囊背侧受压。(4 )脊髓受压。结论  MRI诊断特发性胸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增多症方便、快速、准确 ,是诊断特发性胸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增多症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胸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特发性胸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征象和治疗对策、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例特发性胸椎管内硬膜外血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病发病突然,临床以脊髓压迫程度不同表现出相应节段以下感觉运动障碍;MRI可明确诊断;早期清除血肿,解除脊髓受压是治疗的首选方法;治疗效果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与手术时机的关系最大。结论了解和认识特发性胸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征象、准确诊断和把握手术时机是提高该病临床疗效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