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用丙泊酚后处理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0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均分为四组,每组24只。脂多糖(LPS)致伤组(B组)、丙泊酚低剂量治疗组(C组)和丙泊酚高剂量治疗组(D组)经尾静脉注射LPS 5 mg/kg制作ALI模型;之后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和B组泵入生理盐水,C、D组分别注射丙泊酚2、4 mg/kg后再分别泵入4、8 mg.kg-1.h-1。分别在制模后1、2、3、4 h抽取动脉血测定TNF-α、IL-1β及IL-10的水平。结果制模后各时点A组大鼠TNF-α、IL-1β和IL-10含量均明显低于其它三组(P<0.05或P<0.01)。制模后1、2 h B组TNF-α、IL-1β和IL-10含量明显高于C、D组(P<0.01),C组IL-1β和IL-10含量明显高于D组(P<0.05或P<0.01)。制模后3、4 h B组IL-1β和IL-10含量仍明显高于C、D组(P<0.01),C组显著高于D组(P<0.01)。结论丙泊酚可以显著抑制ALI大鼠血清TNF-α、IL-1β及IL-10上升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冷缺血对大鼠部分肝移植肝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冷缺血对移植肝再生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稳定的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实验分为 :5 0 %肝切除对照组、冷缺血 30min后部分肝移植组 (实验 1组 )和冷缺血 10h后部分肝移植组 (实验 2组 )。观察各组生存率 ,并分别于术后 1d、2d、4d取肝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TNF α、IL 10的表达 ;对各组肝再生增殖及TNF α和IL 10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 ;探讨TNF α和IL 10的变化对大鼠部分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影响。结果  5 0 %肝切除组、冷缺血 30min后部分肝移植组和冷缺血 10h部分肝移植组存活率分别为 10 0 % ,79%、2 9% ;冷缺血 10h部分肝移植组与冷缺血 30min部分肝移植组相比 ,PCNA、TNF α表达降低 (P <0 .0 5 ) ,而IL 10表达增高 (P <0 .0 5 )。结论 随着冷缺血时间的延长 ,降低了部分肝移植术后的肝再生能力和生存率。TNF α和IL 10在移植肝肝再生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神经元死亡 ,如何减少神经元的死亡是提高神经修复后功能恢复的重要方法[1 ] 。本研究旨在研究白细胞介素 - 1β(IL - 1β)、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节的保护作用 ,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动物模型制备 :Wistar大鼠 2 0只 ,雌雄不限 ,体重 2 0 0~ 2 5 0 g,随机分为生理盐水 (SAL)、TNF- α、IL- 1β以及 IL- 1β加 TNF- α4组。梨状肌下 0 .5 cm处切断一侧坐骨神经 ,神经近端用 10 - 0显微缝线缝合后套入硅胶管内 (内径 1.0 mm,管长1.5 cm) ,硅胶管远端及缝合处用 ZT胶封固 ,管内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OLV)肺叶切除术时动脉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8的变化。方法肺叶切除术患者20例分为OLV组和双肺通气(TLV)组,分别于麻醉前(T0)、机械通气后30min(T1)、1h(T2)、2h(T3)、胸内操作结束后1h(T4)、2h(T5)、术后24h(T6)、48h(T7)采桡动脉血测定TNF-α、IL-6和IL-8。结果OLV组TNF-α在T3时开始上升,T7达峰值,且明显高于TLV组(P<0·05)。两组IL-6和IL-8均在T2时开始上升(P<0·05),T5时达高峰,T6、T7时回降,但仍高于T0(P<0·05)。OLV组T3~T6时IL-6和IL-8均高于TLV组(P<0·05)。结论OLV和TLV均可导致动脉血IL-6和IL-8升高,OLV更显著;OLV可致TNF-α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家兔缺血 再灌注期心肌组织及血清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白细胞介素 6(IL 6 )的变化和芬太尼对其影响。方法  2 4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C组 )、缺血 再灌注组 (IR组 )和芬太尼组 (F组 ) ,每组 8只。IR组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 30分钟 ,再灌注 3小时 ;F组缺血前 2 0分钟缓慢静注芬太尼 5 0 μg/kg后 ,以 40 0 μg·kg-1·h-1速度维持 ;C组仅分离血管 ,不阻断血流。三组分别于缺血前 5分钟 (I0 )、缺血 30分钟 (I1)、再灌注 1小时 (R1)和 3小时 (R2 )取颈内静脉血 ,并于实验结束时取心肌组织 ,测定血清及心肌组织中IL 1β和IL 6浓度 ,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结构变化。结果 F组血清IL 1β在R1时达到峰值 ,为I0 的 2 98倍 (P <0 0 1) ,在R2 时下降 (P <0 0 5 ) ;IL 6在R2 时升高 ,为I0 的 1 33倍 (P <0 0 5 )。IR组血清IL 1β在I1~R2 时增高 ,分别是I0 的2 90、4 85和 3 88倍 (P <0 0 1) ;血清IL 6在R1和R2 时持续升高 (P <0 0 1) ,分别为I0 的 1 5 6、1 74倍。F组心肌组织中IL 1β及IL 6含量较C组增高 ,但明显低于IR组 (P <0 0 1)。光镜下F组心肌中度水肿 ,白细胞散在浸润 ;IR组水肿严重 ,白细胞浸润明显。结论 缺血 再灌注时心肌组织和血清IL 1β、IL 6的合成增加 ,芬太尼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匹立尼酸(Wy14643)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30只,体重220~280 g,随机均分为五组:W1、W2、W3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假手术组(S组).阻断左、中侧肝动脉及其门静脉(缺血约70 %)90 min后再灌注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操作同前但不阻断血管.缺血前1h,W1、W2、W3组分别经腹腔注射Wy14643 1、5、10mg/kg,I-R组和S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4h后取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 再灌注4h后,S组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低于其它四组(P<0.05);W2、W3组明显低于I-R组(P<0.05).结论 预先给予匹立尼酸可降低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  相似文献   

7.
高容量血液滤过对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研究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清除作用。方法18例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随机选择10例行HVHF,另8例为对照组,行血液透析(HD)。酶联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和治疗1h、2h、4h、6h和8h时血、超滤液及透析液中TNF-α、IL-1β、IL-6的浓度(单位均为ng/L)。结果(1)HVHF组9/10例、HD组6/8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2)HVHF组治疗前血TNF-α1784±437、IL-1β960±173、IL-61320±325分别与治疗后4h1267±401、519±127、761±25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超滤液中未能检测出TNF-α,但可持续检测到IL-1β、IL-6;(3)HD组治疗过程中TNF-α、IL-1β、IL-6血中浓度无明显变化,透出液中未检测出上述细胞因子。结论HVHF可通过对流作用清除大量的细胞因子;AN69滤器对细胞因子有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肝脏肿瘤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32例ASAⅠ~Ⅲ级拟行肝脏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U组:乌司他丁12000U/kg加在生理盐水50ml中,麻醉诱导后切皮前经颈内静脉泵入;C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在切皮时(T1)、缺血后10min(T2)、再灌注10min(T3)、30min(T4)、1h(T5)、术后1d(T6)、2d(T7)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结果与T1时比较,T3~T6时两组的AST、ALT活性、MDA水平、IL-1β、IL-6、TNF-α浓度均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T2~T7时U组的AST和ALT活性明显降低;T3~T5时MDA水平、IL-1β、IL-6和TNF-α浓度均明显降低;T3~T5时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和炎症因子的释放,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早期血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家猪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早期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家猪促抗炎细胞因子血浆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胰管逆行灌注人工胆汁的方法复制家猪SAP模型 ,随机分为胰腺炎血滤治疗组(HF组 ,n =8)和胰腺炎非血滤治疗组 (NHF组 ,n =8)。HF组使用高容量、零平衡血滤。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动物建模前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IL) 1β、IL 10的水平。结果 与NHF组相比 ,血滤治疗后HF组家猪TNF α、IL 1β的血浆水平较低 [血滤停止前( 618± 2 76)ng/L较 ( 13 75± 3 3 4)ng/L ;( 4 45± 14 1)ng/L较 ( 965± 2 65 )ng/L ,P <0 .0 1] ,IL 10与TNF α的比值较高 [血滤停止前 ( 0 .3 5 4± 0 .114 )较 ( 0 .12 5± 0 .0 3 2 ) ,P <0 .0 1]。结论 早期血滤能降低SAP家猪促炎细胞因子TNF α,IL 1β的血浆水平 ,升高IL 10 /TNF α的比值 ,使促抗炎细胞因子失衡得到部分纠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并脾 -肾静脉分流联合手术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 -6(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检测联合手术组患者术前 1d和术后 7d血浆IL 6,IL 8和TNF α含量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联合手术组术前IL 6,IL 8和TNF α水平分别为 ( 2 3 0 .4± 10 .3 )ng/L ,( 2 0 1.5± 7.8)ng/L及 ( 2 61.5± 2 8.3 )ng/L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联合手术后 7d ,IL 6,IL 8和TNF α水平分别为 ( 13 5 .8± 11.4)ng/L ,( 10 8.2± 8.7)ng/L及 ( 2 11.8± 3 6.5 )ng/L ,与术前比均有明显降低 ,但仍高于对照组 ( P <0 .0 1)。结论 IL 6,IL 8和TNF α的活性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联合手术降低门静脉压力 ,血浆IL 6,IL 8和TNF α水平显著下降 ,表明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