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2 毫秒
1.
三翼钉治疗股骨颈骨折100例报告林振伟(文登中心医院骨科,264400)关键词骨折;股骨颈骨折;三翼钉治疗法;手术治疗自1996年SmithPeterson发明三翼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以来,内固定设计及治疗方法有了不少改进。方法有多种:4枚斯氏针固...  相似文献   

2.
踝部内外侧联合切口治疗三踝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采用内外侧联合切口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1990年至2006年手术治疗三踝关节骨折36例,对其进行分析。结朵:本组36倒,共随访6个月~4年,平均18个月。36例中:优良31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7%。结论:采用内外侧联合切口治疗踝关节骨折显露充分,对内、外、后踝均能达到很好的显露及准确的复位固定,而且便于必要时延长。是治疗三踝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司佳雅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2):1111-111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骨折的发病率也随之提高,髋部骨折是老年常见的三种骨折之一。2000年~2004年我科收住60岁以上的髋部骨折患者78例,经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一种很常见的脊柱骨折,特别是严重脊柱骨折常累及三柱,多伴有脊髓神经功能的损伤。目前,对严重胸腰段爆裂骨折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手术途径和方法意见不一。单纯后路手术很难解除来自前方的压迫,甚至会加重神经症状和进一步破坏脊柱的稳定性。单纯前路手术减压较后路彻底,但很难达到重建脊柱三柱稳定性的目的。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6年3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14例,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胫腓骨骨折是长骨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由于胫骨中下1/3处,由三棱形转为四边形,最易发生骨折。目前多选用手术治疗。我院2004年1月~12月采用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2l例,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肱骨近端骨折临床上较为常见,国外称之“unsolved fracture”,约占全身骨折的4%-5%,多发于骨折疏松的老年患者。骨折类型复杂,预后较差,是创伤骨科治疗中的难点之一。其中Neer分类的三、四部分骨折在治疗上,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仍存在争议。我们自2006年2月-2008年9月,我们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 LPHP)固定治疗24例该类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孙宏伟  李刚  王玉  付忠田 《吉林医学》2007,28(17):1903-1904
三踝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临床上对此类骨折在手术适应证的选择、骨折固定顺序、下胫腓联合的固定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分歧,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恢复踝关节功能有很大的帮助.我科自2002年5月~2007年6月共手术治疗新鲜三踝骨折患者64例,获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胫腓骨骨折是骨科常见的疾病,手术是治疗的方法之一,目前胫腓骨骨折固定方法有多种选择,各有利弊。我院从2000年至2005年共收治胫腓骨骨折手术病人156例,分别应用外固定架、自动加压钢板、交锁髓内钉治疗,观对上述三种固定方法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矩形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10年临床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10年来9所医院用矩形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1987年1月至1996年12月,9所医院用矩形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共4682例,其中男3278例,女1404例,骨折复位方法包括开放复位、半开放复位和闭合复位三种。评价患的手术效果。结果:优2173例(62.89%),良947例(27.40%),可214例(6.19%),差121例(3.50%),总优良率达到90.29%,结论:矩形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能发挥弹性固定特点,手术简单易行,亦适用于严重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可吸收螺钉治疗三踝骨折4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志刚  王浩  陈森 《当代医学》2011,17(4):41-42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三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可吸收螺钉手术治疗三踝骨折42例,对2005年4月~2009年11月的42例三踝骨折病例采取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1.2~4.5年,平均2.9年,42例骨折均愈合。结论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三踝骨折是一种较为理想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肱骨髁上骨折是少儿常见骨折,治疗方法有手法复位、牵引及手术治疗等。我院1995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肘内侧单切口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32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刘爱民  冯金海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3):3118-3119
三踝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是踝关节骨折中较严重的一种,手术内固定治疗目前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恢复踝穴的稳定性是学者们的一致观点[1].具体手术方式有多种,我院2007年5月-2011年5月采用手术治疗三踝骨折43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余泳   《中国医学工程》2014,(7):105-105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措施,总结经验以提高自身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2年7月接受手术治疗的51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手术治疗后,跟踪随访得出治疗效果显著有28例,效果良好的有12例,效果一般的有8例,效果比较不明显的有3例,总体优良率是78.4%。结论踝关节骨折通过手术治疗,再进行手术后定期做康复训练,治疗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方法手术治疗三踝骨折75例,按齐氏分类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经随访6个月至2年,优良57例,可15例,差3例。有效率96%。结论三踩骨折通过手术切开内固定,尽可能恢复解剖对位,术后外固定时间短,可早期行踝关节功能锻炼,疗效确切而明显。  相似文献   

15.
冯兴仁 《实用医技》2007,14(34):4736-4736
踝关节损伤在临床上较常见,三踝骨折在踝关节骨折中极为常见。近年来手术治疗采用处理外踝为主的趋势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同.现将我院2000年至2006年治疗38例三踝骨折的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普通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收集我院自1987年9月至1998年4月间收治的普通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失败的病例23例,对其行再次处理,其中保守治疗3例,手术治疗20例,并随访观察。结果:23例患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术中操作失误及术后管理欠妥,经再次治疗并随访2-13年(平均5.5年),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2个月,愈合率达100%。结论: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妥善管理,对失败病例道德要分析失败的原因,然后采用强有效的方法来处理,促进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7.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大多可采用非手术治疗。但当骨折移位明显或骨折不稳定时常需手术治疗。目前,关于肱骨近端骨折的外科手术治疗并没有达成共识。应该根据骨折块情况选用多种内固定物固定,或几种内固定同时运用。2000年1月-2004年1月我们对56例肱骨近端骨折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现对其术式及疗效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988年8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三踝骨折15例患者,采用手法复位3例,余行整复内固定治疗。结果:经手术治疗12例,随访8例,效果差1例,1例行走时踝关节有酸困感,6例效果满意,优良率78%。结论:三踝骨折是复合性的踝关节损伤骨折,应尽早手术解剖复位。牢固的内固定,加坚强的外固定,才能保证踝关节的功能恢复,从而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我院2001-2006年共收治肱骨近端骨折患者26例,其中25例采用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16~53岁,平均35岁。骨折类型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8例,三部分骨折12例,四部分骨折5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适宜治疗方法、手术时机选择及疗效。方法:对1998-2003年接受治疗的68例单侧胫骨Pilon骨折患者进行随访,平均年龄38岁。骨折类型:Ⅰ型9例、Ⅱ型32例、Ⅲ型27例.开放性骨折9例。9例行非手术石膏固定,7例跟骨牵引,42例行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10例采用外固定器固定。其中5例跟骨牵引和7例采用外固定器固定的同时采用有限内固定。平均随访1、4年。结果:采用Mazur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45例,良16例,可7例。术后并发症包括创面不愈合9例、感染3例、关节退行性变13例。结论:在治疗过程中应按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原则处理,根据骨折类型及局部条件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治疗方式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