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颜正华教授治疗便秘的用药规律与经验。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便秘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便秘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37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0个核心组合和2首新处方。结论颜正华教授治疗便秘多用润肠通便、行气导滞之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颜正华教授治疗痞满的用药规律与经验.方法 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痞满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痞满的用药经验.结果 对筛选出的143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51个核心组合和12首新处方.结论 颜正华教授治疗痞满多用疏肝理气、活血消胀之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出诊处方中含有白芍的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统计报表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白芍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含白芍处方常用于治疗眩晕、胃痛、反酸等病证,高频次药物包括赤芍、陈皮、丹参、当归、茯苓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白芍,赤芍”“丹参,白芍”“白芍,陈皮”等,置信度≥1的关联规则包括“赤芍-白芍”“龙骨-牡蛎”“当归,赤芍-白芍”“赤芍,桑寄生-白芍”等。结论颜正华教授含白芍处方所用药物多具补血活血、安神之功效,用药较为集中,组方法度清晰。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50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49个核心组合和29个新处方。结论: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丰富,多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胸痹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胸痹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胸痹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22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34个核心组合和7首新处方。结论:颜正华教授治疗胸痹经验丰富,多用活血理气、养心安神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失眠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70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44个核心组合和7首新处方。结论:颜正华教授治疗失眠经验丰富,多将养心安神和重镇安神之品配合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软件,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心悸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结果 对筛选出的70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33个核心组合和8首新处方.结论 颜正华教授治疗心悸,多用活血凉血、养心安神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治疗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血瘀证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适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血瘀证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14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2个核心组合和6个新处方。结论:颜正华教授治疗血瘀证经验丰富,多用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收集颜正华教授2000-2009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出诊处方,分析含当归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在收集处方的基础上,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1)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统计报表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当归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含当归处方常用于治疗胃痛、痹证、月经不调等病证,高频次药物包括赤芍、白芍、丹参、陈皮、香附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当归,赤芍”“白芍,当归”“丹参,当归”等,置信度≥0.9的关联规则包括“大枣-当归”“砂仁-当归”“党参-当归”“龙骨-牡蛎”等。结论颜正华教授含当归处方所用药物多具补血活血、理气调经等功效,用药较为集中,组方法度清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含桑寄生处方用药规律。方法:在收集颜正华教授含桑寄生处方的基础上,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数据库,进而以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为主要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获取含桑寄生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含桑寄生处方常用于治疗眩晕、痹证、腰痛等病证,高频次药物包括赤芍、牛膝、白芍、丹参、续断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赤芍、桑寄生","牛膝、桑寄生","白芍、桑寄生"等,置信度≥0.9的关联规则包括"牛膝-桑寄生","茯苓-桑寄生","桑枝-桑寄生","炒酸枣仁-桑寄生"等。结论:颜正华教授含桑寄生处方所用药物多具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止痛、祛风湿强筋骨之功,用药较为集中,组方法度清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处方用药规律。方法在收集颜正华教授含茯苓处方的基础上,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统计报表模块、数据分析模块,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茯苓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含茯苓处方常用于治疗眩晕、胃痛、泄泻等病证,高频药物包括陈皮、赤芍、丹参、炒酸枣仁、首乌藤等,高频药物组合包括"陈皮,茯苓"、"丹参,茯苓"、"茯苓,炒酸枣仁"等,置信度≥0.9的关联规则包括"龙骨→牡蛎"、"茯苓,龙骨→牡蛎"、"牡蛎,首乌藤→龙骨"、"炒白术→茯苓"等。结论颜正华教授含茯苓处方所用药物多具理气、安神、凉血等功效,用药较为集中,组方法度清晰。  相似文献   

12.
药性是方剂配伍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尝试从药性组合的层面分析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胀痛方剂的配伍特征,探索基于药性组合模式的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方法。首先依据已知的中药方剂构建相应的方剂数据库,利用关联规则算法,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胀痛方剂的药性组合模式。研究结果揭示了颜正华教授在治疗胃胀痛中方剂的配伍规律,为名医学术思想的继承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颜正华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0.1)"构建处方数据库,采用软件方剂分析等模块,分析处方用药基本特点。结果就四气而言,温性药物频次最多(7998次),其次为凉性(7866次)、平性(6763次)、寒性(3942次)、热性(95次);就五味而言,苦味药物频次最多(15 260次),其次为甘味(10 810次)、辛味(10 453次)、酸味(2794次)、咸味(1651次)、淡味(1203次)、涩味(186次);就归经而言,肝经频次最多(14 237次),其次为肺经(10 452次)、脾经(10 061次)等。结论颜正华教授处方用药以温、凉药为主,甘、辛味药居多,药物归经以肝、肺、脾经为主,与颜正华用药平和轻灵特点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处方用药规律。方法:在收集处方的基础上,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统计报表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赤芍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含赤芍处方常用于治疗眩晕、胃痛、痹证等病证,高频次药物包括牡丹皮、白芍、陈皮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丹参,赤芍""白芍,赤芍""赤芍,陈皮"等,置信度为1的关联规则包括"甘草-赤芍""牡丹皮-赤芍""牛膝-赤芍""白芍-赤芍"等。结论:颜正华教授含赤芍处方所用药物多具有理气活血之功效,用药集中,组方法度清晰。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分析徐迪华教授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收集整理徐迪华治疗咳嗽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采用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从病机、治法等多方面分析徐迪华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挖掘出方剂中药物的频次、核心药对及新方组合。总结了徐迪华治疗咳嗽辨证细腻,选方轻灵精巧,方证对应,处方配伍寒凉清润,攻补兼施的特点,及临床选药随症灵活加减,多偏清肺化痰,理气止咳之品的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分析张士舜名老中医治疗食管癌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张士舜名老中医治疗食管癌的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确定处方中核心药物组合及药物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 共收集166个处方,包含316味药物,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包括灵芝、通关藤、瓜蒌、冬凌草、姬松茸等;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包括"灵芝、核桃枝"山豆根、通关藤"冬凌草、通关藤"等.获得不同药物组合模式的关联规则11条.结论 张士舜主张辨病理、辨病位、辨证论治相结合治疗食管癌.强调标本兼顾,善用灵芝、核桃枝、姬松茸扶正,山豆根、通关藤、冬凌草祛邪,鸡内金、焦三仙顾护胃气,瓜蒌、薤白、银杏叶扩张食管,瓜蒌、黄芩引药入食管.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与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方剂治疗小儿肺炎的组方用药规律。计算机检索CNKI中近20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的文献并将其作为数据源,通过筛选后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集成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对核心药物及其性味归经、用药模式和新处方等进行总结研究。对最终筛选出的408首方剂、涉及的218味中药进行分析,发现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甘草、杏仁、黄芩、麻黄、桔梗、半夏、桑白皮、陈皮、茯苓、金银花等,药味以苦、甘、辛为主,药性以寒居多,归经主入肺、胃、脾三经,并得到了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治疗小儿肺炎新处方6个。客观呈现了目前中医辨治小儿肺炎以治痰、热为主,治肺为关键,兼顾脾胃;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解表散寒,止咳化痰为主要治法。统计分析结果与专家共识基本吻合,可为临床遣方用药及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鸡血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机制研究。以中药鸡血藤Spatholobi Caulis为对象,通过在中药药理学系统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中获得鸡血藤中活性成分和相应潜在的药物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癌症相关基因,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鸡血藤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路相互关系网络。应用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及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并对KEGG信号通路进行可视化处理,将筛选出的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最后,通过木犀草素、甘草查尔酮A处理人肺癌细胞A549进行核心靶点和通路的初步验证,运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细胞增殖,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和Bax蛋白的表达。从中药鸡血藤中筛选出23个活性成分,潜在药物靶点170个,共涉及127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甘草查尔酮A、(Z)-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2-(4-羟基苯基)乙基]丙烯酰胺、consume close grain与关键靶点EGFR成功对接,3个化合物的结合能小于-5 kcal·mol-1。CCK-8法检测结果表明,木犀草素、甘草查尔酮A、鸡血藤提取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有抑制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木犀草素、甘草查尔酮A、鸡血藤提取物能通过提高促凋亡因子caspase-3和Bax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该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来研究鸡血藤抗肺癌作用,为后续鸡血藤治疗肺癌分子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列举《伤寒论》中非治疗咳喘病方剂治愈咳喘之验案六则,验证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提出“治病必求于本”乃临床取效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