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其中动静脉内瘘等并发症少,使用时间长,是多数临床实践指南推荐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但由于患者的疾病和血管条件原因,部分患者无法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或透析中因动静脉内瘘堵塞需重新更换血管通路,因此带涤纶套的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则成为重要的血管通路选择[1]。但长期留置导管在透析使用中经常出现导管功能不良,不仅影响了透析充分性,而且降低了其使用寿命。为了改善导管功能不良,我科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对12例导管功能不良患者采用尿激酶微泵持续溶栓,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充分透析的前提和保障,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不但可保证充分有效的透析,且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为无血管条件造瘘的患者长期透析创造条件.我科自从2004年6月至2008年12月,对1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施行带涤纶套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现将应用情况予以总结,以进一步探讨良好的护理措施,预防感染、阻塞及功能不良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高剂量尿激酶导管内封管联合微泵泵入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功能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3例TCC功能不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成A组30例、B组31例、C组32例.A组采用2万U尿激酶导管封管;B组20万单位尿激酶导管封管;C组先将20万U尿激酶导管封管,30 min后抽出,再将40万U尿激酶溶于40 ml生理盐水中,各取20 ml分别从导管动静脉端用微泵泵入维持治疗0.5h.比较3种方法的溶栓效果、溶栓次数、血栓复发情况、连续使用留置导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C组患者溶栓成功率及一次性再通率最高(P<0.05),2年内复发率最低(P<0.05),连续使用留置导管时间最长(P<0.05).B组患者一次性再通率高于A组,而反复溶栓2~3次再通率低于A组(P<0.05).3组均未发生明显副作用及并发症.结论 高剂量尿激酶导管内封管联合微泵泵入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TCC功能不良高效、方便、一次性再通率高、溶栓治疗次数减少、复发时间及连续使用留置导管时间延长,相对安全,可用于血栓形成时间较长、反复局部封管溶栓效果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是目前尿毒症患者的主要生内瘘是主要的血管通路,但临床存手段.自体动静脉上存在静脉条件差不能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经颈静脉留置血透长期导管成为目前的主要手段之一.提高对长期留置导管的使用护理,延长其使用寿命,对不能建立动静脉内瘘的尿毒症极为重要.现将我科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因血管条件不好常采用永久性颈内静脉插管,或在内瘘未成熟前临时采用颈内静脉或股静脉插管进行透析治疗.除感染外,中心静脉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管栓塞,其发生率高达25%[1],尿激酶溶栓是治疗导管腔内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2].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我院血液净化科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封管溶栓法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插管栓塞,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数量日益增多,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进行血液透析首先要解决血管通路的问题,许多患者因为自身血管条件差或害怕手术等,选择使用带涤纶套的血透专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而留置导管患者的个人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到导管的使用寿命。保护好导管出口可避免感染,延长导管寿命。但由于此管道需终身携带,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沐浴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深静脉留置导管是血液透析患者的临时性血管通路,总结深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临床护理体会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2006年5月~2007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一院血净中心行深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病例223例,分析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方法 .结果 导管留置期间的常见并发症有导管感染20例(9%),导管阻塞40例(18%),导管脱落1例(0.4%),局部渗血29例(13%),血流不足45例(20%).带管时间3~155d.结论 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是一种安全、快捷、方便、实用,且创伤小可恢复的血液净化血管通路.虽然他们有其并发症,但通过我们的临床实践,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预防及加强护理措施,导管的并发症会明显减少,导管的使用寿命延长.  相似文献   

8.
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进步,透析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延长,这样就使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生命线”的血管通路的维护及延长其使用寿命成为当前血液透析治疗中的重要课题。目前临床上长期血管通路主要选用内瘘,部分血管条件较差的病人选择移植血管或长期中心静脉置管。而对于长期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常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带涤纶套双腔静脉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Seldinger技术和撕脱型扩张导管法行颈内静脉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对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期间行该方法治疗的9例患者的使用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9例均插管成功,上机血流量为200±50m l/m i n.在使用过程中,1例患者因导管位置不佳,经适当调整导管位置后血流通畅;3例患者导管堵塞(血流不畅甚至堵塞),经及时溶栓处理后全部通畅;2例患者导管感染,其中1例经抗生素封管及抗感染治疗后继续使用,另1例经处理后无效,予以拔管;1例患者导管功能正常,可顺畅完成C R R T治疗(8小时/天以上),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掌握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是可以预防导管功能不良,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并取得满意的透析效果的.  相似文献   

10.
吕艳如  王晓春  张淑云 《吉林医学》2012,(29):6484-6485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置管的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方法:对30例血液透析中采用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的导管患者进行护理。结果:1例反复出现血栓,经多次溶栓后效果不佳,并发中心静脉狭窄;余29例使用良好。结论:做好永久性留置导管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自然寿命的延长和现代医疗科技的发展,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逐年增多,血液透析作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拥有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的基本条件.自体动静脉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最重要的血管通路.正确的穿刺方法可有效降低内瘘使用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内瘘失功,不仅可以提高透析质量,更能有效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目的:探讨扣眼法和绳梯法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为选择更安全有效的穿刺方法提供依据,进而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升透析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从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中调取48例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扣眼穿刺组和绳梯穿刺组,每组24例,采用不同穿刺方法一年后调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内瘘使用的主要并发症为血栓、血管瘤、血管狭窄等,本次调取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均为内瘘穿刺.结论:动静脉内瘘使用会引起多种并发症,绳梯穿刺法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明显低于扣眼穿刺法,延长血管使用寿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终末期肾病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逐年增加,动静脉内瘘因其使用寿命长、方便、安全而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血管通路[1]。但长期穿刺、感染、患者内环境紊乱等高危因素,可造成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甚至丧失,会影响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及生活质量,故需早期诊断并进行干预,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目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CTA )在评估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上得到广泛应用,但需较大剂量对比剂。本院采用经皮动脉穿刺法行内瘘血管造影,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一帆  郑约楠  邵国建 《浙江医学》2014,(14):1265-1266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K/DOQI血管通路的临床实践指南建议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首选动静脉内瘘,其次可选用带涤纶套长期透析导管透析.部分患者由于高龄、糖尿病、心功能差等因素使血管条件受限或无法建立长期动静脉内瘘,导致长期透析导管使用率较高.但血液透析长期导管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笔者分析了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感染情况,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黄璋璋 《浙江医学》2011,33(6):951-952
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主要方法,建立一个良好的体外血液循环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能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但临床上常常因各种原因导致內瘘狭窄、闭塞而失去功能,导致透析无法正常进行,做好內瘘的护理,延长內瘘使用寿命是主要因素.现对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发生內瘘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正常进行的保证,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做为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导管堵塞和感染是影响双腔导管使用时间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如何保持导管通畅和预防感染进行研究。我们采用抗生素加肝素原液封管的方法有效预防了导管感染,延长留置双腔导管的使用时间,现将使用方法及护珲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栓塞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至2007年12月共有12例动静脉内瘘发生栓塞主要原因与护理的各种临床资料。结果3例内瘘血栓形成12h内,予尿激酶溶栓,血管再通;7例重新造瘘;2例改为留置长期导管。结论引起内瘘栓塞的主要原因有患者血液粘度增加,透析中低血压,内瘘穿刺、压迫止血不当等。护理重点在于医护人员要掌握内瘘使用正确方法;注意血透中的超滤速度;尽早发现内瘘不畅并予以活血、溶栓等处理,以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透析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例男性老年透析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2次/周,4 h/次。首先,改善心脏供血,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发现患者右上肢体肿胀,停止尿激酶溶栓治疗,做血管介入溶栓治疗。结果该患者经血管介入治疗1周后右上肢肢体肿胀明显缓解,1月后右上肢肢体肿胀完全缓解,1年后回访患者未诉不适。结论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仍采用尿激酶及血管介入的方法。但其疗效仍未成熟。若采用血管介入和尿激酶联合治疗,上肢血栓形成溶栓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正反向交替连接Palindrome导管动静脉端做为血流出路在预防导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中心应用Palindrome导管作为长期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8例,按照治疗时连接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透析治疗时维持固定的连接顺序连接导管与血路管;观察组透析治疗交替使用导管动静脉端做血流出路。观察随访12个月,对比干预后两组患者导管功能及透析充分性。结果导管功能不良(血栓形成)发生率及导管感染发生率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1);Kt/V值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血流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正反交替连接的方法对预防Palindrome导管并发症效果良好,可降低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提升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中心静脉插管已成为透析患者的主要通路选择[1]。但导管容易发生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而导致其功能丧失,良好的护理是延长导管使用寿  相似文献   

20.
方克南  王琴  韩毅峰 《包头医学》2016,40(2):105-106
目的:探讨对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采用增加肝素盐水封管次数的方法,预防导管堵塞,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方法:针对15例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堵塞的情况进行尿激酶溶栓及肝素盐水封管。结果:15例留置导管通畅,功能良好,血流量充足。结论:采用增加肝素盐水封管次数的方法,能有效防止导管堵塞。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是导管堵塞。血栓的反复形成不但影响效果还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和造成精神压力。本院血液透析中心2014年5月~2015年5月对15例长期留置导管采用了增加肝素盐水封管次数的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