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为内镜下行经鼻蝶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选用12例成人尸颅标本,模拟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观察视神经管及其周围结构。磨除视神经管,暴露并打开管内视神经鞘膜,观察鞘膜内视神经及眼动脉。 结果 视神经隆突是蝶窦内相对恒定的解剖标志,通过它可以确定视神经管眶口;眼动脉多走行于视神经的腹内侧,切开视神经鞘膜时应在外上壁进行。 结论 视神经隆突是重要的解剖标志;应在外上壁切开视神经鞘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扩大经鼻手术入路中的几个重要解剖标志,为经鼻颅底外科手术入路方案的制定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 对10 例尸头标本进行扩大经鼻入路神经内镜解剖, 操作方法为双鼻孔入路,颅底开放范围包括后组筛窦、蝶窦及中上斜坡,外侧完整暴露两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斜坡段。 结果 确认了筛前、筛后动脉的正常解剖位置,探明了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OCR)的解剖构成,内镜下观察重新对海绵窦进行解剖分区,并从经鼻内镜视角对展神经进行解剖分段。 结论 熟悉上述经鼻入路重要解剖标记,对于提高该手术入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内镜经鼻眶内手术的关键解剖标志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 3例(6侧)新鲜尸头,颈总动脉、椎动脉以及颈内静脉硅胶灌注后,采用STORZ 内镜系统和内镜手术器械,行内镜经鼻入路眶内区的入路解剖,并应用Storz Image 1系统采集高清图像。选择两例患者采取此径路进行手术。结果 内镜经鼻入路可以暴露眶内侧壁和部分眶下壁骨质,以及深层的眶骨膜、肌锥外脂肪。并能深入暴露内直肌、上斜肌和下直肌。经内直肌和下直肌之间的潜在间隙进入肌锥内,去除眶脂体显露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眼动脉及其分支下内侧肌干、视神经和动眼神经的分支。临床上采用内镜经鼻入路处理眶内病变,选择眶内肌锥内球后金属异物和累及翼腭窝和颞下窝的眶尖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均顺利,达到了预期手术目的,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深入把握眶内关键解剖结构,选择恰当病例进行内镜下经鼻入路治疗,具有安全、有效及微创性。  相似文献   

4.
经颅开眶球后入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给眶内手术入路提供详细的形态学依据和显微解剖参数,分析经颅手术入路的优势及其易损伤结构。方法:用32例(64侧)成人头颅湿性标本,通过模拟额颞眶颧手术入路,在放大5—25倍手术显微镜下,运用显微解剖方法,通过颅前窝眶板开眶,观测开眶后球后结构在不同手术视野下的位置、毗邻、走行、变异、分支、分布等关系。结果:上内侧入路是经上斜肌与上睑提肌之间的问隙入路,暴露从球后到视神经管之让的视神经。上中央入路是经上直肌与上睑提肌之间的间隙入路,根据不同情况向内侧或外侧牵开额神经,暴露视神经眶内段的中部。上外侧入路是通过上直肌与外直肌之让的肌间膜入路,对眶尖深部上外侧区的暴露效果与经眼眶外侧壁的外上方入路基本相同,但前者能兼顾眶上裂与海绵窦,而后者则不能。经外下方入路可暴露肌锥间隙的下外侧区。结论:对于眶内肿瘤应根据病变在眶内的具体位置选择相应的最佳手术入路,有助于克服盲目的破坏性手术。  相似文献   

5.
王楠  黄文华 《解剖与临床》2012,17(2):164-166
目的:探讨鼻内镜颅底手术适应范围、常用路径及其解剖标志.方法:复习相关文献,对经鼻内镜颅底手术各种入路及相关解剖标志的研究成果加以分析、总结.结果:鼻内镜颅底手术常用入路有经鼻中隔旁入路、经中鼻道入路及经中鼻甲切除入路3种,入路涉及的重要解剖学标志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中鼻甲、筛窦、蝶骨翼突、蝶筛隐窝、视神经-颈内静脉隐窝及球形鞍底.结论:熟练掌握鼻内镜颅底常用路径及其解剖标志,能够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吴建  陆书昌 《解剖学杂志》1997,20(6):525-527
为避免鼻内窦镜筛窦切除术颅内及眶内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方法:用60具头颅标本进行了有关鼻内窦镜筛窦切除术应用解剖研究。以前鼻棘为基点,对8个解剖标志进行测量。结果:前鼻棘至泪囊距为45mm,角度58度,至钩突47mm;至基板43mm;至筛前动脉63mm,角度55度;至筛后动脉70mm,40度;至视神经管74mm,34度,结论;认为术前熟悉内窦镜下筛窦解剖,掌握有关解剖数据,术中认清手术标志,是减少并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临床应用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 方法 对20侧尸头视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进行解剖和测量,并用多层螺旋CT扫描和影像工作站测量,将两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视神经管的类型:管型5%(1侧),半管型10%(2侧),压迹型55%(11侧),无压迹型30%(6侧)。视神经管的毗邻关系:筛窦型15%(3侧),蝶窦型35%(7侧),蝶筛窦型45%(9侧),蝶鞍型5%(1侧),60%(12侧)与后筛窦相关。眼动脉在颅口80%(16侧)走行于视神经内下方,在眶口85%(17侧)走行于外下方。70%(14侧)颈内动脉管在蝶窦外壁隆起,而95%(19侧)与视神经管存在隐窝。视神经管内壁长度(10.23±1.31)mm。解剖测量视神经管眶口、颅口、视神经与颈内动脉隐窝到鼻小柱-鼻翼交界点的距离及夹角的结果与影像测量结果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 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经鼻内镜神经管减压术提供了解剖学参数。采用CT影像工作站能对视神经管重要解剖标志进行准确的测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的解剖标志,并将其应用于神经内镜经蝶垂体瘤手术.方法:8具成人尸头标本,模拟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鼻腔、蝶窦和鞍底分阶段观察并测量解剖标志;指导临床实施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手术10例.结果:内镜下经蝶入路可清晰显露各阶段解剖标志,蝶窦开口下缘距后鼻孔上缘为(15.4±1.8)mm;蝶窦开口中心点至鞍底中心点相距(13.4±2.1)mm;双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OCR)连线中点至鞍底中心点距离(11.0±2.8)mm;鞍底均位于中线部位,以鞍底为中心,可看到鞍底前外方的视神经隆突,侧下方的颈内动脉隆突,前上方可见鞍结节,后方可见斜坡凹陷.10例内镜经蝶垂体瘤手术患者,肿瘤全切除7例(70%),次全切除3例(30%);术后患者临床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熟悉蝶鞍区结构的内镜下解剖关系有助于手术中准确定位,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内镜经眉弓上锁孔入路暴露颅底中线区域的解剖结构,为临床该术式切除颅底中线区域肿瘤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内镜经眉弓上锁孔入路解剖5具成人尸头标本,观察该入路暴露的颅底中线区域脑组织、血管及神经。 结果 内镜经眉弓上锁孔入路可充分暴露前床突及其内侧前颅底硬脑膜、嗅沟及嗅神经;蝶鞍区可显露视神经、视交叉、视交叉前间隙、垂体上动脉、眼动脉、颈内动脉及其周围间隙;上斜坡区域可显露鞍背硬脑膜、乳头体、基底动脉末端、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及脑桥腹侧。 结论 内镜经眉弓上锁孔入路切除颅底中线区域肿瘤在解剖学上可行,临床上可作为常规显微镜手术及经鼻内镜入路手术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内窥镜卜经鼻蝶入路进行视神经管减压的手术方法建立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8例成人头颅标本在内窥镜下进行解剖观察。模拟内窥镜下经鼻蝶于术入路,分别采用经鼻中隔旁入路、经中鼻道入路、经中鼻四切除三种手术入路对蝶窦外侧壁和后壁进行解剖观察。打开蝶窦前壁后进入蝶窦,咬除蝶窦间隔,去除蝶安粘膜,暴露蝶窦后壁和后外侧壁,对视神经管及周围结构进行逐层解剖。结果:在蝶窦后壁和外侧壁的所有解剖标志中,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是相对恒定的解剖标志,在视神经管区各层中该隐窝是恒定的唯一骨性解剖标志。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毗邻视神经、海绵窦、海绵窦内颈内动脉、眼动脉、动眼神经,是视神经管内段和颅内段的分界。两侧视冲经-颈内动脉隐窝的连线是鞍结节的投影。结论:视伸经-颈内动脉隐窝在视神经管减压术中是非常重要的解剖标志。  相似文献   

11.
Orbits of humans were examined by dissection to study anatomic relationships of selected arteries and nerves. The usual paths of the ophthalmic artery and nasociliary nerve were superior to the optic nerve, but the ophthalmic artery crossed inferior to the optic nerve in 28% of the cases, a higher incidence than generally reported. The anterior ethmoidal artery and nerve almost invariably passed between the superior oblique and medial rectus muscles. When present, the posterior ethmoidal artery and nerve generally coursed above the superior oblique muscle.  相似文献   

12.
内窥镜下与颅底相关的鼻腔鼻窦解剖标志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研究内窥镜下鼻颅底相关的解剖标志及其在手术中的意义。方法:观测4例尸体标本和术时179个病例与颅底相关的鼻腔鼻窦解削结构。结果:(1)筛前动脉位于额隐窝后隆突或其后2~3mm范围;筛前动脉骨管可呈管状或管状悬空占58.2%,呈嵴状或半管状占41.8%。(2)纸样板与筛顶的连接方式有直角为3%,钝角44%,锐角53%.(3)蝶窦前壁位于后鼻孔上缘上,鼻中隔和中鼻甲后缘之间。(4)蝶窦外侧壁视神经管隆起呈管型或半管型为15.4%,压迹型35.3%。颈内动脉隆起60%。(5)蝶骨嵴延长线为鞍底中线。结论:(1)作为判断筛顶或蝶窦侧壁重要标志的额隐窝、筛前动脉或视神经管隆起、颈内动脉隆起是有一定的解剖变异.(2)中鼻甲前后附着缘、上颌窦口、后鼻孔上缘和纸样板是可供参照的相对恒定标志。(3)蝶骨嵴可作为判断鞍底中线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蝶筛窦外侧壁应用解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范静平  吴建 《解剖学杂志》1997,20(2):107-110
观察57具成人尸头标本蝶、筛窦外侧壁,以及同视神经管和颈内动脉的毗邻关系。眶板前下宽,后上窄,平均厚度为0.2mm。93.86%的视神经管内壁与蝶、筛窦外侧壁毗邻,且视神经管内蝶、筛窦内突出形成隆起的找率和程度同蝶、筛窦气代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临床单纯内镜或内镜辅助下经鼻一蝶窦入路至颅底中央区的手术提供解剖学标志和参数。方法:乳胶灌注汉族成人尸头湿标本10例,在神经内镜下及手术显微镜下模拟经鼻-蝶窦入路至颅底中央区的手术,按手术步骤分鼻腔内、蝶窦内及蝶鞍和周围结构3部分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蝶窦是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中的关键结构。蝶窦后壁常见的解剖标志有鞍底、斜坡凹陷、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颈内动脉隆起、视神经隆起、蝶骨平台;其中,斜坡凹陷是确定鞍底最可靠的标志。此入路可分别向前、中、后颅底方向扩展,内镜下可清晰显露硬脑膜下及海绵窦内部分结构。结论:采用内镜经鼻-碟窦入路是显露颅底中央区病变的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眶上裂区是眼眶与颅中窝沟通的重要通道,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三叉神经第一支( 眼神经)、 眼上静脉、眼下静脉等诸多重要神经、血管从中穿行,并且与视神经、颈内动脉、海绵窦等结构关系密切。眶上 裂区解剖对于颅底手术至关重要,手术时如损伤眶上裂区的神经、血管结构将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现就眶上裂区 的大体、显微及内镜临床应用解剖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视神经管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为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解剖学方法对 10 0个颅骨和 6 7个尸头视神经管口及四壁的结构与毗邻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 视神经管由蝶骨小翼两根与喋骨体构成 ,管自后内向前外斜行 ,分内、外、上、下四壁和颅、眶两口。其上壁、下壁、内侧壁、外侧壁的长度分别为 10 70±0 2 3mm ,6 2 5± 0 18mm ,9 6 7± 0 18mm ,7 91± 0 17mm。内侧壁向筛窦、蝶窦内突入形成视神经管隆凸。视神经在颅口处有硬脑膜压迹 ,视神经腹侧有眼动脉形成的压迹。结论 视神经管隆凸可作为确定视神经管位置的解剖标志。视神经管下壁和内侧壁与视神经、眼动脉、颈内动脉等结构毗邻 ,切除管壁时应注意保护邻近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