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托吡酯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托吡酯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辎M/VISE)、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64例癫痫患者认知功能进行电生理学和心理学评估,分别于治疗巅A组)、用药4周(B组)、用药8周(c组)及用药6YI(D组)后进行MMSE量表评分及P300电位测定。62例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作对照(E组)。结果B组及C组和其它组相比,MMSE分值明显下降,N2、P3潜伏期明显延衩P〈0.01)。A组和D组间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托吡酯可引起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且认知功能障碍多发生于加量期,维持治疗后药物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可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2.
脑波治疗对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认知损害P300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波治疗对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认知损害的听觉诱发事件相关电位P300(ERP-P300)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年龄≥60岁)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应用氟西汀治疗组(氟西汀组)及应用脑波联合氟西汀治疗组(联合组),对两组在治疗8w前后进行ERP.P300检测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评定。另选择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相匹配的正常老年人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之间ERP-P300潜伏期、波幅以及反应时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氟西汀组、联合组P2、N2、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明显延长,P2、N2、P3波幅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氟西汀组P2、N2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比治疗前明显缩短,P2、N2、P3波幅明显增高(P〈0.05或P〈0.01);联合组P2、N2、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比治疗前明显缩短,P2、N2、P3波幅明显增高(P〈0.05或P〈0.01)。治疗后,氟西汀组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比联合组明显延长(P〈0.05或P〈0.01);氟西汀组HAMD评分明显高于联合组(P〈0.01)。结论 脑波治疗通过调节、平衡人体的脑电活动及兴奋水平,具有改善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支咳喘灵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制备免疫低下功能模型小鼠,给予慢支咳喘灵,14天后进行免疫功能的测定。结果 中、高剂量的慢支咳喘灵应用后均可使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体重、胸腺和脾脏重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但小剂量组作用不甚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慢支咳喘灵中、高剂量具有显著促进吞噬作用(P〈0.05或P〈0.01);高剂量时的吞噬作用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小剂量组作用不甚明显;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慢支咳喘灵对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可显著提高血清溶血素水平(P〈0.05或P〈0.01)。结论 慢支咳喘灵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的执行功能与脑涨落图(ET)特点.探讨ET对早期PD的诊断以及对具体认知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对20例早期PD患者,以及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认知评定和脑涨落图检测。认知评定工具:言语流畅性测验(VFT)、连线测验(TMT)。脑涨落图(ET)检测:分别检测受试者在静息及执行状态下的脑涨落图。结果早期PD组VFT的家中用品数(P〈0.01)及超市商品数(P〈0.05)的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连线测验A和B的耗时数延长(P〈0.01),抗干扰能力(TMTB-TMTA)下降(P〈0.05)。静息状态下,早期PD组的S1谱、S4系、S11系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5)。正常组执行功能与S11系呈正相关(r=0.486,P〈0.05),与S1谱呈负相关(r=0.463,P〈0.05);早期PD组执行功能与S4系(r=0.446,P〈0.05)、S11系(r=0.537,P〈0.05)呈正相关.与S2谱(r=-0.621.P〈0.01),S3系(r=0.448,P〈0.05)星负相关。结论非痴呆,非抑郁的早期PD患者已存在执行功能障碍,在静息和执行状态下有特征性的ET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叶酸和维生素 B12与阿尔茨海默病精神障碍( BPSD)的相关性。方法:对77例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 BPSD组40例,非BPSD组37例)及39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叶酸和维生素B12测定,并分析其与BPSD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 BPSD组和非BPSD组血浆叶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而BPSD组与非BPSD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 BPSD组和非BPSD组血浆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BPSD组显著低于非BPSD组(P〈0.01)。维生素B12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呈正相关( r =0.441,P 〈0.01)。结论: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与BPSD的认知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6.
李春林  金秋  吴凡  吴江颖 《山东医药》2007,47(10):46-47
测定106例中老年抑郁症(中老年组)、66例青年抑郁症(青年组)患者和62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股骨颈、大转子和Words三角骨密度(BMD)。结果中老年组股骨各部位BMD明显低于青年组和对照组(P〈0.05,〈0.01);中老年组女性股骨Neck、Troch的BMD明显低于男性(P〈0.05,〈0.01),抑郁轻度者各部位BMD明显高于中、重度者(P〈0.05),病程短者明显高于病程长者(P〈0.05,〈0.01)。提示中老年抑郁症患者有骨量丢失表现,且与性别、抑郁程度和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方旭忠 《山东医药》2009,49(49):69-70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认知功能特点。方法采用持续性操作测试对346例拟诊为ADHD患儿进行视觉、听觉和视听觉持续性操作测试,并对ADHD儿童和30例正常儿童进行Stroop测试。结果ADHD患儿视觉、听觉和视听觉持续性注意测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3.70%、91.33%和98.84%,三种测试方法的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三种持续性注意测试中错误数、漏报数的数值、T值和百分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ADHD儿童在Stroop效应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结论ADHD儿童存在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不足和执行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55例CHF患者(CHF组)、50例非CHF患者(对照组)进行认知评定,分析认知功能的差异及特点。结果CHF组认知障碍发生率(69.1%)高于对照组(4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与对照组比较,CHF组认知总分明显降低(P〈0.05),各认知领域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与计算力、语言、延迟记忆方面评分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0.01)。结论老年CHF是加重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老年期抑郁症(SD)和轻度Alzheimer病(AD)的认知功能差异。方法 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和Et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AIS-RC)和中国临床记忆量表对60例SD患者、30例轻度AD患者和30例正常老年人进行评定。同时在治疗前对他们进行P300测量。结果 SD和轻度AD患者的MMSE、WAIS-RC和记忆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ADL总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但轻度AD患者的前3个量表总分又均显著低于SD患者,而ADL总分又均显著高于SD患者(P〈0.05或P〈0.01)。SD和轻度AD患者的P300的N1、P2、N2、P3潜伏期均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SD患者的P3波幅显著低于轻度AD患者;但轻度AD患者的P300的N1、N2、P3潜伏期均显著长于SD患者;并且轻度AD患者的P300的P2波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而SD的P2波幅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SD和轻度AD患者均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但轻度AD患者较SD患者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CI)的记忆功能障碍。方法 采用简易智力量表(MMSE)评定SCI患者认知功能,临床记忆量表评定记忆功能。结果 SCI组MMSE评定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各分项目评分中近记忆力及注意、计算力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SCI组临床记忆量表记忆商(MQ)及各项忆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 SCI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突出表现是记忆障碍,应重视SCI认知障碍,及早诊断及时治疗,预防血管性痴呆。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Graves病(GD)患者^131I治疗前后多种细胞因子(CK)的变化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探讨GD的发病机制。方法对45例GD患者分别于^131I治疗前后检测FT4、FT3TSH、IL-2.IL-6、IL-8的水平。3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GD治疗前,FT4、FT3、IL-6、IL-8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TSH、IL-2的水平明显下降(P〈0.01)。随着病情缓解,治疗后FT4水平恢复正常(P〉0.05),FT3、TSH水平接近对照组(P〈0.05),IL-2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而IL-6水平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IL-8水平则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显著(P〉0.05)。直线回归和相关分析:IL-2与FT4、FT3成线性负相关(P〈0.001,P〈0.01),IL-6与FT4、FT3成线性正相关(P〈0.01,P〈0.05),而IL-8与FT4、FT3不相关(P〉0.05)。结论结果表明,GD发病机制中,IL-2、IL-6及IL-8均参与其中,IL-2及IL-6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参与GD的发病过程,可作为临床评价病情和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选择40例DR患者,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2例正常人做对照组,测定的血小板5-HT、血浆NO、血浆ET水平。结果:血小板5-HTDR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及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NO水平DR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和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低于健康对照(P〈0.05)而ET水平DR组高于糖尿病组(P〈0.05)和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R血小板释放5-HT异常增多,血浆NO水平的降低,ET水平的升高,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变化及P300电位与病灶多少间的关系。方法记录4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P300电位。比较两组P300电位及单病灶LI组和多病灶LI组P300电位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内源性成分N2、P3潜伏期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波幅较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发病灶LI组P3潜伏期与单一病灶L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波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存在损害,且多发病灶LI患者受影响更明显,P300电位可作为评价LI患者认知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普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血小板聚集率、炎性标志物、颈动脉、脑血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经2W洗脱期后分别对PA组(普伐他汀10mg/d+阿司匹林50mg/d),A组(阿司匹林50mg/d)随访9个月,于洗脱期及随访结束均进行血脂、血小板聚集率、炎性标志物、颈动脉超声、脑血流灌注显像、图象作定性及相对定量分析及认知功能的检查测定,同时观察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肝肾功能等。结果 ①PA组用药后CRP、Fbg均降低(P〈0.05~0.01),ApoA升高(P〈0.01);A组血脂各项指标、CRP、Fbg在用药前后均无变化(P〉0.05);两组用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均无变化;②2组双侧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形成在用药前后无差异(P〉0.05);PA组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阻力在用药前后无差异(P〉0.05),A组双侧颈内动脉及右侧颈总动脉阻力升高(P〈0.05-0.01);③脑血流及认知功能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记忆特别是人像记忆与右颢叶呈正相关(P〈0.01);语言理解、教学逻辑及知觉组织与额叶、颢叶及扣带回呈正相关(P〈0.05-0.01);图画找错与双侧枕叶呈正相关(P〈0.01)。随访结束,PA组右枕叶及左基底节血流增加(P〈0.05),A组左顶及扣带回血流增加;PA组图形记忆能力提高(P〈0.01),口头运算能力降低,A组认知功能无显著变化(P〉0.05);④≥80岁组双侧颞叶及左基底节血流灌注明显低于〈80岁组(P〈0.05-0.01);≥80岁组智商及记忆商均低于〈80岁组(P〈0.05);⑤随访结束,除阿司匹林组1例患者因感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外,两组均有1例患者发生脑血管事件,为TIA发作。随访期间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普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与阿司匹林组相比具有显著的调脂及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而阻断它的进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颈动脉的血流和顺应性、增加脑血流灌注及改善部分认知功能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具有安全而有效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功能的改变。方法将10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年龄分为高血压病中年组、老年组,并将62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应用XXG~E3型心血管功能检测仪分别检测各组心血管功能。结果高血压病老年组心脏收缩功能、前后负荷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老年组(P〈0.01~0.05),舒张功能、血管状态差于对照组(P〈0.01~0.05);高血压病中年组心脏收缩功能、前后负荷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中年组(P〈0.01~0.05),舒张功能、血管状态差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不同年龄段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血管功能表现出一定的特征;脉搏波检测技术作为临床心血管功能的检验手段之一,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肌肉痉挛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128例患者分为康复组(66例)和对照组(62例),对康复组、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肌痉挛程度(Ashworth)和肢体运动功能(FMA)分别进行评价。结果康复组肌肉痉挛发生率为34.9%明显低于对照组(74.2%,P〈0.05),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肌肉痉挛程度评分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降低肌肉痉挛的发生率,提高肢体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肺静脉电隔离(PVI)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重要手段,心房电重构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研究PVI对急性心房电重构的影响并揭示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成年杂种犬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VI组。应用硫代巴比妥钠麻醉后分离并结扎双侧颈交感迷走神经干。两组犬均行房间隔穿刺并以600次/min起搏右心房30min构建急性心房电重构模型,PVI组穿间隔后即行环肺静脉口部电隔离。快速心房电刺激前后于右心耳(RAA)及左心耳(LAA)处测量基础状态下(非迷走神经刺激)及颈部迷走神经干刺激时的心房有效不应期(ERP)和房颤易感窗口(VW)。结果(1)对照组快速心房电刺激后基础状态下(RAA处P〈0.01,LAA处P〈0.001)和迷走神经刺激时(RAA处P〈0.05,LAA处P〈0.05)测得的ERP均明显缩短。快速心房电刺激前后基础状态下均不能诱发房颤;快速心房电刺激后,RAA(P〈0.01)和LAA处(P〈0.05)的VW在迷走神经刺激时明显增宽。(2)PVI组快速心房电刺激后基础状态下(RAA处P=0.451,LAA处P=0.197)和迷走神经刺激时(RAA处P=0.104,LAA处P=0.231)测得的ERP较快速心房电刺激前无明显变化。快速心房电刺激前后基础及迷走神经刺激下均不能诱发房颤。(3)对照组快速心房电刺激后ERP缩短值较PVI组明显增加(基础状态时LAA处P〈0.05,RAA处P〈0.05;迷走神经刺激时LAA处P〈0.01,RAA处P〈0.05)。结论心房电重构伴随着迷走神经对心房电生理特性调节活动增强,肺静脉电隔离能减轻心房电重构,其机制可能为心房去迷走神经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L-精氨酸(Arg)对糖尿病(DM)大鼠一氧化氮(NO)-环磷酸鸟苷(cGMP)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给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DM模型,随机分为DM组、L—Arg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用药12W末处死大鼠,测定3组大鼠血糖、胰岛素含量以及血浆、心肌、肾脏、睾丸组织中NO、cGMP含量和NOS活性。结果DM组大鼠血糖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胰岛素水平(P〈0.01)及血浆、心肌、肾脏、睾丸组织NO水平(分别P〈0.01,P〈0.05,P〈0.05,P〈0.01)和血浆、心肌、睾丸组织cGMP含量(分别P〈0.01,P〈0.01,P〈0.05)及血浆、肾脏、睾丸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分别P〈0.01,P〈0.01,P〈0.05)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L—Arg可明显降低DM大鼠血糖水平(P〈0.01),增加胰岛素含量(P〈0.01),同时显著增加血浆、心肌、肾脏、睾丸组织NO水平和血浆、心肌、睾丸组织cGMP含量及血浆、睾丸组织NOS活性(均P〈0.01)。结论DM大鼠NO-cGMP信号通路存在缺陷,L—Arg对DM大鼠NO—cGMP信号通路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吉非替尼化疗对晚期NSCLC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吉非替尼一线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44例ⅢB-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GIr组(20例)和对照组(24例)。GIr组口服吉非替尼250mg、1次/d直至PD或死亡:对照组给予最佳支持治疗+中药治疗。采用肺癌症状量表(LCSS)和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的生活质量调查核心问卷QLQ-C30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每3个月进行症状和生活质量调查、评价。结果体能评分(PS)≤3分的GIr组生活质量各功能状态、整体健康状况、整体生活质量及肺癌最常见症状均明显改善(P均〈0.01或0.05);对照组无改善,且部分功能状态(情感、认知、社会)及整体健康状况、呼吸困难较治疗前差(P均〈0.05)。PS为4分的GIr组疼痛较治疗前加剧(P〈0.05),生活质量各指标及大部分肺癌相关症状无明显改善(P均〉0.05);对照组生活质量各功能状态、整体健康状况及疼痛均较治疗前差(P〈0.05),整体生活质量及其他症状治疗前后比较,P均〉0.05。结论吉非替尼可明显改善晚期NSCLC患者的生活质量,PS≤3分者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0.
慢型克山病血管内皮功能与抗氧化功能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慢型克山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抗氧化功能变化,探讨在克山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慢型克山病39例,并以病区30例健康人作对照,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成酶(NOS、iNOS和cNOS)活性,超氧化物岐化酶(RBC SOD)及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RBC GSH—Px)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 克山病患者ET及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衰越重升高越明显(P〈0.01)。NOS、iNOS和cNOS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NOS和iNOS活性与ET及NO相一致(P〈0.05)。克山病患者RBC GSH—Px及RBCSOD活性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慢Ⅱ组低于慢Ⅲ、Ⅳ组(P〈0.01);LPO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GSH—Px/LPO及SOD/LPO比值变小(P〈0.01)。结论 克山病血管内皮功能与抗氧化功能降低.这种改变在克山病心肌损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