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黄鼎孝  孙李法 《武警医学》1995,6(3):149-150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TPN治疗体会武警四川总队重庆医院外一科黄鼎孝,孙李法,郑圣勇(重庆630061)自1990年2月至1994年8月,我们采用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治疗食管癌根治术患者35例,无死亡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胃镜置鼻空肠管或支架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疗效。方法:对15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患者,分别采取经胃镜安置鼻空肠管进行胃肠减压+空肠营养法10例或安置可回收支架5例进行治疗。结果:胃肠减压+空肠营养法,置管成功率100%,置管1~3个月,平均(38.5±13.6)d,9例吻合口瘘愈合,1例死亡;安可回收支架5例,第30d瘘口均愈合,4例成功取出可回收支架,另1例取支架失败。结论:对适宜的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病例,可采用经胃镜置鼻空肠管或支架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徐自强  章来长 《人民军医》2006,49(12):744-744
1病例报告 例1男性,32岁,因车祸造成结肠脾曲破裂,手术切除部分结肠行端端吻合。术后发生结肠吻合口腹壁瘘,行横结肠造瘘术,1年后行造瘘还纳术,2个月后再次出现粪瘘口,行部分结肠切除端端吻合术。2004年患者行走时摔伤左侧腰部,左侧腹壁原瘘口处再次出现少许粪便,肠镜证实为乙状结肠腹壁瘘,于2006年在我院手术探查发现结肠瘘口位于原吻合口近端5cm处,行结肠部分切除、端端吻合、腹壁瘘管清创术,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4.
何菊芳 《西南军医》2008,10(1):156-156
食管胃吻合口瘘是食管手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食管癌术后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在0~41%之间,吻合口瘘的死亡率为38.1%~53.6%,食管癌术后死亡原因40%~50%是吻合口瘘。一旦发生吻合口瘘,治疗困难。随着近几年护理、治疗、检查手段的提高,以及胃肠内和胃肠外营养的发展,吻合口瘘的死亡率已经大幅度下降。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我科食道癌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瘘8例,经精心治疗护理后,5例治疗好转出院,3例死亡。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胃吻合口瘘的不同影像表现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68例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根据吻合口瘘发生的时间、瘘口部位及周围脓腔大小,采用透视下经鼻腔置入胃减压管、空肠营养管和脓腔引流管,再择期置入食管内支架封堵瘘口的治疗方法。结果经鼻腔置入胃减压管、空肠营养管和脓腔引流管位置合适。经复查治愈40例,治愈率58.5%(40/68)。28例支架置人治疗吻合口瘘中6例置入7枚蘑菇状覆膜内支架,22例置入24枚编织型双喇叭覆膜内支架,技术操作全部成功,脓腔愈合后将引流管拔出。随访期间25例支架封堵瘘口完全,治愈率89.3%(25/28)。4例3个月后支架上缘再狭窄,再次置入新支架;1例支架置入2个月后因反流性食管炎而取出支架。2例1个月后发生大出血死亡;1例于术后3个月死于严重肺部感染。结论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应根据影像表现的不同,采用脓腔及时、有效的引流,空肠营养管及胃减压管置入,择期食管内支架置入等介入治疗手段,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气管瘘1例朱新江1罗峰2张蓉2关键词气管瘘小儿先天性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562.13患儿,女,8个月。出生后发现下颈部偏左侧有一“黄平”大小赘生物,颜色与皮肤同,基底潮红,有一瘘口,时有“水样”液体流出。门诊以“先天性下颈部瘘”收治。入院...  相似文献   

7.
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国产带膜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 本组18例,食管下段癌15例,贲门癌3例,选用2国产镍钛热记忆合金带膜支架与自工不锈钢丝“Z”型带膜支架(CES)。支架一电视监视下进行14例,于胃镜直视下进行4例,术后给予抗生素、止血药及镇静止药。结果 18例支架国入术成功率100%瘘,瘘口安全封堵,第2,3天即能进半流质或普食,随访1月-1年,全部存活,无1例支架滑脱,结论  相似文献   

8.
介入综合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1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介入综合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疗效.资料与方法透视下,对12例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经鼻腔及时置入胃减压管和空肠营养管.2例未行胸腔引流者和5例外科胸腔闭式引流管不通畅者经鼻腔、食管和瘘口置入胸内脓腔引流管,负压抽吸脓液.择期置入蘑菇状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结果经鼻腔胃减压管、空肠营养管和脓腔引流管置入位置合适.12例共置入13枚蘑菇状覆膜内支架,技术操作全部成功,脓腔愈合后将引流管拔出.随访期间10例支架封堵瘘口完全;1例1个月后死于机体极度衰竭;1例7个月后支架滑脱,取出并再次置入1枚新支架.结论及时胃减压管、空肠营养管置入和脓腔有效引流,择期蘑菇状覆膜内支架置入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在中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作用。方法:分析进行治疗的12例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对策及预后。结果: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12例患者均好转出院,随访6个月-2年,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手术前后全面个体化的护理,可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促进吻合口瘘的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新"三管法"介入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新"三管法"治疗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的价值.方法 透视下对27例明确诊断为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用介入方法经鼻置入空肠营养管,瘘腔引流管,同时保留胸腔引流管.经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瘘腔引流管,胸腔引流管行负压吸引,充分引流瘘腔脓液.结果 27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瘘口平均愈合时间23 d.结论 介入方法经鼻置入空肠营养管,瘘腔引流管,同时保留胸腔引流管的新"三管法"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小牛胸腺肽(CTP)治疗乙肝患者50例(慢迁肝23例,慢活肝16例,重症肝炎11例)和HBsAg携带者10例的结果,CTP对消除或减轻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具有明显的疗效,对慢迁肝,慢活肝和重症肝炎的治疗效果基本相同,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对HBV血清学指标无重要改变,对HBsAg携带者疗效不侍。并对剂景、疗程与疗效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非外伤性食管穿孔,属少见病,自1980年严嘉顺等报告35例以来,少有报道,本文收集9例,包括自发性食管穿孔和食道癌合并穿孔。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58例腹腔晚期肿瘤,在剖腹探查术中用无水酒精对瘤体直接注射。25例术疼痛症状明显减轻,21例术后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9例肝瘤破裂出血收到满意止血效果。13例原发性肝癌术前术后B超对比肿瘤明显缩小。8例胃癌术后钡透期充盈缺损较术前平均缩小1/3,全组存活半年以上84.5%,术后除5例发烧3-7天外,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对胰腺占位性病变21例,包括胰腺癌14例、瓦特氏壶腹癌3例、总胆管下端癌1例以及良性胰腺疾病3例,在B超引导下用细针胰腺穿刺作细胞学检查。从抽吸物中找到癌细胞的13例、可疑2例、假阴性3例,总的诊断符合率85.7%,无假阳性。其中有8例同时进行术中直接穿刺作细胞学检查,阳性率100%。本法安全,术后无并发症,对胰腺肿块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5.
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处理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至1986年6月,共行各种显微血管手术84例,成功77例(91.67%),失败7例(8.33%)。手术期间发生血管损伤、痉挛、栓塞、吻合质量不好而重新吻合等共14例次。术后早期(48小时内)发生血循环危象13例次。本组共发生动脉损伤2例,动脉栓塞6例,静脉栓塞8例,血肿6例。其中3例在术中及时处理,5例经术后及时检查而使皮瓣获得挽救。我们体会,重视显微外科解剖,避免术中失误,正确判断受区血管质量,注意静脉回流通畅,识别血肿危象,及时发现、及时探查,大部分手术都会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观察小儿重症肺炎所致的急性缺氧性脑病20例,多数病例年龄在1岁以下,临床上除肺炎症状外,主要表现为嗜睡、昏迷及惊厥,更应注意患儿有凝视、呻吟不安、咬牙、吐舌等早期意识障碍的表现。血氧及脑脊液氧休分析:多数病例PaO_2下降、PaCO_2偏高,脑脊液PH值偏低在7.38以下,对诊断缺氧性脑病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高海拔地区65例小儿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病儿进行观察分析,从而为本病的早期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通过询问病史、体征、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及手术治疗来证实;结果:65例先天性脏病(CHD)中ASD51例、VSD14例;茫崖地区41例,冷湖地区28例,大柴旦地区6例,已手术治疗40例,学龄前儿童25例,术后生长发育同正常儿;学龄前儿童15例,其中4例术后并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短期内右室肥大征象存在;结论:高原缺氧环境及其母妊娠早期的病毒感染可影响肥儿的发育,造成先天心脏发育形,并建议手术于学龄前期进行为宜。  相似文献   

18.
对123例乳腺癌组织作了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检测,其中44例曾做过DNA含量测。结果显示:(1)Ag—NOR计数在各类和各级乳腺癌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2)乳腺癌的Ag—NOR计数与其DNA含量存在正相关性(P<0.05);(3)单纯癌大、小细胞型之间、浸润性小叶癌与硬癌之间的Ag—NOR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4)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之间的Ag—NOR均数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表明:Ag—NOR计数可用于某些乳腺癌型鉴别,并能对从乳腺癌型和级别及DNA含量中所获得的预后指数提供补充信息。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第一恒磨牙的建及建(期延长与龋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了解各年龄组龋均等情况,共调查2984人,其中6—8岁358人,9—12岁277人。结果:龋牙总数4663牙例,6—12岁组龋均最高(2.66),36—45岁组最低(0.87),年龄与龋均呈反关系;6—8岁组(牙合)接触率31.84%、龋发率61.93%,9—12岁组接触率62.20%、龋发率82.88%,表明建期的延长与龋病的发生、发展有直接关系。结果提示,(牙合)的正常建立与适宜的食物结构成份对发育的生理刺激十分重要;建(牙合)后,牙体通过食物磨擦的自洁功能对龋病的预防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们5年间收治的609例SAH中有62例并发SHH,占10.2%,其中双眼SHH35例,单眼SHH27例,与无SHH的SAH患者相比,SHH组临床症状及体征重,颅内压高的多,死亡率亦高,说明SHH是重症SAH的体征之一。本组资料支持SHH是蛛网膜下腔的动脉血直接沿视神经鞘向眼底方向的扩延,条件是颅内压要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程度,单侧的SHH对SAH的病因具有定位和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