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发现的玉龙鼠疫菌的遗传特征,分析其与中国各型鼠疫菌的亲缘天系。方法根据鼠疫菌C092株基因组DNA中的6个IS285位点设计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五龙鼠疫菌及我国其他各型鼠疫菌进行分析,通过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聚类。结果与CO92相比,我国鼠疫菌的某些IS285位点存在变异。5株玉龙鼠疫菌中有4株结果一致,另1株的一个位点发生变异。通过6个位点的PCR,可以将我国鼠疫菌聚为8类。所研究的5株玉龙鼠疫菌分别属于2种聚类,其中4株与滇西纵谷型、滇闽居民型及大部分灰旱獭菌株、全部喜马拉雅旱獭菌株聚为一类。结论对玉龙鼠疫菌的遗传特征获得初步了解,提示玉龙菌株在我国鼠疫菌传播演化过程中可能具有较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对于鼠疫自然疫源地耶尔森氏菌引起鼠疫疫情的评估缺乏重要的流行病学参数。对哈萨克斯坦鼠疫保存宿主一大沙鼠的2个群落进行了为期3年的鼠疫动态研究。血清学结果显示在盛夏,鼠疫感染宿主数量出现高峰,从宿主感染到人可能性也随之加大。抗体滴度水平降低到检不出则与季节无关。此次研究的结果不支持对鼠疫感染宿主使用NBT(四唑氮蓝)实验。鼠疫菌感染降低了隐性感染宿主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鼠疫菌质粒种类功能及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鼠疫菌质粒种类功能及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进展董兴齐综述俞东征审校自80年代初发现鼠疫菌质粒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研究鼠疫菌质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近十年有关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时展,相继发现了一些新质粒,证实鼠疫菌某些毒力因子受质粒介导。进一步的遗传...  相似文献   

4.
鼠疫是一种以啮齿类动物为主要宿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目前发现可自然感染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的动物有223种。鼠疫指示动物是指在自然界中可自然感染鼠疫菌,对其具有低敏感性、高抗性的动物,该类动物在鼠疫菌的保存和传播中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高抗动物的调查和研究,为早期发现和追踪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鼠疫菌基因组型与鼠疫生态地理景观型及其主要宿主、媒介密切相关,自然组合形成鼠疫生物群落,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相互适应,同步进化,维持鼠疫自然疫源性和生物群落的延续。鼠疫菌差异区段/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DF形ML讼)基因组型反映了鼠疫自然疫源地生物学特征。其型别对认识鼠疫菌自然疫源地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鼠疫菌基因组型的鉴定,可实现对鼠疫菌的追踪溯源,追溯出所代表的鼠疫主要宿主、主要媒介及其生态地理景观型的生物学特征。因此。鉴定鼠疫菌基因组型、主要基因组型对中国鼠疫预防控制、应急反恐、生物安全、监测预报及软件技术平台体系建设具有实践和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质粒的种类、分布及应用的阐述,有助于鼠疫耶尔森菌质粒进一步的研究,为以后鼠疫流行病的认识、诊断和防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鼠疫菌的形态检查及搜寻均依靠非特异性的染色法,而鼠疫菌的形态在很多种情况下具有多变性,两极浓染的革兰阴性菌亦非鼠疫菌所特有的特征。因此,易造成假阳性而致误诊。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鼠疫F1单克隆抗体(HRPF1McAb)免疫染色法解决了上述弊端。  相似文献   

8.
鼠疫的致病菌鼠疫耶尔森菌有3个常见的质粒,编码一系列的毒力因子;其中最大的质粒pMT编码F1抗原和鼠毒素,是鼠疫菌两个比较重要的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某县疑似鼠疫材料,对小白鼠进行试验,以证实是否有鼠疫菌存在。方法,将从自毙鼠分离的疑似鼠疫菌,可疑鼠疫病人淋巴液,捕获黄胸鼠脏器悬液,以无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接种于小白鼠蹊部皮下,观察病理改变,用鼠疫噬菌体裂解试验鉴定致病菌,RIHA测定FI抗原。结果:接种疑似鼠疫菌悬液的小白鼠第3天发病,第4天死亡。其悬液检出滴度1:5120鼠疫FI抗原,鼠疫噬菌体裂解试验阳性。结论:自毙鼠分离出鼠疫菌,2000年该县发生的疫情是由鼠疫菌引起。  相似文献   

10.
生物传感器与鼠疫耶尔森菌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传感器由于具有轻巧和灵敏度高的特点,可能会在微生物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目前由于微生物检测的商品化传感器还十分稀少,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发展方向。鼠疫作为一种典型的人兽共患病广泛分布在全世界,其病原鼠疫耶尔森菌的检测因此显得尤为重要。本综述了光纤传感器、不寻址电位传感器和平面波导传感器在鼠疫耶尔森菌检测中的应用,介绍了各传感器原理与特点,并对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我国鼠疫菌的营养类型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我国鼠疫菌的营养型及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采用定量培养法。将鼠疫菌28℃ 17h培养物稀释成1000个/ml,分别接种于完全琼脂平碟、Lawton最小琼脂平碟和各种最小限定琼脂平碟,观察鼠疫菌对各种氨基酸的需求。结果 通过对我国10种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内258株鼠疫菌营养需求的研究证实,我国鼠疫菌的营养型有3类:基本营养依赖型、低营:养型和高营养型。结论 我国鼠疫菌的基本营养依赖型具有地理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可为鼠疫菌的分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随着抗生素的发现和使用,人类的死亡率大幅降低,研究发现在多个国家地区出现对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的变异菌株,这些变异菌株通过不同的耐药机制抵抗抗生素的作用,产生耐药性。鼠疫耶尔森菌不仅可以通过从其他细菌中获得耐药质粒的接合转移,也可以通过基因点突变抵制抗生素。本文从鼠疫耶尔森菌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治疗鼠疫的抗生素、鼠疫耶尔森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IS100是特异性地出现在鼠疫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中的插入序列,它在鼠疫耶尔森菌的染色体中有多个拷贝,在质粒中也有分布。它的转座活性较高,致使鼠疫菌中出现多个假基因,同向IS100之间的同源重组可以导致鼠疫菌发生基因的水平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青藏铁路沿线鼠疫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采用纸片法应用20种抗生药物对青藏铁路沿线部分鼠疫菌进行了敏感性试验。结果部分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对鼠疫菌的敏感性效果较好,19种抗生素均较链霉素为佳。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临床治疗鼠疫的新药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鼠疫耶尔森菌最大质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我国鼠疫菌最大质粒的特性及地理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Kado和Liu法提取我国各鼠疫自然疫源地 2 0 2 6株鼠疫菌的质粒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我国鼠疫菌具有分类属性的最大质粒有 3种 ,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5 2× 10 6、65× 10 6和 90× 10 6,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 5 2× 10 6质粒分布在祁连山南、北麓和青海湖环湖地区 ,90× 10 6质粒仅分布在藏北高原的那曲地区和青海青南高原的玉树、曲麻莱、格尔木的部分地区 ,其余各鼠疫疫源地的鼠疫菌其最大质粒均为 65× 10 6。结论 我国鼠疫菌最大质粒的特点及地理分布对研究鼠疫自然疫源地空间结构和鼠疫菌的遗传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摘要: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发病急、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自然疫源地指在合适的地理景观条件下,由鼠疫耶尔森菌、宿主、媒介在长期的共同进化中相互适应而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研究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构成成分及其作用,对了解鼠疫自然疫源地性质和结构,维持鼠疫生态系统平衡,有效预防和控制鼠疫疫情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鼠疫菌质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它不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在自然条件下可以自行丢失或经人工处理而消失 ,但可编码很多重要的遗传物质 ,决定鼠疫菌的毒力因子等某些表现型性状。自20世纪80年代Ferber首先研究鼠疫菌质粒以来 ,已发现了约30余种质粒。这些质粒与鼠疫菌某些毒力、侵袭力相关 [1],并有一定的流行病学意义。本文就鼠疫菌质粒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鼠疫质粒基本图谱李敏 (1995年 )将鼠疫菌所含质粒种类大致可分为 pPst、Appendices、pCad、pFra4种类型。一株鼠疫菌可携带数种质粒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鼠疫监测中的作用及其优劣.同时观察56℃30 min灭活与升汞盐水作用1 min对鼠疫菌F1抗体检测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从广西隆林县、西林县鼠疫监测中收集的鼠脏器、鼠血清以及既往鼠疫抗体阳性患者血清,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进行鼠疫菌F1抗原(脏器)与F1抗体(血清)检测.结果 鼠肝脏120份、鼠脾脏99份,胶体金法检测鼠疫菌Fl抗原均为阴性;鼠血清235份胶体金法检测鼠疫菌F1抗体为阴性、既往鼠疫阳性病人27例,胶体金检测鼠疫菌Fl抗体灭活组阳性2例,阳性率为7.41%(2/27),升汞组均为阴性.结论 升汞对鼠疫菌F1抗体的检测有抑制作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在鼠疫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鼠疫 ( plague)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曾引起 3次世界大流行。其病原体为鼠疫耶尔森菌 (Yersiniapestis ,简称鼠疫菌 ) ,是一种对人和动物都有强大毒力的细菌。世界各地大部分的鼠疫菌都有 3个质粒 ,分别命名为鼠毒素质粒、低钙反应质粒和鼠疫菌素质粒。其中鼠疫菌素质粒和低钙反应质粒目前研究的比较清楚 ,而鼠疫菌最大的质粒———鼠毒素质粒是目前功能最不清楚的。鼠疫菌的毒力基因在这 3个质粒中都有分布。此外 ,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质粒 ,如 2 3× 10 6质粒等。质粒的发现是 2 0世纪 80年代鼠疫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突破之一 …  相似文献   

20.
鼠疫菌的毒力是决定动物鼠疫流行强度及预测流行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用布氏田鼠和喜马拉雅旱獭菌株做对照,对青海田鼠型3株鼠疫菌进行了毒力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