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近几十年艾烟在空气消毒、皮肤病和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等方面的应用,并对艾烟的不良反应作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艾烟的安全性和效应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针之不及,灸之所宜"体现了灸法的特殊性,古人因受时代的局限性,无法对灸法及机制进行深入认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灸法的认识也逐渐深入,其中对艾烟的相关性研究也硕果累累,随着关于艾烟的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的不断更新,其药效成分、治疗效果和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已逐渐被了解和掌握,现将从艾烟的成分,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和现行艾烟处理现状及分析对艾烟研  相似文献   

3.
随着艾灸疗法的推广运用,艾烟安全性逐渐受到关注,如何全面评价艾烟安全性成为艾灸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流行病学研究能为艾烟安全性评价提供直接证据,但目前尚不全面和系统。本文对艾烟临床安全性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进行浅析,并着重阐述横断面调查设计中关于暴露人群的定义、暴露结局的确定、心理学测量工具的选择、暴露水平评估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艾灸以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等优势流传至今,而关于艾灸起效机制的研究也不胜枚举。作为艾灸起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的艾烟,近年来也开始受到研究者关注。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现从艾烟的作用机制、艾烟的安全性研究2个方面入手,通过梳理近几年艾烟的研究进展,展望未来艾烟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此完善艾灸作用机制研究并进一步扩大艾灸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临床诊室浓度的艾烟暴露12周对雄性大鼠血常规影响。方法应用全自动动式染毒柜,艾烟的浓度以遮光率SR表示。将Wistar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成4个艾烟浓度梯度组(n=12):对照组(C,SR 0%)、低浓度组(L,SR0.4%)、中浓度组(M,SR 2%)、高浓度组(H,SR 15%),分别为无艾烟组,1×,3×和9×临床浓度艾烟组。每天暴露200min,5 d/周,连续暴露12周。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大鼠血常规指标。结果艾烟暴露各组WBC,PLT等均未见明显影响。艾烟暴露各组HCT升高,中剂量组RBC、HGB、EO%升高(P0.05),高剂量组MCV升高(P0.05),余未见显著改变(p0.05)。结论临床诊室浓度的艾烟暴露未对雄性大鼠血常规指标产生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临床诊室浓度的艾烟暴露12周对Wistar雄性大鼠尿常规影响。方法:应用全自动动式染毒柜,艾烟的浓度以遮光率SR表示。将Wistar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成4个艾烟浓度梯度组(n=12):对照组(C,SR 0%)、低浓度组(L,SR 0.4%)、中浓度组(M,SR 2%)、高浓度组(H SR 15%),分别为无艾烟组,1,3,9倍于临床浓度艾烟组。暴露200min/d,5 d/周,连续暴露12周。应用尿干化学分析法检测大鼠尿常规等指标。结果:艾烟暴露各组尿的颜色、SG、PRO、GLU、BLD、URO和BIL检查等均未见显著改变(P0.05)。结论:临床诊室浓度的艾烟暴露未对雄性大鼠尿常规指标产生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燃烧艾材防治瘟疫在我国已有深远的历史,并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积极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艾烟中的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艾烟消毒效果、有效成分进行综述,并针对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的致病特点和传播途径,探讨艾烟空气消毒,预防感染的作用机理。以期为合理规范应用艾烟进行空气消毒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艾烟是艾灸过程中产生的生成物之一,通过对近 20 余年来在艾烟临床研究、化学成分、安全性评价,以及微烟化、无烟化艾灸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进行探讨,揭示艾烟研究的动态与发展趋势,促进灸法的临床应用与推广,推动灸法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艾灸疗法是中医针灸学中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历史悠久,疗效确切。通过艾叶的燃烧产生温热作用、药物作用,与腧穴相结合产生治疗作用。艾叶燃烧的艾烟虽是艾灸作用的物质基础,但又会使灸疗工作者和患者造成不适。因此,系统、科学地研究与评价艾烟对人体的作用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从艾烟的古代和现代临床应用、艾烟有效性作用机理以及艾烟安全性研究等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为深入探讨艾灸过程中烟效应的科学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艾烟主要有燥湿杀虫止痒、消肿止痛、止咳平喘、祛风通络等作用,除此之外,艾烟还可以用于小儿脱肛的治疗以及熏艾防治疫病。艾烟在现代临床应用中具有抗菌、抗真菌、抗病毒、抗支原体、镇痛抗炎、止痒、抗过敏、平喘等作用,主要用于外伤创口感染、褥疮、甲沟炎、指(趾)头炎、肛周脓肿术后恢复、阴道瘙痒、毛囊炎、足癣、带状疱疹、足跟痛、局部硬结、子宫脱垂、空气消毒等。艾烟在古代临床可用于治疗目赤肿痛、耳痛流脓、咳嗽、喘证、中风掣痛、偏头风等。在现代临床应用中,虽然艾烟治病种类与古代文献所记载的相似,但是其多用于外科浅表性疮疡类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艾烟和香烟烟雾对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溶剂组、模型组、艾烟组和香烟组4组,每组8只。通过灌胃给予奥硝唑溶液建立弱精子症大鼠模型。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用于检测艾烟和香烟烟雾对于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的精子活力、活率和密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艾烟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的精子活力、活率和曲线速度(VCL)、直线运动速度(VSL)、平均路径速度(VAP)等功能指标;香烟组的精子活力、活率和VCL、VSL、VAP等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溶剂组和艾烟组。各组大鼠的精子密度无显著变化。结论:艾烟和香烟烟雾对机体产生的效应不同,艾烟可以提高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的精子活力、活率和运动能力,对弱精子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艾烟和香烟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β-淀粉样蛋白及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从神经炎症角度探讨艾烟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24周龄雄性APP/PS1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艾烟组、香烟组,12只相同遗传背景的C57BL/6小鼠作为空白组。艾烟组和香烟组分别采用5~15 mg/m3浓度的艾烟及香烟进行干预,空白组和模型组仅抓取固定。各组小鼠干预时间为20 min/d,6 d/周,连续干预8周。采用刚果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海马β-淀粉样蛋白沉积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刚果红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香烟组见大量β-淀粉样蛋白斑块沉积,艾烟组偶见散在β-淀粉样蛋白沉积颗粒。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NF-α、IL-8、CRP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香烟组血清TNF-α、IL-8、SAA、CR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烟组血清IL-8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香烟组比较,艾烟组血清TNF-α、IL-8、CR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艾烟可减少APP/PS1小鼠海马Aβ沉积并减轻炎症反应,提示艾烟对AD脑内神经炎症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香烟则加剧AD脑内病变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兰蕾  常小荣  谭静  张国山  石佳 《光明中医》2011,(10):1992-1995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无特定病原体级(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Sprague-Dawley(SD)大鼠为试验对象,进行艾烟的急性毒理试验,结果表明:艾烟对大鼠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1117mg/m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得出艾烟的毒性分级为微毒。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艾灸及艾烟对APOE-/-小鼠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以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水平的影响,以期初步探讨艾灸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APOE-/-小鼠)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艾灸组、艾烟组、香烟对照组组、模型组。分别运用艾灸、艾烟及香烟的方式进行干预,干预12周后观察小鼠血清ICAM1、VCAM1及MCP-1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艾烟组小鼠血清ICAM1、VCAM1及MCP-1水平明显降低(P0.05),艾灸组,艾烟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香烟组于模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灸及艾烟可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清中黏附分子和单核趋化分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艾烟对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P8)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艾烟的抗衰老作用效应及机制。方法将70只SAMP8随机分为模型组和6个艾烟干预组。另外选取10只正常老化小鼠(SAMR1)作为正常组。艾烟干预分为低、中、高3个浓度,干预时间分别为15 min和30 min,每日干预1次,共28 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小鼠脑内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结果模型组小鼠脑内Asp和Glu含量高于正常组,GABA低于正常组。艾烟干预各组小鼠脑内Asp和Glu含量均低于模型组,GABA含量高于模型组,或与模型组相当。不同浓度、时间艾烟干预对Asp和Glu的影响无差异。中浓度30 min的艾烟干预可最大程度提高SAMP8脑内GABA。结论艾烟干预可降低SAMP8脑内过高的Glu、Asp含量,升高过低的GABA含量,通过调整脑内氨基酸的异常代谢达到抗衰老的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艾灸及艾烟对APOE~(-/-)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以探讨艾灸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APOE~(-/-)小鼠)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艾灸组、艾烟组、香烟对照组、模型组。分别运用艾灸、艾烟及香烟的方式进行干预,干预12周后观察小鼠血清IL-1、IL-6、及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艾烟组小鼠血清IL-1、IL-6明显降低(P0.05),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艾灸组,艾烟组之间无明显差异。香烟组于模型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艾灸及艾烟可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清IL-1、IL-6水平,提高IL-10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艾烟干预对快速老化SAMP8小鼠嗅球形态和嗅球内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 Ba)和乙酰胆碱酯酶(ACh E)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烟的可能效应途径。方法:选取6月龄雄性快速老化模型SAMP8小鼠48只并随机分为艾烟组、模型组、嗅觉障碍组和嗅觉障碍艾烟组,以12只SAMR1作为空白对照组对照。3-甲基吲哚(3-MI)腹腔注射制作嗅觉障碍模型。艾烟组和嗅觉障碍艾烟组每日予以艾烟吸嗅30 min,其余组正常空气吸嗅。干预6周后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嗅球形态,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比较嗅球内Glu、Ga Ba及ACh E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嗅球结构未见明显差异,艾烟组颗粒细胞密度略高于模型组、嗅觉障碍组和嗅障艾烟组。艾烟组Glu、ACh E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ACh E含量低于嗅觉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嗅障艾烟组Glu含量介于模型组和艾烟组之间,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一定浓度的艾烟干预可以良性调节嗅球内神经递质含量,并通过嗅觉通路的神经投射干预脑内神经递质的表达,改善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烟干预对快速老化SAMP8小鼠嗅球形态和嗅球内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烟的可能效应途径。方法:选取6月龄雄性快速老化模型SAMP8小鼠48只并随机分为艾烟组、模型组、嗅觉障碍组和嗅觉障碍艾烟组,以12只SAMR1作为空白对照组对照。3-甲基吲哚(3-MI)腹腔注射制作嗅觉障碍模型。艾烟组和嗅觉障碍艾烟组每日予以艾烟吸嗅30 min,其余组正常空气吸嗅。干预6周后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嗅球形态,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比较嗅球内Glu、GaBa及AChE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嗅球结构未见明显差异,艾烟组颗粒细胞密度略高于模型组、嗅觉障碍组和嗅障艾烟组。艾烟组Glu、AChE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ChE含量低于嗅觉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嗅障艾烟组Glu含量介于模型组和艾烟组之间,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艾烟干预可以良性调节嗅球内神经递质含量,并通过嗅觉通路的神经投射干预脑内神经递质的表达,改善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艾灸、艾烟、无烟灸干预对APP/PS1小鼠大脑皮质PI3K/AKT通路相关指标和β淀粉样蛋白沉淀的影响,从能量代谢的角度探索艾灸不同作用因素在防治阿尔茨海默病中的机制。方法:将32只5个月龄雄性APP/PS1阿茨海默病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艾灸组、艾烟组、无烟灸组,每组各8只,并将8只同月龄雄性C57BL/6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模型组小鼠每日常规抓取、固定于正常环境;艾灸组与无烟灸组小鼠每日抓取、固定后取关元穴灸治;艾烟组小鼠每日抓取、固定后暴露于10~15 mg/m~3艾烟环境。所有干预20 min/d,6 d/周,共8周。于第10周取材。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大脑皮质中IRS-1、PI3K、AKT、GSK-3α、IDE的含量,刚果红染色检测大脑皮质区β淀粉样蛋白沉淀情况。结果:皮质中IRS-1含量比较显示,模型组低于空白组(P0.01),艾灸组、艾烟组高于模型组(P0.01,P0.05);脑中PI3K含量比较显示,模型组低于空白组(P0.01),艾灸组、艾烟组高于模型组(P0.05);脑中AKT含量比较显示,模型组低于空白组(P0.05),艾灸组、艾烟组、无烟灸组高于模型组(P0.05),艾灸组高于无烟灸组(P0.05);脑中GSK-3α含量比较显示,模型组高于空白组(P0.01),艾灸组、艾烟组、无烟灸组低于模型组(P0.01,P0.05,P0.05)。模型组小鼠在皮质内可观察到明显的橘红色Aβ沉积,空白对照组明显少于模型组(P0.01)。艾烟组、艾烟组、无烟灸组在相同皮质区域中,淀粉样蛋白沉淀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结论:艾灸与艾烟可以调整APP/PS1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脑部能量代谢,此外艾烟还可以增加对β淀粉蛋白的清除,减缓小鼠皮质内β淀粉蛋白沉淀的产生速度,以延缓AD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艾烟对大鼠血液微循环的影响,为临床安全使用艾烟提供参考。方法:将16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42只分别暴露于0%、10%、40%、70%浓度(以染毒柜不透光率度量),每天20min,26周后取材,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组大鼠血清中vWF、ox-LDL的含量。结果:vWF含量随艾烟浓度升高而逐渐下降,低、中、高浓度组vWF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中浓度组艾烟干预后,血清中ox-LDL含量显著性升高,其余各组ox-LDL含量与空白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艾烟可使血小板聚集程度下降,提示艾烟可能具有改善微循环,从而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2)低浓度艾烟对血管内皮未见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