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在慢性足底筋膜炎的治疗中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电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慢性足底筋膜炎治疗的9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8例。常规组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给予体外冲击波联合电针治疗。对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行走时间、足筋膜厚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8%明显高于常规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VAS评分、行走时间及足筋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行走时间及足筋膜厚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慢性足底筋膜炎的治疗中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电针,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延长患者的行走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实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动康复训练联合3D矫形鞋垫对足外翻足底肌膜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随机将100例高弓足的足底肌膜炎所致高弓足病例,其中50例佩戴矫形鞋垫,同时配合运动康复训练,另外50例以手法治疗为主,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及6个月检测足底筋膜厚度、单脚支撑相及踝关节位置。结果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单脚支撑相及踝关节位置距在运动康复训练联合3D矫形鞋垫后12个月较治疗前有差异(P0.05),100例患者足底筋膜厚度治疗1个月和6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56%和80%。结论运动康复训练联合3D矫形鞋垫对足外翻引起的足底肌膜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器械辅助软组织松解技术(instrument assisted soft tissue mobilization,IASTM)联合针灸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湖州市第一医院的90例足底筋膜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IASTM组、针灸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物理因子和运动疗法治疗,IASTM组患者辅以IASTM治疗,针灸组患者辅以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辅以IASTM和针灸治疗。三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后及治疗结束后8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系统(American Orthopedic Ankle Association scoring system,AOF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足底筋膜厚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三组患者的AOFAS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足底筋膜厚度均显著薄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结束后8周,观察组患者的AOFAS评分均显著高于IASTM组和针灸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IASTM组和针灸组,足底筋膜厚度均显著薄于IASTM组和针灸组(P<0.05);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IASTM组患者的足底筋膜厚度均显著薄于针灸组(P<0.05)。结论 IASTM和针灸治疗联合具有协同作用,可明显减轻足底筋膜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踝足功能,提高临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内服外洗结合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符合条件足底筋膜炎患者50例,采用自拟四物四藤汤内服外洗结合冲击波治疗,运用VAS评分法及疼痛减轻百分数评定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2周、1月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前两周效果更明显,总有效率为94.00%,患者满意度为96.00%。结论本治疗方法对足底筋膜炎是有明显疗效的,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验证。  相似文献   

5.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10):2127-2131
【目的】观察四藤外洗方外洗联合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冲击波治疗,治疗组给予四藤外洗方外洗联合冲击波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9%(37/39),对照组为69.2%(27/39),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DL评分和AOF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对VAS评分的降低作用及对ADL评分和AOFAS评分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的血、尿、大便常规和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也均无异常变化。【结论】四藤外洗方外洗联合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疗效显著,有利于减轻疼痛,改善足踝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n=30)、对照(n=30)。联合组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正骨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和拇长屈肌腱厚度。结果治疗及随访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2组组间总体比较VAS评分、拇长屈肌腱厚度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S评分:F=21.637,P=0.018;拇长屈肌腱厚度:F=14.287,P=0.006)。2组组内各时间点比较,治疗后VAS评分、拇长屈肌腱厚度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VAS评分F=173.539,P0.01;拇长屈肌腱厚度F=69.301,P0.01;对照组:VAS评分F=152.389,P0.01;拇长屈肌腱厚度F=33.067,P0.01)。2组组间比较,治疗后2周、4周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周:t=9.066,P0.01;治疗后4周:VAS评分t=5.908,P0.05);治疗后4周拇长屈肌腱厚度(t=4.51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郭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18):3217-3219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壮骨舒筋汤内服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残留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2年8月我科收治并接受PKP手术的OVCF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其中A组围手术期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并联合内服壮骨舒筋汤;B组围手术期常规抗骨质疏松+消炎止痛治疗。通过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邻近椎体骨折、伤椎再骨折、腰背筋膜炎)。结果: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A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3±3.4)个月。在随访期间,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98%,明显低于B组的4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通过体外冲击波联合壮骨舒筋汤内服可以明显缓解OVCF患者PKP术后残留腰背痛,改善患者功能活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深层肌肉刺激仪结合穿戴矫形鞋垫的治疗方式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中短期疗效,探讨这种康复治疗手段的价值.方法 选取60例符合诊断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层肌肉刺激仪结合矫形鞋垫介入治疗.评测指标包括治疗前、治疗后1、6、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量表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及Oswestry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1、6、12个月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1、6、12个月Oswestry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6、12个月的VAS评分及Oswestry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层肌肉刺激仪结合矫形鞋垫通过纠正下肢足底压力改变,调整下肢生物力学,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有中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5):1183-1186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热磁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体外冲击波联合热磁治疗,对照组使用热磁治疗。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和颈部残损指数量表(NDI)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2周,VAS和NDI评分均改善(P<0.05),但治疗组VAS和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改善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VAS和N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2周对比(P>0.05);而对照组VAS和N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2周对比(P<0.05);且治疗组VAS和NDI评分的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热磁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临床疗效优于热磁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发散式冲击波联合扶他林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门诊32例慢性腰背肌筋膜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服用扶他林等消炎镇痛药;治疗组给予体外发散式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和服用扶他林等消炎镇痛药。治疗组接受2周的冲击波治疗(每周2次,两周为1个疗程)和扶他林药物口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进行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进行观察。同时记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改良Macnab标准:对照组优良率达到66.7%,治疗组优良率达到85.7%,全部病例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具有减轻患者疼痛的效果。而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患者疼痛更加显著,且无任何不良反应。体外冲击波联合扶他林治疗慢性腰背肌筋膜炎综合征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气压弹道式放散性冲击波和超声引导下类固醇激素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中长期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9月~ 2017年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疼痛门诊的足底筋膜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冲击波组(A组)和超声组(B组)。比较两组 治疗前(T0)与治疗后1周(T1)、1月(T2)、3月(T3)、6月(T4)晨起第1步数字量表疼痛评分(NR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 后足功能评分、超声下足底筋膜的厚度,末次随访时记录2组患者的疗效、复发率和满意度。结果最终A组纳入39人,B组纳入 38人。治疗前两组患者NRS评分相近,治疗后早晨第1步N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1周(T1)、1月(T2)B组晨 起第1步NRS评分均低于A组(P<0.01),治疗后3月(T3)、6月(T4)B组晨起第1步NRS评分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 访AOFAS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A组高于B组(90.44±13.27 vs 75.76±21.40,P<0.05);A组、B组有效率分别为 92.31%、76.32%,A组高于B组(P<0.05);A组复发1例(2.56%),B组复发8例(21.05%),B组复发率高(P<0.05);A组、B组满意 度评分分别为8.13±2.67、6.63±3.7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气压弹道式放散性冲击波中长期疗效和患者 满意度优于超声引导下激素注射组,在疼痛医学、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治疗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对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包头市中心医院疼痛科收治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治疗(超声注射)组、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组、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组,每组各2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的1周、2周、4周、3个月比较三组患者的疼痛程度(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肩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采取方差F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三组VAS、RO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联合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VAS、ROM评分改善程度高于其余两组(P<0.05),超声注射组治疗1周后VAS和ROM评分优于ESWT组(P<0.05),ESWT组治疗4周、3个月后VAS和ROM评分略优于超声注射组。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联合组临床疗效最佳,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其余两单独治疗组。超声注射组起效较快,短期疗效较好;ESWT组起效较慢,作用持久;联合组结合二者特点,在各研究时间点内疗效均为更佳,是临床中治疗肩周炎的一种高效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内热针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跖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治疗组采用内热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封闭治疗。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2个月,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患足疼痛程度,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量表(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nkle hindfoot scale, AOFAS-AHS)评价患足综合功能。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2个月,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AOFAS-AH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2周,两组VAS和AOFAS-AH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OFAS-AH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热针和封闭治疗跖筋膜炎均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内热针的远期疗效优于封闭疗法。  相似文献   

14.
刘旸  武玲华  杨丁 《当代医学》2022,28(4):24-27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体外冲击波治疗组(ESWT组)和对照组,各30例.ESWT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采用脉冲短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Lysholm膝关节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新型中药水凝胶膏联合TENS辅助治疗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6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治疗的盘源性下腰痛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冲击波组(23例)和联合治疗组(23例),分别采用冲击波和在冲击波基础上加用中药水凝胶膏联合TENS治疗。治疗前、4周后记录并对比分析2组间VAS评分、Tampa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差异,腰椎活动度及临床疗效。 结果 2组治疗8次后与同组治疗前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次后,联合治疗组各评分优于冲击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次后,联合治疗组前屈和后伸活动度优于冲击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93、-5.274,均P<0.05)。2组患者末次随访的疗效比较,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冲击波组,但无统计学差异(t=1.000,P>0.05);且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冲击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8,P<0.05)。 结论 新型中药水凝胶膏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辅助治疗盘源性下腰痛可有效缓解腰部疼痛,减轻恐动程度,改善腰椎活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袖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5例肩袖部分损伤合并肩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5人。A组为冲击波组患者,予体外冲击波以及常规理疗(干扰电、短波等)和运动指导,B组为关节松动术组,予关节松动术治疗及常规理疗和运动指导,C组为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组,予冲击波治疗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及常规理疗和运动指导。分别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周后三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肩关节评分均增加,各组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1.80±1.08)明显低于冲击波组(3.08±1.44)和关节松动术组(2.96±1.57),且UCLA肩关节评分(27.44±1.96)也明显高于冲击波组(24.76±2.24),关节松动术组(22.92±3.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组疗效明显优于冲击波组与关节松动术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袖部分损伤相比单纯冲击波或关节松动术有更好的短期疗效,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77-80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冲击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12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治疗,治疗组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冲击波治疗,疗程均为5周,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5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膝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及形态学(Lequesne)指数评分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治疗组VAS、WOMAC指数及Lequesne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冲击波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146-149
目的探讨冲击波联合针刺对老年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月在医院诊断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针刺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VAS评分、压顶试验评分、正中神经与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压顶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压顶试验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与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与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冲击波联合针刺治疗老年性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疗效,缓解疼痛,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