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全麻在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方法:19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气管插管麻醉及控制性降压,支架释放时使SBP降至80~90 mm-Hg,心率控制在80次/min以下。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手术开始时、主动脉支架释放前、支架释放时及手术结束时的SBP、MAP和HR值,记录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尿量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手术时间平均为(109±21)min,失血量平均为(130±50)mL,尿量平均为(320±65)mL,麻醉苏醒平均时间为(11±3.2)min;术中支架释放时SBP、MAP均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P<0.05);支架置入均成功,术后随访2周,无麻醉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静吸复合全麻用于胸、腹主动脉夹层瘤介入手术,麻醉效果满意,麻醉深度易调控,控制性降压易实施,术后清醒快、拔管早,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国产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瘤的手术适应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采用国产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20例。移植物经股动脉切口导入,至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手术在全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完成。结果 20例患者支架置入定位准确,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真腔血流恢复正常。手术成功率100%,无术中转开胸手术,无截瘫及瘤体破裂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结论使用国产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死亡率低,手术成功率高的优点,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静脉辅助全麻在胸主动脉夹层瘤支架介入治疗的麻醉效果.方法 2007-01~2009-12 DeBakey分型Ⅲ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经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18例患者,围术期静脉注射丙泊酚0.5~1.5 μg/(kg·min),结合手术过程中全身麻醉和控制性降压.结果手术历时(94.3 ±29.5)min,气管插管时间(37.7 ±18.8)h.术后丙泊酚用药时间(35.1±22.2)h.术中平均收缩压为(121.8±18.2)mm Hg,平均舒张压为(71.5±12.5)mm Hg,支架释放时收缩压降至(76.4±8.6)mm Hg.手术前后日间收缩压、舒张压和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控制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静脉使用丙泊酚能协助控制血压,有助于急性主动脉夹层覆膜腔内隔绝术实施和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在非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确诊降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探讨误诊、漏诊原因及应急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0年12月1 1例在其他手术过程中或在围手术期发现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胸外伤后开胸探查发现4例,反复胸穿后凝固性血胸行开胸探查发现1例,术前诊断急腹症术中发现腹主动脉夹层1例、术后发现4例,行椎间盘手术时造成医源性降主动脉夹层1例.全组在明确诊断后全麻下急诊手术治疗,行升主动脉置换+术中降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1例、降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术6例、降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3例、降主动脉补片修补1例.本组均顺利完成主动脉置换或覆膜支架植入手术.1例原有肾脏病的患者在降主动脉置换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术后并发肺部感染3例,顽固性心律失常1例.全组无截瘫,无围手术期死亡,均痊愈出院.结论 遭遇性降主动脉夹层或为误、漏诊病例或是易误诊、漏诊,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及时合理的人造血管置换或覆膜支架植入是应急处理的可靠、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回顾分析68例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结果:术中移植物全部释放成功,术后患者疼痛基本消失,无血栓栓塞、截瘫、器官缺血、吻合口狭窄、动脉瘤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一种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结合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对18例急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外科手术结合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在全身麻醉、深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下,经胸部前正中切口进行手术,术中对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半弓或全弓人造血管替换加术中覆膜支架置入术,对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术中直视下覆膜支架置入术并吻合固定术,观察其手术疗效.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置入覆膜支架.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无发生支架移位,主动脉内膜破口封闭良好,仅1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存在轻微内漏,3个月后自行封闭.术后半年复查CT增强扫描,示5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升主动脉及弓部人造血管管腔规则、光滑、血流通畅,支架段主动脉假腔消失,13例B型主动脉夹层的降主动脉处假腔消失,主动脉管壁结构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支架远端的降主动脉假腔缩小,真腔明显扩大;随访3~30个月,无发生截瘫、肢体缺血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结合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总结主动脉夹层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不同麻醉方式的效果及护理重点,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完成的64例主动脉夹层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的临床资料。对不同麻醉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并总结术前准备、术中的配合指导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结果局部麻醉患者术后咳嗽、咳痰发生率为6.67%,恶心、呕吐为3.33%,发热为3.33%,全身麻醉患者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41%,20.59%,26.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41,4.34,6.47;P〈0.05)。主动脉夹层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的护理,除了常规术前准备、镇痛、降压及合并症基础疾病的护理外,还应重视防止瘤体破裂和局麻患者的术中配合指导。术后重视血压的监测,加强不良反应的病情观察与护理,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尤其对全麻患者应加强全麻术后护理,防止基础疾病的加重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主动脉夹层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与传统的手术比较,术后创伤小,恢复快,但临床护士仍应重视术前准备,加强术后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尤其针对不同的麻醉方式加强重点环节的护理,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麻醉管理方法和支架置入在该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方法:检索数据库文献,然后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干细胞移植在缺血性下肢血管中的应用研究相关;以近5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纳入29篇符合标准的文献.阐述了血管腔内覆膜支架和支架型人工血管的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以及支架置入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麻醉管理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结论:经皮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支架置入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麻醉管理方法已全身麻醉为主.  相似文献   

9.
唐力娇  刘远英  严群好 《全科护理》2011,9(23):2104-2104
应用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技术治疗29例主动脉夹层,手术在全身麻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顺利植入带膜支架.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治愈26例,术后3例因并发症死亡.认为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传递各种导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术后操作要点,存在时间长短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2001年9月~2007年6月对180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施行了腔内隔绝术,(即经股动脉将支架-人造血管复合物导入主动脉封闭夹层破口)手术在DSA下完成。结果手术操作成功率100%,无传统手术造成心、肝、肾及截瘫等并发症,术后平均5d出院。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微创,为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笔者报道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理、血压、疼痛等情况,维持患者的心理、血压在稳定情况下行腔内隔绝术;术中在全麻后进行动、静脉穿刺,避免血压波动。术后准确用药,加强用药护理,对患者的疼痛表示理解、同情,使用止痛剂使其安静。认为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胸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的术中护理配合的经验及管理。方法对10例胸主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患者,在导管室行杂交手术,术中护士与医生的默契配合,严密生命体征监护,充分的各种抢救药品、器械的准备,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通过介入护理,患者均成功顺利完成杂交手术,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的护理管理,介入专科护士技能的培训,对杂交手术治疗胸主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患者护理是安全有效的,术中介入护士与医生的默契、熟练配合,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护对保证手术成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腹主动脉瘤超声造影表现与CT血管成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腹主动脉瘤超声造影与CT血管成像(CTA)的表现,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腹主动脉瘤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超声造影检查对18例(术前检查10例,术后复查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术前诊断或术后复查,所有患者均同时行CT血管成像检查。将两种方法诊断术前患者真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及术后有无内漏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前超声造影诊断为真性动脉瘤5例,夹层动脉瘤4例,假性动脉瘤1例;术后随访8例中支架置入及人工血管置换各4例,均未见内漏,与CTA结果一致。结论应用超声造影对腹主动脉瘤进行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结果和CTA一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摄影技术应用于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间应用DSA影像对51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资料。结果对病患的采集参数、体位以及注射参数、图像后处理进行适当选择,即能够确切显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部位、破口以及真假腔内血流差别、与相邻血管的关系。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摄影技术应用于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临床价值很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Dissection of the aort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ur approach to management, both initial and definitive, is summarized in Table 2. Patients with proximal dissection require surgical intervention after medical stabilization, unless prior debilitating illness precludes general anesthesia or prolonged vascular surgery. If 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s has complicated the dissection, results are extremely poor, regardless of therapy. Patients with distal dissection have a good prognosis with medical therapy alone, unless aortic rupture or impending rupture, hematoma progression despite a maximal drug program, vital organ compromise, or inability to control pain or blood pressure medically supervene. Dissecting aneurysm of the aorta, while potentially a promptly fatal event, is amenable to aggressive therapy provided that one is alert to the possibility of this disease. Despite all technical advances,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making the diagnosis of dissecting aortic aneurysm is a strong index of suspicion on the part of the physician.  相似文献   

16.
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升主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TTE对升主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经CT、MRI及手术证实为升主动脉瘤的声像图及CDFI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文献总结了其CDFI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升主动脉瘤分为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三种类型.真性10例,假性1例,夹层主动脉瘤5例.真性主动脉瘤管腔局部扩张,当升主动脉扩张>50mm时可诊断为动脉瘤.夹层主动脉瘤病变动脉内可见撕裂的动脉内膜.假性动脉瘤是由动脉壁部分破裂,血液溢出血管外形成的包裹性血肿,而非真性动脉扩张.结论TTE可对绝大多数的升主动脉瘤做出明确诊断.可作为随访观察升主动脉扩张及筛检升主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检查诊断的2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经超声诊断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与CT、MRI、DSA检查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87.5%、83.3%、81.8%。检查方法、探测部位、所用切面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胸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7例胸主动脉瘤病人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7例病人中胸降主动脉瘤2例,主动脉根部瘤(马凡综合征)2例,夹层动脉瘤3例,均为Ⅱ型夹层动脉瘤,其中1例合并冠心痛,前降支单支病变.胸降主动脉瘤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人工血管置换术.升主动脉瘤和Ⅱ型夹层动脉瘤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Bentall手术,其中1例采用带管道无支架生物瓣,同时行冠脉搭桥手术.结果:6例存活,1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结论:在胸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中,Bentall手术是治疗升主动脉瘤较好的手术方法.外科手术技术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体外循环管理,良好的心肌保护和血液保护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手段.带管道无支架生物瓣对老年人及抗凝有禁忌或主动脉根部较小者更适宜,对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宜同期行冠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4例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护理经过。结果14例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9例病情得到控制;5例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均为夹层动脉瘤破裂。结论提高病情的观察能力,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对降低疾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Immediate intensive therapy is of major importance in the initial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dissecting aortic aneurysm. The Doppler ultrasound stethoscope is a noninvasive tool which may be used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his disease. A case is presented in which this instrument was used to diagnose and follow the progress of a patient with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Further use of this device for similar disorders can be expec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