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有计划地运动康复指导、营养指导、心理护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等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记录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6min步行试验测量步行距离(6MWD),运动耐量(METs),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后,治疗组NYHA分级改善、6min步行距离增加、运动耐量提高及LVEF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HRV、QRS波群间期与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10例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照入组患者QRS波群间期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小于100ms的为组1,35例;100~119ms为组2,50例,≥200ms的为组3,25例.对3组的左心功能情况和心功能分级情况进行比较,可得组1的左心功能和心功能分级与组2、组3之间经比较差并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经统计和比较,组1的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显著低于组2、组3,(均P< 0.05).不同NYHA分级患者HRV时域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且随着NYHA级别的上升,各时域指标均出现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HRV、QRS波群间期与病情及预后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129例老年患者,根据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客观检查作出诊断,并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方案将心功能分为4级.比较非心衰和心衰老年患者NT-proBNP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血清NT-proBNP水平均呈偏态分布.不同性别、同一性别、不同年龄的体检健康者血清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衰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心衰组右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NT-proBNP呈负相关(P<0.05);以900、1 800 pg/mL为临界值,LVEF以50%为临界值,其诊断心衰的灵敏度分别为87.7%和46.8%.结论 NT-proBNP检测结果可靠,检测水平与NYHA分级及LVEF有良好的相关性,NT-proBNP检测比LVEF更灵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12—2015-06期间入住我院心内科的患者285例,抽取其相关纸质病案,统计并计算相关数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入选200例患者。根据ECG诊断将患者分为心力衰竭伴窦性心律组(简称:心衰伴窦律组)和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组(简称:心衰伴房颤组),再根据NLR水平将患者分为NLR4.368组和NLR4.368组。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并对其NLR、NT-proBNP、LVEF、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比较。结果:相关性结果显示NLR与NT-proBNP(r=0.176,P0.05)和NYHA心功能分级(r=0.273,P0.01)呈正相关,同LVEF值(r=-0.148,P0.05)呈负相关。在分组比较中,NLR4.368组患者较NLR4.368组患者,NTproBNP(P0.05)和NYHA分级(P0.01)更高,而LVEF(P0.05)则更低。心衰伴房颤组较心衰伴窦律组,NLR(P0.01)水平更高,NYHA心功能分级(P0.05)、NT-proBNP(P0.01)更高,而心衰伴房颤组之间LVEF值(P0.01)则更低。结论:与心衰伴窦律组患者相比较,心衰伴房颤组的患者外周血中NLR水平更高,炎症反应重,心功能更差,疾病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云南省宣威市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症状群与生活质量。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接诊的60例肺癌化疗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表、生存质量评估简表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提取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症状群,并分析症状群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60例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大多会经历四大症状群:①躯体症状群;②消化道症状群;③情绪症状群;④肺癌特异性症状群。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2.83%,疲乏的发生率高达95%,且严重度高达(6.02±1.20)分,位居所有症状的首位。4种症状群与患者生活质量均呈负相关,且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省宣威市肺癌化疗患者经历多种症状困扰,症状之间相互协同形成4个症状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医护人员需及时准确评估患者症状困扰,形成有效干预管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男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衰患者参考脑利钠肽水平进行病情诊断,对其诊断结果价值进行讨论研究。方法:本实验选取58例患有心衰但是未患有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将其设定为对照组;同时又选取患有男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衰患者58例,将其设定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患病病程检测诊断过程中均参考脑利钠肽水平,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讨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BNP水平(脑利钠肽水平)和心功能NYHA分级中Ⅲ+Ⅳ级发生率均更高,而另外一项指标数据LVEF(左室射血分数)更低(P0.05),但是两组患者各心血管病症发病率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将脑利钠肽水平变化情况应用于男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衰病症患者实际患病情况诊断中能够准确反映出患者临床表现情况,确定患者心功能分级,针对于此制定科学有效治疗方案用于病症治疗效果更突出。  相似文献   

7.
选取我院心内科住院的76例已明确诊断为心力衰竭患者为心衰组,另选32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将心衰组BNP、hs-CTnT和对照组比较,心衰组不同NYHA分级间血浆BNP、血清hs-CTnT进行比较。结果心衰组BNP、hsCTn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YHAⅡ级、Ⅲ级和Ⅳ级3组的血浆BNP显著高于I级(P<0.05);Ⅱ级、Ⅲ级和Ⅳ级组血清hs-CTnT显著高于I级(P<0.05)。Ⅱ、Ⅲ和Ⅳ级3组间血浆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分级高者BNP水平高于分级低者;而血清hs-CT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和血清hs-CTnT测定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和心功能的分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为其在临床诊断预测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确诊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536例,按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分为心衰组(214例)和非心衰组(322例),采用NYHA分级标准对患者心功能进行评定,比较NYHA心功能各级NT-proBNP和CRP水平.结果 心衰组患者BMI、SBP、SDP、HR、糖尿病、PCI史、CABG史、心功能分级、左房内径、LVEDD、LVEF、心房颤动、Scr、NT proBNP和CRP与非心衰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和高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YHA心功能各级NT-proBNP、CRP比较存在差异(P<0.05),且各级间两两比较也存在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NT-proBNP与CRP联合检测有助于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诊断及对心力衰竭程度进行分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心力衰竭(HF)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及对院内死亡风险的临床评估.方法:收集近五年来入院心衰患者1 010例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时的基本资料、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根据NYHA心功能Ⅱ、Ⅲ、Ⅳ级分为3组,比较3组间患者的RDW变化情况;再根据院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及非死亡组,先通过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死亡危险因素,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死亡优势比(OR).结果:RDW随着心功能恶化呈逐渐增高的趋势,RDW值分别为Ⅱ级(13.9 ± 1.6)%、Ⅲ级(14.9 ± 1.7)%、Ⅳ级(15.5 ± 1.4)%;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死亡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的回归系数为0.157,OR为1.170(P = 0.028,95%CI:1.018 ~ 1.345).结论:RDW基线水平与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有关,随NYHA分级增加而增高,提示与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有关;RDW较高水平为心功能Ⅱ、Ⅲ、Ⅳ级的心衰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尿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的水平变化与心衰分级的关系。方法将88例心衰患者心功能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案分为Ⅰ~Ⅳ级(Ⅰ级25例,Ⅱ级21例,Ⅲ级22例,Ⅳ级20例),同时测定88例患者和43名健康对照者血浆、尿NT-proBNP作比较。结果 NYHA分级Ⅰ~Ⅳ各组患者的血浆、尿NT-proBN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NYHA分级的升高,血浆、尿NT-proBNP也随之增高,且各组间血浆、尿NT-proBNP浓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尿NT-proBNP是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较好的心肌标志物,能反映CHF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B型钠尿肽(BNP)、微量清蛋白尿(MAU)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医院心内科2015年收治的121例CHF患者情况,均随访1~6个月,将其中发生心脏事件(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死亡等)的43例患者设为预后不良组,78例未发生心脏事件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包括原发疾病、性别、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入院时BNP、尿清蛋白/肌酐比值(UACR)等,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心脏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性别、年龄、CHF病因、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YHA心功能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UACR、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MAU、NYHA心功能分级与心脏事件的发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OR=5.726、6.274、4.527,P0.001),而CHF病因、年龄与心脏事件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BNP水平升高和MAU是CHF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检测BNP、UACR水平可作为病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心衰合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观察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衰合剂。观察2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及B型尿钠肽(BN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BNP水平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衰合剂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63例住院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心衰组)和3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血清BNP浓度,并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比较不同NYHA级别BNP水平差异。结果 (1)心衰组BNP水平(868.5±302.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01.4±32.8)pg/mL](P〈0.01)。(2)NYHA分级Ⅱ级患者BNP水平为(629.37±224.56)pg/mL,NYHA分级Ⅲ级患者BNP水平为(853.39±302.43)pg/mL,NYHA分级Ⅳ级患者BNP水平为(1 378.62±433.25)pg/mL,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NP水平随着心衰患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对心衰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的症状群特征,并分析影响症状群的主要因素。方法 采用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问卷、多伦多心房颤动严重程度量表的症状分量表对天津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心律失常门诊的203例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提取症状群,并通过卡方检验和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分析社会人口学因素及疾病特征对症状群分布情况的影响。结果 该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97份。心房颤动患者存在3个症状群:心脏症状群(心悸、胸痛)、疲劳症状群(休息时呼吸困难、疲乏、眩晕)和运动症状群(活动时呼吸困难、运动无耐力)。性别、心房颤动类型、BMI、血栓危险度评分、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是影响心房颤动患者症状群分布的主要因素。结论 护士应加强女性、永久性心房颤动、合并疾病的心房颤动患者的症状识别,提供症状管理措施,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5.
快速血浆脑钠肽测定在心力衰竭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荣 《临床医学》2010,30(2):22-25
目的探讨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快速床旁测定脑钠肽(BNP)对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6例心衰危险人群和心衰竭患者,进行心衰分期并利用荧光免疫法快速测定BNP,进行心功能分级(NYHA)、超声心动图检测,观察不同分期血浆BNP水平的改变、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血浆BNP水平随着心功能损坏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高,在不同心衰分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心力衰竭期(C期、D期),无论射血分数是否小于50%,血浆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心衰危险期(A期、B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力衰竭期患者经过抗心衰治疗后,血浆脑钠肽浓度下降,NYHA心功能分级显著降低,LVEF值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速床旁血浆脑钠肽测定在心衰诊断、分期、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潜在分型并分析不同类别脑卒中患者的特征差异。方法 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22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改良版Rankin量表、病人健康问卷-9、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患者抑郁症状的潜在分型,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因素对其不同分型的影响。结果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分为4个类别:情绪抑郁型(9.4%);广泛抑郁型(13.8%);抑郁低风险型(58.0%);躯体-情绪混合抑郁型(18.8%)。卒中类型、病程、发病次数、躯体症状数、预后情况和创伤后成长得分是影响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潜在剖面分类的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具有4个潜在类别,医护人员应注重不同患者的抑郁特征,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缓解其相关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 患者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和N 末端B 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检测对HF 临床诊断及分级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择80 例HF 确诊患者和100 例健康体检者,采用Sysmex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全血RDW 检测分析;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 清NT-pro-BNP 水平,运用SPSS17.0 软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HF 确诊患者血中RDW 和NT-pro-BNP 的水平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NYHA 分级Ⅳ级患者血中RDW 和NT-pro-BNP 的水平显著高 于NYHA 分级Ⅰ~Ⅱ级和Ⅲ级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NYHA 分级Ⅲ级患者血中RDW 和NT-pro- BNP 的水平显著高于NYHA 分级Ⅰ~Ⅱ级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组不同NYHA 分级HF 患者 血中NT-pro-BNP 和RDW 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 = 0.554,P=0.01);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RDW 与NT-pro-BNP 水平 呈正相关(r = 0.554,P = 0.01)。结论 RDW 和NT-pro-BNP 水平的联合检测可提高HF 的临床快速诊断率,为HF 诊 断、病程判断和预后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倍他乐克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7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对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年龄、心衰病程、原发病及心功能分级相似,具有可比性,均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 治疗组加用倍他乐克片剂,从小剂量6.25mg/d开始,缓慢加量至有效量或达25~50mg/d。观察4周后两组患者 的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压、心率、24h室性早搏大于2000次的发生率、病死率及副作用 等。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血压、心率明显降低;室性早搏大于2000 次/24h的发生率、病死率下降;P<0.05。结论 在常规抗心衰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可明 显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减少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副作用小,可作为顽固性心力衰竭的 首选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心衰患者抑郁、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冠心病心衰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生情况,分析各种因素与其抑郁、焦虑的关系,并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况,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的一般资料调查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0名冠心病心衰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结果。结果冠心病心衰患者的抑郁得分(48.64±10.05)分、焦虑得分(48.10±8.47)分均高于中国常模(33.46±8.55,29.78±10.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4.337、20.530,P〈0.01),其中SAS〉40分65例,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为72.22%,SDS≥40分61例,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67.78%,抑郁和焦虑并存的发生率为65.56%。冠心病心衰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与年龄、文化程度、病程长短、居住地、婚姻、家庭支持及经济状况有关(P〈0.05)。心衰越严重者,其抑郁、焦虑分值也越高(F分别为10.609、11.957,P〈0.01)。结论冠心病心衰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较高,心功能越差的患者其抑郁、焦虑情况也相应加重。因此,针对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冠心病患者,尽早识别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并实施有效地心理干预对疾病的治疗、预后及改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血清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的相关性.方法 42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使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其血清NT-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及LVEDd,分析患者NT-proBNP水平与不同心功能分级及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级:162.5(128.0,633.0),Ⅱ级:1 202.5(587.0,2350.0),Ⅲ级:3 374.0(2 169.0,4 442.0),Ⅳ:10 403.5(7 241.0,17 697.0),P<0.05~<0.01],其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797,P<0.000 1);(2)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0.438,P<0.000 1);(3)NT-proBNP与LVEDd呈正相关(r=0.437,P<0.000 1).结论 NT-proBNP测定是临床诊断心力衰竭的有效辅助方法之一,总体上可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