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最多见的出血性疾病,其发病主要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我院于1987~1998年对收治的ITP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ITP30例全部为我院住院患者,诊断符合文献标准[1]。男8例,女22例;年龄18~52岁,平均28岁;以20~40岁女性发病率高;病程最短10天,最长8年。治疗前血小板最低12×109/L,最高66×109/L,平均35.2×109/L。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全片可见巨核细胞50~210个,中位数98个,均有成熟障碍。2 治疗方法  ITP30例中15例为对照组,单独应用西…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也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特点为外周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血小板更新率加速,以全身皮肤黏膜甚至内脏器官出血为表现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科从2009年3月~2012年10月,共收治此类病人31例,年龄31岁~66岁;女22例,男9例.血小板计数均<50×109/L,除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措施外,还结合临床常见分型给予相应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许毅  田胜利  周韶虹 《中医杂志》2005,46(7):527-528
1 病历摘要 患者陈某某,男,47岁,职员.因头晕乏力8年、鼻衄2个月、发热2周于2003年7月由门诊收入我院血液科.患者1995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外院查血常规示:血小板20×109/L,白细胞4.6×109/L,血红蛋白113g/L,血小板抗体增高;骨髓象示: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系成熟障碍.当时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未予西药治疗,仅服用补益中药1年,未效.2003年5月患者出现反复鼻衄,出血量大,外院查血象示:白细胞3.2×109/L,血红蛋白76g/L,血小板10×109/L;复查骨髓象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粒6%,粒、红、巨核系均可见病态造血;骨髓活检示:网状纤维染色( ).基因重排病理检查示:IgHFr2A克隆性重排.明确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型(以下简称MDS-RAEB).予维甲酸、反应停、安雄、巨和粒、阿米替丁等西药治疗,血象无明显上升.2周前出现反复发热,体温在38℃左右,故转来我院血液科进一步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于2007年9月~2010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2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全部符合第二届全国血液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男17例,女25例;年龄8~72岁,平均年龄38.0岁;病程20d~15年;血小板计数2×109/L~48×109/L,平均计数20.2×109/L。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  相似文献   

5.
孙九光 《河北中医》1998,20(3):163-163
笔者自1993~1997年收治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甲肝)300例,应用自拟甲肝宁汤辨证治疗150例,并与使用西药治疗的150例作了疗效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1 300例门诊患者中,男177例,女123例;2~12岁67例,13~20岁122例,21~30岁62例,31~40岁49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舌质淡红3例,舌质红或偏红291例,舌质瘀紫或舌红边瘀6例;舌苔白腻3例,舌苔黄腻195例,舌苔黄白腻102例;总胆红质(BiT)17.1~171μmol/L287例,171~342μmol/L13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SGPT)<500IU/L161例,600~800IU/L109例,900~1000IU/L17例,1100~1500IU/L13例;病毒标志;抗—HAV—IgM阳性300例.  相似文献   

6.
黄芪注射液治疗柯萨奇B病毒阳性心肌炎20例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芪注射液治疗柯萨奇B病毒阳性心肌炎20例阮汉权,张秀玲,彭应心,黄希正1993年3月~1996年5月,我们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方法对黄芪注射液治疗柯萨奇B病毒阳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0例住院患者均符合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  相似文献   

7.
亚砷酸注射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砷酸(癌灵1号)注射液是由哈尔滨伊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制剂,用于治疗急、慢性白血病。我院于1995~2002年共收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50例,采用该药治疗均取得了较高的缓解率,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CML均符合《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1],其中男42例,女8例;年龄11~68岁,平均35岁;初发32例,复发18例。入院时情况:50例血红蛋白在8~14g/L;白细胞计数均>30×109/L,最高达560×109/L;血小板计数>300×109/L 39例,<100×109/L 6例(均为CML加速期);骨髓象示:均为增生极度活跃,以晚幼及杆状核细胞增多为主;脾大42例…  相似文献   

8.
口服复方新诺明致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6岁,因患感冒自服复方新诺明2片,30分钟后全身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逐渐增多、增大,以下肢为重,而来院就诊。查体:T37.4℃,P88次/min,R22次/min,BP13/10Kpa,神志清,精神紧张,全身皮肤散布大小不等出血点和紫癜,分布不均,以下肢为甚。心、肺阴性,肝、牌不大,双下肢无水肿,关节无畸形,胸骨无压痛,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血常规:RBC4.5×0(12)/L,HGB115g/L,WBC7.98×109/L,PLT50×109,/L,BT6分钟,CT2分钟。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增多34×109/L,多为未成熟型,核较幼稚,血小板形成…  相似文献   

9.
1 病历介绍患儿 ,男 ,13岁 ,因鼻衄伴牙龈出血 10d入院。查体 :贫血貌 ,颌下、腋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 ;肝肋下 1.5cm可及 ,质软 ,脾未触及。血WBC 2 .1× 10 9L-1,RBC 2 .5 4× 10 12 L-1,Hb 79g/L ,Plt 14× 10 9L-1;尿糖 (- ) ,尿蛋白 (- ) ;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 ,粒系高度增生 ,以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 ,早幼粒细胞 0 .72 ;红系以中、晚幼细胞居多 ,巨核细胞 2个 ,血小板少见 ;过氧化物酶染色强阳性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弱阳性 ,阿利新蓝染色强阳性。诊断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入院 3d后出现双足烧灼样刺痛、麻木 ,皮肤潮红 ,发热…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60例1995-09~2005-09在门诊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34例;年龄20~58岁,中位年龄35岁;病程6月~16年,中位病程6年.所有患者除符合ITP诊断标准[1]外,均有皮肤瘀点和瘀斑;血小板计数4.0×109/L~50×109/L.  相似文献   

11.
笔者于1995年3月14日接诊一36岁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其时白细胞1.5×109/L,红细胞1.2×1012/L,血红蛋白30g/L,血小板1.3×109/L,网织红细胞0.1×109/L.  相似文献   

12.
安乃近致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5岁。主因头晕、周身无力、牙龈有时出血来院就诊。查体:T36.5℃,P90次/min,BP11/7kPa,轻度贫血貌。实验室检查:WBC3.2×109/L、RBC2.7×1012/L,Hb98g/L,PLT10×109/L。根据检验结果,以贫血原因待查收入院。入院后,住院医师为了进一步确诊,经过患者的同意,做了骨髓穿刺。结果: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粒系统减少仅见晚期细胞,成熟细胞浆内可见中毒颗粒。红系受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所见均为成熟淋巴细胞。浆细胞稍多,组织嗜碱细胞及网状细胞可见。巨核细胞未找到,血小板少见。嗜中性晚幼粒细胞6%,杆状核粒细胞2%…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辨证结合辨病治疗柯萨奇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和其病因病机特点,并与甲、戊型病毒性肝炎进行比较.方法:我们对30例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细胞损伤作了临床观察,并设30例甲型病毒性肝炎和30例戊型病毒性肝炎对照观察.结果:经辨证结合辨病治疗ALT、TBIL明显下降,症状体征改善明显.经1个月的治疗临床治愈率,分别为柯萨奇病毒性肝炎76.67%,甲型病毒性肝炎80%,戊型病毒性肝炎76.67%.结论:柯萨奇病毒性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在病因病机上各有侧重,柯萨奇病毒性肝炎以湿、热、瘀为主,甲型病毒性肝炎以风、热、瘀为主,戊型病毒性肝炎以湿、毒、瘀为主.在辨证结合辨病施治上也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4.
周××,女,28岁.1987年6月15日诊.患者自1983年起始发全身散在性紫癜,反复发作,时轻时重.五个月前经某医学院一附院检查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刻诊:全身散在性紫癜,下肢尤甚,压之不退痕,面颊潮红,头昏耳鸡,齿衄,神疲乏力,虚烦不眠,午后潮热,口干不欲饮,舌质红,干燥少苔,脉细数。周围血象检查:Hb90g/L,WBC4.5×109/L,RBC3.8×10~(12)/L,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鸡血藤提取物不同组分的抗柯萨奇B3病毒活性和性质.方法 通过不同溶剂提取鸡血藤活性成分,细胞病变效应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测定不同提取组分的体外抗柯萨奇B3病毒活性.结果 通过初步分离纯化得到有效成分具有抗柯萨奇B3病毒活性.用MTT法研究了鸡血藤水提物和有效成分的细胞毒性和抗柯萨奇B3病毒活性,CC50分别为725.88,179.17 μg/ml,IC50分别为87.17,9.14 μg/ ml,TI 分别为8.32,19.60.阳性对照为利巴韦林(Ribavirin)的CC50为4 900 μg/ml,IC50为156.2 μg/ml,其TI为31.4.结论 鸡血藤有效成分在体外能明显抑制柯萨奇B3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拟振元汤(由六味地黄丸化裁而成)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化疗后血小板在20×109/L~75×109/L间的患者共40例,其中治疗组(20例)给予振元汤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白介素-11治疗,观察外周血小板升至≥100×109/L时停药.结果:治疗组显效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并且血小板增长速度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优于白介素-11,并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升板散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与祖国医学"肌衄"、"发斑"相似,属于中医"血证"的范畴.笔者自1994年以来运用自拟升板散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例,获满意疗效,现报导如下. 1 一般资料 26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2岁半,平均16.8岁;病程最长11年,最短1年,平均5.6年.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其中出血程度1级(无出血或仅在损伤后有轻度出血)者2例;2级(皮肤粘膜明显出血,或有时鼻衄、齿龈出血等,但有局限性)者14例;3级(皮肤粘膜明显出血,常有鼻衄、齿龈出血或月经过量,有时尚需采用局部止血措施,血红蛋白少于100g/L)者8例;4级(出血严重或有内脏明显出血,血红蛋白低于100g/L以下,常需采取止血措施)者2例.血小板计数最高者88×109/L,最低者12×109/L.所有病例均经胃髓穿刺,骨髓片提示巨核细胞系统有成熟障碍,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柯萨奇B组病毒与小儿急性短暂性跛行发病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5月收治的小儿急性短暂性跛行患儿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以及健康儿童100名建立急性短暂性跛行组、上呼吸道感染组以及健康对照组展开研究,对各组研究对象血清行柯萨奇B组病毒1~6型(CVB1~CVB6)的Ig M检测。结果急性短暂性跛行组的病毒阳性检出率50.0%,该组检出柯萨奇B组病毒以B1型为主(37.0%),其次为B4型(16.0%),其中检出双重阳性病例占34.0%(17/50);上呼吸道感染组病毒阳性检出率26.0%,该组检出柯萨奇B组病毒以B1型为主(14.0%),其次为B4型(11.0%),其中检出双重阳性病例占38.5%(10/26);健康对照组的病毒阳性检出率12.0%,该组检出柯萨奇B组病毒以B1型为主(6.0%),其次为B4型(4.0%)。3组病毒阳性检出率对比上急性跛行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柯萨奇B组病毒的感染在小儿急性短暂性跛行的发病中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其可能是导致小儿发病的一个感染因素,临床上通过CVB分型检测特异性Ig M抗体,对于该病具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紫癜是小儿出血性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证,陈寿春老中医研治本病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显著疗效,现仅举病案二例,略加整理,公诸同道。例1:肖某某,男,8岁,学生。因全身皮肤反复出现淤斑2年5个月伴鼻衄于1979年10月13日初诊。患儿全身皮肤经常出现淤斑,且伴有鼻衄,面形日渐黄瘦,精神萎糜不振,经西医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症状未见明显改观。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20×10~9/升,血色素35克/升,出血时间5分钟,血块收缩不佳,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骨髓检查结果:巨核细胞增生过多,达570个/片,增生的巨核细胞以成熟巨核为主,无血小板形成,分类原始巨核  相似文献   

20.
柴胡木贼汤为主治疗32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拟柴胡木贼汤治疗32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辨证皆属肝胆郁火、迫血妄行型。结果:痊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3例。治疗后血小板平均升至90×10~9/L(9.68万/mm~3),骨髓象普遍增生活跃,巨核细胞数平均为36.7个/单位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