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远之  林智君 《海南医学》2014,25(2):241-242
目的 观察托吡酯与卡马西平对部分性癫痫发作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85例部分性癫痫发作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45例给予托吡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x2=7.22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50% (x2=6.308,P<0.05).结论 托吡酯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效果优于卡马西平,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比较托吡酯与卡马西平治疗部分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月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部分性癫痫患者共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卡马西平组(n=100)和托吡酯组(n=100)。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托吡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0%和21.0%,卡马西平组分别为80.0%和42.0%,与卡马西平组相比,托吡酯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托吡酯治疗部分性癫痫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明显优于卡马西平,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谭明贤  张书琼  陈胜利 《重庆医学》2012,41(34):3617-3618,3625
目的比较托吡酯与卡马西平对部分性癫痫发作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该院200例部分性癫痫患者按随机方法分别给予托吡酯和卡马西平治疗,随访其服药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脑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托吡酯组的总有效率及控制率高于卡马西平组(P<0.05),发作频率降低,脑电图变化与卡马西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服药后出现食欲减退、体质量下降;在儿童有认知功能下降。而卡马西平常见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个别患者可出现皮肤损害。结论托吡酯对部分性癫痫发作的疗效优于卡马西平,可列为首选用药,但对儿童患者应注意认知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并研究托吡酯单用与卡马西平治疗老年癫痫发作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小老年癫痫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托吡酯进行治疗,对比经过2周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发现,试验组采用托吡酯治疗老年癫痫发作的总有效为93.33%。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老年癫痫的总有效为66.67%。对比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式后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发现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总不良反应43.3%,试验组采用托吡酯的总不良反应为13.3%,两组差异较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托吡酯治疗老年癫痫发作的临床效果较为明显,整体过程安全可靠,减少了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因此这一方式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卡马西平、托吡酯以及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炎继发癫痫患者,将其均分为3组,A组患者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托吡酯进行治疗,C组患者采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对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B组为75%,C组为80%;3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PS型发作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其余类型癫痫发作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药物均对脑炎继发癫痫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而卡马西平治疗简单部分发作(PS型)效果优于托吡酯以及丙戊酸钠,医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托吡酯、 卡马西平及丙戊酸钠分别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60例脑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托吡酯组、卡马西平组及丙戊酸钠组,分别接受托吡酯、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治疗.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卡马西平组有效率为70%,托吡酯组有效率为85%,丙戊酸钠组有效率为75%,3组比较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脑炎继发癫痫接受托吡酯治疗的有效率相对更高,但与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相比无明显差异,三种药物均可用于脑炎继发癫痫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本院的60例脑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用药方式将其分为卡马西平组、托吡酯组和丙戊酸钠组,每组20例。卡马西平组给予卡马西平口服治疗,托吡酯组给予托吡酯口服治疗,丙戊酸钠组给予丙戊酸钠口服治疗,记录比较三组的治疗结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托吡酯的有效率最高,卡马西平的有效率最低,丙戊酸钠组的有效率居中,但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马西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托吡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丙戊酸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居中,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治疗中,卡马西平、托吡酯和丙戊酸钠治疗的疗效相近,托吡酯的安全性最高,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更多,可考虑于临床中合理筛选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卡马西平、 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脑炎继发癫痫患者96例,按照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卡马西平组、托吡酯组和丙戊酸钠组,对比3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卡马西平组、托吡酯组以及丙戊酸钠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4%,93.7%,90.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马西平组、托吡酯组以及丙戊酸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3%,6.3%,25.0%,组间相比,托吡酯组显著低于卡马西平组和丙戊酸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马西平、托吡酯及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托吡酯的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托吡酯与卡马西平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年来因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在本院治疗的患者112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托吡酯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马西平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托吡酯联合卡马西平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7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托吡酯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癫痫发作频率、癫痫发作持续时间、血清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肽Y(NPY)]水平、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35/37),高于对照组的72.97%(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癫痫发作频率及血清NSE、GFAP、NP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定向力、视运动组织、思维运作、知觉评分等维度的LOT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联合卡马西平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效果显著,能降低癫痫发作频率,缩短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减轻神经损伤,提高认知功...  相似文献   

11.
张晓玲  丁敏  钟水生 《吉林医学》2014,(19):175-177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托吡酯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者9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观察组2,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均应用卡马西平、托吡酯治疗;观察组1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观察组2单独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1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观察组2的80.00%(24/30)和对照组的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5.67,P值均<0.05),观察组2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癫痫月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1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观察组2(P<0.05),观察组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不良反应为20.00%(6/30),观察组2为16.67%(5/30),对照组为16.67%(5/30),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托吡酯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能显著提高疗效,降低癫痫发作次数,安全性好,可以成为难治性癫痫的有益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缓释片及托吡酯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脑炎继发癫痫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分为CBZ组(n=36)、VPA组(n=35)及TPM组(n=35),分别口服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缓释片、托吡酯持续治疗12个月,统计药物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癫痫的发作次数,计算癫痫发作频率(f),计算总治疗有效率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完全控制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BZ组、VPA组、TPM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6.1%、20.0%、14.3%、两两比较发现,TPM与CBZ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缓释片及托吡酯对于脑炎继发癫痫的治疗均具有良好的效果,而TPM抗痫谱广且不良反应轻,可在临床广泛应用,但仍须注重实际需要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托吡酯、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SEV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鄢陵县中心医院治疗的SEVE患者69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托吡酯组(予以托吡酯治疗)、卡马西平组(予以卡马西平治疗)和丙戊酸钠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各23例。3组均治疗1 a,比较3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托吡酯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丙戊酸钠组为73.91%、卡马西平组为69.57%,3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托吡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低于丙戊酸钠组(30.43%)和卡马西平组(34.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卡马西平及丙戊酸钠治疗SEVE的临床效果相当,但托吡酯不良反应较轻微,安全性高,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托吡酯组和卡马西平组各15例,治疗观察6周,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VAS)、发作频度、用药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托吡酯治疗4周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愈率53.3%,总有效率89.9%,治疗最终有效剂量(85±52)mg/d,4周后疼痛程度及发作频度比治疗前显著减少;卡马西平组三叉神经痛治愈率率60.0%,总有效率89.9%,治疗最终有效剂量为(385±55)mg/d,2周后疼痛程度及发作频度比治疗前显著减少.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程度及发作频度减少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起效时间卡马西平组较托吡酯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托吡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疗效,副作用较小,可以选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托吡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治疗脑炎后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借鉴。方法回顾分析符合入组标准的120例脑炎后癫痫患者的病例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托吡酯40例、丙戊酸钠40例、卡马西平40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3组均治疗12个月,治疗前后记录统计癫痫的发作频率,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及脑电图检查,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静脉取血检测血药浓度,监测毒性血药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托吡酯组总有效率为92.5%,丙戊酸钠组为70.0%,卡马西平组为62.5%,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平均血药浓度为卡马西平组(14.37±2.43)μg/ml,丙戊酸钠组(116.6±3.3)μg/ml,托吡酯组(6.6±1.8)μg/ml。结论脑炎后癫痫的患者的治疗首选托吡酯,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其次,根据血药浓度监测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能够提高给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卡马西平、拉莫三嗪、奥卡西平、托吡酯、丙戊酸钠对癫痫发作后状态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非盲方法入选青岛市立医院登记并长期随访的癫痫患者180例,分别为服用卡马西平的癫痫患者30例,服用拉莫三嗪的癫痫患者30例,服用奥卡西平的癫痫患者30例,服用托吡酯的癫痫患者30例,服用丙戊酸钠的癫痫患者30例,新诊断、既往未服用抗癫痫药物的癫痫患者30例为空白对照组。用利物浦痫性发作严重程度量表2.0( LSSS2.0)对癫痫患者病情进行评价。抽取与癫痫发作后状态相关项目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6组患者癫痫发作后状态评分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05,P=0.010<0.05)。拉莫三嗪组、丙戊酸钠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马西平组、奥卡西平组、托吡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拉莫三嗪、丙戊酸钠单药治疗对改善癫痫发作后状态严重程度有良好效果,其它常用抗癫痫药物对癫痫发作后状态改善情况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用卡马西平、托吡酯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99例脑炎继发癫痫患者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每组各33例患者。为Ⅰ组患者使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为Ⅱ组患者使用托吡酯进行治疗,为Ⅲ组患者使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Ⅰ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7%,Ⅱ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8%,Ⅲ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8%,三者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39.4%,Ⅱ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9.1%,Ⅲ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24.2%,三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马西平、托吡酯与丙戊酸钠缓释片在治疗脑炎继发癫痫方面的临床疗效相似,但托吡酯引发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托吡酯组(22例)和卡马西平组(21例),分别单用托吡酯和卡马西平治疗10周,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VAS)、发作频度、用药剂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托吡酯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总有效率为86.36%.卡马西平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总有效率为76.19%,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42,P〈0.05)。托吡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肯定,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出血继发性癫痫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沈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托吡酯+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 a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发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8.3%高于对照组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癫痫症状发作时间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1 a后癫痫发作持续时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1 a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出血继发性癫痫,可缩短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4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托吡酯组和卡马西平组各23例,分别单用托吡酯和卡马西平治疗,治疗10周,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VAS)、发作频度、用药剂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托吡酯组治疗4周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完全缓解率60.9%,总有效率91.3%,治疗最终的无疼痛剂量为(89±53)mg/d,4周后疼痛程度及发作频度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卡马西平组三叉神经痛完全缓解率65.2%,总有效率为91.3%,治疗最终无痛剂量为(432±65)mg/d,2周后疼痛程度及发作频度较治疗前显著减少。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马西平组起效时间较托吡酯组短(P<0.05),但4周后疼痛程度及发作频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肯定,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