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调查既往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且基线HBV DNA阴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在接受和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条件下应用利妥昔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后肝损伤和HBV再激活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淋巴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收集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B-NHL合并既往HBV感染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预防淋巴瘤化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临床疗效及方法.方法 36例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拉米夫定组)化疗同时及化疗期间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并持续至化疗结束后半年;对照组42例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未接受预防性拉米夫定治疗.对2组患者HBV病毒激活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拉米夫定组36例,病毒再激活5例(13.9%),无一例死亡;对照组42例,病毒再激活19例(45.2%),死亡2例(4.8%),2组病毒再激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43,P=0.003),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59,P=0.497).对照组使用CEOP方案24例,7例(29.2%)病毒再激活;使用R-CEOP方案18例,12例(66.7%)病毒再激活,CEOP和R-CEOP方案病毒再激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93,P=0.016).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利妥昔单抗与对照组HBV再激活相关(P=0.042,OR=4.139,95%CI为1.052~15.207).结论 对于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化疗同时应使用拉米夫定预防HBV再激活,特别是使用含利妥昔单抗方案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预防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免疫化学治疗后HBV感染再激活失败的可能原因.方法:收集5例曾使用拉米夫定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经利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后发生HBV感染再激活NH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治经过及治疗失败的可能原因.结果:5例患者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其中1例患者化学治疗及利妥昔单抗治疗前HBVDNA超过108 copies/L;2例患者在化学治疗期间反复出现ALT升高2~4倍;2例患者化学治疗结束后停用拉米夫定,但仍使用利妥昔单抗或行放射治疗.2例患者发生病毒突破,并且均未在ALT升高前及时更换抗病毒治疗药物,其中1例伴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变异.经治疗后3例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应答,未再发生肝炎活动.余2例患者由于合并肝性脑病及凝血功能障碍,治疗无效,分别于HBV感染再激活的1-3周死亡.结论:化学治疗前HBV DNA定量高,过早停用拉米夫定,前C区变异,病毒突破,化学治疗期间氨基转移酶反复升高等可能为拉米夫定预防免疫化学治疗后HBV感染再激活失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伴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化疗后的肝损伤及HBV激活情况,为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伴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化疗后的肝功能变化,并总结化疗后肝功能损伤相关因素及HBV再激活情况。结果:伴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中,化疗后发生肝损伤者多发于淋巴瘤Ⅲ、Ⅳ期,而采用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后,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伤率明显下降。化疗方案中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及表阿霉素的患者,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较未应用上述2种化疗药物者明显高。接受含美罗华化疗方案化疗的患者更易导致HBV再激活(21.8%比8.4%),这部分患者中未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者的HBV再激活率明显高于采取预防性抗病毒者(28.9%比5.9%)。结论:疾病分期、表阿霉素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与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相关,可能成为化疗后肝功能损伤的高危因素。应用含美罗华化疗方案化疗更易导致HBV再激活,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能显著降低HBV再激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与化疗联合治疗 HBsAg阳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12月广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确诊的 N H L伴HBsAg阳性的149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149例中男92例,女57例,中位年龄44(19~74)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所有患者每日口服拉米夫定100 mg或恩替卡韦500μg ,化疗后定期监测肝功能及HBV‐DNA。【结果】149例患者治疗后均无严重肝功能损伤。其中病毒高拷贝数35例(HBV DNA>104 copy/mL ),无一例病毒激活。化疗前肝功能异常33例,无肝功能损害加重现象。【结论】在有效抗病毒及激素减量的同时,密切监测乙肝DNA及肝功能,并严格遵循抗病毒药物的停药时间,HBsAg阳性淋巴瘤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施伎蝉  蒋贤高 《新医学》2012,43(2):121-122
随着淋巴瘤治疗药物的不断发展,有关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和(或)化学治疗后HBV再激活的情况日益受到重视.该文报道1例NHL患者,化学治疗前HBsAg阴性、抗-HBc阳性,HBV DNA阴性,肝功能正常.予利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3个周期,在第3次化学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因未及时复查HBV标志物及HBV DNA水平,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患者于化学治疗结束后出现HBsAg阳转及HBV再激活,最终因急性肝衰竭死亡.该例的诊治经过提示,对HBsAg阴性、抗-HBc阳性的NHL患者,应选择合适的化学治疗方案,在化学治疗前亦应给予拉米夫定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化学治疗过程中如肝功能出现变化,应及时复查HBV标志物及HBV DNA水平,以及早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评价在中国的初治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中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强的松(CHOP)方案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患者接受4~6个疗程的利妥昔单抗和CHOP方案化疗,其中利妥昔单抗(375 mg/m2)于每个CHOP方案第一天静脉滴注,CHOP则在每一疗程第三天开始,每一疗程间隔21天重复.共计82例患者入选本次研究,年龄分布18~76岁,中位年龄45岁.结果 总反应率(0R)和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90.2%和70.7%,预计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和5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可达(56.4±8.3)%和(74.1±7.4)%.血液学毒性较轻,5例有既往慢性乙型肝炎病史的患者出现肝炎病毒再激活.结论 本研究表明对于中国的初治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是有效且可以耐受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儿童成熟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2年7月。收集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的研究,以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结局指标。使用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 共纳入9项研究,包含908例新诊断的儿童成熟B细胞淋巴瘤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治疗新诊断的儿童成熟B细胞淋巴瘤的3年EFS明显增高(HR=0.37,95%CI:0.24~0.58,P<0.05)。亚组分析显示,利妥昔单抗使用≥6次时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3年EFS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32,95%CI:0.17~0.57,P<0.05);利妥昔单抗使用4次时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3年EFS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41,95%CI:0.17~1.01,P...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52例入组患者分为两组,联合组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照组单纯进行化疗.结果 联合组临床有效率为92.3%,化疗组为65.4%,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有效率显著提高,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LMB 89±利妥昔单抗方案对伯基特淋巴瘤患者远期获益的影响。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3例伯基特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Hyper-CVAD方案、R-EPOCH方案或VDCLP方案,设为对照组;23例采用改良LMB 89±利妥昔单抗方案,设为改良方案组。比较2组随访无事件生存(EFS)率、总生存(OS)率,累积复发率(CIR)、非复发死亡率(NRM)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根据年龄和是否使用利妥昔单抗对观察组进行分层疗效分析。结果:改良方案组患者EFS率和OS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方案组患者CIR率和NRM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方案组年龄≤40岁患者EFS率和OS率均显著高于年龄 40岁患者(P0.05);改良方案组中使用利妥昔单抗患者EFS率和OS率均显著高于未使用利妥昔单抗患者(P0.05);同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LMB 89±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伯基特淋巴瘤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安全性良好;其中联合利妥昔单抗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且年龄≤40岁者预后更佳。  相似文献   

11.
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是针对人B淋巴细胞表面CD20的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可以与细胞表面的CD20结合进而实现对淋巴细胞的杀伤。利妥昔单抗与化疗联合已经广泛用于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成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标准治疗,使患者的缓解率、治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套细胞淋巴瘤等其他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在化疗方案中加入利妥昔单抗也能明显提高疾病的缓解率。但是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患者对利妥昔单抗反应欠佳,而国内外的研究发现目前常用的预后判断指标在利妥昔单抗用于临床时,其预后意义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通过回顾临床资料,研究我院46例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将46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用量为375mg/m2,每个疗程的第l天使用;另一组单用CHOP方案.结果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的完全缓解率(CR)52.1%,总有效率(OR)82.6%;CHOP组CR率34.8%,OR率60.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妥昔单抗和CHOP方案联用能明显提高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CR率和OR率,未增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军民  沈志祥 《新医学》2003,34(6):385-386
1引言利妥昔单克隆抗体(rituximab,利妥昔单抗)又名美罗华(mabthera),是第1个获得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单克隆抗体。自问世以来,全球已有超过12万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了利妥昔单抗治疗,目前该药已用于联合化学治疗阶段。另外,利妥昔单抗在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移植领域的应用价值也日益得到重视。2药理作用机制95%以上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表达白细胞分化群(clusterofdifferentiation,CD)20,CD20是信号传导复合物的一种成分,与B细胞激活后生长及分化的调节有关。仅前B细胞和成熟B细胞表达CD20,当正常B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化疗方案对惰性淋巴瘤的治疗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78例初治惰性淋巴瘤病人随机分成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地塞米松(FCD)组和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表阿霉素+强的松(CHOP)组,根据病人的经济状况加用利妥昔单抗[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地塞米松联合利妥昔单抗(R-FCD)组,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表阿霉素+强的松联合利妥昔单抗(R-CHOP)组]。完成最少4个疗程化疗方案,观察4组病人的完全缓解率、有效率、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含利妥昔单抗的方案能明显提高完全缓解率,并能提高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使用利妥昔单抗的FCD和CHOP方案完全缓解率、缓解率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FCD方案与CHOP方案比较,总缓解率无明显差异,但完全缓解率明显提高,且能延长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能明显提高惰性淋巴瘤治疗疗效,不良反应较小。FCD方案较CHOP方案能提高完全缓解率,但骨髓抑制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抗CD20单克隆性抗体-利妥昔单抗(rituximab R)的应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疗效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步,患者整体长期缓解率提高30%以上.针对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几项国际多中心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的开展,确立了DLBCL依据危险度、年龄等因素进行分层治疗的策略,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基于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治疗策略中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如利妥昔单抗的最佳疗程数和最佳联合方案的确立,放疗在DLBCL治疗中的地位,年轻高危DLBCL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等.我们就DLBCL的治疗现状及下一步研究方向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珠海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为当地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播性疾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珠海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及其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抗-TP、抗-HCV及抗-HIV检测结果。结果149310例献血者中,HBs Ag、抗-TP、抗-HCV、抗-HIV阳性率分别为1.56%(2331例)、0.50%(748例)、0.33%(487例)、0.17%(247例)。HIV/HBV合并感染11例,合并感染率为0.74/万;HIV/TP合并感染9例,合并感染率为0.60/万;HIV/HCV合并感染1例,合并感染率为0.07/万。不同性别间HIV合并HBV、HCV及TP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289,P=0.070;χ~2=0.344,P=0.558;χ~2=0.736,P=0.391)。结论提高输血前筛查质量、尽量排除高危人群是提高血液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疗效疗效.方法 将解放军总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DLBCL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CHPO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40.0%,P<0.05.其在发热方面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DLBCL近期疗效较好,全身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恶性淋巴瘤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出现的急性毒性反应并探讨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期间出现的急性毒性反应。结果本组20例患者治疗期间主要毒性反应为变态反应35%、胃肠道反应65%、骨髓抑制80%,心血管反应1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靶向药物及化疗治疗。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急性毒性反应发生率较高,护士的密切观察、严格的用药管理、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治疗安全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分子标记物Bcl-2、p53及CD55与利妥昔单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p53及CD55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利妥昔单抗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DLBCI。患者完全缓解(CR)38例(55.1%),部分缓解(PR)20例(29.0%),总有效率(CR+PR)为84.1%。Bcl-2表达阳性者的疗效明显好于阴性者(P=0.043);p53及CD55蛋白的表达与利妥昔单抗疗效无关(P〉0.05)。结论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DLBCL患者中,Bcl-2表达阴性者疗效较差,p53蛋白表达则与疗效元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B细胞淋巴瘤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进行治疗,化疗前给予心理护理,使其能较好的配合治疗;治疗期间重点做好不良反应的护理,预防及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治疗过程中1例出现利妥昔单抗过敏,1例出现肺水肿,经处理后好转,其余治疗均顺利进行。结论:恰当的护理可预防和减轻利妥昔单抗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