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前MRI诊断胎儿骶尾部畸胎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月经超声检查怀疑胎儿骶尾部肿块,并进行MR检查的7例有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的孕妇,孕妇年龄21~33岁,孕龄24~37周+5,分析病变的大小、位置、形态、信号特征、与相邻组织的关系。结果:MRI诊断的7例胎儿骶尾部畸胎瘤,其中囊性6例,囊实混合性1例,MR影像学特征表现为胎儿骶尾部(向体腔内或者向体腔外)突出的大小不等包块,病变边界光滑,大小约为0.65 cm×0.5 cm~8.8 cm×8.1 cm,均匀长T1长T2信号为主,其中2例内伴分隔,2例向骨盆或腹腔内延伸。上述病例均由随访或产后病理结果得到证实。结论:胎儿骶尾部畸胎瘤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MRI能明确诊断胎儿骶尾部畸胎瘤。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病理与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的病理特点并探讨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 1990~ 2 0 0 3年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共 2 8例 ,手术标本送常规病理检验。结果 :男性 10例 ,女性 18例。I型 10例 ,II型 14例 ,III型 4例 ,瘤体在 10cm以上者 5例 ,其中 3例为巨大。平均手术年龄在 2 9± 2 2 .36d ,均在术中切除尾骨。 17例手术不需输血 ,其余输血 5 0~ 5 0 0ml不等。术后伤口感染 10例 (35 .71% )。术后病理 :良性 2 6例 ,其中含成熟神经组织 14例 ,恶性 3例 ,其中均含有未成熟神经组织。 2例良性畸胎瘤术后 1年复发 ,其中 1例复发为恶性。结论 :良性骶尾部畸胎瘤中 ,含神经组织成分可能是良性骶尾部畸胎瘤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对新生儿巨大骶尾部畸胎瘤 ,术中控制髂内动脉 ,手术安全、术中出血少。瘤体的切除而影响了近肛门部皮瓣的血供可能是导致骶尾部畸胎瘤切口易感染的原因。骶尾部畸胎瘤伴发的隐性脊柱裂可能是导致术后肛门功能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骶尾部畸胎瘤的特点 ,以提高超声对其准确全面诊断。方法 回顾性总结 49例骶尾部畸胎瘤超声影像资料、临床相关资料、病理资料。结果 骶尾部畸胎瘤以婴幼儿 (<7岁 )发病率最高 ,良性者占 87.8% ,恶性者占 12 .2 % ,骶尾部畸胎瘤有其特有的声像图表现与临床特点。结论 超声检查是诊断骶尾部畸胎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小儿骶尾部畸胎瘤是主要表现为突出于骶尾部的肿物,表面有皮肤覆盖,可引起会阴部和臀部的变形,儿童相对少见.1984年以来,国内从临床角度报道骶尾部畸胎瘤277例[1].2012年5月17日我院收治1例,经积极诊断、治疗和护理,患者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病例介绍 患者,女,4岁,因下肢疼痛2个月余,排便困难1个多月,诊断"骶尾部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切除术后"1个月,拟化疗于2012年5月17日入院.入院诊断:骶尾部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骶尾部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切除术后;急性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5.
<正>畸胎瘤是发生在胎儿中最常见的肿瘤,通常由生殖细胞组织构成,包括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但其发生机制仍无定论。畸胎瘤好发于胎儿骶尾部,新生儿发病率约为万分之3.5~4.0,男女比为1∶4[1]。由于胎儿骶尾部畸胎瘤恶变事件难以预测,因此临床上多建议产后尽早切除,故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2000年5月至2013年11月我院引产或分娩后经病理证实的骶尾部畸胎瘤胎儿12例,孕妇年龄22~37岁,平均28.1岁;孕周17~32周,平均孕24周。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8岁.主因骶尾部肿物伴疼痛并影响坐卧就诊.超声检查示:子宫后方骶尾部见7.1 cm×4.97 cm×7.04 cm的实性低回声区,周边呈强回声.超声提示:骶尾部实性低回声区(考虑畸胎瘤).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畸胎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腹和骶尾部联合手术治疗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5例小儿骶尾部畸胎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经腹和骶尾部联合手术治疗.[结果]29例良性SCT患儿中有5例复发,3例复发者伴有肺部转移,放弃治疗后死亡.6例恶性SCT患儿中有4例术后6个月至2年内由于发生肝、肺等转移,肿瘤复发而死亡,另2例患儿分别于术后1年和2年出现局部复发.术后有5例患儿出现伤口感染的情况;2例皮下积液,发现后立即采用抗生素和局部换药后伤口逐渐愈合;3例患儿术后持续排便困难,经对症治疗后半年均恢复.[结论]小儿骶尾部畸胎瘤应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早期骶尾部畸胎瘤治愈率高,经腹和骶尾部联合手术治疗小儿骶尾部畸胎瘤手术视野大,能将病灶完全切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骶尾部畸胎瘤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我院小儿外科收治的9例骶尾部畸胎瘤的手术患儿.对其进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并对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儿均行骶尾部畸胎瘤手术切除.术前肿块表皮破溃伴有分泌物的有2例,术后感染2例,复发1例,平均住院时间17.5 d.手术后,1例出现切口红肿、渗液,1例切口裂开,1例复发.结论 对骶尾部畸胎瘤患儿进行系统、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的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骶尾部畸胎瘤,起于尾骨,是胎儿时期常见肿瘤之一,发生率约为1:40000。超声检查即可诊断。近几年我们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骶尾部巨大畸胎瘤内血流情况。现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胎儿骶尾部巨大畸胎瘤CDFI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儿骶尾部畸胎瘤产前超声表现及超声诊断价值。 方法对2000年2月至2015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产前超声检查及剖宫产娩出后手术病理检查证实骶尾部畸胎瘤的15例胎儿的超声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5例胎儿产前超声表现:(1)8例胎儿骶尾部肿瘤大小(4.3±2.7)cm,其内以囊性为主回声5例、囊实混合性回声2例、实性为主回声1例,其内见钙化样强回声7例,未见钙化样强回声1例;肿瘤内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诊断畸胎瘤Ⅰ型1例、Ⅱ型1例、Ⅲ型3例、Ⅳ型3例;手术病理均诊断为成熟性畸胎瘤。(2)7例胎儿骶尾部肿瘤大小(11.6±5.1)cm,其内均以实性回声为主;多血供5例,少血供2例;7例均可见钙化样强回声分散于低回声内;合并羊水过多5例;超声诊断畸胎瘤Ⅰ型2例、Ⅱ型3例、Ⅲ型1例、Ⅳ型1例;手术病理均诊断为未成熟性畸胎瘤。 结论产前超声可显示胎儿骶尾部畸胎瘤的部位、大小、内部回声、血流信号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产前超声正确诊断对胎儿预后判断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畸胎瘤是小儿常见的肿瘤,其发生率为1/4000~1/3000,骶尾部是畸胎瘤好发的部位,占整个畸胎瘤的40%~70%.该病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恶变率大幅度上升,故应尽早手术切除[1].  相似文献   

12.
胎儿恶性畸胎瘤是少见的肿瘤,临床诊断困难。本文报告了1例胎儿骶尾部恶性畸胎瘤,同时瘤内还含1寄生胎儿。 孕妇27岁,孕4产2,现孕38周,因B超提示胎儿骶尾肿瘤而入院。孕妇早期平顺,无不适。孕5-月觉有胎动,近2个月来腹部迅速增大。产科检查,宫高30cm、腹围95cm。头位,胎心140次。B超检查:耻上胎头,双顶径8.8cm,胎心、胎动好,前壁胎盘Ⅱ级,羊水8.4cm。于胎儿骶尾部可见—12×14×13cm大小圆形肿物,与胎儿骶尾部  相似文献   

13.
对我院1996~2003年收治的小儿骶尾部畸胎瘤2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超声诊断骶尾部异位囊肿l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30岁。自出生后骶尾部一包块 ,近来因包块疼痛来诊。检查见骶尾部一包块 ,大小约 10 cm×9cm ,质地中等 ,活动度差。诊断 :骶尾部包块性质待查。X光片提示 :骶尾后下良性软组织占位 (神经纤维瘤 ?畸胎瘤 ?)。彩超检查 :骶尾部皮下组织中见一大小约 8.7cm× 7.1cm× 7.5 cm囊性包块 ,周界清晰 ,内透声差 ,深部可见纤细分隔 ,包块紧贴骶尾骨 ,与之关系密切 (图 1)。 CDFI见包块内部无血流信号 ,超声提示 :骶尾部囊性占位 (畸胎瘤 ?)。术中所见 :骶尾部包块 ,约 10 cm,血供源于骶尾部 ,与脊髓不相通 ,包膜完整 ;剖开见为囊性 ,囊壁厚…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0岁.自出生后骶尾部一包块,近来因包块疼痛来诊.检查见骶尾部一包块,大小约10 cm×9 cm,质地中等,活动度差.诊断:骶尾部包块性质待查.X光片提示:骶尾后下良性软组织占位(神经纤维瘤?畸胎瘤?).彩超检查:骶尾部皮下组织中见一大小约8.7 cm×7.1 cm×7.5 cm囊性包块,周界清晰,内透声差,深部可见纤细分隔,包块紧贴骶尾骨,与之关系密切(图1).CDFI见包块内部无血流信号,超声提示:骶尾部囊性占位(畸胎瘤?).讨论:患者出生后骶尾部见一包块,临床上以畸  相似文献   

16.
骶尾部成熟性畸胎瘤属于良性肿瘤,好发于小儿,尤其是新生儿及婴儿[1]。本文分析了1例新生儿先天性骶尾部成熟性畸胎瘤的诊断、临床表现及手术方式,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该病的分型及手术方案选择。1临床资料女性患者,40岁,因"停经37周,发现血压高2+月"于2012年2月22日急诊入院。病史:末次月经2011年6月7日,预产期2012年3年13日,孕6月时系统彩超显示边缘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在儿童骶尾部包块中的诊断思路。方法 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3例儿童骶尾部包块病例按照年龄分组,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特征与临床资料。结果 113例患儿分为大龄组(≥4岁)和小龄组(<4岁):大龄组29例中良性27例,恶性2例;小龄组84例中49例良性,30例恶性,还包含5例未成熟畸胎瘤。大龄组良性病变超声表现中囊性、囊实性及实性分别为12例、8例及7例;2例恶性均为实性。小龄组良性病变超声表现中囊性、囊实性及实性分别为19例、25例及5例;30例恶性病变表现囊实性及实性分别为10例和20例。两组儿童骶尾部良恶性包块的超声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表现为囊性和囊实性的儿童骶尾部包块以良性多见,大龄儿童恶性包块比较少见,而小龄儿童恶性占比有所提升。因此,超声检查可以作为儿童骶尾部包块定位定性诊断的重要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8.
畸胎瘤是小儿常见肿瘤,多发生于纵膈、腹膜后、卵巢及睾丸。以骶尾部最为常见。畸胎瘤有恶变倾向,随着小儿年龄增长,恶变率也逐渐增高,一般囊性不易恶变。而实质性者较易恶变。本病一经确诊,无论肿瘤大小,都应尽早手术切除,防止其感染、破裂、恶性变等并发症[1]。我院收治了1例骶尾部畸胎瘤患儿,并实施了手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田雨  罗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4):2793-2793
1病例报告女,28岁。孕1产0,停经27+5周孕来我院就诊。彩超结果:胎儿BPD:6.9cm,FL4.8cm,P:前壁,厚2.2cm,0级,A:6.0cm,有胎心胎动。羊膜腔内靠宫腔右侧查见11cm×8.6cm×14cm分隔状囊性占位,隔上可见少许血流信号。与胎儿无明显关系,与前壁胎盘紧贴。结论:(1)宫内活胎;(2)羊膜腔内囊性占位(疑胎盘肿瘤)。引产结果为一女婴骶尾部巨大包块,包块与胎儿以一条长约2cm蒂相连,包块内有脂肪、毛发等组织。病检结果为:胎儿骶尾部成熟畸胎瘤(图1)。图1胎儿骶尾部畸胎瘤声像图2讨论畸胎瘤起源于胚胎中三个胚层的组织。胎儿身体各部均可发生,较好发于…  相似文献   

20.
成年人骶尾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骶尾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6例骶尾部肿瘤患者均经骶尾部入路手术切除,其中2例经腹部联合入路切除。肿瘤包括上皮样囊肿6例,畸胎瘤4例,脂肪瘤2例.脂肪肉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脊索瘤1例,腺瘤癌变1例。结果全部病例切口无感染,伤口Ⅰ期愈合。术后3~8d出院。结论骶尾部肿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易误诊,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彻底清除肿瘤及其囊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经骶尾部手术治疗成功率高,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