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T、MRI检查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诊断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本语文通过对30例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的MRI和CT的对照观察,以进一步研究MRI、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0例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进行了MRI和CT检查及对照。结果:30例患者MRI检查,T2W/TSE及T2WI/IR水压抑扫描发现病灶254个,CT扫描实现病灶254个,CT扫描发现病灶37个。敏感性为MRI的14%。MRI对微小的病变,早期的病变及颅底、颅顶部的病变的显示均较  相似文献   

2.
动脉硬化性皮质下脑病过去认为是一种罕见病,随着CT和MRI的问世,发现本病并非少见,且通过资料观察老年男性多见。目前有人认为本病是多发性脑梗塞的病理类型之一,可根据临床、CT和MRT做出诊断。现将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31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1一...  相似文献   

3.
MRI及CT对脑血管病36例诊断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俊琪  吉仁珍 《现代康复》2000,4(5):718-719
目的:介绍MRI及CT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特点。方法:对36例脑血管疾病患在治疗前及治疗2~4个月后复查MRI及CT。结果:36例患中脑血肿18例和脑梗塞12例均获得满意的诊断。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在MRI对脑血与CT检查比较,CT扫描优于MRI检查。MRI对脑血肿亚急性期和脑梗塞早期诊断明确。对蛛网膜下腔出血7d之内的病灶,在MRIT1和T2加权像中信号显示不敏感,而在CT扫描显示颅内纵裂  相似文献   

4.
腔隙性脑梗塞的脑血流改变特点许治强(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150)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特殊类型。目前已能根据CT或MRI的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作出诊断。但对其颅内血流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尚少。我们对41例经头颅CT诊断的腔隙性脑梗塞进行...  相似文献   

5.
小脑梗塞的诊治张久坚小脑梗塞临床少见,因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临床诊断较困难。由于CT及MRI的临床应用,临床报道逐渐增多,但国内报道并不多。现将我院近2年收治的16例分析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6例均经CT扫描,MRI确诊,男13例...  相似文献   

6.
经核磁共振证实的小脑梗塞17例分析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高伟陈保健自核磁共振成像(MRI)问世以来,小脑梗塞的早期诊断获得了满意效果。本文报告17例小脑梗塞均经MRI证实,但CT检查仅发现2例,说明MRI对小脑梗塞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现根据其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塞早期CT,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 ,急性脑梗塞是老年人常见疾病 ,大面积脑梗塞症状重 ,致死、致残率高 ,早期溶栓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如何在脑组织缺血后出现不可逆损害之前作出影像学诊断 ,一直是医学界重点研究课题 ,现就近年来有关急性脑梗塞早期CT、MRI诊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CT扫描自CT问世以来 ,常规CT扫描一直是脑卒中患者的首选检查手段 ,且能及时排除脑出血、脑肿瘤等疾病。随着CT分辨率及影像医生水平的提高 ,常规CT扫描有可能早期诊断急性脑梗塞 ,但准确率不高 ,作用有限。其主要表现为。1 1 脑内低密度灶[1]  是脑梗塞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腔隙性梗塞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34例经头颅CT、MRI证实为腔隙性梗塞患者进行颈动脉B超探查,并与4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发现腔隙性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作者认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尤其是多发性斑块可能是腔隙性脑梗塞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脑梗塞患者除了有明显的躯体功能障碍外 ,常伴有智能方面的改变。本文通过对80例多发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智能和神经功能测定 ,并进行CT或MRI检查 ,初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随机选择1999年1~9月神经内科病房和门诊经CT或MRI检查的多发性脑梗塞患者。男46例 ,女34例 ,年龄为58~75岁 ,平均 (65.70±6.74)岁 ,文化程度大学5例 ,高中7例 ,初中25例 ,小学38例 ,文盲5例。全部患者测试时神志清楚 ,基本无言语障碍 ,均为右利手。二、方法智能检查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  相似文献   

10.
腔隙性脑梗塞7例临床分析殷玉珍腔隙性脑梗塞是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以及CT和核磁共振(MRI)高科技诊疗仪器的应用,使本病诊断率提高,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与重视。我院近年来收治过7例均经CT或MRI证实的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文着重探讨18FFDGPET与CT、MR影像诊断技术在肿瘤临床诊断、手术方案的确定和治疗后随访中的互补作用。方法 对28 例临床诊断的恶性肿瘤同期进行18FFDGPET、CT和MRI检查,其中21 例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采用双盲法,将PET诊断结果与同期的CT和/或MR影像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27 例肿瘤中,18FFDGPET 显像结果与CT、MRI诊断相符20 例( 占74% ),18FFDGPET 显像进一步肯定或明确CT、MRI的结论7 例( 占26% );另1 例临床、CT和MRI均误诊为乳腺癌术后脑转移病例,经18FFDGPET 显示为脑梗塞;PET影像上,恶性肿瘤病灶均表现为局部18FFDG明显浓聚;CT和/或MR 影像上,20 例肿瘤有局部神经、血管和重要脏器等的侵犯,以及肿瘤瘤内出血、坏死和瘤周水肿等,但PET 均不能显示。结论 虽然18FFDGPET 对恶性肿瘤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但是18FFDGPET仍不能取代CT 和MRI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最好的方法是结合PET、CT 和MRI多种影像结果分析,才能为临床提供有关肿瘤病变的解剖细节和功能异常改变的综合信息。  相似文献   

12.
脑结节性硬化的CT和MRI诊断(附2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22例脑结节性硬化的CT和MRI诊断。其中CT扫描19例,MR扫描3例。主要发现有室管膜下结节,皮质结节,白质异常和脑萎缩。1例合并胶质瘤。结合文献,作者讨论了结节性硬化的CT、MRI表现特点以及与脑囊虫病,脑结核的鉴别,并比较了CT和MRI对脑结节性硬化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无症状性脑梗塞CT及相关因素分析孙彦荣①随着近年来影像学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无症状性脑梗塞(SCI)的发现越来越多。此类患者无脑卒中的病史,神经系统的检查也无异常发现或仅有轻微症状不足以引起患者和医生的注意,而在CT或MRI影像学上可见到梗塞灶。笔者...  相似文献   

14.
脑梗塞的早期康复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梗塞的早期康复治疗聂乔斌早期康复治疗是降低脑卒中致残率的关键。作者应用东菱精纯克栓酶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17例,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病例均为住院病人,经详细询问病史,神经系统检查及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塞。诊断标...  相似文献   

15.
小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诊断赵庆杰,徐晓云,李国忠,盛利,盛雨晨王春明小脑梗塞与其他部位脑梗塞不同,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常易误诊[1-3]。为提高诊断水平,我们从1994年1月至1995年12月观察了经CT或MRI证实的小脑梗塞24例,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夹层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与其他影像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并与磁共振影像(MRI)、超高速CT)UFCT)等影像诊断进行比较。方法 对139例经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照手术结果,评价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夹层DeBakey分型以及并发症的准确性,并与MRI、UF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TE、TEE、UFCT、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率分别为89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小儿多发性硬化症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8便患儿进行随访及临床分析。结果:18例患儿中,急性起病17例,视力障碍8例,发热7例,CT检查10例,异常7例,MRI检查6例,异常5例,18例中17例应用与糖皮质激素有效,复发16例。结论:小儿多发性硬化症急性起病多见。视力障碍为突然表现,要注意与病毒性脑炎相鉴别,CT检查亦可作为诊断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CT、MRI影像表现。方法对9例主动脉夹层的CT与MRI所见,以及两种检查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漏诊1例,CT和MRI诊断率分别为88%和100%。CT对内膜破口及夹层范围诊断有一定限度。MRI对内膜钙化内移显示率低。二者对内膜片及双腔显示率相似。结论CT和MRI均是诊断夹层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脑梗塞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经CT或MR证实的外伤性脑梗塞14例。认为外伤笥脑梗塞多发性于基底节区,诊断主要靠CT或MR。治疗上有其特殊性,除按一般脑梗塞处理外,还应注意有无其它的脑损伤并发症。主张早期应用钙离子阻滞剂等扩血管,解痉治疗。  相似文献   

20.
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 在急性脑梗塞中的表现规律。方法 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弥散加权MRI和常规MRI技术检查了32 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以陈旧性脑梗塞10 例为对照,比较其敏感性,并测量其在DWI、T2 WI上的梗塞面积,比较其关系。结果 DWI在全部急性期患者中均显示出梗塞灶,而T2 WI只显示了23 例患者且发病时间均大于6 小时。其梗塞面积显示:在24 小时内DWI大于T2 WI。结论 DWI较常规T2 WI能更早地发现脑缺血的改变,为超早期脑梗塞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并可动态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