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ET在肿瘤影像诊断中与CT,MRI的相互关系:附28例^18F—FD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文着重探讨^18F-FDG PET与CT、MR影像诊断技术在肿瘤临床诊断、手术方案的确定和治疗后随访中的互补作用。方法 对28例临床诊断的恶性肿瘤同期进行^18F-FDG PET、CT和MRI检查,其中21例经手术病理在检证实;采用双盲法,将PET诊断结果与同期的CT和/或MR影像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27例肿瘤中,^18F-FDG PET显像结果与CT、MRI诊断相符20例(占74%),^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18FFDGPET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的初步体会作一介绍。方法18FFDGPET检查共计17例,所有患者静脉注射18F脱氧葡萄糖(FDG)10mCi后40分钟进行脑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其结果与同期的CT、MRI、EEG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10例癫痫发作间歇期病人中,40%的病例18FFDGPET显示病侧局部脑叶葡萄糖代谢即FDG摄取低下(较正常健侧皮层放射性计数降低20%以上),50%的病例脑叶葡萄糖代谢正常;脑梗塞、脑外伤后软化灶18FFDGPET均显示为局部脑叶葡萄糖代谢明显下降或缺损,其余多发性硬化、多发小脓肿、蛛网膜囊肿均表现为脑内葡萄糖代谢正常。结论初步的临床应用显示,18FFDGPET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4.
~(18)FDG PET在肺部占位性病变诊疗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18FDGPET在诊疗肺部占位性病变工作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有病理诊断的住院病人的PET结果。结果:PET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为88.2%,特异性为50%,准确率为80%;47例经手术病理验证,PET诊断为肺癌的患者,其对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69.2%、82.4%、78.7%。100例确诊为肺癌的患者,经PET检查发现其中37例分期上调,从而改变治疗策略。结论:18FDGPET在肺癌的诊疗工作中有广阔的应用价值,而在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并认识各种类型~(18)F-FDG PET/γPET肿瘤显像“陷阱”图像特征。方法 分别选取2000例~(18)F-FDG PET和120例γPET常规肿瘤显像病例中的典型“陷阱”图像加以分析研究。结果 共发现5种类型FDG生理浓聚性“陷阱”图像和3种病理性“陷阱”表现,前者包括:喉肌(注射FDG后说话过多)和骨胳肌(注射FDG后肌肉运动)摄取FDG增多、食管显影、胃肠道浓聚FDG、脊神经节显影和输尿管聚集FDG等,后者有:炎症灶浓聚FDG、放疗后FDG摄取增多和FDG阴性癌肿等。结论 加深对~(18)F-FDG PET/γPET肿瘤显像的正确应用,提高该技术诊断肿瘤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正>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是一种主要累及皮下脂肪组织的皮肤原发性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该病临床罕见,具有病情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的特点,迄今国内外均  相似文献   

7.
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CT/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经病理或手术确诊为肝脏炎性假瘤的CT/MRI征象。结果:CT平扫呈低密度,不均匀,边缘大多较清,无明显或轻度强化(延迟),MR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影,边缘清,强化不明显。结论:CT双期扫描或MR平扫及增强对肝脏炎性假瘤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8F-Na F PET/CT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18F-Na F PET/CT骨显像。比较18F-Na F PET/CT、18F-Na F PET和单独CT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灵敏性、准确性。结果18F-Na F PET/CT、18F-Na F PET、单独CT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瘤的灵敏度分别为100%、94.4%、77.8%,准确性分别为95.2%、87.0%、71.4%。18F-Na F PET/CT骨显像的准确性显著高于18F-Na F PET和单独CT(P0.05)。结论18F-Na F PET/CT对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正电子显像设备,包括带符合线路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仪(MCD-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仪(PET)以及MCD-SPECT/CT和PET/CT,在国内的推广使用,正电子显像在诊断和鉴别诊断骨骼疾病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PET/CT作为当今正电子显像的尖端设备,在鉴别椎体良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中,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目前,用于鉴别诊断椎体良恶性病变的正电子显像中,最常用的是~(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代谢显像和18F骨显像。~(18)F-FDG是正电子设备单位的常规显像剂,这与其临床适应证范围广、药物供应相对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及MRI在结节性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临床证实的18例结节性硬化病人的CT、MRI资料。结果:CT典型表现为侧脑室内或周围的钙化灶,实质内小错构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累及腹部脏器时有大小不一的错构瘤。MRI表现脑实质内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结论:结节性硬化症是一种可累及大脑、肾脏、皮肤、肝、脾、骨骼等多系统器官的综合征,CT显示脑室管膜下钙化灶,对诊断具有特异性,MRI检查能发现更多病变,对非钙化性病变比较敏感,两者起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1.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CT与病理对照分析(附1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分析了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和CT表现,认为:表皮样囊肿为内层覆扁平细胞的囊性肿物,其生长方式决定了其形态特点依其所在部位而定。位于脑实质内的为球形,位于脑池的为扁圆形,位于蛛网膜下腔并长入脑实质内的为不规则形。其MRI信号变化较多,这主要取决于瘤内的成份。本文报道的其中合并出血一例,信号表现更为复杂。在诊断中强调要注意与脑膜瘤和蛛网膜囊肿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海绵状血管瘤主要由海绵样血管窦构成,为先天性错构瘤,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原发于眶内的肿瘤,生长缓慢,女性较男性多见.CT和MRI是诊断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本文旨在研究眼眶海绵状血管瘤CT、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地^18F-FDGPET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的初步体会作一介绍。方法 ^18F-FDGPET检查共计17例,所有患者静脉注射^18F-脱氧葡萄糖(FDG)10mCi后40分钟进行脑^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其结果与同期的CT、MRI、EEG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10例癫痫发作间歇期病人中,40%的病例^18F-FDGPET显示病侧局部脑叶葡萄代谢正常、脑梗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双探头符合电路SPECT对~(18)F-FDG显像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15例肺癌及9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进行了~(18)F-FDG双探头符合电路显像。空腹卧位肘前静脉注射5mCi~(18)F-FDG后1.5小时采集全身冠状面断层图像及胸、腹部三维断层图像。所有图像分别做视觉分析及ROI比值分析。仪器为PICKER分司AXIS双探头符合电路SPECT,图像重建采用迭代算法,不作穿透校正。结果 视觉分析时15例肺癌及2例良性病变阳性,其诊断肺癌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100%、77.8%、ROI分析当设定R≥2.5为阳性判定标准时,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100%、88.9%。同时在显像中发现35枚肺癌转移性淋巴结,其最小直径为1.0cm。结论 ~(18)F-FDG双探头符合电路SPECT显像能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效能优于XCT,并与PET相似,此外它还可显示1.0cm及以上的转移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原发性小肠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38例小肠病变患者18F-FDG PET/CT的显像资料,均经手术或活检(37例)以及3年内随访(1例)证实,将18F-FDG PET/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评估18F-FDG PET/CT的诊断价值。结果 :38例患者,FDG高摄取病变33例(另外2例SUVmax分别为1.6、2.3,在小肠生理性低摄取的背景下亦能准确发现病灶),其中肿瘤性病变占87.9%(29/33),良恶性病变代谢SUVmax值无统计学意义。CT以小肠新生物为肿瘤性病变最主要征象,包括肠管的局限性增厚(17/31)和软组织肿块(20/31)。3例假阳性(均有明确高代谢病灶,均发生肠梗阻)和1例假阴性(新生物及高代谢均不明显),18F-FDG PET/CT全身显像诊断原发性小肠病变的敏感度96.8%(30/31),特异度57.1%(4/7),假阳性率42.9%,假阴性率3.2%,准确度89.5%(34/38)。结论 :18F-FDG PET/CT对原发性小肠肿瘤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但对于部分代谢较高的良性病变和代谢较低的恶性肿瘤易误诊,需引起相关诊断工作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医学影像诊断技术-FDG PET在中晚期肝癌栓塞化疗后随诊中的临床价值,并着重比较FDG PET与CT在判断介入治疗后局部肿瘤坏死及残留状况方面的互补作用。方法:10例临床确诊的肝癌患者,术前CT或MRI示肿瘤短轴均大于4cm,经栓塞化疗后6-10个月同期行FDG PET和CT检查,并采用双盲法将FDG PET与C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0例CT扫描结果显示,4例肿瘤内碘油分布密集,3例肿瘤内碘油分布稀疏,3例肿瘤内碘油短期内排空;PET显示其中6例肿瘤内碘油分布稀疏或碘油短期内排空者局部肿瘤内及周边区域均有FDG明显浓聚的病变,4例肿瘤内碘油分布密集者,FDG PET均显示肿瘤边缘部位可见到不规则的放射性分布浓聚现象。结论:中晚期肝癌栓塞化疗后病灶边缘部分多有肿瘤存活或残留,但CT检查不能准确判断这一现象,而FDG PET在准确定位肿瘤残留病灶方面正好弥补了CT扫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听神经鞘瘤和4例有听力受损症状而影像学检查皆为阴性的“非听神经鞘瘤”的MRI及CT所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在显示桥脑小脑角(CPA)区听神经鞘瘤的敏感性方面,MRI显著高于CT(0.01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乳腺淋巴瘤(PBL)的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PBL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结果 15例PBL,4例双侧乳腺受侵,11例单侧发病。PET/CT表现主要有三种类型:(1)单发结节或肿块型最常见,占66.7%(10/15),病灶境界清晰,边缘光滑,均为软组织密度;乳头均未见凹陷,邻近皮肤增厚,乳后间隙未见侵犯,乳腺病灶SUV_(max)为16.39(5.92,31.60)。(2)多发结节、肿块型3例,多为数个病灶融合所致;病灶形态、轮廓及密度与单发结节、肿块型相似,而占位效应较后者明显。病灶SUVmax分别为6.95、7.01、33.29。(3)弥漫型2例,范围广,占位效应最明显,乳腺病灶SUVmax分别为8.18、11.52。三种类型间乳腺病灶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7,P=0.692)。临床分期ⅠE期4例,ⅡE期11例;ⅠE期及ⅡE期乳腺病灶的SUV_(max)分别为21.27(7.01,31.60)、11.52(5.92,33.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44,P=0.296)。结论 PBL的18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境界清晰、边缘光滑的软组织结节或肿块,18F-FDG摄取较高,有助于PBL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脑转移瘤~(18)F-FDG PET/CT全身扫描的图像特点.方法 对25例脑转移瘤患者的~(18)F-FDG PET/CT全身扫描的头部图像进行分类.依据CT表现将瘤灶分为高密度结节、等密度结节、囊性密度结节及无结节型四种形式,并观察病灶周边水肿情况;根据病灶摄取18F-FDG程度将PET图像分为0级、1级、2级和3级四级;分析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 本组发现脑转移瘤病灶共53个,其中高密度结节、等密度结节、囊性密度结节和无结节型各占16.98%(9/53)、52.83%(28/53)、9.43%(5/53)和20.75%(11/53).无结节型脑转移病灶摄取18F-FDG情况均为0级(11/11,100%),高密度结节摄取~(18)F-FDG程度均不超过2级(9/9,100%),而等密度结节周边无论有或无水肿,摄取~(18)F-FDG均不低于1级(28/28,100%),并以3级居多(20/28,71.43%);囊性密度结节摄取~(18)F-FDG程度与囊壁厚度有关.结论 脑转移瘤的~(18)F-FDG PET/CT表现形式多样,掌握其PET与CT图像间的对应关系及特点有助于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策略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拟行根治性放疗或手术的6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患者进行PET/CT检查.将入组患者根据其CT表现分为A(Ⅰ~Ⅱ期)、B(Ⅲ期)2组,各30例,再根据PET/CT扫描结果 重新分期,并比较两种分期结果 及相应的治疗策略的变化.结果 ①PET/CT改变临床分期:PET/CT扫描使53.33%(32/60)的患者临床分期发生改变,包括3例的T分期、23例的N分期和9例的M分期发生改变;其中腺癌分期改变者65.85%(27/41),鳞癌分期改变者26.32%(5/19,P<0.05);中心型肺癌分期改变者34.29%(12/35),边缘型肺癌分期改变者57.14%(20/35,P<0.05).②PET/CT改变治疗策略:全组9例患者因发现远处转移而从根治改为姑息治疗;拟行手术治疗的25例,其中32.00%(8/25)改行根治性放疗,20.00%(5/25)改行姑息治疗;拟行根治放疗的35例中,因分期升高11.43%(4/35)改为姑息放疗;因分期降低,5.71%(2/35)改为根治性手术.结论 PET/CT扫描对NSCLC的临床分期有显著影响,并能改变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