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神经元是对缺血缺氧极其敏感的神经细胞,损伤后即刻重新得到血液的再灌注是防止损伤使其存活的必要措施。但近些年来却发现在某种损伤因子作用下,脊髓神经经过一定时间缺血,尽管得到了血液再灌注却出现了明显的功能障碍,甚至出现不可逆性脊髓神经元迟发性死亡,这种现象称为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但关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是胸主动脉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影响手术后脊髓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包括手术过程中脊髓缺血的时间及程度、主动脉修复后脊髓血运的重建状况、多种生化因素、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目前主动脉手术中脊髓的保护手段有:提高手术技术和改进手术方法;增加脊髓的血液供应,包括提供机械性动力的血液灌注和动脉分流,脑脊液分流;利用低温降低脊髓的代谢率;应用药物防止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现就脊髓的血液循环特点、脊髓损伤的发生机制和脊髓保护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需要术中阻断胸腹主动脉的外科手术大大增加,由此引起的脊髓缺血性损伤会导致脊髓功能障碍,甚至截瘫[1];脊髓慢性压迫性疾病如颈椎病、椎管狭窄症、后纵韧带骨化症等在行减压手术后可发生脊髓损伤,即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SCII)。对脊髓损伤目前尚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预防脊髓损伤和阻止脊髓继发性损伤是目前研究的重点。远程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是指一个器官或组织经短暂缺血再灌注处理后通过释放生化信使到循环中或激活神经通路而对远隔器官产生保护作用。1997年,Matsuyama等[2]首先报道了脊髓RIPC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目前已成为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的热点。现就RIPC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氢气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和氢水治疗组。对照组仅接受暴露,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组动物采用ZIVIN法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成脊髓腰骶段缺血35 min 后行再灌注;氢水治疗组动物在再灌注前5 min腹腔注射饱和氢盐水(5 mL/kg),再灌注后8 h重复注射。不同时间点检测后肢运动功能。术后72 h取脊髓进行HE染色、TUNEL染色、氧化-抗氧化指标检测及ELISA检测细胞因子。结果 含氢生理盐水治疗能显著改善动物神经功能、抑制脊髓神经元凋亡、抑制氧化应激、改善抗氧化能力,同时降低炎症相关细胞因子,从而发挥脊髓保护作用。结论 腹腔注射含氢生理盐水通过抗氧化和抗炎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移植术后早期及晚期移植物功能衰竭甚至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多种因素参与肝缺血/再灌注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其中氧化应激产生的氧自由基可损伤肝细胞超微结构和功能,与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氧化应激是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途径。氢气(H_2)是自然界中分子量最小的气体,无色、无味,具有还原性,曾被认为是不与生物体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大鼠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关系和规律,为临床防治此类神经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无损伤动脉夹暂时夹闭大鼠髂总、髂内、髂外及股动脉,不同时间段开放恢复血流再灌注的大鼠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模型,取脊髓腰骶膨大处脊髓灰质组织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进行分析.结果 各实验组均可检测到凋亡细胞,但各组细胞凋亡率均有所不同.各缺血组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缺血4 h组神经细胞的凋亡率高于其他各组,与2、12 h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最高出现在缺血4 h再灌注6 h组,缺血4、6、8 h组再灌注72 h后出现细胞凋亡率的下降,甚至低于未灌注组.结论 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引起神经元的凋亡.不同缺血与再灌注时间,神经细胞的凋亡率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程斌  李锋涛  李勇  罗文广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5,15(11):683-686,i0002
目的:观察抑肽酶预处理对家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脊髓水电解质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抑肽酶治疗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0只家兔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抑肽酶预处理组(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每组30只。建立家兔脊髓腰骶段缺血模型,恢复血流再灌注7d。A组于缺血前10min一次性静脉注射抑肽酶3×107IU/kg,继而用微量泵持续注入1×107IU/(kg·h);B组缺血再灌注时间同A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抑肽酶。缺血前、缺血再灌注后8h、24h、48h、72h和7d处死动物,取L4 ̄L5段脊髓做生化测定,L3 ̄L4段脊髓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在缺血再灌注后检测的各时段,A组较B组脊髓含水量、Ca2+、Na+降低,Mg2+、K+升高(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缺血再灌注后48h,A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轻度肿胀,轮廓清楚,前索轴突分布较均匀;B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固缩变小,前索轴突数量减少,分布紊乱。结论:抑肽酶具有降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脊髓中含水量、Ca2+和Na+,增加Mg2+和K+含量作用;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大鼠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关系和规律,为临床防治此类神经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无损伤动脉夹暂时夹闭大鼠髂总、髂内、髂外及股动脉,不同时间段开放恢复血流再灌注的大鼠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模型,取脊髓腰骶膨大处脊髓灰质组织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进行分析.结果 各实验组均可检测到凋亡细胞,但各组细胞凋亡率均有所不同.各缺血组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缺血4 h组神经细胞的凋亡率高于其他各组,与2、12 h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最高出现在缺血4 h再灌注6 h组,缺血4、6、8 h组再灌注72 h后出现细胞凋亡率的下降,甚至低于未灌注组.结论 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引起神经元的凋亡.不同缺血与再灌注时间,神经细胞的凋亡率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MP-9的基因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脊髓缺血再灌流损伤过程中的脊髓神经细胞MMP-9表达的变化.方法 30只成年Wistar大鼠,解剖分离腹主动脉,按缺血和再灌流各时间段分别阻断开放腹主动脉,造成脊髓腰尾段缺血,假手术组不阻断腹主动脉,取缺血前、缺血30min、缺血60min,缺血30min再灌注2、6、10h后,分别造成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每个时相点5只.对局部脊髓逆转录PCR(RT-PCR)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缺血前)脊髓可见少量MMP-9表达,而实验组(缺血30min、缺血60min)MMP-9基因表达明显增加,再灌注2、6、10h,MMP-9mRNA表达逐渐增加,且MMP-9的基因表达较缺血期明显增加,各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MMP-9在脊髓缺血再灌注中起一定作用,再灌注期细胞内MMP-9基因表达明显多于缺血期,MMP-9与缺血再灌注时间之间存在时效关系,表明MMP-9可能参与脊髓再灌流损伤,是脊髓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病理学环节,研究结果对于揭示脊髓继发性损伤的发病机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再灌注损伤是指机体的组织或器官在血液灌注停止或不良,即经历缺血、缺氧后,循环重新建立,血供恢复后给机体带来的损伤。现已在多种器官如小肠、脑、脊髓、肾、胰、骨骼肌等发现再灌注损伤的存在。在神经系统中,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关于脑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