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乳腺叶状囊肉瘤35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会莲 《河北医学》2003,9(8):729-729
乳腺叶状囊肉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疾病 ,我院自1 980年以来共收治 35例 ,均经病理证实 ,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 ,年龄 1 4~ 4 9岁 ,平均 31 .5岁。主要表现为乳腺胀痛不适 ,有 8例无明显症状 ,有 3例有乳头溢液 ,有 2例伴有低热。病变部位 :左侧乳腺 2 0例 ,右侧乳腺 1 5例 (其中外上象限 1 0例 ,乳腺外侧 1 4例 ,占据整个乳腺者 1 1例 )。病理结果 :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叶状囊肉瘤。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经随访全部健在 ,有 3例在术后 1年局部复发 ,其余均未见复发。2 讨 论乳腺叶状囊肉瘤多见于女性。以 4 0~ 5…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乳腺叶状囊肉瘤的认识,探讨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7年4月-2009年6月收治9例乳腺叶状囊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中有4例曾诊为纤维腺瘤,经1~3次局部切除术。行乳房单纯切除1例,扩大局部切除8例。其中1例术后3个月复发,再次行象限切除,随访3~14月。结论提高对乳腺叶状囊肉瘤认识是早期诊断的关键,早期治疗采用局部扩大切除(距肿瘤边缘大于2cm),对反复复发者采用单纯乳房切除。  相似文献   

3.
报告9例乳腺叶状囊肉瘤,其中良性7例,恶性2例,年龄14-44岁,恶性在40岁以上,未婚6例,肿瘤直径最小4×5cm。最大10×10cm。均行手术治疗,其中乳腺区段切除3例;乳腺全切除5例;根治性切除1例。随访5年生存5例,并对诊断与手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乳腺叶状囊肉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儿童乳腺叶状囊肉瘤临床上罕见。庆阳地区人民医院 1983年至 2 0 0 1年共收治3例 ,均为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该病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3例均为女性 ,年龄 9岁 1例 ,13岁 2例 ;右侧乳房 2例 ,左侧乳房 1例 ;病程 40 d1例 ,3个月 2例。1.2 临床表现  3例均有无痛性肿块 ,并有不适 ,肿块为半球状 ,有弹性及囊性感 ,皮肤变薄、发亮 ,可见表皮静脉怒张 ,肿块最大 10 cm× 9cm× 4cm ,最小 6cm× 4cm× 4cm ,活动度好 ,界限清楚 ,乳头不内陷 ,无分泌物 ,腋下淋巴结无转移。1.3 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乳腺叶状囊肉瘤 (BreastPhylloidesCystosarcoma ,BPCS)是由纤维和上皮两种成分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肿瘤 ,临床少见。国内有报道BPCS占乳腺肿瘤的 1.1% [1] 。收集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 1998~ 2 0 0 1年BPCS标本 6例 ,现报告并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6例均为女性 ,年龄 2 9~ 5 6岁 ,平均年龄 39岁。肿块位于左乳 4例 ,右乳 2例。肿瘤最大直径 3~12cm。病程 1个月至 10年 ,平均 2 .2年。肿块均有短期增大史。术前诊断乳腺间质肉瘤 1例 ,乳腺纤维腺瘤 3例 ,乳腺囊肿 1例 ,乳腺肿块待…  相似文献   

6.
叶状囊肉瘤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状囊肉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1] 。我院自 1991- 0 3~ 2 0 0 1- 0 3共收治 31例 ,均为病理证实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 ,年龄 2 4岁~ 6 7岁 ,平均 4 3.2岁。单侧发病 30例 ,双侧发病 1例 ,肿块位于左侧乳房 18例 ,右侧 14例。 2 4例无任何感觉 ,7例有胀痛  相似文献   

7.
良 性 乳 腺 叶 状 肿 瘤 的 诊 治 体 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叶状肿瘤约占全部乳腺肿瘤的 0.3%~ 0.5% [1],组织类型与临床表现不统一,预后难测 [1~ 3]。下面就 9例良性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治疗、预后浅谈我们的体会。 1临床资料   1994年至 1998年收治 9例良性乳腺叶状肿瘤病人。全部为女性,年龄 18岁~ 56岁,平均 38岁。均可触及肿物,肿物大小 3cm~ 15cm,平均 7cm。 4例彩超检查,显示实质性肿物中有不均匀的低回声区。全部病例未行术前穿刺检查,仅 2例术前疑为叶状肿瘤,余者误诊为纤维腺瘤或乳腺癌。 7例行乳腺肿物切除术,在病理诊断后其中 1例行补救性扩大肿物切除术, 1例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为该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病理形态依据。方法:对10例乳腺叶状囊肉瘤作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发病年龄12~48岁,平均27.3岁,病程6天~5年,多数起病隐袭,后期骤然增大。病理特征:肿瘤大小不等,切面分叶状有小囊腔,组织学表现为良性的腺上皮和间质恶笥间叶性肉瘤混合组成。获访7例均健在,1例术后5年复发。结论:乳腺叶状囊肉瘤生物学行为变化无常,预后较,好,需与乳腺癌肉瘤、乳腺肉瘤及巨纤维腺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乳腺叶状囊肉瘤12例,占同期乳腺恶性肿瘤的0.68%(12/1760)。全部为女性,平均年龄34.2岁。均为单乳发病,局限于乳腺-象限内,其中外上象限8例、中央区3例、内下象限1例。肿瘤直径最小3cm,最大12cm。病程长短不一,但均有近期生长迅速史。12例患者有腋淋巴结肿大2例。行乳腺根治切除术2例,改良根治术1例,乳腺单纯切除术7例,局部切除术2例,12例分别为术后1 ~16年健在。术后腋淋巴结病理检查均未见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乳腺叶状囊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乳腺叶状囊肉瘤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27例乳腺叶状囊肉瘤患者,行局部扩大切除5例,象限切除3例,单纯乳腺切除13例,根治性乳房切除1例,单纯乳腺切除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5例。随访时间1~12年(中位时间6.2年)。5年生存率为88.9%。5年局部复发率为22.2%。结论: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可靠诊断方法是病理组织学检查。单纯乳腺切除术可降低良性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复发及恶变几率。恶性乳腺叶状囊肉瘤的预后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是否有隔处转移及手术切除是否彻底有关。  相似文献   

11.
乳腺叶状肿瘤24例的病理和临床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南林  张震  王岭  马福成  李晓军  惠延平 《医学争鸣》2003,24(22):2104-2106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原则和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1 987 0 8/ 2 0 0 2 0 6我院收治的 2 4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2 4例患者平均年龄37岁 ,按WHO分类标准 ,其中良性 1 3例 ,交界性 7例 ,恶性 4例 .1 0例行局部切除术 ,9例行乳腺单纯切除术 ,5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随访 2 0例 ,平均随访时间 1 7mo (9~ 6 0mo) ,1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 2mo复发 ,伴有广泛的肺转移 ,行左下肺叶切除术后 1a死亡 ,2例行局部切除术后复发 .2例恶性患者术后行新辅助化疗 (泰索帝 +表阿霉素 ) 2个疗程 ,肿瘤无明显变化 ,其余病例术后均未行放疗和化疗 .结论 :对直径 <5cm的乳腺叶状肿瘤的应首选扩大局部切除术 ,切除肿瘤边缘不少于 2cm ;对直径 >5cm的乳腺叶状肿瘤尽早进行单纯乳房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报告9例乳腺叶状囊肉瘤,其中良性7例,恶性2例。年龄14~44岁,恶性者在40岁以上.未婚者6例。肿瘤直径最小4×5cm,最大10×10cm。均行手术治疗,其中乳腺区段切除3例;乳腺全切除5例;根治性切除1例。随访5年生存5例。并对诊断与手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乳腺叶状囊肉瘤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外科医生对乳腺叶状囊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该院 1983~ 1997年收治的乳腺叶状囊肉瘤 5例 ,按Azzopurai分类 :良性 3例 ,临界 1例 ,恶性 1例。术式选择 :局部肿瘤切除 2例 ,广泛局部切除 2例 ,单纯性乳腺切除 1例。结果 术前诊断为乳腺叶状囊肉瘤 4例 ,误诊为纤维瘤复发 1例 ,误诊率为 2 0 % ,术后无并发症 ,全组随访 4个月~ 15a ,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本病发病率低 ,临床应注意鉴别 ,减少误诊。对于年青病人特别是未婚者 ,首选局部肿瘤切除或广泛局部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的病理形态、组织发生和命名。方法回顾性从1953~1999年间11所医院70多万份外检资料中,筛选出62例,进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发病年龄13~66岁(平均38岁),病程1周~20年(平均42个月)。肿瘤的恶性间叶成分的组织分化呈多样性。免疫组化观察的51例叶状囊肉瘤、8例巨大纤维瘤、5例纤维腺瘤中Vim标记均阳性,51例叶状囊肉瘤中、Act、S-100、lys、Des分别有28、19、3、1例阳性,8例的巨大纤维腺瘤中仅Act阳性1例。结论免疫组化标记对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有意义,P〈0.05,尤其二种以上标记阳性时具有显著意义,P〈0.01。发现28例叶状囊肉瘤具有肌纤维性质,其中11例明显起源与肌上皮细胞有关。全部肿瘤镜下均无包膜.肿瘤的恶性间叶成分对于瘤内和瘤外正常乳腺腺上皮成分呈特殊的浸润方式。如将叶状囊肉瘤称为腺肌纤维肉瘤则能覆盖96.07%的病例(49/51例)。叶状囊肉瘤实质上是一种起源于腺管周多能性纤维和肌上皮细胞,具有腺上皮、平滑肌和纤维组织等多向分化的肿瘤。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 1 999~ 2 0 0 1年共接诊 1 2例乳腺脂肪坏死患者 ,均以无痛性肿块首发就诊。经行手术切除与病理诊断相符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共 1 2例 ,女性 ,年龄 2 7~ 63岁 ,平均 42岁。病变部位 :左乳腺 9例 ,右乳腺 3例。病程 5个月~ 7年。平均 9个月。临床表现为无痛性乳腺肿块 ,肿块直径 1 0cm~ 3 0cm ,平均 2 5cm。有乳腺外伤史 7例。讨论 乳腺脂肪坏死是一种非肿瘤性乳腺疾病 ,组织学表现为坏死的脂肪组织伴泡沫细胞浸润。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继发性脂肪坏死 ,在乳腺导管扩张症或囊性增生时 ,扩张的导管或大囊破裂导致管腔内容…  相似文献   

16.
戴观荣  张晨芳  李黎 《广东医学》2003,24(7):700-700
乳腺巨纤维腺瘤在临床上少见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一侧乳房的无痛性肿块 ,瘤体常较大 ,直径≥ 7cm ,呈圆形或椭圆型 ,同侧淋巴结多无肿大。多发生于青春期女性及绝经前期女性 ,易与乳癌、乳腺叶状囊肉瘤等疾病混淆[1 ] 。青春型乳腺巨纤维腺瘤 (juvenilefibroadenomaofthebreast)发生于青春期的乳腺肿瘤 ,一般在 3个月至 1年内迅速生长 ,较少见。我院在 2 0 0 2年间先后收治青春型乳腺巨纤维腺瘤 4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组共 4例 ,均为青年女性 ,年龄最大 1 9岁 ,最小 1 1岁 ,平均年龄 1 4 3岁 ;其中 2例乳房未发育…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对乳腺疾病的手术治疗已发生了一些观念上的改变 ,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 ,尽量保持乳房的外形和美观是颇受病人关注。 2 0 0 2年1 0月以来 ,我院对 8例乳腺良性肿瘤经腋窝入路行腔镜下肿瘤切除术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女性病人 ,年龄 1 9~ 35岁 ,平均 2 3.5岁。临床和病理诊断乳腺纤维瘤 6例 ,乳腺囊性增生病 2例 ;肿块直径 2~ 4cm ;单个肿块 5例 ,多个肿块 3例 ;肿块位于外上象限、内上及外下象限。1 .2 麻醉及手术方法 本组手术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患侧乳房在上的半侧卧位 …  相似文献   

18.
乳腺叶状囊肉瘤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叶状囊肉瘤是发生在女性中的一种少见病。虽命名为“肉瘤”,但主要表现为良性肿瘤特点。临床表现为乳腺巨大肿瘤、穿刺细胞学和其它辅助检查对其诊断帮助不大。易与其它乳腺良、恶性肿瘤相混淆。给诊治带来一定困难。我科自1991-1996年收治本病10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例均为女性,年龄14-72岁,其中20岁以下2例,ZI-43岁7例,50岁以上1例。病程6个月到6年不等,平均25个月。10例均表现为无痛性乳腺肿瘤,其中8例肿瘤在短期内迅速增大(7例分别与月经初潮。妊娠、哺乳有关,1例原因不明)。肿瘤全为单发,外上象限占6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5例乳腺分叶状肿瘤资料,包括患者体征、临床症状、手术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25例患者手术后病理报告分叶状纤维瘤15例,叶状囊肉瘤10例,其中低度恶性叶状囊肉瘤4例,高度恶性叶状囊肉瘤3例,中度叶状囊肉瘤3例,经随访有4例局部复发,二次手术后一直未出现复发。结论:通过手术治疗能使大多数乳腺分叶状肿瘤预后较好,故治疗乳腺分叶状肿瘤手术是理想的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20.
1960~1988年手术治疗乳房巨大纤维腺瘤和叶状囊肉瘤13例。根据现行一般公认的标准对再病理切片进行复查,发现除1例恶性叶状囊肉瘤外,其余均为巨大纤维腺瘤,年龄13岁~60岁,平均27.5岁,20岁以下者占69.2%。月经初潮前后发病者5例。主要表现为巨大乳房肿块,呈半球形或分叶状,亦有为多结节状,长径7cm~24cm。行肿块切除8例次,单侧乳房切除5例,双侧乳房切除1例。良性组术后1年左右于同侧或对侧发生乳房纤维腺瘤3例。对乳房巨大纤维腺瘤和叶状囊肉瘤的组织学分型,命名及临床特点进行了讨论。对巨大纤维腺瘤宜行局部切除,对叶状囊肉瘤宜行局部切除或象限切除,切缘应距肿瘤边缘1cm,并保证无瘤细胞残留,体积较大时可行全乳房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