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入选对象90例,分为高甘油三酯组(HT)和低甘油三酯组(LT).评价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指标的水平.结果HT组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和HOMA-IR水平高于LT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LT组(P<0.05).HT组IMT、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高于LT组,脂联素水平低于LT组(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与HDL-C(r=0.342,P=0.001)和载脂蛋白A1(APO-A1)(r=0.295,P=0.005)呈正相关;与AIP(r=-0.302,P=0.004)和TG(r=-0.285,P=0.007)呈负相关.在校正BMI、体内脂肪含量(BFC)、WHR后,脂联素仍然与AIP呈负相关(r=-0.244,P=0.024).结论: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脂联素水平降低,并且低脂联素与脂代谢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正常体重一级亲属脂联素水平变化及脂联素与胰岛素敏感性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型糖尿病非糖尿病正常体重一级亲属53名和对照组37名,入组时检测了脂联素、血脂、血糖、血压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用高频B超检测IMT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VD).采用稳态模式(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HOMA-IR)和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一级亲属组29名和对照组20名完成了5年随访.结果基线时一级亲属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0.06±5.79)对(14.43±7.91)mg/L,P<0.05].5年后一级亲属组脂联素水平降低24.0%(P<0.05),对照组脂联素水平降低36.7%(P<0.05).一级亲属组脂联素与腰臀比(r=-0.397)、空腹血糖(r=-0.373)、IMT(r=-0.372)和HOMA-IR(r=-0.40)负相关(均P<0.05).校正相关因素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一级亲属组脂联素与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IMT独立相关.对照组脂联素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周醇(LDL-C)和IMT独立相关.结论 5年后一级亲属组和对照组脂联素水平均明显降低,脂联素降低可能与IMT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和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和7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中国肥胖成年人标准,并根据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为糖尿病肥胖组(BMI≥25kg/m~2)与糖尿病非肥胖组(BMI25kg/m~2),分别为40例、30例;7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分为甲亢组(40例)和甲减组(30例),另选择同期来院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且BMI25kg/m~2)。抽取患者空腹下静脉血液,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器血糖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胰岛素水平;采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其FT3、FT4、TS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脂联素水平及血浆游离脂肪酸。结果甲亢患者脂联素水平为(11.9±6.7)ug/L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肥胖组患者脂联素水平为(4.7±1.9)ug/L明显低于糖尿病非肥胖患者组(7.1±3.7)ug/L、对照组(6.8±3.3)u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糖尿病非肥胖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水平与总胆固醇(r=-0.30)、甘油三酯(r=-0.30)、BMI(r=-0.37)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4)、空腹胰岛素(r=-0.27)、空腹血糖(r=-0.27)、胰岛素抵抗(r=-0.23)呈负相关。在甲亢及甲减患者中,脂联素水平与FT4呈正相关(r=0.49,P0.05);然与总胆固醇(r=-0.4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36)呈负相关。于糖尿病及对照组中,脂联素水平与BMI(r=-0.37)、总胆固醇(r=-0.37)呈负相关。BMI是2型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患者脂联素水平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FT4为甲状腺疾病患者脂联素水平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结论加强对2型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患者肥胖程度的控制,同时做好甲状腺疾病患者FT4水平的检测,有利于患者临床疾病治疗和脂联素水平的控制,更好地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痛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脂联素、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探讨脂联素、IR在痛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测定60例痛风患者、40例尿酸正常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酸(Ua)及脂联素(APN)水平,测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同时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以颈动脉IMT为应变量,FPG、FINS、血脂、BMI、HOMA-IR、Ua、脂联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痛风组TC、LDL-C、FINS、Ua、HOMA-IR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颈动脉IMT高于对照组(P0.05),而脂联素水平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脂联素、LDL-C和BMI是影响痛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痛风患者较尿酸正常的人群存在明显的代谢紊乱和IR,且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5.
管群  吴元赭  陈安辉 《山东医药》2008,48(15):94-95
选取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40例为观察组,其中孕前体重指数(BMI)<25者20例,BMI≥25者20例.另取正常妊娠孕妇60例为对照组,BMI<25者30例,BMI≥25者30例.采用放免法测定两组孕妇空腹脂联素、胰岛素水平,用酶法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脂、总胆固醇、血糖,并计算胰岛素抵抗(IR)指数(HOMA-IR).结果显示观察组孕妇空腹血清脂联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FA、空腹血糖、胰岛索、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当BMI<25时,GDM组血清脂联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当BMI≥25时,两组脂联素水平无差异.HOMA-IR与脂联素呈负相关(r=-0.161,P<0.05),与FFA呈正相关(r=0.24JD,P<0.01).认为GDM孕妇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FFA水平升高.排除体脂因素后,只有在正常体质量的GDM患者中才有空腹脂联素水平降低.低脂联素和高FFA水平与GDM患者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测定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脂联素的水平,并分析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老年冠心病组4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22例,老年对照组48例.分别测定血清脂联素、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Cr)、尿酸(UA),并以脂联素为因变量,以FINS、TG、HDL-C等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脂联素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结果 老年冠心病组和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老年对照组(P<0.05);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老年冠心病组(P<0.05);脂联素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腰围(Waist)、TG、HDL-C、FINS相关(P<0.05).结论 脂联素在老年冠心病组中水平下降,并且合并糖尿病组比不合并糖尿病组下降更明显;脂联素可能为冠心病的一个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sLR)在妊娠糖尿病发病及胎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连续产检并分娩的673名孕妇为研究对象,跟踪随访至孕晚期.根据糖耐量试验结果,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50例血糖控制良好的妊娠糖尿病患者纳入妊娠糖尿病组,根据一般资料进行匹配选取50名糖耐量试验结果阴性者纳入正常妊娠组.根据妊娠周数分为孕早期和孕晚期亚组,比较两组不同孕期血清及脐血瘦素、sLR、脂联素、抵抗素及生化指标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精确测量新生儿生长发育指标,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期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同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瘦素与sLR、脂联素、抵抗素及生化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妊娠糖尿病组孕早期血清瘦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明显升高(t=0.938~6.864,P均<0.05),sLR、脂联素显著降低(t=9.237、2.216,P均<0.05),抵抗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妊娠糖尿病组孕晚期血清瘦素、抵抗素、空腹血糖、FINS、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C、HOMA-IR明显升高(t=0.429 ~ 13.787,P均<0.05),sLR、脂联素显著降低(t=2.216、5.623,P均<0.05),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妊娠糖尿病组脐血瘦素、抵抗素明显升高(t=1.007、11.857,P均<0.05),sLR、脂联素显著降低(t=0.201、4.558,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瘦素(OR =1.288,95% CI:1.137 ~4.370)、抵抗素(OR=1.223,95%CI:1.035~ 1.570)、总胆固醇(OR=1.216,95%CI:1.026 ~1.823)、甘油三酯(OR=1.357,95%CI:1.008~ 3.572)、LDL-C (OR=1.634,95% CI:1.251~3.764)是妊娠糖尿病组孕早期发生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sLR (OR =0.714,95% CI:0.161~0.893)、脂联素(OR =0.352,95%CI:0.112 ~0.510)是妊娠糖尿病组孕早期发生胰岛素抵抗的保护性因素.妊娠糖尿病组孕晚期母体血瘦素含量与sLR、脂联素均呈负相关(r=-0.16、-1.13,P均=0.000),与抵抗素呈正相关(r=0.269,P=0.019).妊娠糖尿病组脐血瘦素含量与sLR、脂联素均呈负相关(r=-0.147、-1.250,P均=0.000),与抵抗素、体重、Ponderal 指数均呈正相关(r =0.410、0.673、0.301,P均<0.05),与头围、身长无关(P均>0.05).结论 瘦素及sLR与妊娠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存在相关性,但与胎儿宫内生长和发育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的变化.方法:选取NAFLD患者60例,与健康组60例相对照.ELISA法测定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并与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FB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相结合,从而判定瘦素、脂联素在NAFLD中的作用.结果:NAFLD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瘦素水平升高(12.37±1.99μg/L vs 5.20±41.03 μg/L,P<0.01),脂联素水平降低(12.69±2.83 mg/Lvs 22.83±4.61 mg/L,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瘦素与WHR、HOMA-IR、FBG呈独立正相关(β=8.175,0.974,0.564,P<0.01).脂联素与HOMA-IR、BMI呈独立负相关(β=-0.495,-0.3 14,P<0.01).结论:NAFL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这两种细胞因子均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尿脂联素与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5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CR< 30 mg/g),微量白蛋白尿组(ACR30~300 mg/g),大量白蛋白尿组(ACR> 300 mg/g),每组均为50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HbA1c、肌酐、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H-C)等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尿脂联素水平.结果 血、尿脂联素及HbA1c水平在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大量白蛋白尿组中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2.46,65.26,5.37,P均<0.05);血肌酐水平随尿白蛋白水平升高依次升高,微量白蛋白尿组及大量白蛋白尿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5,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及大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之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随尿白蛋白水平升高依次降低(F=54.67,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尿脂联素与血肌酐、ACR、血脂联素、HbA1c呈正相关(r=0.66,0.61,0.62,0.35,P均<0.05),与eGFR呈负相关(r=-0.71,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尿脂联素与血肌酐、HbA1c、ACR、eGFR及血脂联素相关(P均<0.05).结论 尿脂联素与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清脂联素(APN)水平能否作为老年代谢综合征(MS)的血清标志物。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82例MS患者(老年MS组40例,非老年MS组42例)和50例老年对照者进行了血清APN的测定,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了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项指标,测量研究对象的一般指标,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系统分析了血清APN水平与MS的关系,分析了与年龄、性别、血脂、血糖、BMI以及WHR等的关系。结果(1)MS组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老年对照组。(2)血清APN水平与BMI、WHR、SBP、TG呈负相关,与HDL-C及载脂蛋白A1(ApoA1)呈正相关。(3)血清APN水平存在性别间差异,男性明显低于女性。结论低APN水平是MS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低APN水平可作为老年MS的血清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 探讨在高血压病患者中脂联素水平及其与血压、肿瘤坏死因子-α、瘦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45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3例健康对照者常规测量血压、体重、身高,计算体重指数,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甲状腺激素、肿瘤坏死因子-α、瘦素、脂联素以及服糖后2h血糖。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比较,脂联素水平下降[(4.15±1.99)μg/ml比(7.04±3.13)μg/ml,P=0.000],健康对照组脂联素与体重指数(r=-0.274,P=0.038)、总胆固醇(r=-0.257,P=0.048)呈负相关;高血压病组中脂联素与收缩压(r=-0.356,P=0.016)、甘油三酯(r=-0.367,P=0.013)、肿瘤坏死因子-α(r=-0.298,P=0.047)、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0.317,P=0.034)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提示,在健康对照组中,体重指数是影响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因素;而在高血压病组中,收缩压、肿瘤坏死因子-α则是影响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因素。结论 在高血压病患者中,脂联素水平下降并与血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股脉搏波速度(cfPWV)与居家老人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87例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居家老人.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肝肾功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血清总脂联素及高分子量脂联素、cfPWV.同时计算体质指数.按照cfPWV=9m/s为界分为两组,cfPWV<9m/s组(21例)和cfPWV≥9m/s组(66例).结果 两组间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肌酐、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总脂联素水平及高分子量脂联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性别、年龄、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尿酸、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总脂联素、高密度脂蛋白与cfPWV呈负相关(OR =0.011,0.019,0.125;P=0.011,0.012,0.015),收缩压与cfPWV呈正相关(OR=1.046,P =0.045).结论 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和总脂联素高水平可能是动脉硬化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超重及肥胖患者血清抵抗素与脂联素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超重及肥胖患者中抵抗素和脂联素水平.方法 体质量正常者58例和超重及肥胖患者24例常规测量血压、体质量、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脂联素、抵抗素以及服糖后2 h血糖.结果 与体质量正常者相比,超重及肥胖患者,抵抗素水平升高[(16.0±8.6 vs 11.6±9.0)μg/L,P=0.047],女性脂联素水平高于男性[(12.3±6.9 vs 8.3±5.1)mg/L,P=0.003].在体质量正常者中,抵抗素与TNF-α(r=0.357,P=0.006)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r=0.283,P=0.031)正相关;超重及肥胖患者中,抵抗素与年龄(r=0.476,P=0.019)正相关,与C肽(r=-0.459,P=0.024)负相关,脂联素与HDL-C(r=0.463,P=0.023)、收缩压(r=0.409,P=0.047)正相关.结论 在超重及肥胖患者中,抵抗素水平升高,而脂联素水平下降.脂联素在女性中水平升高,与HDL-C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及肥胖患者血清网膜素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100例T2DM和80例正常糖调节者(NGR),按体重指数(BMI)≥25 kg/m2分为正常体重和肥胖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空腹血清网膜素及脂联素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PG),口服糖耐量试验2 h血糖(OGTT-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各项指标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BMI、腰臀比值(WHR),并以稳态模型(HOMA-model)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T2DM组的血清网膜素、脂联素水平均低于NGR组(均P0.05),其中两组中的肥胖亚组均低于非肥胖者(均P0.05),且T2DM-OW组明显低于NGR-OW组。相关分析显示,血清网膜素水平与BMI、WHR、FPG、2h 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FINS、HOMA-IR、TC/HDL呈负相关,与性别、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联素呈正相关;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收缩压(SBP)、BMI、WHR、FPG、2 h PG、TG、FINS、HOMA-IR、TC/HDL呈负相关,与HDL、网膜素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TC/HDL、HDL和HOMAIR是血清网膜素的独立相关因素。FPG、BMI、TC/HDL和HOMA-IR是血清脂联素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网膜素及脂联素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了糖尿病及肥胖的病理过程;网膜素可能协同脂联素在T2DM及肥胖患者中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抵抗素、脂联素水平与下肢动脉病变(PAD)的关系.方法 根据踝肱指数(ABI)将9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PAD组和非PAD组,另选取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患者空腹血清抵抗素、脂联素、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2.与非PAD组相比,PAD组患者年龄明显偏高(P<0.01),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升高(P<0.05)、HOMA-IR、血清抵抗素明显升高(P<0.01),脂联素水平降低(P<0.01).3.相关分析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ABI呈正相关(r=0.367,P<0.05),血清抵抗素与ABI负相关(r=-0.421,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PAD患者血清抵抗素、脂联素水平明显改变且与ABI相关,抵抗素、脂联素可能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对脂联素基因表达缺陷的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评价利拉鲁肽的量效关系.利用扩展高胰岛素钳夹技术评价各组小鼠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变化.结果 在IVGTT中,利拉鲁肽1 mg/kg组,糖负荷后5、15和30 min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其它剂量组(均P<0.01),而血浆胰岛素水平在5、15 min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P<0.01).联合注射利拉鲁肽和脂联素RNAi腺病毒组体重、空腹血糖、血浆游离脂肪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浆胰岛素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低于脂联素RNAi腺病毒组(P<0.05或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明显高于脂联素RNAi组(P<0.05).钳夹稳态时,脂联素RNAi组血浆胰岛素明显高于利拉鲁肽组(P<0.01),游离脂肪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虽被抑制,但仍明显高于利拉鲁肽组(P<0.05).利拉鲁肽组葡萄糖输注率(GIR)则明显高于脂联素RNAi组(P<0.01).钳夹结束时,脂联素RNAi组葡萄糖清除率(GRd)明显低于利拉鲁肽组(P<0.01),而肝糖输出率则明显高于利拉鲁肽组(P<0.01).结论 长期的利拉鲁肽干预上调了脂联素基因表达缺陷ApoE-/-小鼠血浆脂联素水平,并改善了其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7.
对于同期住院的250例T_2DM患者,根据AIP结果,分为AIP0.6为A组,AIP≥0.6为B组。记录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尿酸(SUA)、补体C1q、C肽抵抗指数(HOMA-CR)等。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血清补体C1q与AIP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并对AIP危险因素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B组与A组比较,BMI、TG、TC、LDL-C、SUA、HOMA-CR、补体C1q高于后者(P0.01或P0.05),而HDL-C低于后者(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IP与BMI、SBP、TG、TC、HOMA-CR和补体C1q呈正相关(r=0.24、0.21、0.35、0.31、0.19、0.38,P0.01或P0.05),而与HDL-C呈负相关(r=-0.27,P0.01)。通过多元线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L-C、LDL-C和补体C1q是AIP的独立危险因素(β=-0.101、0.131、0.197,P0.01)。结论在T_2DM患者中,C1q与AIP呈正相关。提示C1q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和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冠心病患者9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3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6例;对照组(CG)30例。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冠心病组血清APN水平明显降低,且SAP、UAP、AMI三组血清APN水平依次降低。SAP组FINS升高、ISI降低;UAP组FINS、TC、TG升高,吸烟年限长,ISI降低;AMI组BMI、WHR、FINS、TC、TG、LDL-C升高,吸烟年限长,ISI、HDL-C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APN与BMI、WHR、FINS、TG、LDL-C呈负相关,与ISI、HDL-C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APN水平降低,SAP、UAP、AMI三组血清APN水平依次降低,冠心病危险因素依次增多。冠心病患者血清APN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超重及肥胖患者中抵抗素和脂联素水平。方法体质量正常者58例和超重及肥胖患者24例常规测量血压、体质量、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脂联素、抵抗素以及服糖后2h血糖。结果与体质量正常者相比,超重及肥胖患者,抵抗素水平升高[(16.0±8.6vs11.6±9.0)μg/L,P=0.047],女性脂联素水平高于男性[(12.3±6.9vs8.3±5.1)mg/L,P=0.003]。在体质量正常者中,抵抗素与TNF-α(r=0.357,P=0.006)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r=0.283,P=0.031)正相关;超重及肥胖患者中,抵抗素与年龄(r=0.476,P=0.019)正相关,与C肽(r=-0.459,P=0.024)负相关,脂联素与HDL-C(r=0.463,P=0.023)、收缩压(r=0.409,P=0.047)正相关。结论在超重及肥胖患者中,抵抗素水平升高,而脂联素水平下降。脂联素在女性中水平升高,与HDL-C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检测正常人、单纯脂肪肝、脂肪肝合并糖耐量低减(IGT)和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DM)四组受试者空腹状态下的脂联素、血脂和肝肾功能,空腹和75gOGTT试验后2h血糖和血清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HOMA-SI)、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另三组SI、血清脂联素均依次显著降低(P<0.05);单纯脂肪肝组和脂肪肝并IGT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均显著高于脂肪肝并2型DM组(P<0.05).脂联素与SI呈正相关,而与BMI、WHR、空腹及餐后血糖和胰岛素、甘油三脂(TG)、谷丙转氨酶(ALT)等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与空腹血糖(FBG)、餐后胰岛素(PINS)、WHR、TG具有高度相关性(均P<0.05).结论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SI下降;随着血糖升高进一步降低;血清脂联素与SI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