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我院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430例,其中因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引起膀胱穿孔改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共32例.本文对膀胱穿孔组和无膀胱穿孔组随访6个月~5年,比较两组间在肿瘤膀胱内复发、膀胱内浸润、膀胱外复发和死亡率的差异,分析膀胱穿孔对膀胱肿瘤预后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膀胱腺癌(附26例报告)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目的 提高膀胱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980年1月至1998年1月收治的26例膀胱腺癌资料。其中脐尿管腺癌12例,原发性膀胱腺癌14例。结果 26例中膀胱部分切除术8例,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13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2例,姑息性尿流改道术3例。随访1年生存率52%,5年生存率20%。结论 较局限的脐尿管腺癌可行广泛性部分膀胱切除术,原 性膀胱腺癌应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  相似文献   

3.
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15年总结(附196例报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评价全膀胱切除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回肠膀胱术的远期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5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膀胱肿瘤行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 196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膀胱肿瘤累及膀胱颈部或膀胱三角区者 12 6例 (6 4.3 % ) ,浸润性膀胱癌 145例 (74.0 % ) ,移行细胞癌183例 (93.4% )。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 19例 (9.7% ) ,远期并发症 10例 (7.4% )。 135例随访 1~ 15年 ,平均 6 .6年 ,5年生存率 6 6 .2 %。 结论 全膀胱切除是浸润性膀胱癌首选治疗方法 ,回肠膀胱术简单易行 ,长期随访显示其并发症少 ,疗效确切 ,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4.
膀胱移行细胞癌阴茎转移罕见,我院2009年12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75岁.主因"全膀胱切除术后21个月,阴茎肿痛1个月"于2009年12月25日入院.患者于2004年12月在外院因膀胱肿瘤行TURBt,术后病理示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行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2006年4月因膀胱肿瘤复发再次行TURBt,术中发现膀胱前壁、膀胱左侧壁和前壁交界处、左输尿管口后方大片苔藓样肿瘤,术后病理为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术后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8个月.2008年3月因"无痛性肉眼血尿4个月"入院,膀胱镜检示膀胱左侧壁地毯样隆起,范围3 cm×3 cm.活检病理示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灶性呈腺癌分化.遂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回肠膀胱术.术后病理示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灶性呈腺癌分化,侵及膀胱壁全层.双侧输尿管切端,尿道切端,左右精囊未见癌侵及,左右髂血管旁淋巴结未见转移癌.  相似文献   

5.
膀胱腺癌的诊断与处理(附41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提高膀胱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4 1例膀胱腺癌患者资料。原发性膀胱腺癌 18例 ,作全膀胱切除 尿流改道 8例 ,膀胱部分切除 10例 ;脐尿管腺癌 12例中扩大膀胱部分切除 11例 ;转移性腺癌 11例均切除膀胱病灶。 结果 膀胱腺癌占同期膀胱癌的 3.2 %。 37例随访 5个月~ 10年 ,1年生存 19例 (5 1.3% ) ,2年生存 16例 (43.2 % ) ,5年生存 8例 (2 1.6 % )。 结论 原发性膀胱腺癌宜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 ,脐尿管腺癌应作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 ,对复发、转移性患者应采用综合治疗 ,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的疗效探讨(附6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3月因膀胱肿瘤行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中,膀胱肿瘤均累及膀胱颈部或膀胱三角区,其中移行细胞癌62例(91.18%),其他类型肿瘤6例;浸润性膀胱癌61例(89.71%);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47例(69.12%),远期并发症7例(10.29%).55例随访1~10年,平均5.6年,5年生存率39.71%.结论:全膀胱切除是浸润性膀胱癌首选治疗方法,回肠膀胱术简单易行,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早期手术生存率高,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7.
1897年Fuller首先报导膀胱颈硬化症,称为“慢性膀胱颈挛缩”,指出本病慢性尿潴留时切开僵硬的膀胱颈有良好的疗效。Motz和Arrese根据病理解剖研究把本病称为“膀胱前列腺症”。1905年Chetwood报导了36例,称为“膀胱前列腺症”,指出本病无前列腺增生,是慢性炎症导致膀胱颈纤维化并引起膀胱颈挛缩。1907年发表了论文“尿潴留中复杂而少见的问题”,支持Chetwood氏的观点。Caulk首次报导女性膀胱颈硬化症。Ju-  相似文献   

8.
1998年11月,我院收治原位回肠膀胱术后8年,肠膀胱内复发膀胱腺癌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65岁.患者8年前曾以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1.5个月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年后肿瘤复发并再次行经尿道电切术.术后2年复查膀胱镜于膀胱右侧壁、三角区及颈口发现多发乳头状肿瘤,最大者直径约3 cm.  相似文献   

9.
1988年至1995年我院施行膀胱全切除可控回肠膀胱七例,术后病人恢复顺利,最长已随访8年6月,回肠膀胱自控功能良好,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保留膀胱手术后联合髂内动脉介入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9年2月对46例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或膀胱部分切除术联合顺铂+吡喃阿霉素方案髂内动脉化疗进行治疗。结果: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8(9~68)个月。33例无瘤生存,2例带瘤生存,11例死于肿瘤转移,5年生存率为75.76%;29例保留膀胱生存,10例行挽救性全膀胱切除,其中全膀胱切除术后死亡4例,5年膀胱保存率为73.32%;其中33例T2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83.21%;5年膀胱保留率为81.82%。全部患者对动脉化疗耐受良好,无严重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结论:保留有功能的膀胱手术加髂内动脉灌注化疗为治疗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早期浸润性膀胱癌(T2期)患者,是保留膀胱治疗的最佳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膀胱灌注对预防膀胱恶性肿瘤术后复发的方法和护理体会。方法1998年5月~2004年7月对258例膀胱肿瘤行各种保留膀胱的手术,患者术后实施经尿道行膀胱内化疗药物灌注及护理指导。结论膀胱灌注可预防膀胱恶性性肿瘤术后复发,且有副作用轻,痛苦小,方法简单,不需住院,容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膀胱混合性上皮癌较罕见。我院1979~1988年曾收治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合并鳞状细胞癌(鳞癌),现报告如下: 例1 男,66岁。因肉眼血尿2月于1979年9月25日入院。膀胱镜检查见左侧输尿管开口处2cm乳头状肿瘤。行膀胱部分切除、左侧输尿管再植术。病理报告: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4年再次出现血尿入院。膀胱镜检见膀胱底部有一2 cm大的广基肿瘤,  相似文献   

13.
膀胱结石并发膀胱移行上皮癌并不常见,我们曾遇到5例,现报告如下。例1 男,58岁。因排尿疼痛及血尿1月余于1986年2月入院,腹部平片见膀胱区有一2.0cm×1.5cm及1.3cm×1.3cm大小结石影。膀胱镜检:除见结石外,于膀胱后凹处可见一1.5cm×1.0cm大小肿物。行膀胱切开取石术及肿瘤局部电灼术。病理报告: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Ⅱ级。9个月后膀胱镜复查见右侧输尿管口旁又有一1.0cm×1.0cm大小肿物。再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及右输尿管移植术。肿物病理报告如前。随访5年无复发。例2 男,31岁。因间歇性血尿并排尿中断现象1年于1988年4月入院。腹部平片见膀胱区有一3.0cm×2.5cm结石影。行膀胱液电碎石术。术后半年又见血尿,膀胱镜检见膀胱内有一1.2cm×1.5cm肿物。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切除肿物病理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原位回结肠代膀胱术后新膀胱并发尿瘘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膀胱肿瘤行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手术210例,行膀胱全切原位U形乙状结肠代膀胱术26例,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1年),观察新膀胱功能及有无尿瘘并发症并分析其病因和进行相应处理。结果:11例男性,3例女性术后出现新膀胱皮肤瘘;1例女性出现新膀胱阴道瘘。其中>70岁新膀胱瘘发病率为55.6%,≤60岁发病率为1.1%;Ⅱ型糖尿病的患者新膀胱瘘发病率为11.8%,非糖尿病患者为5.9%。经5%碳酸氢钠冲洗新膀胱,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严格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并进行二期手术修补,除1例男性患者术后半年新膀胱皮肤瘘迁延未愈,其余均治愈。结论:全膀胱切除原位回结肠代膀胱术后新膀胱并发尿瘘的原因众多,结合其发病原因加强预防和治疗,是可以大幅减少甚至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5.
全膀胱切除的尿流改造问题,是多年来始终为泌尿外科医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回肠膀胱术是大多数临床医师所采用的代膀胱器官,由于手术方法的不同,即出现了腹腔内回肠膀胱和腹膜间位回肠膀胱。1989年7月~1998年12月,我院在原有回肠膀胱术的基础上,对手术步骤作了进一步改进,最终将回肠膀胱完全置于腹膜外,即原膀胱所在的盆腔位置,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手术28例效果满意,随访1年,患者可生活自理,并能参加一般性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6.
全膀胱切除直肠代膀胱与回肠膀胱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直肠代膀胱与回肠膀胱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全膀胱切除直肠代膀胱130例,回肠膀胱16例临床资料。结果:143例膀胱肿瘤病例,浸润性肿瘤132例。手术均顺利,术后3个月未发现上尿路梗阻积水,电解质、肾功正常范围。发生近期并发症12例,远期并发症11例。87例随访1~10年,5年生存率63%。结论:膀胱全切是浸润性膀胱癌首选治疗方法之一,直肠代膀胱和回肠膀胱都是尿流改道的较好选择,长期随访其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正>膀胱憩室是指尿路上皮穿透膀胱壁固有肌层向外突出形成的。其中获得性膀胱憩室的发生最常见于膀胱出口梗阻或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异常,良性或恶性的前列腺疾病引起的膀胱出口梗阻是成人获得性膀胱憩室最常见的相关因素。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一科自2002年以来陆续开展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及各种腹腔镜手术。于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进行了  相似文献   

18.
膀胱结石并发膀胱鳞状细胞癌2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膀胱结石并发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8例膀胱结石并发膀胱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9例。年龄26~68岁,平均33岁。膀胱结石病程2~18年,平均4.5年。24例行尿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形细胞19例。KUB示膀胱单发结石5例,多发结石23例,IVU提示膀胱占位性病变者11例,B超和CT示膀胱占位性病变者17例。行膀胱镜检查28例发现膀胱肿瘤21例,肿瘤大小1.2cm×1.5cm~2.2cm×5.0cm。2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中6例行输尿管膀胱移植术。7例行全膀胱切除术。结果病理报告均为膀胱鳞状细胞癌;G111例,G212例,G35例;T111例,T212例,T35例。22例获随访1~8年,平均3年,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3.6%(14/22)和16.7%(3/18)。结论膀胱结石并发膀胱鳞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9.
Bricker术后改成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国内未见报告,我院最近成功施行一例这种手术,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27岁,因先天性膀胱外翻在我院行全膀胱切除十回肠膀胱术后9年,因感生活不便。要求改成可控性膀胱,于1996年10月7日入院。术前检  相似文献   

20.
近30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先后设计出20多种抗逆流输尿管膀胱吻合术,但多数术式的输尿管膀胱连接还不能达到象正常人那样的结构。1987年以来,我科施行瓣式抗逆流输尿管膀胱吻合术,其中膀胱壁段和盆腔段输尿管狭窄7例;膀胱肿瘤位于输尿管开口附近,需行肿瘤切除或膀胱部分切除而累及输尿管口者3例。术后行排泄性尿路造影及膀胱造影,均未见膀胱造影剂有向输尿管逆流现象,效果较为满意。现将手术方式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