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缺血性中风证候演变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候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14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在住院第1、2、3、7、14天采集《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中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6个证候要素的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采用线性相关、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研究不同时点证候要素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以及证候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NIHSS在不同时点与多个证候要素呈正相关,证候要素可以解释约60%NIHSS的变化。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证候要素之间均存在相关性,其相关程度、证候要素在预测NIHSS中的权重均随时间动态演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卒中相关肺炎(SAP)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比较痰湿类与非痰湿类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炎性指标,探讨中医证素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炎性指标的关系,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炎症的患者450例,入组当天依照《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进行评分并划分主要证候要素分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依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炎症的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以含痰湿的二证、三证组合为主,痰湿+血瘀、痰湿+血瘀+内火最多见。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以痰湿类为主(P<0.05),痰湿类CD3+淋巴细胞百分比、CD4+淋巴细胞百分比水平低于非痰湿类(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炎症患者中医证素与神经功能缺损有关,以痰湿类神经功能缺损为主,是发生中重度神经功能损害的主要证素,且痰湿类患者CD3+淋巴细胞百分比、CD4+淋巴细胞百分比异常呈现免疫功能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核磁共振(MRI)表现与卒中计量表及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6例急诊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每例均行MRI检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MRI表现按病灶发生部位分为脑干组、小脑组、脑叶组、丘脑组及基底节组;按大小分为腔梗组、中小面积组及大面积组。统计分析MRI表现与NIHSS评分及证候要素的相关性。结果在MRI表现的病变部位及病变大小和NIHSS评分的关系比较中,仅基底节及腔梗组病灶在NIHSS评分中多为轻度,其余各组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MRI表现和证候要素的关系比较中,显示不同的病变部位及病变大小和各项证候要素之间均有显著相关(P0.05),腔梗组、中小面积组及大面积组病例均以风证、痰证及火热证最常见,随病变面积的增加,气虚和阴虚阳亢等虚证的比例逐渐增加。结论与NIHSS评分相比,证候要素和MRI的表现更具有相关性,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可以作为协助判断中医辨证的指标,在急性脑卒中的中西医联合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不同中医证候要素临床演变规律及其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453例,收集患者基本临床信息、第1、3、5、7、14天中医证候要素、临床常见客观指标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信息,采用SPSS 22.0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入组第1天各证候要素发生率从高到低:内风>痰湿>血瘀>内火>气虚>阴虚;第3天证候要素发生率:痰湿>血瘀>内火>气虚>内风>阴虚;第5天证候要素发生率:血瘀>痰湿>内火>内风>气虚>阴虚;第7及14天证候要素发生率:血瘀>痰湿>内火>气虚>内风>阴虚.在具体组合类型上,以内风、内火、痰湿、血瘀四证候要素单发或两两组合、三证组合较多,气虚、阴虚证候要素及四证以上组合出现均较少.痰湿与CRP(P<0.01)、HCY(P<0.05)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血瘀与CRP(P<0.05)、D-D(P<0.01)之间正相关,不同性别分组下的血瘀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气虚与年龄(P<0.05)、肥胖(P<0.05)、NIHSS评分(P<0.05)正相关;不同脑血管病分组下气虚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证候要素出现频率、演变方式及组合形式具有一定规律性,以风为先,以痰、瘀、火为主要病理因素,以虚为根本.其中痰湿证候要素多与CRP、HCY相关;血瘀证候要素多与性别、CRP、D-D相关;气虚证候要素与高龄、肥胖、既往脑血管病史、NIHSS评分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益肝肾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神经功能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恢复期伴发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标记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联合补益肝肾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NIHSS评分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NIHSS评分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NIHSS评分均明显缓解,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神经功能损伤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医证候治疗总有效率为53.33%,神经功能损伤治疗总有效率为50.0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益肝肾法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神经功能损伤患者疗效确切,有利于神经损伤修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痰瘀证与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证候积分,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观察,考察中医证候积分和NIHSS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痰瘀证与NIHSS之间呈中、高度相关.结论 痰瘀互结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病理环节,痰瘀同治法可改善脑卒中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病证候要素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动态采集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发病第1、7和14天的“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内风、内火、痰湿、血瘀、气虚、阴虚)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以发病第14天的NIHSS评分作为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价指标,并依据评分进行分组(发病第14天NIHSS评分≥7作为近期预后不良组,NIHSS评分〈7分为预后良好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证候要素与近期预后的关系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得到的结果,进一步应用两样本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比较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发病第1、7和14天的NIHSS评分。结果:发病第14天的血瘀证(比值比为2.924,95%置信区间为1.231~6.946,P=0.015)和发病第1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值比为1.956,95%置信区间为1.701~2.250,P=0.000)是预测缺血性中风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从重复测量均数变化趋势图可看出,血瘀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非血瘀证患者重,且其NIHSS分值在疾病过程中持续高于非血瘀证组。结论:血瘀证为缺血性中风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积极采取活血化瘀治疗将有助于改善疾病的近期预后。本研究还为实施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动态证候干预提供了循证依据及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痰证与血清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 将符合研究标准的138例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痰证组(91例)与非痰证组(47例),检测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E-选择素,L-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CNS)、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结果 痰证组患者IL-6,E-选择素, L-选择素,ICAM-1,MMP-9水平明显高于非痰证组(P<0.05,P<0.01).痰证组患者NIHSS评分、CNS评分明显高于非痰证组(P<0.05,P<0.01),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低于非痰证组(P<0.01).血清IL-6、MMP-9水平与NIHSS、CNS评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痰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普遍较高,神经功能缺损较重,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减退.痰证与炎症因子关系密切,可能与痰证的证候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风祖方治疗血瘀证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瘀证患者1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82例,对照组84例,对照组予标准治疗(阿司匹林100 mg,口服,日1次;立普妥20 mg,口服,每晚1次)并配合中药治疗,治疗组予标准治疗+中风祖方,治疗14 d后观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瘀证证候积分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及血瘀证证候积分均有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差值及血瘀证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52.43%,对照组3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祖方能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证候要素与凝血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对1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进行证候要素评分,评分≥7分证候要素诊断成立,分为风、火、痰、血瘀、气虚、阴虚阳亢6个证候要素组,检测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运用等级相关分析方法研究证候要素分值与凝血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气虚组PT值低于血瘀组、风组(P<0.05),其余各组间PT值以及各组间APTT、FIB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风、火证候要素分值与FIB值具有负相关性(P<0.05);痰、气虚证候要素分值与PT值具有负相关性(P<0.05,P<0.01).结论 风、火证候要素评分分值越高,纤维蛋白原含量相对降低,血液可能呈相对低凝状态;痰、气虚证候要素评分分值越高,凝血酶原时间相对缩短,血液可能呈相对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1.
张峪涵  梁颖  朱沂 《农垦医学》2012,34(3):206-208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OCSP分型的构成,结合不同亚型的NIHSS评分,探讨不同亚型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7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按照OCSP的分型标准分为4大亚型,分析不同亚型与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OCSP各亚型的构成为:腔隙性梗死36.42%,部分前循环梗死31.21%,后循环梗死17.92%,完全前循环梗死14.45%.4个亚型中,完全前循环梗死NIHSS评分最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最高,其次为后循环梗死和部分前循环梗死,腔隙性梗死NIHSS评分最低.4种类型的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SP分型方法可用于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随OCSP不同亚型而变化,OCSP分型可用于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2.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度和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两组,发病后第7 天行 NIHSS 评分,第 1 个月和第 3 个月行改良RANKIN量表( mRS)评分,检测发病24 h内和发病后第7天的血尿酸( SUA)浓度,分析SUA与神经功能评分的相关性.55例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的SUA浓度无明显变化, SUA浓度与评分均无关;65例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的SUA浓度显著降低,且SUA变化值与第7天NIHSS和第1个月mRS有关,Logistic回归显示SUA变化值是第1个月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首次脑梗死后抑郁发生与人文因素、血管危险因素及卒中特点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Zung抑郁量表(SDS)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就诊的304例首次脑梗死7 d内的患者在发病后第3个月进行评分,分为抑郁组125例和非抑郁组179例,分析2组患者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与人文因素、血管危险因素、卒中特点与发生抑郁的相关性。运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首次脑梗死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首次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1.1%。对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患者在人文因素、血管危险因素及卒中特点等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抑郁组患者在失眠、独居、近期负性事件、高血压、左颈内动脉系统梗死、皮质梗死、NIHSS和Bathel Index评分、语言障碍和运动障碍,与非抑郁组患者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失语(OR=1.82,95%CI 1.17~2.35)、失眠(OR=1.85,95%CI 1.20~2.42)、NIHSS评分(OR=2.19,95%CI 1.36~3.18)和Bathel Index评分(OR=2.27,95%CI 1.51~3.36)与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独立相关。 结论 失语、失眠、卒中严重程度是首次脑梗死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首次缺血性卒中的2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减少的百分率分为非显著提高组(<46%)和显著提高组(≥46%);使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控制一般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男性脑卒中患者勃起功能障碍(ED )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26例男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量表判定入选患者有无ED ,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ED组和非ED组。采用NIHSS评分量表及改良Rankin (mRS)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状态;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比较ED组与非ED组临床因素及心理因素组间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D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38例(30.2%)患者患有ED。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药物使用及抑郁与ED显著相关,而多因素分析提示ACEI药物使用及抑郁与ED独立相关。结论男性脑卒中患者的 ED较为常见,患者使用ACEI药物及抑郁是ED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与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对预后的影响,了解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TC、TG水平的因素。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16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ore,NIHSS)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定,并在发病1、3、5个月时进行Barthel生活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BI作为评价预后的主要指标。结果:①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血清TC、TG水平的因素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和入院神经功能缺损。②高TG患者组发病1、3个月时BI值明显高于正常或降低TG患者组。结论:①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和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影响患者入院时血清TC、TG水平。②入院时TG水平可能与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1、3个月预后有关,血清TC水平和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通督调神、平衡阴阳针刺法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肢体运动及语言能力的影响.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综合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通督调神、平衡阴阳针法治疗,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FMA评分、语言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HAMD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语言功能评分(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听理解能力、复述能力)均显著上升,HAMD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督调神、平衡阴阳针刺法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语言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技术(arterial spin labeling, ASL)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同时接受ASL和DWI检查,计算ASL低灌注面积与DWI高信号面积,并采用NIHSS评分评估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结果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ASL低灌注面积显著大于DWI高信号面积(P<0.05),两面积的绝对一致性为42.5%。ASL低灌注面积与NIHSS评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r=0.66,P<0.001)显著高于DWI高信号面积与NIHSS评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r=0.36,P<0.001)(P<0.001)。结论 ASL低灌注面积与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的相关性优于DWI高信号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