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医现代化”的定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明确了(1)科学上的“现代”和“现代科学”;(2)现代科学区别于近代这科学思想;(3)现时代(当代)的科学构成;(4)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本质这四大前提之后,对“中医现代化”的定义进行了如下界定;在现代科学思想的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方法论,技术和成果,以中医学所揭示的生命的整体性,过程为研究对象,使中医学对生命、疾病的认识以及诊疗水平均达到现代科学水平的实践过程,称为“中医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探寻中医现代化发展之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中医学发展现状的分析和阐述,提出中医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就是实现中医的现代化。中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医理论现代化、中医诊疗技术的现代化和中医教育的现代化等三方面内容。而中医理论现代化是前提,中医诊疗技术的现代化是核心,中医教育的现代化是保证。实现中医现代化同时也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医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理论体系、诊疗技术和中药现代化。大量的事实已证明,中医学在许多方面将面临突破,朝着现代化的目标迈进。笔者认为,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是整个中医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步骤,其实现与否关系到中医学的生死存亡,它也是检验中医学是否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因此,紧紧抓住时代赋予中医学发展的契机,正确把握中医现代化方面的有效突破,尤其把握中医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步骤,即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对于学科的发展将起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医现代化=中医现代科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医现代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指出相当多的人错误地将“中医现代化”等同于“中医现代化科学化”。“中医现代科学化”的前提就是“中医不科学”、“中医落后”, 这是对“科学”的评价标准认识错误所致。“中医现代科学化”实际上就是“中医的西医化”,其结果将导致中医学的消亡。  相似文献   

5.
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特色化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人才培养根据社会需求,正确处理口径宽与窄、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通过开办中医学专业普通班、中医学专业传统班、中医学专业对外班、中医学专业壮医班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中医人才培养多样化、特色化。  相似文献   

6.
中医发展之我见周宜强,行青春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郑州450003)主题词中医学/发展趋势,中医现代化/分析近年来,中医学的发展前途与方向成为中医药工作者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中医药工作者分别对中医哲学、中医方法论、中医未来学及中医发展等问题提出了...  相似文献   

7.
《中医基础理论》实验教学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基础理论》实验教学体会程淑娟(中医系中医基础教研室)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实验教学中医现代化的实现,要求并启迪着人们向科学的边缘和纵深找根据、我方法,横断科学、边缘科学的不断涌现,已将中医学置身于一个新的时代背景中。如何使中医学与时代同步而自...  相似文献   

8.
关幼波,著名中医学家,在中医内科、妇科、儿科以及外科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多年从事肝病的,临床及理论研究,比较全面地总结了中医治疗肝病的临床经验。首先把中医学术与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编制成“关幼波肝病诊疗程序”,为中医现代化做了大胆的尝试。现就其有关肝硬化腹水的辫治经验介绍如下,供临床医师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医学是融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于一体的医药学理论与实践体系 ,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原 ,是中华民族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作者认为 ,从中国文化、中国科学的角度认识其优势与特色十分必要。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应当避免在追求中医现代化的同时 ,忽视对中医学传统的继承。无数成果反复证明 ,古老的中医的确能重放异彩。“古为今用”与“洋为中用”是在中医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中医学具有科学精神 ,但中医实现科学精神的方法主要是人文方法 ,中医学的现代化并不等同于中医科学化 ,它不仅应当强调中医学能够科学化部分的现代化 ,而且也应当包括有关人文内容部分的现代化。博采众长 ,迎接挑战 ,应当欢迎并形成多元化研究和发展中医药学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学的成长是一个文化过程,中医学的演进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发展之间具有“同步演进”规律。中医文化研究有效地克服了中医学研究中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宏阔的时空距离,有效地克服了中医文献整理研究中的“失真”现象,值得深入开展和有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在多元文化碰撞下,中医界分化为传统中医、西化中医和系统中医三个主要流派,分别以整体论、还原论和系统论为认知模式,用以统摄各自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三派中有两种科学观,即狭义与广义科学观。传统中医和西化中医均持狭义科学观,系统中医则持广义科学观,不同的科学观对中医学的知识属性认识不同。传统派认为中医学是人文而不是科学,既不需要"科学化"也不需要现代化;西化派认为中医学是经验而不是科学,既需要"科学化"也需要现代化,具体路径便是将中医西医化;系统中医则认为中医是传统科学,不需要所谓的"科学化"但需要现代化,具体路径是中医学×系统科学。伴随时代变化,三派目前也在彼此相向而行,其中系统中医具有最强的学术整合功能。在理论方面,系统中医通过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与传统中医融合,通过形神合一的命题映射法与西化中医融合;在中医现代化战略方面,系统中医学可形成哲学、科学、技术、工程、产业通约的系统框架;在产业链建构方面,系统中医可改变目前的碎片、扭曲和断裂状况,实现不同环节之间的流畅贯通。  相似文献   

12.
论中医系统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系统论是一门正在兴起的新学科,是关于人的健康和疾病的系统规律的学说。它以经典中医学的系统论思想为基础,运用现代系统科学进行发掘和发展,形成作为中医学与系统科学交叉的专门理论,为发展医学系统论奠定基础。系统论思想是中医学术的思想精髓,是中医特色的实质和核心,研究和发展中医系统论,可为中医学的独立发展开辟道路,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思想基础,也是系统科学在人体领域应用研究的需要。中医系统论将建立起完备理论体系,目前已经提出的基本理论有:整体性原理、联系性原理、功能性原理、有序物原理、自主性原理。  相似文献   

13.
中医证候标准化现代化研究与代谢组学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医证候研究的现状出发,提出中医证候标准化和现代化是中医学在新形势下发展的关键。通过对代谢组学的概念与研究方法的阐述,认为代谢组学是中医证候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技术方法,将代谢组学应用于中医证候的现代化研究,能促进中医学的科学化和定量化,有助于揭示中医学的内在规律和科学本质。  相似文献   

14.
儒家文明是中医学形成发展的摇篮,它的格物致知贯穿于中医学的始终。从儒家文明中找中医学自身发展的科学精神,并指导今后中医现代化的发展走向,仍具有现实意义。中医学的发展需要格物致知的重新崛起。围绕整体观念的重新崛起、辨证论治的创新发展。直觉灵感的再创辉煌、特色优势的发扬光大等属于自然科学性质的方面进行了讨论与分析。认为中医现代化不仅是中医学能够科学化部分的现代化,而且包括有关人文内容部分的现代化。中医学格物致知的重新崛起,体现了这种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融合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中医学在国际上的普及问题,并推进中医现代化的发展,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科技部的支持下,近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主持的“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体系与中医现代化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创新推动中医信息化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浅论中医的实验研究宋为民(南京中医药大学医用生物学教研室210029)主题词中医现代化世纪之末,各类学科都在展望ZI世纪以便找出自己的主攻方向。为迎接引世纪,中医学应如何发展?l关于中医的冷思考科技在飞速发展,引世纪将有质的飞跃,面对此“转世纪”的机...  相似文献   

17.
为使中医学的表述符合现代的习惯,可将中医学的辩证论治体系概括为“状态医学”。“状态”是中医对“证”的描述,“病因原理”是西医对“病”的描述。从状态与病因病理的关系、状态的诊断、状态的治疗3个方面阐述了状态医学理论与现代病因病理学说的各自特点。认为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必须注意的问题是: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互相独立的医学体系。中医现代化的要点是中医学的状态诊疗理论的确立和现代因病理学说的全面引入;中西医  相似文献   

18.
对中医诊断学相关研究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诊断学相关研究已持续了数十年,其成果功不可没,对中医学的发展和中医药现代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通过分析某些深层次的问题,使人对中医诊断学相关研究的某些问题不能不产生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19.
建立中医理论计算机模型,为中医学提供现代化手段,从而提高中医学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水平。面向对象软件设计技术给这一目的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持。充分发挥中医学特有的优势,使古老的中医学焕发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20.
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科学学检讨(连载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社会对于中医学的需要也在于临床疗效。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科学学研究,要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以理、法、方、药一脉相承的辨证论治为前提。造成中医临床疗效下降的问题在于“三个脱节”,即中医学与自身文化基础脱节,中医临床与辨证论治脱节,中药与中医临床脱节。中医学正处于行将消亡的边缘,也处在新的突破的前夜。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历史的反思,中医学完全有可能走出百年困惑,得到振兴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