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老年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老年疾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诊断和治疗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老年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临床诊断和用药原则进行阐述,使人们对其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中医、西医两个角度出发,分析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研究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阐述三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理,结合临床案例观察,探讨三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过敏原是诱发哮喘的重要病因;哮喘发生伴随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肥大、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等病理变化;变态反应、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反应性增高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通过综合分析哮喘病因学、病理变化及其发病机制,为哮喘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肥胖和支气管哮喘是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肥胖和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且两者存在相关性,肥胖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影响支气管哮喘病情的严重程度。肥胖型哮喘作为一种哮喘的新表型,在临床治疗中存在对激素不敏感、控制困难等问题。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与机体免疫失衡相关,由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驱动嗜酸粒细胞浸润引起气道炎症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发病机制,不同于该经典途径,肥胖型哮喘在发病中主要涉及非Th2型炎症,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5.
近 10年来 ,支气管哮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对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的新的认识 ,有力地促进了支气管哮喘防治战略的改变。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工作 ,尤其是不典型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与重视。1 支气管哮喘的炎症机制[1~ 4 ]  有关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近 10年来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认为支气管哮喘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过程 ,包括 :遗传因素、免疫学因素、炎症因素、气道神经调节因素、气道高反应性因素 ,其中最主要的是炎症因素。  抗原刺激 (致敏 )肥大…  相似文献   

6.
万欢英  黄绍光 《上海医学》2005,28(12):993-995
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慢性气道疾病,且近几年各国哮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有所上升。目前,世界各国对哮喘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制定了哮喘的诊断、治疗指南。然而临床上,哮喘症状的控制并不理想。有否更好控制或预防哮喘的方法,仍然是引起关注的研究课题。目前,提出了一些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新药物,其中包括靶位治疗(targeted therapy),即阻断哮喘发病机制中的某些环节,为进一步控制哮喘症状、改善预后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静海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6):45-47,53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其治疗观念亦随之更新,为哮喘的治疗开拓出新局面。本文综述了支气管哮喘常见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魏冲  李国平 《海南医学》2016,(11):1827-1829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以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为其主要特征,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引起气道不可逆性缩窄和气道重塑。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迄今仍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发现,Lyn激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具有正面和负面调节细胞信号的双向作用。此外,Lyn激酶对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Lyn激酶可能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孙春梅  刘菁 《大家健康》2013,(10):130-131
正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的慢性肺部疾患,近年来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这种过敏性咳嗽被诊断为特殊的哮喘类型后,使哮喘发病率明显上升,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咳嗽变异性哮喘又称过敏性哮喘,喘息、胸闷和咳嗽是其典型的临床症状,也称哮喘三联症[1]。小儿变异性哮喘是导致小儿慢性咳嗽的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哮喘比较隐匿的形式,临床长误诊为支气管炎或上呼吸道感染。目前医学界对发病机制尚无定论,基本认为与典型的哮喘的发病机制一致[2]。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属于一种慢性气道炎症,介导主体为炎症细胞,包括肥大细胞、淋巴细胞等、。随着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治疗方案也越来越丰富,但是目前仍然以药物治疗为主,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当前比较常用的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案做一综述,旨在为支气管哮喘治疗研究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广大医务工作者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无论从发病机制、病因、临床诊断,还是治疗方面都有了较明确的认识,且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日新月异,我院采用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气雾剂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2年5月至2003年6月收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102例,其中婴幼儿哮喘74例,支气管哮喘2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8例。男性患儿占62%,女性患儿占38%。  相似文献   

12.
肺炎衣原体是80年代新发现的呼吸道病原体,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肺炎衣原体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可能有关系。支气管哮喘病因复杂,其形成和反复发作与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为了进一步探讨肺炎衣原体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笔者对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了咽拭子肺炎衣原体的检测和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IgG、IgM)滴度的检测,同时做肺炎衣原体抗体IgG滴度与周围血嗜酸性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分析,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3.
对21例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患儿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误诊原因。既往对此病的发病机制认识不足,临床上常易误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原体肺炎、支气管淋巴结核等,致使治疗不当使疾病迁延不愈。复习本病的发病机制,认识到CVA发病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关且为哮喘的一种潜在类型。掌握CVA的诊断标准,全面分析,及早进行有关检查并试用支气管扩张剂可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研究总结,对白介素13(IL-13)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特别是IL-13在免疫-炎症、气道重塑、基因遗传方面的作用进行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由于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机制认识的提高和药物治疗学的研究进展,哮喘的发病机制可用"变应原-IgE-肥大细胞-炎性介质-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这一简图来表示,此外通过流行病学、基础免疫学、炎症学的研究,发现哮喘还可不经过IgE 抗体和肥大细胞通过而发病.但不同的发病机制其最终的结局都是由嗜酸粒细胞激活所致的嗜酸粒细胞性炎症.其临床表现就是气道高反应和可逆性气道狭窄,诊断要点与以前并无差异.目前将诊疗哮喘的药物分为控制性药物和缓解性药物,控制性药物是指长期每日规律使用的药物,其中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全身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缓解性药物是指按需使用的药物,这些药物通过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其中包括吸入 β2受体激动剂,全身用激素,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等.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肺部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现在认为Th1/Th2比例和功能失衡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免疫学发病机制之一,其中白细胞介素4和干扰素γ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与哮喘的严重程度相关。呼吸道重构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是呼吸道炎症反复损伤和修复的结果,转化生长因子β1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支气管哮喘呼吸道炎症和呼吸道重构。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鲍新莉1徐玉敏2王秀珍3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气道炎症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关气道炎症在支气管哮喘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机制日益受到重视〔1〕。许多学者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概念,这些新观点和概念将使支气管哮...  相似文献   

18.
运动性哮喘又称为"运动诱发性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表现类型,在运动员中发病率较高。其发生时机制主要包括气道重加温学说和渗透压学说。通过临床表现和运动激发试验等实验室检查手段可对运动性哮喘进行诊断,而多种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均可为运动性哮喘的症状缓解及病情控制起到正面效果。本文将对近年来运动性哮喘的发病机制研究及诊断、治疗上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与肺结核病例的相关性,提出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2000-2007年收治的88例以支气管哮喘为主要表现肺结核病例的诊断及治疗过程,总结临床体会,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结果支气管哮喘与肺结核互为发病因素;以哮喘为主要表现肺结核病例,因支气管哮喘症状,使肺结核有很大的隐蔽性,易发生误诊。本组治疗过程误诊率达81.8%;以支气管结核及非典型部位结核居多,占64.8%。抗结核治疗上应以敏感的杀菌药为主组成合理化疗方案,控制结核病,缓解哮喘症状。激素应用以短期小剂量及吸人为主原则,避免结核病加重或扩散。结论支气管哮喘与肺结核有相关性,二者互为发病因素;治疗上以抗结核消除致喘因素为主,辅以短期小剂量激素治疗或激素吸入治疗,避免结核病加重或扩散。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造成这种异质性的原因是哮喘复杂多样的发病机制、遗传学及分子机制。近年来,针对哮喘的异质性,逐渐开展了对其表型(phenotypes)和内型(endotypes)的研究,这将有助于哮喘的诊断、管理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提高哮喘疗效、减少急性发作及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