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疗法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片;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片联合认知疗法。治疗后2、4、6、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6、8周,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疗法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疗效明显,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奥氮平联合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濮阳市精神卫生中心于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60岁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共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奥氮平联合治疗,对照组则仅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评定治疗前,治疗1、2、6、8周汉密尔顿抑郁评量表(HAMD)评分,同时统计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有所好转,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老年抑郁症患者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奥氮平联合治疗可在早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 睡眠障碍会对抗抑郁治疗产生负面影响,捏脊法作为中医推拿手法能有效提高睡眠质量,艾司西酞普兰是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物,尚未见捏脊法与其联合治疗抑郁症的相关报道。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捏脊法治疗首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于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身障碍科病房住院的11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及观察组5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捏脊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两组患者抑郁状态及睡眠质量,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方法与干预时间对HAMD评分及PSQI评分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及干预时间对HAMD评分及PSQI评分主效应均显著(P<0.05)。两组治疗2、4、8周后HAMD评分及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两组治疗4、8周后HAMD评分及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2周后,两组治疗8周后HAMD评分及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4周后(P<0.05);治疗2、4、8周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及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的83.64%(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D3+、CD4+水平及CD4+/CD8+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捏脊法可有效改善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及睡眠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淋巴细胞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从心肝论治针刺治疗抑郁症相关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抑郁症相关性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观察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均治疗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2组治疗前后抑郁和睡眠情况,并比较其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HAMD、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心肝论治针刺治疗可改善抑郁症相关性失眠患者的抑郁状况和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
徐延营 《当代医学》2021,27(20):123-124
目的 探讨米氮平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抑郁症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7例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9)与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米氮平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临床疗效、睡眠质量及抑郁状态.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PSQI量表评分、MADRS和HAMD-1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氮平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抑郁症患者疗效优于单一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缓解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帕罗西汀对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实验组)与盐酸帕罗西汀(对照组)(n=23)。实验组给予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帕罗西汀治疗,2组均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和安全性,同时记录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8周末患者的HAMD和TESS评分,比较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盐酸帕罗西汀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愈总有效率为87.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从第2周末开始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低,实验组从治疗后第2周末开始HAMD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与盐酸帕罗西汀的治疗效果相当,但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少,耐受性高,适宜于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逍遥散加减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与单独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抑郁症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逍遥散加减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组)30例,对照组(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组)30例,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6、8周,治疗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对照组出现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散加减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抑郁症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王维扬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3):2981-2982,2984
目的:探讨米氮平和谣酞普兰联用扎来普隆治疗以失眠为主诉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2例以失眠为主诉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予米氮平与西酞普兰联用扎来普隆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HAMD睡眠障碍因予和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定疗效和睡眠改善效果,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米氮平有效率83.9%,西酞普兰联用扎来普隆组有效率87.1%,治疗4~6周后,两组间比较HAMD、HAMD睡眠障碍因子、PSQI、T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氮平与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相仿。西酞普兰联用扎来普隆不良反应少,较少出现嗜睡,适合老年抑郁症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4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予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抑郁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0%,高于对照组的7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0%,低于对照组的2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较帕罗西汀疗效更佳,可尽快缓解患者抑郁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62例老年性抑郁症患者,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每组各31例。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罗西汀组患者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的HAMD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帕罗西汀组;且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帕罗西汀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患者相比,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更为有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患者较为行之有效的药物,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心肺耦合(CPC)分析睡眠监测系统,观察五行音乐合并抗抑郁药物治疗伴随睡眠问题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五行音乐合并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CPC睡眠监测值、汉密尔顿(HAMD)量表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65人纳入结果分析,脱落率为7%。 CPC睡眠监测值中初入睡时间、浅睡时间、HAMD量表评分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PSQI量表评分、CPC睡眠监测值中熟睡时间、睡眠品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行音乐合并抗抑郁药物治疗可改善抑郁症睡眠质量,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睡眠品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恶劣心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恶劣心境(肝郁脾虚证)患者分为治疗组(逍遥归脾汤联合米氮平治疗)和对照组(单用米氮平治疗),每组40例。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和第8周末,分别观察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治疗第8周末,观察并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疗效和西医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4周和第8周末,两组SDS和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第8周末,治疗组SDS和HAMD评分下降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在中医症状(包括精神抑郁、胸胁作胀、胸闷心悸、脘痞纳呆、善太息、月经不调、脉弦细)总有效率及西医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逍遥归脾汤联合米氮平治疗恶劣心境(肝郁脾虚证)的疗效优于单用米氮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艾灸治疗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83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艾灸治疗39例(对照组)、行腹针联合艾灸治疗44例(联合组)。两组均治疗4周,记录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主观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主观睡眠效率]、客观睡眠质量[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 PSG)]、中医症状积分、脑血流[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V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peak sy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 Vp)、舒张期血流速度(dia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 Vd)]差异。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及PSQI评分、入睡潜伏期、觉醒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主观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及BA-Vp、BA-Vd、VA-Vp、VA-Vd则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间及组内非快速动眼睡眠期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联合艾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疗效显著,能调节脑血流、纠正脑供血不足状态、改善睡眠质量、缓解中医症状,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抑郁剂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口服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酞普兰口服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前、干预后4周及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价比较两组抑郁状态、睡眠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4周及8周,两组HAMD评分及PSQI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QOLI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抗抑郁剂治疗,抗抑郁剂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睡眠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子午流注结合五行音乐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浙江省立同德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仅采用五行音乐干预,观察组给予子午流注结合五行音乐干预方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的各项评分和相关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中医证候评分,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前,2组在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安眠药物及PSQI总分等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在睡眠质量各方面评分和PSQI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 < 0.01)。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1,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26.886, P < 0.01)。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692,P < 0.01)。  结论  子午流注结合五行音乐疗法能明显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单用组与联用组各4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HAMD中焦虑/躯体化和睡眠障碍2因子评分以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联用组显效率86.8%,明显高于单用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4,P〈0.05);联用组在治疗1、2、4周末时HAMD评分明显低于单用组(P〈0.05);两组治疗后在焦虑/躯体化和睡眠障碍两因子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TESS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抑郁症可以提高疗效,并迅速改善焦虑、躯体化症状和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候肝硬化患者精神心理状态的差异,探讨肝硬化患者不同精神心理状态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他评量表的方式,对符合研究要求的肝硬化患者填写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并计算评分,进行精神心理状态的评估;同时采集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并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肝气郁结、脾虚湿盛、湿热蕴结、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6个证型),比较不同中医证候肝硬化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差异。结果:共有208例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结果显示,各证型HAMA评分依次为肝气郁结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气郁结型最高,与脾虚湿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依次为肝气郁结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气郁结型最高,与其他5型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评分依次为:肝气郁结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蕴结瘀血阻络脾虚湿盛,肝气郁结型最高,与湿热蕴结型、脾虚湿盛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Child-Pugh C级患者的HAMA、HAMD、PSQI评分均高于Child-Pugh A级患者(P0.05,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与中医肝气郁结的病机关系密切,且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加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加味酸枣仁汤联合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肝郁血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肝郁血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26例.联合治疗组患者口服加味酸枣仁汤,并接受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西药对照组患者口服艾司唑仑,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 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联合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治疗后PSQI总分、SRSS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PSQI和SRSS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对照组少,且随访无反跳.结论 加味酸枣仁汤口服联合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在改善失眠症状方面与艾司唑仑相似,但在改善肝郁血虚证候方面明显优于艾司唑仑,其不良反应较少,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刘素萍 《中外医疗》2016,(30):103-105
目的:探讨对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该次研究对象来源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120例,依据治疗药物分组,其中对照组(n=60)采用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n=60)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TESS(药物不良反应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3.3%,高于对照组8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HAMA与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A评分为(5.2±1.0)分,HAMD评分为(5.5±1.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1周TESS评分为(9.5±1.6)分,第6周为(5.2±1.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临床疗效优良,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