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及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PEG-IFNα-2a治疗33例、PEG-IFNα-2b治疗22例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常规、生物化学指标、病毒学标志、甲状腺功能等。结果治疗48周,PEG-IFNα-2a及PEG-IFNα-2b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2.7%、42.9%;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3.6%、54.5%,两组HBV DNA阴转病例中12周转阴率分别为47.6%、50.0%。随访半年,HBVDNA复发率分别为14.2%、16.7%,HBeAg血清学转换者维持应答。PEG-IFNα-2a及PEG-IFNα-2b组停药后随访半年内HBeAg血清学转换分别为1例、2例。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及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双重作用,均疗效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12周可作为疗效预测指标。停药后具有持续应答效应。  相似文献   

2.
叶佩燕  杨宗国  陈晓蓉  刘成 《肝脏》2012,17(6):395-398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CHC)初治与复治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设计,以是否为初治患者分为初治组与再治组,以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ET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为主要评价指标,分析两组患者病毒学应答之间的差异,并探讨两组之间病毒学应答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再治组相比,初治组患者获得RVR、EVR、SVR的概率明显高于再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与再治组复发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再治组CHC患者治疗结束后复发率明显高于初治组(21.1%与4.0%);既往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或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经再次以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获得RVR、EVR、ETR、SVR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中基因1型CHC患者获得SVR的概率明显低于非1型CHC患者(P<0.05),年龄<40岁CHC患者具有容易获得SVR的趋势(β<0,OR<1,P>0.05);再治组中,女性CHC患者较男性更易获得SVR(P<(0.05),感染途径中输血导致的HCV感染较其他途径更容易获得SVR(P<0.05)。结论 CHC初治患者较再治患者可取得较高病毒学应答率,复发率较低,HCV基因型及年龄、性别、感染途径可能是CHC患者获得SVR的影响因素。而既往治疗方案采用普通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对再治CHC患者获得病毒学应答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配到PEG-IFNα-2a治疗组和普通干扰素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48周时,治疗组ALT阳性及HBV DNA阳性复发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EG-IFNα-2a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优于普通干扰素,具有较持久的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率,每周1次给药方式,可使患者具有更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聚乙二醉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比疗效。方法将8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组46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组40例,疗程均为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观察两组治疗12、24、36、48周及停药后24周时的生物化学、血清学及病毒学变化。结果两组病例治疗第12、24、36、48周及停药后24周时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24、36周时的HBV 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第48周、停药后24周时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6.5%和35.0%(P<0.05)、58.7%和35.0%(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于冶疗第48周、停药后24周时HBV DNA转阴率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组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低效价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02~2015-02该院收治的HBeAg低效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8例,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均治疗48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78.6%和5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和20.2%,P均0.05。治疗后两组肝组织HBV-DNA载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BeAg效价和肝组织HBVcccDNA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低效价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病毒学及血清学应答,但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抗-HBc半定量水平联合早期病毒学应答在预测干扰素初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HBeAg血清学转换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的干扰素初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48周。治疗前及治疗期间每隔12周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核心抗体水平。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效能。结果实现血清学应答的患者基线抗-HBc水平为11.92(10.07~12.80) s/co,未发生血清学应答患者为10.61(9.49~11.47)s/co。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基线抗-HBc水平(OR=1.469,95%CI:1.137~1.898,P0.01)和早期病毒学应答(OR=3.507,95%CI:1.051~11.69,P=0.041)与干扰素治疗血清学应答具有独立相关性,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基线抗-HBc水平(OR=1.831,95%CI:1.299~2.582,P0.01)及早期病毒学应答(OR=2.161,95%CI:1.595~7.851,P=0.024)对干扰素治疗的血清学应答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当基线抗-HBc水平cut off值为11.6 s/co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ROC=0.72,95%CI:0.59~0.86,P=0.004),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42%和64.71%。将基线抗-HBc水平根据预测48周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cut-off值11.6 s/co和是否发生早期病毒学应答进行分层,基线抗-HBc≥11.6 s/co且实现早期病毒学应答时,48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最高为42.86%(9/21);仅满足基线抗-HBc≥11.6 s/co或仅满足早期病毒学应答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8.18%(2/11)和12.12%(4/33);当基线抗-HBc11.6 s/co且未实现早期病毒学应答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0.06%(2/31)。结论基线核心抗体的半定量水平联合早期病毒学应答,可以作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干扰素治疗效果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成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均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分别治疗48周和72周,随访24周,观察疗效。结果在44例对照组患者中,HCV 1b型感染者28例(63.6%),2a型感染者8例(18.2%),在观察组43例患者中则分别为29例(67.4%)和6例(14.0%);对照组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率(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应答(ET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分别为40.9%、59.1%、68.2%和38.6%,而观察组则分别为39.5%、60.5%、88.4%(P<0.05)和65.1%(P<0.05);根据血清HCV RNA水平是否≥1×106copies/m1,将两组患者分为高病毒载量组和低病毒载量组,结果两组低病毒载量组患者的ETR和SVR均显著高于高病毒载量组(P<0.05)。结论延长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程有助于提高SVR。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 α-2a)治疗过程中HBeAg血清学转换和病毒学应答的相关因素,HBeAg血清学转换与HBV DNA应答的相关性。方法患者采用PEG-IFNα-2a每次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共治疗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用Abbott公司生产的第三代HBV血清学检测试剂和AXSYM自动酶标检测仪检测血清HBeAg、抗-HBe,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载量,分析不同治疗阶段和随访结束的病毒学应答率(HBV DNA〈1.0×10^5拷贝/ml),HBeAg血清转换率及变化规律和影响病毒学应答和HBeAg血清转换的因素。结果治疗12周和随访结束时HBeAg血清转换组和非转换组的AL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毒学应答无论在治疗期还是随访结束时,应答组与非应答组之间的A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eAg血清学转换与非转换组之间的HBV DNA载量之间在治疗12周、治疗结束和随访结束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病毒学应答与非应答组的HBV DNA载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持续病毒学应答与HBV DNA载量无显著相关性。治疗12、24周和48周获得病毒学应答组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3.8%、21.4%和18.9%。治疗12、24周和48周时病毒学应答组,在随访结束时的HBeAg的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2.9%、33.3%和27.6%。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72周的HBeAg血清转换与治疗结束时的HBV DNA阴转显著相关(OR=2.15,95.0%CI=1.744-2.664,P〈0.01)。结论治疗12周和持续HBeAg血清学转换以及病毒学应答均与ALT基线水平相关,HBeAg血清学转换与基础HBV DNA载量无关,但与治疗过程中病毒学应答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初始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对60例慢乙肝治疗患者进行研究,A组患者(n=29)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B组患者(n=31)使用Peg-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及拉米夫定治疗48周。观察治疗过程中12、24、48周时患者ALT复常率、HBV-DNA应答率、HBeAg、HBsAg的转阴率和转换率。[结果]2组治疗结束时ALT复常率分别为82.8%(24/29)、83.9%(26/31),HBV-DNA应答率分别为86.2%(25/29)、90.3%(28/31),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4.5%(10/29)、35.5%(11/31),HBsAg血清学转换率6.9%(2/29)、6.5%(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及拉米夫定治疗慢乙肝未显示疗效优势,初始全程Peg-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可以提高病毒抑制的速度和血清学转换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阿德福韦酯(ADV)在不同时期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的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28例A组患者在开始治疗时给予ADV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治疗,29例B组患者开始只给予ADV治疗,在经过平均(11.8±3.2)w治疗使血清HBV DNA≤4 lg IU/ml时,再加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两组均治疗48 w。结果 两组基线HBsAg定量分别为(4583.2±1749.3) IU/ml和(4620.3±1812.4) I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分别为[(759.4±72.3) IU/ml和(467.6±56.9) IU/ml,P<0.05];A组HBsAg血清转换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7.1%和35.7%,显著低于B组的(20.7%和62.1%,P<0.05);两组ALT复常率和HBV DNA阴转率无显著性相差(P>0.05)。结论 对于HBeAg阳性的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先经ADV治疗降低HBV DNA载量后再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可能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1.
薛乐洋 《肝脏》2016,(6):459-462
目的探究与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2b和恩替卡韦对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9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与恩替卡韦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2周、24周及52周血清HBV DNA、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病毒学突破、病毒学反弹率。结果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与恩替卡韦组治疗12周后未检测到HBV DNA、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及ALT复常率相比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后未检测到HBV DNA、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病毒学突破率及病毒反弹率相比差异也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治疗24周后较恩替卡韦组相比,HBeAg转阴率较高(P0.05)。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与恩替卡韦组治疗52周后相比,未检测到HBV DNA、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较高,病毒学突破率及病毒反弹率较低(P均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相比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临床医生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6例,其中39例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47例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结果在治疗24周时,联合治疗组谷丙转氨酶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66%和68%,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的41%和10%(P〈0.05或P〈0.01);在治疗48周时,联合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为85%,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的51%(P〈0.01)。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增加HBV DNA转阴率及谷丙转氨酶复常率。  相似文献   

13.
观察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多中心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纳入87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普通干扰素α-2b治疗组32例,给予注射600万单位普通干扰素α-2b,1次/隔日,疗程48w;阿德福韦酯治疗组27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口服,1次/d,疗程72w;和联合治疗组28例,同时给予普通干扰素α-2b,48w和阿德福韦酯72w。每隔12w检测各组患者ALT、血清HBV标志物和HBV DNA 水平。结果干扰素单药治疗、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1.8±6.6)岁、(34.2±6.4)岁和(30.5±7.2)岁,基线HBV DNA水平分别为(7.68±1.56)log10IU/ml、(7.61±2.00)log10IU/ml和(7.80±1.79)log10IU/ml,三组患者间两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性别构成和基线ALT水平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72w时,干扰素单药治疗和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患者HBeAg转阴率分别为41%和19%,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3%和63%,ALT复常率分别为63%和67%,HBsAg血清学转换率为0.0%,均显著低于联合治疗组患者(57%、89%、93%和14%,P〈0.05)。结论在病毒抑制、转氨酶复常和血清学转换率方面,普通干扰素α-2b 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2w的疗效明显优于两药单独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干扰素α-1b或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安全性、耐受性及经济-效益比。方法 8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另26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结果在治疗4周和12周时,干扰素α-1b治疗患者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18.6%和61.6%,显著低于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组的38.5%和84.6%(P﹤0.05);在治疗48周和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时,干扰素α-1b治疗患者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79.1%和76.7%,与聚乙二醇干扰素组的92.3%和84.6%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干扰素α-1b治疗组成本/效果比为13959.6,显著低于聚乙二醇干扰素组的54241.1;治疗期间两组ALT复常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干扰素α-1b治疗的副作用相对轻于聚乙二醇干扰素。结论在我国目前国情下,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获得极快速病毒学应答的初治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继续接受36 w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将基线HCV RNA水平〉400000 IU/ml、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w)联合利巴韦林(1000~1200 mg/d)治疗2 w后HCV RNA阴转的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36 w和48 w治疗,在停药后随访24 w,观察疗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例患者,两组各20例。治疗36 w患者在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和复发率分别为100%(20例)、90%(18例)和10%(2例),治疗48 w患者ETVR、SVR和复发分别为95%(19例)、90%(18例)和5.3%(1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40例患者,基线HCV RNA水平与SVR呈负相关(OR=0.422,95%CI为0.05~0.29,P=0.007);在治疗36 w患者,基线HCV RNA〈6×10^7IU/ml患者SVR显著高于HCV RNA≥6×10^7IU/ml患者(P=0.005),但在治疗48 w患者,未发现这种差异(P=0.063)。结论对于基线HCV RNA水平〉400000 IU/ml的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如在2 w时获得病毒学应答,治疗36 w疗程与48 w疗程的SVR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通过短程联合拉米夫定以提高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疗效的新治疗方法.方法 所有患者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35μg开始治疗,在治疗12周时,若HBV DNA或HBeAg转阴,继续单独使用干扰素治疗至52周(A组),未达到上述条件者(B组)分为B1组及B2组,B1组短程联合拉米夫定治疗12周后继续干扰素治疗并完成52周疗程,B2组继续单独用干扰素治疗并完成52周疗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符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全距)表示,采用秩和检验.结果共有58例患者入组,8例患者在治疗12周时出现HBV DNA或HBeAg转阴,单用干扰素完成52周疗程,治疗结束时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8/8、6/8、0/8及8/8.B1组患者24例,治疗52周时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50%(12/24)、38%(9/24)、4%(1/24)及63%(15/24);B2组患者26例,治疗52周时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31%(8/26)、27%(7/26)、O(0/26)及35%(9/26).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取得早期应答的患者治疗52周的应答率高;通过对早期疗效不佳的患者短程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可提高干扰素的疗效,但有待更大样本量的随机临床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据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应答情况指导治疗的个体化策略在基因1型HCV感染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140例基因1型HCV感染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 μg,每周一次;联合利巴韦林800~1200 mg/d.治疗4周达到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患者(定为A组)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24周治疗(A1组)、48周治疗(A2组);未达到RVR者在12周达到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的患者(B组)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48周治疗(B1组)、72周治疗(B2组); 24周延迟病毒学应答(PVR)的患者接受72周治疗(C1组),24周无PVR的患者终止治疗(C2组).治疗停止后随访24周.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的HCV RNA水平,比较不同疗程组的疗效.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治疗24周患者的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R)率为100%,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为65.9%,复发率为34.1%;治疗48周患者的ETR率为95.3%,SVR率为82.8%,复发率为12.5%;治疗72周患者的ETR率为82.1%,SVR率为67.9%,复发率为14.3%.A1组、A2组患者的SVR率分别是65.9%和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A组中HCV RNA<1×106拷贝/ml的患者接受24周和48周疗程的SVR率分别为72.7%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CV RNA≥1 × 106拷贝/ml的患者接受24周和48周疗程的SVR率分别是63.6%和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B2组患者的SVR率分别是78.9%和7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1组患者的SVR率是55.6%.在治疗期间均无特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RVR、cEVR是慢性丙型肝炎应答指导的预测因子.获得RVR者,治疗48周比24周的SVR率高;但获得RVR且基线HCV RNA<2×106拷贝/ml患者,可缩短疗程,接受24周的治疗.未获得RVR而达到cEVR的患者,延长治疗至72周并未提高SVR率.24周延迟应答者,延长疗程至72周可以提高SVR率.  相似文献   

18.
梅蕾  祝卫东  朱跃红  陈俊飞  丁锷  衣展华 《肝脏》2014,(12):952-954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b 型慢性丙型肝炎(CH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基因1b 型 CHC 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48周,随访24周,观察病毒学应答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比例分别为65.0%、82.5%、90.0%、82.5%,获得 RVR 者均获得 SVR;合并脂肪肝者获得 SVR 的比例低于无脂肪肝者(P <0.05);治疗过程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减量者8例,利巴韦林减量者6例。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b 型 CHC 疗效良好;合并脂肪肝患者疗效低于无脂肪肝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普遍,但均能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α-干扰素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成2组,一组采用α-干扰素5MU治疗,另一组采用拉米夫定100mg/日治疗12个月。结果在谷丙转氨酶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方面,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仅一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都有较好的抗病毒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延长干扰素疗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获得HBsAg/抗-HBs应答的可能性。方法 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干扰素-α治疗。常规检测病毒标记物。结果 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64±34周,有14例(9.3%)患者获得HBsAg/抗-HBs血清学转换;在72例HBeAg阳性患者治疗时间为68±30周,4.2%(3/72)的患者获得HBsAg/抗-HBs应答;78例HBeAg阴性患者治疗时间为69±34周,14.1%(14/78x,2=4.368,P=0.037)的患者获得HBsAg/抗-HBs应答。结论延长干扰素疗程可提高HBsAg/抗-HBs血清学转换率,在HBeAg阴性患者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