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氧环境下人肝癌细胞中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和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的表达和意义,从而部分阐明肝细胞癌发生多药耐药的机制,为逆转肝癌耐药提供新的分子靶点。方法将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分别行不同时间低氧培养和转染HIF-1a/PCDNA3质粒;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分别检测每组HepG2细胞中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和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在缺氧组,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HepG2细胞中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1、MRP1和LRP的表达均逐渐增高,且以MRP1变化更为显著;而且这些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升高与缺氧诱导因子-1a的表达呈同步化改变。在HIF-1a/PCDNA3质粒转染细胞中这些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亦明显升高。结论缺氧可通过核转录因子HIF-1a上调肝癌细胞内mdr1,LRP、MRP1等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使肝细胞癌获得多药耐药性。生长局部微环境的缺氧是诱导肝癌产生多药耐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核转录因子HIF-1a和这些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将可能成为逆转肝癌耐药的新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氧环境下人肝癌细胞中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和意义,从而部分阐明肝细胞癌发生多药耐药的机制,为逆转肝癌耐药提供新的分子靶点。方法将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分别行不同时间低氧培养和转染HIF1α/PCDNA3质粒;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分别检测每组HepG2细胞中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和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在缺氧组,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HepG2细胞中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1、MRP1和LRP的表达均逐渐增高,且以MRP1变化更为显著;而且这些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升高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呈同步化改变。在HIF1α/PCDNA3质粒转染细胞中这些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亦明显升高。结论缺氧可通过核转录因子HIF1α上调肝癌细胞内mdr1,LRP、MRP1等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使肝细胞癌获得多药耐药性。生长局部微环境的缺氧是诱导肝癌产生多药耐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核转录因子HIF1α和这些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将可能成为逆转肝癌耐药的新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3.
微环境诱导肝细胞癌多药耐药的形成及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微环境在肝癌多药耐药(MDR)表型形成中的作用,并初探其作用机制,为逆转肝癌耐药提供有效的新的分子靶点。方法模拟肝癌体内生长的局部微环境,使HepG2细胞分别在缺氧、低糖的微环境下生长或稳定整合HBX基因。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这些局部微环境因素作用下的HepG2细胞内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1、肺耐药相关蛋白基因(LR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同时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肝癌耐药细胞株中HIF-1α蛋白的表达。以及检测转染了HIF-1α质粒的HepG2细胞中上述相关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结果在缺氧、低糖环境下生长或稳定整合了HBX基因的HepG2细胞均不同程度地高表达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和HIF-1α;在肝癌耐药细胞株中HIF-1α蛋白高表达;稳定转染了HIF-1α质粒的HepG2细胞显著高表达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结论肝癌生长的微环境可通过核转录因子HIF-1α调控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导肝癌多药耐药表型的形成;HIF-1α有望成为逆转肝癌耐药的新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4.
人肝癌HepG2多药耐药细胞系的部分生物学性状研究   总被引:29,自引:8,他引:21  
目的 研究人肝癌多药耐药 (MDR)的机制 ,建立HepG2多药耐药细胞系并研究其部分生物学性状。方法 应用HepG2细胞系 ,通过培养液中阿霉素 (ADM )的浓度梯度增加法 ,得到肝癌多药耐药株HepG2 /ADM。Westernblot增强化学发光法 (ECL)检测细胞株表面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产物P 糖蛋白 (P 170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及肺耐药蛋白 (LRP)的表达水平。结果 耐药细胞的倍增时间延长 2 .0 5倍。该耐药模型的P 170表达水平较亲本细胞升高3 .90倍 (P <0 .0 1) ,但MRP及LRP无明显变化。结论 HepG2 /ADM同其亲本细胞相比 ,其耐药性、倍增时间有明显改变 ;多药耐药性主要与MDR1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单基因人肝癌耐药细胞株(HepG2/MRP1)的构建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抗肿瘤药的天然耐药和化疗过程中产生的继发性耐药是肝癌化疗敏感性差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探讨体外逆转肝癌多药耐药(muhidrug resistance,MDR)的新方法,笔者建立了单因素人肝癌细胞多药耐药模型HepG2/mrp1,并研究其牛物学特性.方法 双酶切克隆质粒pGEMmrp1获得人全长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1),并将其插入哺乳动物表达载体pCI-neo的多克隆位点,构建重组载体,利用质脂体法将重组载体转入人肝癌细胞HepG2,建立单基因耐药细胞株HepG2/mrp1.观察细胞的生长规律;MTT法检测其多药耐药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MRP)的表达;RT-PCR检测MRP1 mRNA表达量.结果 与HepG2细胞相比较,HepG2/mrp1细胞的倍增时间延长30.86 h.该细胞对多种抗肿瘤药耐药,HepG2/mrp1对阿霉素和柔红霉素的耐药指数比亲本细胞增加了11.4倍和8倍,细胞表面MRPl的表达明显增加,mrp1 mRNA明显增加.结论 HepG2/mrp1细胞稳定高表达MRP1,具有多药耐药性,为进一步研究肝癌的多药耐药构建了一个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乙肝病毒(HBV)X蛋白对肝癌多耐药性产生的影响,探讨肝癌多药耐药的形成与乙肝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脂质体介导技术稳定转染peDNA3/HBX质粒至HepG2人肝癌细胞株,噻唑蓝(MTr)法检测阿霉素及丝裂霉素作用下转染前后细胞的存活率,An—nexin/PI法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在受到5-氟尿嘧啶(5-Fu)作用后的凋亡指数(AJ),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转染前后HepG2内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MTr法显示阿霉素和丝裂霉素作用下,转染了peDNA3/HBX质粒的HepG2细胞的IC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Fu作用后转染组和对照组的AJ分别是(9.83±1.50)%VS(17.79±1.7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合了HBX基因的HepG2细胞内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也均高于未转染细胞,转染前后比较在mRNA水平mdrl、MRPl、LRP基因的表达分别提高了190%、68%、95%;而在蛋白水平p—gp、MRPl、LRP的表达分别提高了64.3%、87.5%和90.8%。结论乙肝病毒X蛋白可上调HepG2细胞内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肝癌多药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为多药耐药(MDR)逆转剂,特别是作为多重MDR逆转剂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本单位建立的肝癌SMMC7721MDR亚系作为MDR模型,用MTT法观察TNFα对MDR的逆转作用,用RT-PCR、流式细胞术观察TNFα对MDR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TNFα对mdr1、LRP、GSTP1和TopoⅡα基因介导的耐药性逆转率为87.52%~100%,对MRP基因介导的耐药性无逆转作用,对多重MDR细胞耐药性的逆转率为76.28%~100%。TNFα对mdr1、LRP、和GSTP1基因的表达有下调作用,对TopoⅡα基因的表达有上调作用,对MRP基因的表达无影响。结论体外细胞实验证实TNFα为多重MDR逆转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小干扰RNA(siRNA)对肝癌耐药细胞株HepG2/阿霉素(ADM)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2(MRP2)及其蛋白产物的抑制作用,观察对多药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浓度梯度法制作HepG2耐ADM细胞株(HepG2/ADM),ADM浓度从0.1~2.0 m/L:设计合成针对MRP2的siRNA小片段,转染HepG2/ADM耐药细胞,24 h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iRNA对MRP2基因mRNA和蛋白的抑制效果;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抑制MRP2基因表达后,HepG2/ADM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变化,并计算各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 HepG2/ADM对ADM、5-氟尿嘧啶(5-Fu)、长春新碱和奥沙利铂的IC50值分别为0.3204、3.8002、0.2014和0.1221;siRNA明显抑制了HepG2/ADM细胞MRP2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转染MRP2-siRNA后,HepG2/ADM细胞对ADM、5-Fu、长春新碱和奥沙利铂的IC50值明显减小,分别为0.1023、1.4417、0.0452和0.0268.结论 用siRNA沉默MRP2基因能够逆转HepG2/ADM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MRP2基因与HepG2/ADM肝癌细胞的多药耐药性相关,可通过沉默MRP2基因提高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携带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全长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在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的表达特性。方法 双酶切克隆质粒pGEM-mrp1,获得含mrp1全长的cDNA片段,再将此片段定向克隆到哺乳动物真核表达载体pCI-neo的多克隆位点,经脂质体法转染HepG2细胞,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转基因细胞系HepG2/mrp1。RT—PCR检测HepG2/mrp1细胞mrp1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mrp1细胞MRP的含量。结果 本实验所构建的携带mrp1全长基因的表达载体pCI-mrp1能在HepG2细胞中表达,形成稳定的多药耐药细胞系HepG2/mrp1,其多药耐药性、MRP含量及mrp1mRNA表达均较未转染该载体的HepG2细胞显著增加。结论 将携带全长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1的载体导人人肝癌细胞株能够建立高效、稳定的多药耐药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多药耐药的机理及逆转多药耐药提供理想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携带多药耐药mdr1全长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在人肝癌细胞HepG2中的表达。方法双酶切质粒pHaMDR1,获取含mdr1全长cDNA片断,将此片段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I-neo多克隆位点。经脂质体法转染HepG2细胞。G418筛选稳定的细胞系HepG2/mdr1,PCR检测mdr1特异片段,RT-PCR检测HepG2/mdr1细胞mdr1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mdr1细胞P-gp的含量。结果成功构建携带mdr1全长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HepG2细胞中表达,形成稳定的细胞系HepG2/mdr1。其mdr1mRNA及P-gp的含量较未转染该载体的HepG2细胞显著增加。结论用真核表达载体将mdr1全长基因导人人肝癌细胞HepG2能够建立高效、稳定的多药耐药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多药耐药机理提供理想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1.
ERK/MAPK通路参与肝癌产生多药耐药的胞内信号传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环境诱导肝癌产生多药耐药的胞内信号传导途径。方法分别使HepG2细胞在缺氧、低糖环境下生长或稳定整合HBX基因,运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这些细胞内ERK/MAPK的活性。用ERK/MAPK特异性阻断剂U0126处理这些细胞后,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分别检测HIF-1α在mRNA水平表达量和部位的改变。结果不同环境下生长的HepG2细胞中,磷酸肜非磷酸化ERK/MAPK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用U0126处理12h后,这些细胞中HIF-1α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下降,且HIF-1α表达由胞核向胞质转位,其mRNA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ERK/MAPK信号通路是微环境诱导肝癌产生多药耐药的重要胞内信号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5种多药耐药(MDR)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建立MDR的基因诊断标准。方法 用逆转录PCR、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组织中5种MDR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用MTT法检测抗癌药物对肝癌原代细胞的IC50值。结果 肝癌耐药涉及mdr1、MRP、LRP、GSTP1和TopoⅡα基因。mdr1 mRNA≥0.5、MRP mRNA≥0.6、LRP mRNA≥0.8、GSTP1 mRNA≥0.7T TopoⅡαmRNA≤0.4为耐药联合诊断标准,符合率为98.00%。结论 多重MDR是肝癌耐药的主要形式。用逆转录PCR方法联合检测5种MDR基因mRNA表达在肝癌化疗敏感性预测中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X蛋白 (HBX)对肝癌耐药相关基因 MDRI,MRP1 ,MRP2 3,MRP3,L RP的影响从而探讨 HBX基因影响肝癌多药耐药性状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脂质体介导技术对人肝癌细胞株 Hep G2瞬时转染 HBX基因 ,然后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 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转染后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再使用 MTT检测阿霉素及丝裂霉素诱导后细胞存活率的变化。结果 转染前后相比 ,转染 HBX基因的 Hep G2细胞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比转染前均明显上调 (P<0 .0 5 )转染后 PRP1基因表达量与转染前比为 3.1 1 ,PRP2为 1 .6 9,L RP3为 1 .4 6 ,MDR1为 3.6 4 ,L RP为 1 .90。 Westernblot显示转染后 L DR1蛋白水平上升 1 .1 0倍 ,MRP1蛋白上升 1 .2 8倍 ,L RP蛋白上升 1 .0 8倍。MTT结果显示阿霉素和丝裂霉素 IC50 转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 X蛋白可能促进肝癌多药耐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研究肝癌MDR机制,采用5种抗癌药物通过不同的诱导方式建立一组人肝涪MDR细胞模型。对其耐药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SMMC7721/DOX亚系由mdr1基因介导耐药,SMMC7721/VCR亚系由MRP基因介导耐药,SMMC7721/CBP亚系由LPR基因介导耐药,SMMC7721/VP16亚系由TopoⅡα基因介导耐药,SMMC7721/MMC亚系由GSTp1基因介导耐药,多重MDR亚系SMMC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胰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BxPC-3/ADM,通过动态监测诱导耐药过程,探讨其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 逐步增加阿霉素浓度对BxPC-3细胞进行诱导,在不同的阿霉素诱导浓度,MTT法检测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的耐药指数,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MDR1和MRP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多药耐药细胞株BxPC-3/ADM;在0.05 μg/ml至8 μg/ml阿霉素诱导浓度,细胞对5-Fu、MMC和Gem的耐药指数无明显增加;在16 μg/ml浓度3种化疗药物的耐药指数有较明显上升,同时伴有MDR1 mRNA表达的明显增加;至32 μg/ml 5-Fu和Gem的耐药指数未再有继续上升,而MMC的耐药指数则继续上升,同时MDR1 mRNA表达未再增加,而MRP mRNA表达则明显增加.Western印迹实验显示MDR1和MRP蛋白表达变化与mRNA表达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MDR1基因在诱导早期的耐药中起主导作用,在后期则和MRP基因协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在肝癌多药耐药细胞系HePG2/ADM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4种耐药蛋白:多药耐药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1,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ulti—drug resistance related protein 1,MRP1),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 protein,LRP),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在肝癌多药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培养液中阿霉素(adriamycin,ADM)浓度递增诱导法筛选培养,建立HePG2/ADM肝癌多药耐药细胞株;采用real time荧光定量PCR检测四种耐药蛋白mRNA在正常肝细胞系L02、肝癌细胞系HePG2及HePG2/ADM中的表达差异;Western blot检测3种细胞系中4种耐药蛋白的表达。结果(1)建立HePG2/ADM细胞系。MTT法检测阿霉素对HePG2/ADM细胞IC50为亲本细胞的282倍(P〈0.05)。(2)HePG2/ADM中MDR1和BCRP mRNA表达分别是HePG2的400倍(F=87.49,P〈0.05)和9倍(F=1006,P〈0.05)。MRP1和LRP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MRPI=3.43,FLRP=2.44,Pall〉0.05)。(3)L02和HePG2中4种耐药蛋白mRNA的表达均无差异(FMDRI=1006,FBCRP=87.49,FMRPI=3.43,FLRP,=2.44,Pall〉0.05)。(4)Western blot检测发现HePG2/ADM细胞中MDR1,BCRP,LRP蛋白表达显著高于HePG2和L02细胞(FMDHI=28.68,FBCRP=18.60,FLRP=6.28,Pall〈0.05),MRP1蛋白表达不增高(FMRPI=0.70,P〉0.05)。(5)4种耐药蛋白表达在HePG2和L02细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MDRI=28.68,FBCRP=18.60,FMRPI=0.70,FLRP=6.28,Pall〉0.05)。结论MDR1和BCRP在HePG2/ADM多药耐药中起重要作用,HePG2/ADM多药耐药与MRP1和LRP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7.
Ding L  Chen XP  Zhang ZW  Wang H  Cao B  Wang ZH  Li CL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9):1248-1253
目的探讨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溴隐亭(BCT)对人肝癌裸鼠耐药模型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将人肝癌细胞系HepG2及其经阿霉素(ADM)诱导建立的耐药细胞系HepG2ADM和转染TNFα基因后的耐药细胞系HepG2ADMTNFα分别原位种植BALB/C裸鼠肝脏,建立裸鼠原位肝移植瘤模型。64只裸鼠分为4组:HepG2组(HepG2细胞系种植瘤裸鼠),ADM组(HepG2ADM细胞系种植瘤裸鼠),TNFα组(HepG2ADMTNFα细胞系种植瘤裸鼠)和BCT组(HepG2ADMTNFα细胞系种植瘤裸鼠同时口服BCT),成瘤后均给以每天腹腔内注射0.15g/kg的氟脲嘧啶+1.5mg/kg的丝裂霉素+10mg/kg的ADM,连续3d;BCT组化疗的同时另行BCT灌胃治疗(6.25mg·kg-1·d-1)。B超观察种植瘤的大小变化,病理观察组织学结构及裸鼠生长状况和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种植瘤的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1)和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在mRNA水平、蛋白水平的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化疗后肿瘤组织凋亡指数情况。结果细胞系原位种植裸鼠肝脏成功率100%,种植瘤组织学特点符合人肝癌特征;TNFα组和BCT组种植瘤生长速度慢,与HepG2和AD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14d后,BCT组重量抑瘤率(67%)最明显,与HepG2、TNFα和ADM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均有MDR1和LRPmRNA表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TNFα和BCT组肿瘤组织MDR1蛋白表达比ADM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HepG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T、TNFα组凋亡指数比ADM组高(P<0.05),且TNFα和BCT两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HepG2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基因能下调MDR1和LRPmRNA及蛋白表达,联合BCT能加强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与化疗敏感预测的相关性。方法取64例肝癌切除组织行ATP-TCA法肿瘤体外药敏试验。以RT—PCR法半定量检测肝癌多药耐药基因表达情况,分析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与化疗敏感预测的相关性。结果1.原发性肝癌5种耐药基因的表达率分别为:MDR190、63%、MRP96.88%、GST-π96.88%、LRP90.63%、TOPOⅡ96.88%,各耐药基因的表达率间无显著相关。2,多药耐药基因MDR1、MRP、GST-Ⅱ、LRP、TOPOⅡ的表达量在肝癌组织分别为1.17±0.47、1.59±0.33、1.18±0.48、1.03±0.48、1.00±0.31.在癌旁组织分别为1.11±0.38,1.32±0.44,1.04±0.42.0.96±0.32,1.19±0.28,除TOPOⅡ外,癌旁组耐药基因mRNA表达量低于肝癌组的表达量,两者间的差别无显著性(P〉0.05)。3.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与疗效的关系显示:在有效组中MDR1、MRP、GST-ⅡLRPmRNA的表达量低于无效组,且在MDR1、MRP、LRP存在显著差别(P〈0.05)。TOPOⅡmRNA的表达量有效组高于无效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4.ATP—TCA法肿瘤体外药敏试验临床敏感预测准确率为77.27%(17/22),对抗药性的预测准确率为100%(2/2);临床符合率为79.17%。5.MDR1的表达量与MIT、VP-16、EPI、TAX的IC。值正相关;MRP的表达量与MIT、VP-16、EPI的IC50值正相关;GST-π的表达量与5.FU、CDDP、OXA、GEM的IC50值正相关;LRP的表达量与5-FU、CDDP、OXA、EPI、GEM的IC50值正相关;TOPOⅡ的表达量与CPT的IC50值正相关。6.多药耐药基因预测化疗的准确率为72.70%。结论在肝癌存在实现化疗敏感预测基因化的可行性.可通过监测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来预测化疗的效果.选择相关的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