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高校资助工作更需注重资助和育人的双重功能。同时,由于贫困生心理、就业、助学贷款违约等问题的凸显,也要求高校转变资助工作理念。温州医学院结合具体工作积极探索,提出了“不打折、不伤害、不忘记”(简称“三不”)的资助理念并付诸实践,有效地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调查发现,医学院校贫困生资助模式仍然存在制度规范与人文关怀融合不够、经济资助与成长发展融合不深、认定方式与保护隐私结合不好等问题,提出完善建档立卡政策,实现动态管理; 改进精准资助机制,实现主动资助; 加强资助政策宣传,真正发挥榜样力量和将“扶智”与“扶志”相结合等精准资助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逐步完善,学生资助工作在经济扶助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高校学生资助中心的定位与目标、工作对象、工作内容都决定了资助育人功能的迫切性与重要性.深刻理解和运用全人教育理念,调整资助中心理念定位、功能设计、组织架构、制度建设,对于指导高等学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资助政策体系强调要将解决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发挥资助的育人功能,这是向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也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努力方向和研究重点。通过对我国高校资助工作育人理念的分析,提出形成经济上的扶助为基础、以精神上的激励为重点、以能力上的提升为目标的立体多元化的经济资助模式,应采取多角度的资助育人措施,焙育资助文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有效资助,对全体学生进行有效教育,提高育人效能。  相似文献   

5.
建立和完善高校贫困生良性资助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在校生数量不断增加,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数也在不断上升,贫困生问题成为社会和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家已经基本形成了"补、减、奖、勤、贷、助"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但贫困生资助体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从而制约了资助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分析现行资助体系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建立良性贫困生资助的一些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台湾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特点,针对其特点并结合大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资助制度,建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资助局面;提高资助水平,建立“高水平?广覆盖”的资助体系;转变资助理念,树立“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助人理念?  相似文献   

7.
1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设立目的、依据、范围、奖励标准 国家励志奖学金是根据国发[2007]1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意见》而设立的。其设立目的是激励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经济利益突出、参与主体众多、评审发放程序复杂,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违反道德规范和制度要求的行为,产生了一系列的道德风险问题,严重地影响了资助工作的良性运行。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道德风险表现及其危害进行研究,有助于思考如何在工作中规避道德风险,促进资助工作持续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完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方法对现行高校资助政策体系从贫困生界定、物质资助、精神激励等方面进行剖析。结果现行资助育人体系中存在贫困生界定不合理、重物质资助轻精神激励等现象。结论要量化界定贫困生,建立动态档案,在物质和精神上要给予合理资助,对贫困生“自救”心态和技能给予重点培养。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家已建立起"奖、助、贷、减、免、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但在具体执行相关政策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旨在探讨新形势下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以更好地提高资助效益,实现精准资助。  相似文献   

11.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的兴起和发展给我国高校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在MOOC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是创新教育的一种典范模式。本文结合MOOC环境特点,对大学生素质教育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帮助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及其师生做好大型在线开发课程学习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心理素质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中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特点。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对重庆市和四川省25所中学的10055名中学生进行了测验。结果 中学生心理素质表现为女生与男生没有显著差异,重点中学学生显著高于普通中学学生;呈现出高二>初二>初一>高一>高三>初三的年级发展走向。结论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必须针对其心理素质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山东省某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为该校更加有效的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自拟的调查问卷,运用TOPSIS综合评价分析方法,从医学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思想和人文方法等方面,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调查.结果:高年级的医学生人文素质要比低年级的医学生总体水平略高,提示该校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在行为方式、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分偏低.结论:医学院校要充分发挥临床实习的教学作用,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力度,以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分析医科大学生的科学素质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科学素质教育.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1835名医科大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以及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度等进行调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1690份,其中52.1%同学能正确回答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生活质量(QOL)及其相关概念,介绍了生活质量评价及方法,对国内外大学生生活质量的评价发展进行了综述,并从人文关怀视角对我国大学生生命质量的评价研究进行了思考,建议向国外借鉴和学习相关研究理论的同时,形成适合我国大学生本土化的生活质量测量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新医科”为背景构建以“育人为驱动力—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全过程育人路径,为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以齐齐哈尔医学院五年制临床医学(大一至大五)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分析等方法构建临床医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模型和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对临床医学本科生采取随机抽样进行调研和数据收集工作。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探讨构建全过程育人的路径。结果 实证调研对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情况的医学生人文态度评分均值为(3.47±0.75)分。从性别上来看,男生人文认知、态度、行为评分为2.81分、3.68分和3.22分,全部高于女生的2.52分、3.22分和2.95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大一到大五年级数据显示:人文认知、态度、行为评分均呈现出年级升高而递增的趋势,运用“知信行 (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KAP)”模型发现医学生对人文素养认知率较为理想,不同年级医学生知晓率不同,并利用交叉分析去研究学校对医学生开展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教育效果与多选题的交叉关系,呈现出显著性。结论 临床医学生人文素质有待提高,培育医学人文素养需贯穿大一至大五的全过程,从而提高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高校现行的大学生综合测评制度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分析高校现行的大学生综合测评制度对大学生个性心理的影响,建议完善该测评制度。方法:根据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获奖学金的次数,将学生分为获奖组、普通组、非获奖组三组,通过16PF测定结果分析,探讨大学生综合测评制度与大学生个性心理的关系,以此来断定高校现行的大学生综合测评制度能否有效的区分优秀学生。结果:高校现行的综合测评制度不能有效区分优秀学生。结论:建议完善大学生综合测评制度,把素质测评分为基础性素质和发展性素质两方面,采用平时考核、自评、互评、师评的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综合测评制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校作为全国第一批次招生、培养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高等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强调护理教育的整体性,即加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之间的联系,使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有利于学生今后专业素质的发展。根据这一培养定位,我们在生理学绪论教学中,引入了护理的概念、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及护理学发展和护理理论等内容,并根据专业特点提出学习要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我国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虽然临床医学专业(Bachelorofmedicineandbachelorofsurgery,MBBS)留学生规模位居来华留学各专业首位,却面临着生源质量下降、课程设置较乱、师资队伍薄弱、管理人员不足等困难。江苏省7所招收MBBS留学生的高校必须加强合作,协同发展,为全省留学生整体教育规模和质量的提升作出贡献,共同打造“学在江苏”MBBS留学生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20.
试论当代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当代大学生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人文素质的贫乏,医学生也概莫能外;然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科学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医学的特殊使命要求医学生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文素质;推动医学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医学生具备高尚、灵活、开放的人文精神。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职业观念。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一要树立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教育思想,二要提高人文学科的地位,三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