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东  邱冰 《重庆医学》2012,41(25):2589-2590,2594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7月至2010年9月该院收治的复发性髌骨脱位13例患者,全部采用关节镜辅助下自体半腱肌腱移植重建MPFL,术前、术后1年按照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3.2年,平均1.7年,均无髌骨再脱位发生及关节活动度受限。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为(73.5±4.7)分,术后1年平均为(94.7±4.5)分,移植前、后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关节镜辅助下MPFL重建,操作简单、微创、髌骨稳定性好,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治疗,评价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8例(20膝)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部分患者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结果 18例(20膝)患者术后全部获得随访,平均为(12.6±4.3)个月。术后均未发现髌骨再次脱位、无髌骨错动或半脱位,髌骨倾斜试验、髌骨外推试验阴性,关节功能评分:Kujala评分由(62.40±6.08)提高为(88.09±5.43);Lysholm评分由(64.16±4.66)提高为(91.28±4.15),P<0.05。结论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能纠正不良的髌骨轨迹,改善患者主观症状,提高膝关节功能。短期临床观察无复发性脱位发生,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但远期疗效需要长期的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单骨道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行改良单骨道技术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加胫骨结节内移治疗。术后观察切口愈合情况,髌骨稳定性,膝关节X片检查测量对比术前、术后髌骨适配角、髌骨倾斜角、外侧髌股角,采用Lysholm和Kujala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33例均获随访,时间8~15个月,平均(12±3.1)月。切口按期愈合,无感染,髌骨稳定,运动能力恢复,33例病例均无髌骨再脱位,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髌骨适配角为(21.8±5.9)°、(-2.5±4.0)°,髌骨倾斜角(24.9±5.8)°、(14.8±4.2)°,外侧髌股角(-6.1±2.3)°、(5.4±1.6)°。Lysholm评分术前、术后分别为(35.10±9.31)分和(89.11±5.21)分,Kujala评分术前、术后分别为(36.26±13.36)分和(90.45±4.5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单骨道双束重建技术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具有操作简单,牢固可靠、并发症少、住院费用低的优点,联合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加胫骨结节内移,可取的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4):346-348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8月因复发性髌骨脱位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0例,其中男6例,女14例;年龄19~34岁,平均(23.6±4.54)岁;右膝15例,左膝5例。19例有明确膝关节外伤史。采用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配合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双束解剖重建、外侧支持带松解的方法治疗,并应用Lysholm和Kujala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5.42)个月(12~30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为(60.05±3.53)分,术后为(92.80±1.7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80,P<0.01)。Kujala主观评分术前为(59.95±3.52)分,术后为(93.35±2.6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75,P<0.01)。所有患者均未再出现脱位情况,髌骨外推及恐惧试验均为阴性。结论:关节镜辅助下行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骨韧带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且具有微创、安全、针对性强、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小切口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创伤性复发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应用自体半腱肌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方式治疗的50例髌骨脱位患者的资料,其中急性脱位18例,复发性脱位32例;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24.1岁,髌骨脱位2~10次,末次髌骨脱位至手术时间为1~142个月,平均43.9个月。手术方法:关节镜探查清除嵌顿于髌股关节中的滑膜观察髌股关节运动轨迹、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程度,在关节镜直视下调整移植肌腱的张力使髌股关节运动轨迹恢复正常。重建术后按计划进行康复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所有重建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5.5个月。重建患者切口术后均无感染、内固定物排斥反应和重建韧带再次断裂。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均得到了有效的恢复,术后髌骨关节对合好未再出现髌骨脱位及半脱位。膝关节伸直位和屈曲30°位髌骨外推试验和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术后1年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恢复正常,能够完全下蹲。重建术后进行12~20个月的随访,Lysholm、Kujala功能评分均显著性优于术前(P0.05)。结论:应用自体半腱肌在膝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是治疗髌骨脱位的有效方法,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缝合锚钉技术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青少年髌股关节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25例青少年髌股关节不稳定患者行双缝合锚钉技术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髌骨侧采 用2枚带线锚钉固定移植物,同时行髌骨侧止点加强缝合,关节镜下调节张力后采用界面挤压螺钉固定移植物于股 骨隧道。术后随访,内容包括患者满意度、髌骨外推恐惧试验、再脱位率、CT评价骨道位置及髌骨倾斜角,采用 Lysholm,Tegner和Kujala评分评价患侧膝关节功能。结果:2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20~40(平均24)个月。髌骨恐惧 试验均为阴性,无1例感染、再脱位及髌骨骨折。CT显示重建骨隧道位置良好,髌骨倾斜角术前为21.6°±2.3°,术后为 10.5°±1.6°;Lysholm评分术前为51.7±5.3,术后为93.8±6.5;Tegner评分术前为4.1±1.1,术后为5.5±0.6;Kujala主观评分术 前为53.5±6.4,术后为94.6±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缝合锚钉技术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 疗青少年髌股关节不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髌骨复发脱位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52例髌骨脱位患者,手术前后采用Kujala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比较髌股关节不稳症状恢复情况,并行髌骨轴位片检查进行术前术后对比。结果 Kujala术前评分(41.2±8.3),与术后评分(85.0±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yshohI术前评分(41.5±6.8)分与术后评分(86.3±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髌股关节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对内侧髌股韧带重建髌骨复发性脱位患者手术前后正确的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及功能康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姜侃  钟广军  孙荣鑫 《北京医学》2011,33(10):825-828
目的探讨单隧道自体股薄肌腱移植内侧髌股韧带(MPFL)重建术治疗复发性髌骨外脱位及半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选择经临床检查确诊的髌骨外脱位及半脱位患者23例(31膝).在膝关节镜监视下行单隧道自体股薄肌腱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的基础上,配合髌外侧支持带切开松解、小切口胫骨结节内移等手术治疗。手术前后均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Lysholm评分。结果随访7~17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增加,无髌骨再脱位发生,恐惧试验为阴性。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72.6+4.5,术后平均92.7±4.1。结论单隧道自体股薄肌腱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髌骨不稳定能有效防止其复发.对维持髌骨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自体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3月在本科收治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19例,手术采用关节镜下外侧副韧带松解,取同侧腘绳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术后正规关节功能锻炼,评估术后关节疼痛、无力、髌骨倾斜实验、恐惧实验等变化,术后关节功能改善采用Lyshom和Kujala膝关节评分及Insall疗效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术前膝关节Lyshom评分为(68.3±1.4)分,术后(95.4±1.8)分;Kujala评分术前(63.2±2.3)分,术后(92.4±2.5)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nsall疗效标准,优良率达94.7%。所有患者术后关节疼痛、无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髌骨倾斜、恐惧实验阴性,关节无再次脱位发生。结论:在把握适应证前提下,关节镜辅助内侧髌骨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是一种不错的手术方法。关节镜下外侧副韧带的松解、术中双股髌骨韧带重建、髌骨端金属锚钉固定、屈膝关节60°位股骨端固定增加了髌骨的稳定性,提高了手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胫骨结节内移垫高截骨联合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8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男3例,女25例),行胫骨结节内移垫高截骨联合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术中先在镜下检查髌骨轨迹,手术前后髌骨CT扫描测量髌股合适角、髌骨倾斜角及髌骨外移率以及Kujala、Lysholm和Tegner运动功能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3月,平均18.5个月,最后随访时膝关节症状得到改善,CT检查髌骨适合角、髌骨倾斜角及髌骨外移率分别由术前的(33.85±4.30)°、(12.23±1.78)°、(47.7±2.61)%降低到(11.58±1.86)°、(8.35±1.52)°、(8.80±1.63)%,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Kujala、Lysholm和Tegner运动功能评分分别由术前的(57.70±2.93)、(56.3±2.53)、(3.40±0.94)分提高到(89.90±2.87)、(91.40±2.06)、(5.20±1.07)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结论:胫骨结节内移垫高截骨联合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能有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改善膝关节的稳定性并避免脱位复发,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行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手术前后通过CT套叠观察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tibial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 distance,TT?TG)变化,采用Kujala和Lysholm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改善情况,并在最终随访时通过体格检查观察膝关节活动度,评估髌骨稳定性,了解术后髌骨脱位是否复发。结果: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个月。术后TT?TG值为(10.24 ± 2.31)mm,与术前(23.15 ± 2.16)mm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Kujala 评分、Lysholm 评分分别为(93.20 ± 5.49)、(93.14 ± 4.3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均未发生髌骨再脱位,髌骨外推试验和髌骨外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术后1年所有患者膝关节屈膝活动度与健侧差值<5°。结论:对于选择性的病例,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可以有效减少复发性髌骨脱位的发生,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关节镜下内侧髌骨韧带(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2013年4月自2015年10月住院治疗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15位(18膝),男性6位(8膝),女性9位(10膝),年龄14-29岁,平均年龄20岁。用自体半腱肌肌腱在关节镜下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髌骨侧缝合铆钉,股骨侧挤压螺钉;术后1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4月,平均14个月,随访内容有恐惧试验、髌骨倾斜角.Lyshomn和Kujala评分。结果恐惧试验均阴性,膝关节稳定性提高,随访期间无发生再脱位,1例在术后10周出现膝关节活动受限,经康复治疗后恢复正常;髌骨倾斜角较术前减小(P0.05),术后Lysholm和Kujala评分较术前提高(P0.05)。结论关节镜下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可有效防止髌骨再脱位,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明显提高膝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关节镜辅助下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13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行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双束解剖重建、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术中移植物全部采用自体游离半腱肌肌腱,髌骨侧采用改良双骨道法,移植物经皮微创穿过髌骨双骨道,关节镜下动态调节张力后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于股骨骨道。随访内容包括主观感受、髌骨外推恐惧试验、再脱位率、CT评价骨道位置及髌骨倾斜角,采用Lysholm和Kujala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有12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4~60(平均36)个月。患者对治疗均满意,无再脱位,髌骨外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2例患者膝过度活动后有酸痛不适,2例患者膝屈曲较健侧减少10°。CT显示重建韧带骨道位置良好,髌骨倾斜角术前为20.52°±1.48°,术后为13.52°±1.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8,P<0.05)。Kujala主观评分术前为55.20±4.51,术后为93.80±3.8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38,P<0.05),Lysholm评分术前为56.68±5.52,术后为93.08±4.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82,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行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骨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同种异体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骨骺未闭的青少年髌股关节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共收治骨骺未闭的青少年髌股关节不稳定38例61膝。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同种异体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手术。术前术后对患者行ICDK评分及Lysholm评分,并拍摄髌骨轴位片,测量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骨倾斜角、髌骨移位距离、髌骨外移距离及Q角。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无骨骺损伤。成功随访共33例52膝,随方时间8~26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患者髌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无一例复发脱位。末次随访时拍摄髌骨轴位片,测量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骨倾斜角、髌骨移位距离、髌骨外移距离分别为:(-4.4±3.1)°、(10.2±2.4)°、(4.7±1.9)°,(2.2±1.3)mm、(3.7±1.8)mm,测量Q角为(8.9±4.7)°,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ICDK评分及Lysholm评分分别为:(95.1 ±5.1)和(91.1±5.3),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同种异体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骨骺未闭的青少年髌股关节不稳定创伤小,方法 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侧髌股韧带(MPFL)重建联合胫骨结节移位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复发性髌骨脱位19例(22膝),男6例,女13例(16膝),年龄17-31岁,平均21.4岁,手术均采用MPFL重建联合胫骨结节移位,手术前后应用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及影像学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随访6-18月(平均8.5月),19例患者术后髌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随访期间无骨折及髌骨再脱位发生,髌骨轴位X线片和CT示髌股解剖关系恢复正常。术后末次Lysholm评分及Kujala评分分别为93.91±5.14和92.45±7.32,末次随访时髌股适合角、髌骨外移率及髌骨倾斜角分别为(5.68±2.14)°、(4.21±1.34)°和(5.57±2.51)°,与术前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PFL重建联合胫骨结节移位术能缓解症状,恢复膝关节功能,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髌骨外侧广泛松解胫骨结节移位髌股内侧韧带重建三联手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的可行性及近期的疗效。方法对自我院2015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18例经临床检查确诊为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例,女10例,年龄18~37岁,平均的年龄23.85岁,采用髌骨外侧广泛松解胫骨结节移位髌股内侧韧带重建为主的新三联手术。手术前后对患者的膝关节的功能行Lysholm、Kujala评分。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配对设计资料t检验,P0.05为差别有显著性。结果所有病人获得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8个月),无髌骨再脱位的发生,恐惧测验均为阴性。末次随访膝关节髌股关节疼痛2膝,膝关节肌力减退4膝,关节僵硬2膝, 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55.15±5.008),术后末次随访平均(85.15±3.468),Kujala评分术前平均(50.55±7.444),术后末次随访平均81.55±3.069)。术前CT示TT-TG值为(29.875±2.6115)mm,术后CT示TT-TG值为(12.135±2.3504)mm,统计学软件分析P值0.05,差别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髌骨外侧广泛松解胫骨结节移位髌股内侧韧带重建三联手术为主的综合手术方法医治习惯性髌骨脱位近期临床效果肯定,可有效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防止髌骨脱位的复发。  相似文献   

17.
岳丽君   《中国医学工程》2012,(2):126-12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髌骨脱位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74例髌骨脱位患者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术后采取循序渐进的股四头肌肌力和膝关节活动度训练。结果全部病例术后未发生膝关节屈伸受限和髌骨脱位。结论围术期护理和康复指导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功能锻炼,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Fulkerson截骨和内侧髌股韧带(MPFL)重建术综合手术治疗对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总结围术期的治疗体会.方法 选取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45例(47膝),均在关节镜辅助下行三联手术治疗,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测量髌股合适角(CA)、髌骨倾斜角(PTA)及胫骨结节-滑车间距(Tr-TG),采用Kujala 髌股关节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IKDC)评分来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 40例患者(42膝)获得随访,所有患者症状均缓解,术后均未发生髌骨再脱位.手术后CA、PTA及TT-TG分别由(21.61 ±9.55)°、(24.15±6.10)°、(24.14±1.64)mm降低到(6.84±2.37)°、(15.3 ±3.10)°、(13.10±2.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Kujala、Lysholm和IKDC评分分别由术前的(49.03±12.59)分、(54.88±10.29)分、(51.20±9.76)分提高到(91.13±4.32)分、(88.75±4.19)分、(88.10±3.8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三联手术能有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可缓解患者症状、恢复膝关节功能,并可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半腱肌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04年6月~2010年6月,采用半腱肌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8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术后关节活动恢复正常,髌骨脱位未再复发.轴位X片示:髌股关节解剖关系恢复正常,Lysholm评分平均91.5分.结论半腱肌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操作简便,疗效显著,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提供了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带线锚钉双固定系统修复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5例急性髌骨脱位的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和MPFL带线锚钉紧缩缝合修复术。术后进行随访以观察患者术后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和髌骨外移度。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8.3个月;无髌骨再次脱位或半脱位,术后6个月患者完全恢复正常活动,患膝关节Lysholm及IKDC评分均高于术前(P0.01),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和髌骨外移度等客观指标均较术前明显纠正(P0.01)。结论:关节镜辅助下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和MPFL带线锚钉紧缩缝合修复术治疗急性髌骨脱位可避免取自体肌腱,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