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心律失常再发生率,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对循证护理在此期间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9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后,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再次发生的概率、住院治疗的时间以及对相关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要高于观察组的患者,住院时长要高于观察组的患者,对相关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要低于观察组的患者,其之间的数据差异有效。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更好的增加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对相关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所以,可以将循证护理的措施应用在心脏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行循证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分析比较2组心律失常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心律失常率(6.06%)显著低于对照组(24.24%),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临床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律失常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并发心律失常.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包括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给予患者心理、饮食、用药依从性干预、家庭支持及出院指导等.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且GQOLI-74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对并发心律失常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可获得更加理想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许昌龙耀医院收治的12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结果研究组卧床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141-14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行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评定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基础护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给予行循证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休息时间、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卧床休息时间(2.95±0.75)d、住院时间(11.08±1.04)d,短于对照组(3.55±0.60)d、(13.02±2.10)d,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t=3.4215、4.5343,P0.05);实验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6.7%,少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总满意率为93.3%,显著优于对照组73.3%,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χ2=4.3200,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6例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实施分组,平均分成常规组和循证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循证组患者加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结果循证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循证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卧床时间更短,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硬币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统计比较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加快患者康复,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可取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自我效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接受常规护理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为对照组,并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接受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患者的自我效能,并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情况。结果护理2周后,观察组患者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事件、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老年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8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再发率为12.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29%(P<0.05);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治疗时间、治疗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循证护理可促进患者心功能得到更显著改善,降低心律失常再发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抽取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系统循证护理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心功能分级。结果采用循证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其临床护理效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94例,按施行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循证组(对照组基础上施行循证护理),后组间对比其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循证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91.49%显著高于对照组76.59%,P0.05。结论施行循证护理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生活质量、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度,促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保守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04月至2018年08月我院接诊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抽签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1例。研究组保守治疗期间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就诊(服药、检查)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保守治疗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提高就诊依从率,规避安全事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此次研究中的7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6年5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患者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两组患者护理模式分别选择循证护理及基础护理,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心功能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住院用时少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经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可改善患者心功能,缩短住院用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医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78例,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卧床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I级及心功能II级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西华县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可以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以减少患者并发症.方法 根据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疾病特点,找出护理过程中的循证问题方法.制订出适合的护理计划.结果 60例患者治愈35例、明显好转27例、1例转上级医院,抢救有效率100%.出院满意度调查满意度为100%.结论 将循证护理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中,减少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并发症,提高了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不如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取有效的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可使得患者的住院时间得到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得到减少,患者治愈率得到提高,生存质量得到改善,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