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西华县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可以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期间住院就治的90例符合WHO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指导临床护理的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平均卧床及住院时间、平均医疗费用、心功能分级、心律失常发生率、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等。结果:循证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08±1.05)d、平均卧床时间为(2.98±0.76)d,平均住院费用为(5175.85±613.4)d,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观察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12.22%)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健康知识达标率(95.56%)和患者满意度(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在给予循证护理后能够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心功能、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心律失常再发生率,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入院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再次发生心动过快、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06±3.12)d,明显低于对照组(13.12±3.26)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出现3(5.17%)例心动过速,对照组患者中出现7例心动过速,3例严重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为17.2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促进病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肯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和治疗后心律失常病症的发生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0.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4.0%,对照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60.0%,观察组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效的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治疗的安全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行循证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分析比较2组心律失常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心律失常率(6.06%)显著低于对照组(24.24%),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临床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律失常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7.
王英华 《当代医学》2016,(32):117-118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梗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急性心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予以循证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分析比较2组的抢救成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7.7%,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8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4.7%和20.9%,住院时间分别为(3.2±0.5)d和(7.5±1.4)d,2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7%和8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梗患者中采用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自我效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接受常规护理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为对照组,并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接受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患者的自我效能,并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情况。结果护理2周后,观察组患者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事件、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之间收治的87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45例和参照组42例,参照组执行一般护理流程;实验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心律失常再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72例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心律失常再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结果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明显更高,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满意度,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护理,对照组行常规AMI护理,实验组行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率和满意率。结果:行预见性护理的实验组患者康复率为94.1%,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行预见性护理的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1.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救治,可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患者康复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整体护理与护理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整体护理1.1整体是理念整体护理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管理实践中。整体护理的核心是护理程序,现代护理科学强调执行护理程序。整体护理的开展,对于促进我国护理思维模式转变,增强护理工作独立性,通过科学的工作方法,有效地解决护理对象健康问题,使护理质量取得实质性提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2临床整体是程序整体体护理程序是一个持续、循环、动态的过程,包括5个步骤: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具体为:评估———获取病人健康问题的基础资料,通过…  相似文献   

12.
钱学贞  卢艳君 《海南医学》2013,24(13):2024-202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普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86例普外科拟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疼痛情况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Spitzer评分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pitzer评分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普外科手术患者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就如何作好护理实验教学工作,从护理实验课程内容和方法改革;实验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丰富教学方法,满足学生需求3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变化,新的护理模式应运而生。21世纪的护士从护理理念、工作方法、服务方向、服务范围上均将发生重大变革。护士角色不只是单纯照顾者。而是组织管理者、教育咨询者、病人利益保护者、工作协调者、科学研究者、健康示范者、改革创业者等多重角色。这对21世纪的护理教育是一个新的挑战。介绍近几年高等护理职业教育中注重学生多元化能力培养,以适应21世纪护士角色的转换需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性化护理"的护理理念进行了探讨,旨在通过人文思想及精神的传递,完成教育的根本目的"成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整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救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急诊患者9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运用整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与护理效果.结果 经护理,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5.8%,对照组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需要急救的患者,采用整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救护理质量、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常规急救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整体护理模式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为指导.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全方位护理的目前较为先进的护理工作模式。它不仅能促使护理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有力于提高护理质量和稳定护理队伍,使病人在心理、躯体和生活护理各方面都有很好的受益,而且能更好地改善医、护、息关系,能更有力地推动我国护理教育和护理事业向前发展。在这种新的护理模式下,护士的工作已由较为简单的“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护理本科生对循证护理的认知现状,并提出对策。方法对150名护理本科生采用自行设计的循证护理认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对循证护理的有关知识不甚了解。结论教育者应采用转变教育观念,开设循证护理相关课程或讲座,将循证护理应用于临床各科护理的教学中等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循证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提高护理质量的改进方法.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基础护理标准,组织落实,进行信息反馈.结果增强了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抓好基础护理工作,促进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情志护理在中医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临床病例观察及研究,进行客观分析,找出其中关系。结果 情志护理对患者病情的痊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结论 情志护理在中医护理中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