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申艳 《家庭医学》2007,(2):28-29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很多人就医时能有条不紊、实事求是地陈述清楚病史,确切地告诉医生你感觉如何.这样会很快让医生了解你的身体状况.及时做出准确的诊断.拿出对症治疗的办法。但在临床上.我们也能遇到一些患者.就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影响了医生的诊治。归纳起来.患者就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坏习惯,主要原因在于患者滥用了自己的选择权.盲目扩大了就医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2.
当一个人患了疾病到医院就医时,总是和医生产生一样的想法,这就是要及时把自己的病治好。然而在实际就诊过程中,心理上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些不合适的想法。那么患者就医时应避免的心理误区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3.
王俭 《家庭健康》2011,(22):14-15
你会看病吗?也许你认为这根本就不是个问题,但从医生角度来看,这还真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问题.毫不夸张地说,不懂看病诀窍已成为“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家都知道,整个看病过程包括“自觉、诊断、治疗”三个阶段,在此着重给大家讲一下前两个阶段就医的要诀,以期在就医过程中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妇幼专科医院患者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设计问卷对300例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该问卷有较高的信度(α=0.89)和效度;问卷回收率高(97.3%);患者就医前最重视的是医护人员经验和服务态度,就医中对治疗结果和诊疗水平期望值最高,对医生收受红包和就近就医的满意度超过期望值.结论 该问卷能较好地对患...  相似文献   

5.
因为工作原因,经常需要采访医生。大医院经常人满为患,医生们总是忙忙碌碌,没有太多时间接受记者的采访。于是,跟随医生出诊,见到各种真实就医案例。曾多次采访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李发成主任,他用心做事、真诚对待患者的态度,让很多人记住了他。通过下面的故事,能让你更好地认识一位医德高尚的专家。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模型研究在线就医从意愿到行为的影响因素, 为提高患者对互联网医疗服务利用情况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1年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自建互联网医疗平台上66 270人次患者数据, 对就医时间、就医地点、医生活跃度、医生职称、医生年龄、医生性别、就诊疾病类型等指标进行χ2检验和无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 明确不同指标对在线就医从意愿到行为的影响。结果 66 270人次有在线就医意愿者, 实现在线诊疗39 996人次, 占60.35%。互联网医疗能够有限度突破时空限制, 促进在线就医从意愿转向行为;医生职称对患者在线就医从意愿转向行为具有非线性影响;医生活跃度会显著促进在线就医从意愿转向行为;女医生、中青年医生促进了在线就医从意愿转向行为。不同类型疾病对在线就医从意愿转向行为具有不同影响力。结论对于患者在线就医从意愿转向行为, 患者的使能资源具有促进性影响, 需要因素具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医务科是医院重要的职能部门,在医疗管理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医院医疗、行政等方面的管理者与执行者。作为医务科的一员,身系这一重要职责,更需要了解医务科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更好地帮助医生适应除了对患者负责的角色外,还应适应医生作为医院的组成必不可少的行政职责,协调各个部门共同为医院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定期组织医生培训,让医生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岗位,加强理论与业务学习,更好地服务患者。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的探索,了解医务科的重要性,更好地执行医务部门的任务,加强医患沟通,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患者就医满意率,为医院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2017年6月天津家庭医生服务正式实施,居民可以选择与附近的医疗机构签约,签约医生将为签约人提供连续的、持续便捷的服务。家庭医生不仅方便了患者就医询诊,而且对于行动困难的患者采取上门就医服务,学习国外医生对患者一对一模式看诊,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的前提下,能对患者的病史追踪治疗,更好地掌握患者情况,免去了重复了解病情的过程,避免了由于描述不清而造成的误诊,家庭医生制度对社区居民家庭健康起到了保障作用,意义深远。实现了社区内人群的全覆盖,充分利用了医疗资源,为民众健康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有一位82岁的患者,让丘勇超医生印象深刻. 老先生退休前是大学教师,虽白发苍苍,却也精神矍铄.拄着拐杖,气质甚好. 一进诊室,他就坦言,自己性致冷淡,"不行了". 丘勇超医生开玩笑说:"您看您这个年纪了,那也很正常,您真的有这么强烈的需求,要来就医吗?" 谁知道,老先生很生气,义正词严地反驳:"你不能剥夺我老人家的'性福'!"  相似文献   

10.
门诊医生工作站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诊医生工作站能有效改变门诊就医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介绍了门诊医生工作站的工作流程,分析了其在运行工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并对门诊医生工作站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荣梅  戚珍秀 《职业与健康》2005,21(7):1064-1065
口腔门诊患者流动性大,病情各异,各种急、慢性感染性患者均在一般患者中间同时就医.在口腔疾患的诊疗过程中,口腔医生的手及器械可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和病菌等,极易造成病原体感染和传播.  相似文献   

12.
吃错药可怕,但是,看错医生更可怕.有些患者就医时,只奔着那些被光环围绕的名医,而对低年资或者不够出名的医生不屑一顾.实际上,再有名的医生也是在本领域和本学科有所造诣,而对外学科就并不一定是王牌了.只有找对医生,才是看病就医的正解.  相似文献   

13.
患者就医意向与社区卫生服务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文章对门诊患者就医意向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45.2%的患者一般大医院就医,21.7%的患者选择中小医院就医,46.6%的患者选择副教授以上的医生,在选择医院或医生时,首要考虑因素均是医疗技术水平,调查结果提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社会医务人员,才能更好地引导群众建立的就医行为,使社卫生服务真正7被区居民所接受。  相似文献   

14.
幽默天地     
《保健医苑》2007,(12):56
<正>不能嚼铁医生对就医的老妇人说:"你的身体很虚弱,要多吃含铁质的东西。"老妇:"我已经没有牙齿了,稍微硬一些的东西也吃  相似文献   

15.
正如今就医难的现象早已是众所周知,每一次的就医都需长时间的排队挂号等待,想挂上一个专家号更是千辛万苦提前预约且价格不菲。而门诊就诊过程中,患者与医生交流的时间往往就短短几分钟,如何把握好这几分钟对于诊疗至关重要。掌握一些就诊技巧,既可减少排队挂号的次数,节约时间、金钱,还能及时有效的诊治疾病。  相似文献   

16.
2009年第4期话题:就医需要技巧吗?——大多数读者都有自己或陪同他人去医院就医的经历。就医的过程就是与医生、与医院打交道的过程,实践证明:只有双方,尤其是就医者做好了准备,才能使医患之间通力合作。因此,诊病、治病不仅仅是医生的事情,患者的配合也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就医需要技巧吗?需要学会和掌握哪些技巧呢?(截稿时间:2009年1月15日) 2009年第6期话题:我与亚健康——亚健康的概念及现象,已经逐步被老百姓接受和认识。所谓亚健康就是介乎身心健康与疾病缠身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虽然身体还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但总是感觉不舒服,工  相似文献   

17.
尊重患者权利 重视告知与沟通 化解医患纠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患者在看病就医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医患纠纷已经成为医疗机构日常医务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医患纠纷的发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在医疗活动过程中患者的相应权利未予以保障或受到侵犯而引起的,因此作为医生在对患者诊治过程中如能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相应权利,那么医患纠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以化解和遏制。  相似文献   

18.
王骏 《家庭健康》2009,(7):57-57
一位患者因腿痛而就医,骨科医生建议他作相关的影像学检查,以明确病因。可当他来到医学影像科时医生却给他拍腰椎正侧位平片、腰椎CT扫描。他顿时就火了,“这不是在骗我的钱吗?”并振振有词地说:“拍错了,我腿痛,你怎么给我拍起腰的X线片了?”还嚷嚷着要投诉医生。“这是诊疗所需。你想想,如果头痛拍头,脚痛拍脚,  相似文献   

19.
一位患者因腿痛前来就医,可当他来到医学影像科时大夫却给他拍腰椎正侧位平片、腰椎CT扫描,他的火顿时就上来了,“这不是在坑我的钱么?我是腿痛,你怎么给我拍起腰来了!”还要告医生拍错了。其实不然,这才是作为医生的水平所在。你想想看,如果头痛拍头、脚疼拍脚,这样的医生  相似文献   

20.
不少人到医院就诊时,把自己完全“交给”了医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以致有时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其实,作为患者,不仅应该向医生详细讲述病史,积极配合医生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而且在医生为你开出处方前,应主动告诉医生以下情况,使医生能根据您的具体情况更合理地开出处方。[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