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总结68例肺性脑病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及护理方法。方法:对68例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本组除12例因其他并发症死亡外,其余56例均好转出院。结论:对肺性脑病早期症状的观察与护理,可早期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肝性脑病患者的病情观察,根据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实施。方法对30例肝性脑病患者实行严密的观察和细致的护理。结果 30例肝性脑病患者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25例抢救成功,症状改善,好转出院。结论对肝性脑病患者若能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及时去除诱因,进行正确恰当的护理,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肝性脑病,是肝功能衰竭的终末表现,可分急性和慢性.慢性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数有明确的诱因.在肝性脑病前常出现先兆症状,若能早期发现、诊断,及时处理,预后较好.现将肝性脑病早期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贺腊慧  吕婧 《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3):114-115
目的:探讨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护理中的早期干预措施,旨在提高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救治护理水平,提高治愈好转率.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了57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护理,通过详细了解病史,严密观察,准确判断并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去除诱因,预见性采取措施避免其他诱因,同时做好饮食护理、重症护理和消毒隔离等.结果:通过详细了解病史、严密观察病情供临床准确判断并尽快去除和避免诱因,提高了临床治愈好转率.结论: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护理中应细心观察,准确判断并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是提高肝性脑病治愈好转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由暴发性肝炎所致的肝昏迷(亦称肝性脑病),在临床上是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危险、病死率高.因此,对肝昏迷病人密切观察,早期发现昏迷前驱症状,以及在昏迷期的精心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肝昏迷病人的治疗和预后.现浅谈对肝昏迷病人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6.
肺与大肠、脾与胃相表里的两经、脑、腹部分别对应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图中的四兑金、六艮土、九乾督脉和一坤任脉,文章在总结以往几项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从胰性脑病之源起、命名由来与流行病学分析,基于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图分析胰性脑病之发病机理,探讨胰性脑病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拓展胰性脑病之治疗思路与疗效判定等四个方面,浅谈基于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图拓展胰性脑病治疗思路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胰腺炎性脑病亦称胰性脑病或酶性脑病 ,是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病发病机制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胰腺自身消化和多种胰酶外溢导致大量活化胰酶进入血液循环 ,其中磷酯酶A可以将卵磷脂转变为溶血磷脂 ,后者对细胞毒性极大 ,并有强烈的嗜神经性 ,可损害血脑屏障 ,引起脑血管和脑实质病变 ,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急性胰腺炎可分为①水肿型 :主要表现为上腹部或左上腹阵发性绞痛 ,伴恶心、呕吐及腹胀 ;②坏死型 :表现为剧烈上腹痛 ,呈撕裂性或刀割样疼痛乃至有濒死感 ,可因此发生休克。后者除上述症状外还可发生神经精神症状 ,提…  相似文献   

8.
胰性脑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胰性脑病(Pancreatic Encephalopathy,PE)亦称酶性脑病,是重症胰腺炎患者出现的一系列神经精神障碍症候群,临床表现为头痛、定向力障碍、意识模糊、反应迟钝、谵妄等症状称为胰性脑病。由于本病在胰腺炎患者中发生率低,而死亡率高,因而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我院自1988~1998年共收治重症胰腺炎患者51例,其中6例并发胰性脑病,现将诊治情况进行分析。1一般资料 本组男4例,女2例,男:女=2:1,年龄32~65岁,平均45岁,其中胆源性4例,酗酒2例。6例均为重症胰腺炎,腹穿均有血性腹水。WBC(13.1~…  相似文献   

9.
姚莉  李春婷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718-1719
重症急性胰腺炎总死亡率为30%左右,而胰性脑病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并发症之一[1],死亡率极高.胰性脑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已成为制约重症急性胰腺炎治愈率提高的因素之一.笔者偶见1例,经中医清热通腑法治疗,疗效满意.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肝性脑病(HE)是一组在进展性肝病基础上出现危及生命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其2/3见于病毒性肝炎。肝性脑病的早期症状如能及时治疗可明显提高其存活率,我们对23例慢性HE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满意。现就其体会分述如下。 1 密切观察与早期诊断多年来,临床医生一般将肝昏迷视为肝性脑病,其实相当多的肝性脑病患者并无昏迷,故可认为肝昏迷仅是肝性脑病发展的一个危笃阶段或一个类型。广义的肝性脑病还包括昏迷前期、前驱期乃至症状表现隐匿的亚临床型。这个概念的提出对提高HE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于慢阻肺病人多有肺通气功能减退,且多为老年人,因此,少量气胸也可致其临床症状明显加重,发生呼吸衰竭,危厦生命,故即使少量气胸也应积极处理,予胸腔闭式引流。本组20例均予早期胸腔闭式引流术,好转19例,仅1例因肺心脑病、年龄大、抢救无效死亡,因此。千期诊断、积极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产褥期是指胎盘娩出至产妇除乳腺外全身各器官恢复至非孕期状态的一段时间期一般为六周[1].此期妇女生理及心理方面变化很大,抗病能力差很容易引起躯体和精神方面的不适,甚至疾病.精神病是由于内外各种治病因素作用与机体,导致人脑功能障碍,使人脑功能的完整性和个体对外界环境的统一性遭受迫破坏.其临床特征是精神活动的紊乱,表现在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异常或削弱,以致不能维持正常生活[2].  相似文献   

13.
卵巢囊肿又称非真性囊肿,在女性中的发病率很高,但多数不引起临床症状,只有部分引起临床症状,囊肿过大.由于外力作用扭转蒂扭转,引发突发的下腹部一侧剧烈疼痛,成痉挛性绞痛,伴恶心、呕吐、甚至休克,是外科急腹症之一.但少数特殊病例由于位置或合并其他疾病,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为临床治疗带来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23例颅内迟发血肿的CT表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重视.方法:23例头部外伤患者均行多次CT扫描.结果:23例外伤患者首次CT均未发现明显血肿,隔时症状加重,恶心呕吐,病情恶化,CT复查发现有脑血肿存在,10例中线结构偏移,出现脑疝.结论:外伤病人首次CT扫描没有发现脑血肿,对症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症状加重者应立即CT扫描,以便及时明确诊断,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如何针对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经头颅CT、MRI证实为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的28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16例进行开颅手术归为治疗组,其中9例去骨瓣减压,4例内减压,3例开颅清除血肿减压,其余12例均进行保守治疗为对照组,进行脱水、扩张脑血管、营养脑细胞、抗凝,使用钙离子拮抗剂以及低分子右旋糖苷等综合治疗.结果:根据GOS判断预后标准,开颅手术的16例中有8例症状完全消失,5例CT检查有明显改善,2例患者症状无改善,1例死亡.采用综合保守治疗的12例患者中,2例通过头颅CT检查有所改善;6例检查无改善症状(包括2例进入昏迷偏瘫状况);1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无人治愈.结论:及早对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作出正确的诊断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的治愈率,同时早期预防也是重要的保证生存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消化性溃疡可见于小儿时期任何年龄,新生儿时期亦可发病,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高,以学龄前儿童多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采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方案前后患儿疗效的验证和比较.方法:通过对临床神经症状恢复时间、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和临床分度与预后的关系来判断疗效.结果:采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方案后较采用前预后不良率明显降低.结论:此方案尤其适用于中、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  相似文献   

18.
浅论隐症的证候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萌  杨毅玲 《河南中医》2006,26(12):6-8
隐症又称潜症、潜隐症,指机体已发生病理性改变,但“无症可辨”的一类病证或状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潜伏期、发病前期,包括亚健康状态。研究隐症,可补充四诊内容,提高疾病的早期发现率;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将中医诊断发展到微观水平,丰富了中医理论中对于疾病实质的认识。临床可分为虚、实两证进行治疗。其实证,即机体功能增强,或单一脏腑功能增强,或整体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2009年1月-2010年1月共收治晚期肿瘤患者19例,其中胃癌10例,肺癌6例,肝癌3例,这些患者均已被确诊为晚期肿瘤.我们是一所二级乙等医院,这些患者在我区住院的目的主要是对症治疗,改善不适症状,并利用我们现有的医疗条件,减轻其痛苦.通过对这19例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我们将提高生活质量上的护理措施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各种原因所致的昏迷中,低血糖引起的昏迷临床并不少见,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大致分为自主神经表现或脑部症状表现,或两种并存。常见的病因有胰岛细胞瘤、肝病、垂体前叶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糖原积累病及新生儿原发性低血糖、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应用过量。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高糖激素,调节功能降低;肝肾功能的减退;平时服用药物与磺脲药物发生作用;及老年人发生低血糖反应时,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体征不明显则更易发生低血糖昏迷。鉴于低血糖昏迷是内科急症之一,当冀妇过6~12h可引缸脑细胞不可话桶窑.奠董引起死亡.因此对低血糖昏迷应力求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