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术中超声在脑血管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术中超声观察不同颅内血管性病变的显示情况,探讨术中超声实时定位病灶、指导手术切除的价值.方法 对204例颅内血管性疾病患者行术中超声检查,对动静脉畸形患者寻找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对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剪开硬脑膜切除病变前(术前)、经大脑皮层造瘘到达病灶时(术中)以及病灶切除术后(术后)均行术中导航及术中超声检查,并比较二者定位的准确性.结果 ①术中超声对颅内血管性疾病的显示率为98%,其中对颅内动静脉畸形和海绵状血管瘤的显示率均为100%,动脉瘤的显示率为81%,血管母细胞瘤的显示率为91%.②术中超声对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显示率为71%.③术中超声与术中导航在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前定位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对95%,P=0.244).术中超声在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术后定位的准确率明显高于术中导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对74%,x2=19.513,P<0.0001,100%对68%,x2=24.973,P<0.0001).结论 术中超声对颅内血管性疾病具有较高的显示率,并可准确定位病变,指导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损伤,提高手术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78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SAP患者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年龄、有无糖尿病史、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否气管切开及呼吸机治疗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SAP预后不良与GCS评分<8分、年龄≥65岁及气管切开有关.结论:GCS评分<8分、年龄≥65岁是SAP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气管切开对意识障碍伴呼吸功能不全的SAP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髓血管母细胞瘤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延髓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观察和护理的重点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突发呼吸骤停者2例,行气管切开者29例,球麻痹者15例,呼吸机辅助呼吸者5例,肺部感染者4例。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治愈23例,好转8例,2例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积极有效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对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确保手术治疗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发病率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64例机械通气患者于拔管后48 h内进行电视X透视吞咽功能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多个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病率为67.2%.单因素分析显示,吞咽障碍组患者的年龄、带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气管切开均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两组中仅年龄> 65岁,气管切开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病率较高,年龄>65岁、气管切开是拔管后吞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工气道方式的选择以及气管切开的时机对并发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的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1月至2012年6月间转入中心ICU需机械通气的确诊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比较仅行气管插管组和气管切开组在初始状况、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的不同.并将气管切开组分为早期(<2周)和延迟(>2周)气管切开组,比较两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剔除死亡病例后,仅行气管插管组的APACH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均低于气管切开组(均P<0.05).而早期气管切开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均<延迟气管切开组(P=0.04、0.03),APACHⅡ评分及ICU停留时间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首选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发病急性期行气管插管.若自主呼吸及咳痰能力短期内不能恢复,建议早期行气管切开,时机可考虑2周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卒中恢复期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7月本院神经康复科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122例,对其感染原因从临床护理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反复肺部感染与吞咽障碍、急性期气管切开相关(P<0.05);双侧肺部感染与吞咽障碍、急性期气管切开及年龄相关(P<0.05).结论 肺部感染依次与吞咽障碍、急性期气管切开、年龄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重症肌无力是在治疗过程中常由于多种因素如手术、放疗、感染等诱发肌无力危象 ,导致呼吸肌无力不能维持正常呼吸功能。术后多次出现肌无力危象者 ,临床并不多见 ,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及护理 ,很可能危及生命。因此 ,密切观察病情及加强护理是保证治疗和抢救成功的关键[1 ] 。现就我科收治的 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多次再发肌无力危象的护理过程 ,总结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40岁 ,因重症肌无力收入院 ,诊为恶性胸腺瘤。入院后经术前准备 ,行胸腺瘤切除术。术后第 3天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应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对158例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24h内进行吞咽评估,并根据有无吞咽障碍将患者分为两组,有吞咽障碍的为观察组,无吞咽障碍的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多个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病率为55.1%,单因素分析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带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气管切开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气管切开、带管时间>72h是拔管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结论 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病率较高,而患者的年龄、气管切开及带管时间>72h与拔管后吞咽障碍密切相关,提示对该类患者应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底、舌根和咽侧壁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发生在口底、舌根和咽侧壁动静脉畸形9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管内途径结合局部穿刺联合栓塞。术前完善检查,重点观察呼吸情况,落实气管切开的准备工作,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尤其是造影剂反应、栓塞反应和术区的肿胀情况。术后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结果:9例患者均治疗效果显著。9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6例出现血红蛋白尿,2例术后病灶部位发生出血,1例发生局部组织发黑坏死;5例术前行预防性气管切开,4例术后带管观察;1例未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术后拔除鼻插管后出现窒息再次行床边紧急气管切开。结论:口底、舌根和咽侧壁动静脉畸形发生率极低,手术前后及时观察呼吸、术区肿胀、出血情况做好气管切开的各项准备、落实有效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对口底、舌根和咽侧壁动静脉介入治疗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喉癌病人行不做气管切开的喉部分切除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喉癌病人行不做气管切开的喉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例病人术后第2天出现呼吸困难而行气管切开,其余病人术后呼吸功能良好;术后随访2个月至2.5年,死亡1例.[结论]加强喉癌病人行不做气管切开的喉部分切除术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60岁以上未手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生存数据,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60岁以上未手术的晚期NSCLC患者296例,按年龄分4组,分别为60~64岁组(n=66)、65~69岁组(n=93),70~74岁组(n=89)及75岁以上组n=48,分析4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96例患者中,73.0%为男性患者,50.3%病理类型为腺癌.中位生存期为13.2个月,患者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3.0%、22.0%、4.0%,4组患者的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PS评分等因素在4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合并慢性疾病及是否化疗在4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偏相关控制分析表明,是否合并慢性疾病与年龄之间(r1=0.1916,P<0.01)、是否化疗与年龄之间(,=-0.2550,P<0.01)、是否接受化疗与是否合并慢性疾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3=-0.2003,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化疗前PS评分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男性、病理分期为Ⅳ期、PS评分≥2分者的预后较差,而腺癌患者预后较好.结论:性别、临床分期、PS评分及组织学类型是影响60岁以上未手术晚期NSCL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正>延髓位于脑干的最下部分,是呼吸、循环中枢所在[1]。延髓肿瘤术后并发症多,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呼吸肌无力导致呼吸功能障碍。脊柱侧弯畸形患者存在胸廓变形,肺组织移位受压,肺容积变小,致使肺顺应性下降。早期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功能障碍常用的治疗手段,也有助于避免误吸、窒息情况的发生[2]。但延髓肿瘤术后患者往往呼吸治疗时间长,因并发肺部感染及其他因素易导致呼吸机依赖(DVWR),并发脊柱侧弯会降低患者肺部气体交换功能,增加撤机难度。  相似文献   

13.
术中电生理监测下显微切除延髓实体性血管母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宏涛  惠旭辉  鞠延  方媛  游潮 《华西医学》2010,(6):1039-1041
目的探讨显微切除延髓实体性血管母细胞瘤术中电生理监测的意义。方法 2007年7月2009年8月,在电生理监测下显微切除13例延髓实体性血管母细胞瘤,观察切除程度、死亡率及术后脑干功能,并对电生理监测下的手术技巧进行讨论总结。结果完全切除13例延髓实体性血管母细胞瘤,术后因呼吸功能衰竭死亡1例,6个月脑干机能状态较术前保持或改进10例。结论延髓实体性血管母细胞瘤切除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部分喉切除术治疗喉痛 ,应以既能根除肿瘤又可保存喉功能为目的。喉功能保存的效果 ,术后短期内既可判断 ;而肿瘤根治的效果需要术后长期随访。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2 0例患者中 ,男 1 8例 ,女 2例 ,年龄 5 0~ 6 5岁 ,平均 6 0岁 ,左侧病变 1 3例 ,右侧病变 7例。1 .2 手术方法采用全身麻醉。先在局麻下行低位气管切开 ,经气管切开口作管内插管 ,插管后改为全麻。患者取仰卧位 ,作正中垂直切口 ,上起舌骨上水平 ,下至第一气管环水平 (不与气管切开创口相通 ) ,切开甲状软骨外膜 ,在甲状软骨下缘正中切开环甲膜 ,吸尽分泌物后用小拉…  相似文献   

15.
任毅  高小平  梁辉 《临床荟萃》2012,27(20):1757-1758,1761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颅内动脉瘤患者21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不同Hunt-Hess分级、性别、年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共有195例患者栓塞成功,成功率为92.0%.完全闭塞171例(87.7%),闭塞程度达95%以上者15例(7.7%),闭塞90%~95%者9例(4.6%).Hunt-Hess分级Ⅲ~Ⅳ级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2%,显著高于0~Ⅱ级患者的13.0%(P<0.05).年龄≥60岁患者术后并发症为39.3%,显著高于年龄<60岁患者的17.9%(P<0.05).Hunt-Hess分级Ⅲ~Ⅳ级患者预后差的比例为16.2%,显著高于0~Ⅱ级患者的4.3%(P<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良好的效果,高龄患者及危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6.
下颌骨的肿瘤、外伤、炎症可造成部分及全下颌骨缺损 ,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形及功能。近年来 ,我科采用血管化髂骨肌皮骨瓣游离即刻修复下颌骨缺损 ,改善患者外形 ,重建言语、咀嚼、咬合功能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 1997~ 1999年 12月收治下颌骨缺损患者 9例 ,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35~ 6 0岁。术前行预防性气管切开 ,在全麻下行血管化髂骨肌皮骨瓣游离即刻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术后给予鼻饲流食 ,平均住院 2 2天 ,9例患者经细致护理 ,无一例感染 ,手术全部成功 ,均痊愈出院。2 手术方法手术分病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床上操对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床上操.比较两组的焦虑,气管痰易咳出,排便正常,消化不良,下床活动,睡眠时间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床上操能加快气管切开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上颈椎肿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上颈椎位置较高 ,术后易出现呼吸抑制及并发症 ,有较大危险性。总结了对 12例上颈椎肿瘤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护理 ,重点包括 :术前心理护理、推拉气管练习、呼吸练习及Halo -Vest架的护理 ;术后呼吸的观察、预防气道通气障碍及继发性脑损害、伤口负压引流的观察、疼痛护理、稳定性重建、功能锻炼。本组 1例患者术后出现窒息 ,经气管切开后 ,好转 ;余11例均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经皮扩张气管置管术(PDT)的应用及管理.方法 将40例需气管切开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PDT组(20例)和传统气管切开组(20例).PDT组行经皮气管置管术,传统气管切开组行气管切开插管.观察2组的操作时间、切口大小、伤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DT组手术操作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和气管导管拔除后切口愈合时间明显低于传统气管切开组(P<0.001).PDT组有1例皮下气肿,传统气管切开组有1例皮下气肿、1例切口感染,2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T创伤小,手术有效、快速、安全,在EICU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2006年4月-2007年12月,我们收治40例颈段食管癌气管切开放疗患者,分别给予间断及持续湿化气道,效果满意。现将其效果观察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40例颈段食管癌患者,男31例,女9例;年龄36~78岁,平均55.8岁。均经病理确诊为鳞癌。临床表现:吸气性呼吸困难你、喉鸣等上呼吸道受压表现,均符合气管切开适应证。KPS评分〉75。气管切开前均征得患者同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