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暂时性骨质疏松症(transient osteoporosis of the hip,TOH)与股骨头坏死继发骨髓水肿在临床症状及影像学上的差异. 方法 对2006年1月-2008年2月收治的5例(5髋)TOH及63例(67髋)股骨头坏死继发骨髓水肿患者分析其病因、发病诱因、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及病情转归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X线片、MRI和ECT改变的异同点.5例TOH患者,男1例,女4例;年龄29~42岁.63例(67髋)股骨头坏死继发骨髓水肿患者,男53例,女10例:年龄18~70岁;根据ARGO分期标准,Ⅱ期23髋,Ⅲ期43髋,Ⅳ期1髋. 结果 TOH与股骨头坏死继发骨髓水肿患者在发病诱因、疼痛程度、关节积液和ECT改变上无差异.TOH患者发病前无股骨头坏死相关病因;发病前无不适症状;2髋X线片表现为密度降低;MRI水肿信号改变在股骨头颈的上方或整个股骨头;治疗后5~11个月疼痛消失后无残留症状.65髋股骨头坏死继发骨髓水肿患者有股骨头坏死的相关诱因:10髋表现为疼痛加重;59髋X线片上有硬化改变;MRI水肿信号改变在股骨头坏死灶的外侧,水肿信号消退后仍有轻度疼痛. 结论 TOH与股骨头坏死继发骨髓水肿在临床表现、X线片及MRI图像改变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中医证型与影像学特点的相关性,为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自2008年7月~2011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髋关节病专科收治的股骨头坏死532例进行双髋关节正、蛙位X线片和MRI检查,提取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分析其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气滞血瘀型多见于创伤性患者,X线表现主要以"股骨头内硬化带不明显,头内密度不均"为特点(P<0.01);肾虚血瘀型多见于激素性患者,X线表现主要以"股骨头内存在连续硬化带"为特点(P<0.01),MRI所示骨髓水肿程度以0、2级为主(P<0.01);痰瘀蕴结型多见于酒精性患者,X线表现主要以"股骨头内存在硬化带+囊性改变"为特点(P<0.01),MRI所示骨髓水肿程度以1、3级为主(P<0.01)。结论建立股骨头坏死中医证型与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之间的关联性,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与评价指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髋关节类坏死疾病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原因,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有明确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经历并经确诊为髋关节其他疾病的患者42例,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经确诊为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12例,髋臼发育不良并骨关节炎9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9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3例,骨髓水肿综合征2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2例,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髋臼盂唇损伤1例,股骨头骨挫伤1例,股骨头囊肿1例,软骨母细胞瘤1例,髋关节感染后关节强直1例。经对症治疗或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治愈。[结论]临床病史资料了解不详细,对类似症状未进行必要的鉴别,忽视临床查体及过度依赖影像学检查及报告是导致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详细分析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掌握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特点则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不同病因破坏股骨头的血液循环,最终导致股骨头塌陷及髋关节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骨髓水肿可见于临床多种疾病,如股骨头坏死、一过性骨质疏松、应力性骨折、骨关节炎、骨肿瘤等,并可见于髋、膝、踝、肘、腕等多关节。Bloem等于1988年首先描述了髋关节一过性骨质疏松的MRI表现,并把这种信号异常归因于骨髓水肿。  相似文献   

5.
成人股骨头坏死治疗趋势在于根据患者病情分期与病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早期患者可通过非手术方法预防或减缓股骨头坏死继续进展.非手术治疗方法中限制负重并无明显疗效;他汀类药物可预防皮质激素相关性股骨头坏死;低分子肝素对高凝状态患者可能有效;前列环素对骨髓水肿疗效显著,用于股骨头发生塌陷前有效;双膦酸盐可预防股骨头塌陷、延缓疾病进展,但需要注意不良反应;体外冲击波疗法对各类股骨头坏死均有效,早期患者疗效佳;高压氧仅对早期患者有一定疗效;“鸡尾酒疗法”并来显示出治疗协同作用.该文就成人股骨头坏死非手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脂肪代谢紊乱学说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股骨头坏死发病率占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首位 ,并且有继续增高趋势。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严重影响了临床预防和治疗工作的开展。近年来逐渐认识到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造成机体的脂肪代谢紊乱而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一、激素诱导的骨髓脂肪化引起股骨头间室综合征通过对临床标本的病理切片观察以及近期的磁共振图像分析[1] ,已经明确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存在骨髓脂肪化。Vande Berg等[2 ] 研究 2 9例类固醇治疗患者及 2 9例配对健康者 ,进一步证实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引起股骨头骨髓脂肪化 ,并且与骨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MRI影像学检查在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56例(共98髋),均进行多层螺旋CT及MRI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各临床分期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及早期征象的检出率。结果 MRI对股骨头坏死总检出率高于CT,且MRI对Ⅰ~Ⅱ期股骨头坏死检出率高于CT,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Ⅰ~Ⅱ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中,MRI对线样征、骨髓水肿、骨小梁模糊的检出率高于CT,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局部囊变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中要优于CT,尤其是骨髓水肿、线样征、骨小梁模糊等典型征象,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修复反应区骨髓水肿的病理基础和临床意义。方法随机取20个因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的股骨头标本,取修复反应区制作成病理切片。根据MRI脂抑像表现分为骨髓水肿组和非水肿组。将两组病理切片的显微镜下结构随机取5个视野,对于所见坏死和崩解骨组织、脂肪组织、造血组织、肉芽组织、纤维组织,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显示骨髓水肿组肉芽组织明显较常见(x^2=13.107,P〈0.05),而无水肿组脂肪组织(x^2=17.755,P〈0.05)和造血组织(x^2=2.838,P〈0.05)较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坏死骨小梁(x^2=0.457,P〉0.05)、崩解组织(x^2=0.037,P〉0.05)、纤维组织(x^2=0.428,P〉0.05)在两组分布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头坏死修复反应区的骨髓水肿是一种炎性反应表现,其产生机制可能与股骨头内微骨折有关,对于临床治疗的相关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head,ANFH)骨髓水肿的MRI表现,评估骨髓水肿与ANFH分期的关系。[方法]对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105例(155髋)ANFH的MRI表现进行分析,通过反转恢复脂肪抑制序列T2WI的图像确认骨髓水肿,按水肿范围将骨髓水肿分为0~3期,并将骨髓水肿的分级与ANFH的分期进行比较。[结果]骨髓水肿于冠状位STIR-FS-T2WI上显示清楚,67.7%的ANFH股骨上段可见1~3级水肿,以坏死Ⅱ期(65.9%)、Ⅲ期(92.2%)患者骨髓水肿最多见且明显。坏死I~III期与骨髓水肿分级有关(P0.001)。Ⅰ~Ⅲ期坏死间骨髓水肿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骨髓水肿分级的平均秩次逐渐加大,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37.16、62.37、89.13。[结论]反转恢复脂肪抑制序列T2WI是显示骨髓水肿最敏感的方法,骨髓水肿的概率和程度与ANFH的分期密切相关,了解骨髓水肿的情况可作为评价病情进展及疗效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早期股骨头坏死影像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研究早期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特点,为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8年6月收治经临床与MRI检查确诊为股骨头坏死,ARCO分期Ⅰ、Ⅱ期的患者91例.其中男32例,女59例;年龄21~60岁,平均(34.83±9.57)岁;单侧17例,双侧74例;激素性48例,酒精性35例,原因不明8例;病程2~12个月.分析其X 线、CT、MRI影像学表现,总结、归纳其变化特点并与髋关节类骨坏死疾病影像表现相鉴别.结果:91例股骨头坏死形态中均可见T1WI像上股骨头负重区线样低信号,T2WI像上为高信号的"双线征",但形态各有特点,线条样为36例(39.56%),椭圆形28例(30.77%),地图形14例(15.38%),楔形13例(14.29%).类骨坏死疾病包括原发性髋骨性关节炎、发育性髋关节炎、股骨头骨骺炎(扁平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强脊性髋关节炎、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股骨头骨髓水肿等,其X线也具有囊变、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变形等与股骨头坏死类似的表现,但MRI的表现则有各自的特点.结论:掌握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影像表现特点,有利于与髋关节类骨坏死疾病相鉴别,早期明确诊断,制定不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剑锋  闫金玉 《中国骨伤》2009,22(9):697-699
目的:通过对股骨头骨髓水肿综合征诊治的观察,分析其疾病特点及其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异同。方法:自2004年1月,股骨头骨髓水肿综合征患者19例,男12例,女7例;平均年龄(46.7±10.36)岁。给予药物及物理治疗,治疗前后按照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平均(43.17±12.62)分,治疗后平均(86.73±14.29)分,治疗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骨髓水肿综合征疾病特点不同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类独立的疾病。  相似文献   

12.
正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骨关节外科一种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主要病理表现是股骨头软骨下骨的坏死和塌陷,最终进展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根据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学界对成人股骨头坏死进行了分期,其中较为常用的是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the 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分期。对于Ⅲa期及以下的病例,目前临床上的共识仍是推荐保髋治疗[1-2]。  相似文献   

1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相关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陈雷雷  何伟 《中国骨伤》2011,24(2):174-177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病情发展迅速,预后较差,是医学界公认的治疗难题。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程发展及治疗中,生物力学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症状、影像学、塌陷、预测塌陷、保髋治疗等方面的相关生物力学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骨髓水肿与股骨头塌陷及疼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髓水肿的发生机制及其与疼痛程度和塌陷的关系.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r7年10月资料齐全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91例(165髋)进行回顾性分析,改良Merle d'Aubigne评分统计每髋的疼痛程度.并对16例(16髋)有骨髓水肿的患者行MRI随访.结果 165髋中47髋出现骨髓水肿,发生于ARCO分期Ⅱ期13髋,Ⅲ期34髋,各期出现骨髓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加权像和STIR像均出现骨髓水肿37髋,仅STIR像出现骨髓水肿10髋.40髋骨髓水肿在症状出现后6个月内发现.7髋骨髓水肿在症状出现后7~15个月内发现.Ⅱ期髋关节,伴骨髓水肿者平均疼痛评分为2.46±0.66,无骨髓水肿者为5.21±1.12,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髋关节,伴骨髓水肿者平均疼痛评分为2.38±0.78,无骨髓水肿者为3.63±0.93,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水肿发现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Ⅱ、Ⅲ期,其发生与股骨头塌陷明显相关,多发生于症状出现后6个月内,其疼痛程度较同期无骨髓水肿的股骨头重.STIR成像能更敏感地发现骨髓水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髓水肿综合征(bone marrow edema syndrome,BMES)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的差异。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ANFH及BMES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及综合分析。结果 BMES与ANFH在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方面存在不同。结论 BMES与ANFH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疾病,微骨折可能是骨髓水肿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动脉灌注髓芯减压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动脉灌注加股骨头髓芯减压后注射干细胞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对30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RCO分期ⅠA~ⅢA期)分别采用单纯动脉灌注、动脉灌注加股骨头髓芯减压、动脉灌注加股骨头髓芯减压后行干细胞移植三种方法治疗。术后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影像学(主要为MRI)情况评定疗效。结果动脉灌注加股骨头髓芯减压后注射干细胞较另外两组在MRI表现上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血管灌注、股骨头髓芯减压及自体骨髓干细胞注射的治疗,可以延缓或阻止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变形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髋关节骨髓水肿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髋关节骨髓水肿(bone marrow edema,BME)严重程度与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塌陷及Harris评分的相关性,为临床对股骨头坏死病情的了解和预后的判断起到指导作用.[方法]根据患者X线和MRI检查,58例(94髋)ONFH未伴有股骨头塌陷的患者,随访16~28个月,平均18个月,回顾性研究其BME严重程度与随访后股骨头塌陷与否以及Harri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骨髓水肿程度与塌陷相关性结果:Ⅰ级水肿塌陷率为4.5%,Ⅱ级水肿塌陷率为11.8%,Ⅲ级水肿塌陷率为66.7%,Ⅳ级水肿塌陷率为90%:骨髓水肿程度与Harris评分相关性结果:Ⅰ级水肿评分为93.0±5.41分,Ⅱ级水肿评分为84.1±5.42分,Ⅲ级水肿评分为76.4±4.22分,Ⅳ级水肿评分为66.3±7.46分.[结论](1)骨髓水肿是ONFH一种继发征象;(2)通过骨髓水肿可以预测股骨头塌陷的趋势;(3)骨髓水肿分级与Harri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即骨髓水肿范围越人,Harris评分越低.  相似文献   

18.
介入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血管造影术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和分析89例(142髋)治疗前后的股骨头坏死的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旋股内动脉插管造影和灌注尿激酶、丹参和川芎嗪的基础上将骨髓基质干细胞灌注。结果①根据Atsumi,T股骨头坏死分期与血管造影上干骺动脉分型关系:股骨头坏死0期、1期和2期表现为股骨头内Ⅱ型血管为主,Ⅳ型和Ⅴ型血管较少;3期则Ⅱ型血管减少,而Ⅳ型和Ⅴ型血管增多;②股头坏死治疗前后与血管造影上干骺动脉分型关系:治疗前Ⅱ型血管占21.8%,治疗后Ⅱ型血管占9.1%且Ⅳ、Ⅴ血管明显增多;③股骨头坏死治疗前后与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的血管管径比为0.60± 0.14,经治疗后旋股内动脉增粗,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的血管管径比增大为0.89± 0.21。结论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与股骨头骨循环、股骨头骨血管变化有很大的关系,血管融通术加骨髓基质干细胞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三通道髓芯钻孔减压技术加自体骨髓干细胞、DBM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根据股骨头坏死宾夕法尼亚大学分型方法对87例103髋进行三通道髓芯钻孔减压技术加自体骨髓干细胞、DBM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其中男71例(86髋),女16例(17髋);平均年龄47岁;平均病程1.3年。临床主要表现为.錾髋疼痛、功能障碍、跛行,术前对患者进行分期评价,根据术前、术后症状,VAS及Harris评分,同时结合影像学表现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随访超过2年,平均时间26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7.3分增至术后平均74.0分,平均优良率75.7%,Ⅰ型优良率88%(22/25),Ⅱ型优良率78.7%(37/47),Ⅲ型优良率613%(19/31)。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三通道髓芯钻孔减压技术结合DBM、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既去除了病灶,又利用DBM的骨诱导作用和自体骨髓干细胞的多向分化功能,可以恢复股骨头的负重结构,消除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塌陷前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髓内压变化规律及减压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健康人股骨近端不同区域骨髓腔内压力正常值。探索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不同期、不同部位骨髓腔内压力变化规律,改进传统骨髓内减压术。方法 选用26例健康人,52个股骨;117例患者,169个股骨。分股骨大粗隆、股骨颈、股骨头中心及股骨头负重区进行骨髓腔内压力测定。测压后,对117例患者股骨大粗隆、股骨颈、股骨头中心及股骨头负重区进行分区减压术。结果 健康人股骨近端骨髓腔内压力,股骨大粗隆〈股骨颈〈股骨头中心〈股骨头负重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各期各区的骨髓内压均高于创伤性股骨头坏死。Ⅰ、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中心、股骨头负重区压力明显高于大粗隆及股骨颈;Ⅲ、Ⅳ期股骨头中心及其股骨头负重区压力呈下降趋势,而股骨大粗隆及股骨颈反而升高。99例随访2~5年2个月,根据修订后的’82北京髋关节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优45例,良42例,可7例,差5例。结论 股骨近端分区钻孔减压术可缓解疼痛,对于保护性关节活动受限也可很快得以改善,同时可以刺激血管再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