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用冷敷贴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4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医用冷敷贴组、纱块组以及常规组,3组患者术后穿刺处予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在此基础上,医用冷敷贴组予冷敷贴覆盖穿刺处,纱块组以纱布覆盖,常规组不予覆盖,并对3组发生血管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 3组患者术后穿刺处出血、肿胀及程度比较,医用冷敷贴组明显降低穿刺局部出血、肿胀的发生率,低于2个对照组(P0.05);3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比较,医用冷敷贴组术后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与2个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医用冷敷贴可降低PCI术后局部出血、肿胀发生率,并减轻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型桡动脉穿刺测压固定装置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ICU桡动脉置管监测有创血压的清醒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型桡动脉固定装置)和观察组(改良式桡动脉固定装置),各40例。比较两组肢体舒适度、置管后包扎固定所需时间、更换纱布时患者呛咳时间及置管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肢体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后包扎固定所需时间、更换纱布时患者呛咳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肢体末梢肿胀、周围皮肤发红、管道堵塞、非计划性拔管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型桡动脉穿刺测压固定装置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置管肢体的舒适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I)术后应用一种新型桡动脉穿刺术后臂托的护理效果。方法 采取历史对照分组类试验,选择2019年4月-8月收治的25例TRI术后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9月-12月收治的25例TRI术后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新型桡动脉穿刺术后臂托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侧肢体肿胀程度、穿刺处疼痛感及舒适度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侧肢体肿胀程度、穿刺处疼痛、舒适度、医护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桡动脉穿刺术后臂托,通过对术侧肢体整体抬高,协助患者关节主动运动可以明显减轻患者术侧手腕肿胀程度,降低穿刺处疼痛等不适感;臂托上的倒计时器提醒功能,能提高医护及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术后两种止血方法 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对126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术后均使用传统止血方法 ,观察组患者术后均使用桡动脉止血器止血.观察两组患者穿刺口出血、手部肿胀、局部过敏情况及患者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穿刺口出血、手部肿胀、局部过敏情况及患者舒适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使用桡动脉止血器止血效果确切,出血少,皮肤并发症少,舒适度高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桡动脉留置针改良固定法在有创血压监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80例入住急诊监护室行桡动脉置管监测有创血压的清醒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固定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法,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后包扎固定所需时间、穿刺侧肢体末梢肿胀、置管处周围皮肤发红、管道堵塞、意外拔管等情况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带管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动脉留置针改良固定法可提升患者置管侧肢体舒适度,减轻护理工作量,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桡动脉止血贴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患者11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桡动脉止血贴止血,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纱布及绷带加压包扎止血,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并且肿胀、渗血并发症发生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桡动脉止血贴止血迅速,效果确切,患者舒适度明显提高,减轻患者痛苦,同时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可以在临床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途径穿刺在冠状动脉诊疗术后的并发症及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787例患者按穿刺方法分为股动脉组221例,肱动脉组101例,桡动脉组465例,对其术后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股动脉途径术后各并发症发生均高于肱、桡动脉组(p<0.005);肱动脉组穿刺处血肿高于桡动脉组(p<0.005),而在舒适度上,三组患者术后术肢疼痛无明显差别(p>0.05),肱、桡动脉术后术肢肿胀发生率高于股动脉组(p<0.01),腰背疼痛,影响睡眠则低于股动脉组(p<0.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较股、肱动脉途径术后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护理难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经股动脉无肝素化和经桡动脉小剂量肝素行冠状动脉造影(简称CAG)术后,患者舒适度以及血管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经股动脉行无肝素化CAG患者217例(股动脉组),经桡动脉行小剂量肝素CAG患者198例(桡动脉组),对两组患者血管穿刺成功率、术后穿刺局部疼痛、术肢肿胀不适、血管穿刺局部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股动脉组血管穿刺成功率较桡动脉组高,股动脉组术后穿刺局部出血、血肿、疼痛、术肢肿胀不适感的发生率低于桡动脉组,两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排尿方式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股动脉行无肝素化CAG穿刺成功率高,术后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个体化调节桡动脉压迫止血带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4年5月住院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患者198例,按手术时间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98例,采用常规方法调节桡动脉压迫止血带,观察组100例采用个体化方法调节桡动脉压迫止血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及手部舒适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穿刺手部肿胀程度及手部麻木、疼痛时间2 h、皮肤水泡、睡眠障碍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桡动脉闭塞的发现及处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但穿刺点出血等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个体化方法调节桡动脉压迫止血带,既减少了术后穿刺点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又提高了患者术后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在动脉血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行桡动脉采血的12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桡动脉采血方法,观察组采取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采血。比较两组病人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穿刺操作时间以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观察组病人穿刺疼痛程度评分以及穿刺操作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桡动脉采血中应用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可以提高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缩短穿刺操作时间,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探讨精准护理在桡动脉血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的类实验研究方法,选择从2019年7月-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动脉穿刺采血患者116例,设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选择从2019年1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动脉穿刺采血患者122例,设为观察组,行精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桡动脉采血时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结果: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0.69%,观察组为90.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疼痛程度分级为0度1.72%、1度67.24%、2度31.03%,观察组为0度2.46%、1度93.44%、2度4.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动脉血采集中应用精准护理,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疼痛程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动脉血气分析可以准确反映机体的呼吸功能和代谢功能,是诊断呼吸衰竭和酸碱平衡紊乱最可靠的指标和依据,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均有重要价值[1]。桡动脉具有解剖位置表浅,易触及,操作暴露少等优点,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经股动脉和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术患者舒适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经股动脉、桡动脉冠脉介入术的住院患者198例,分为对照组(经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100例和实验组(经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98例,对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血肿及腰背酸痛、失眠、排尿困难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实验组术后失眠与中、重度腰背酸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46,13.9,11.95,P<0.01);两组术后穿刺部位血肿与排尿困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6,5.92,P<0.05).结论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术后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点行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测压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宝鸡市中心医院进行心脏外科手术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桡骨茎突近心端2~3 cm处为穿刺点)和对照组(25例,桡骨茎突内侧动脉搏动最强处为穿刺点)。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定位情况、桡动脉穿刺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超声定位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穿刺点处桡动脉距皮肤垂直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穿刺部位渗血与肿胀、导管打折或阻塞及需要再次穿刺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时,将心脏手术的穿刺点定为桡骨茎突近心端2~3cm处具有众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银离子敷料治疗胃造瘘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胃造瘘口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观察组(银离子敷料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舒适度及治疗肿痛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95%),治疗后的舒适度及肿痛评估结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离子敷料治疗胃造瘘口感染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感染,减轻肿痛,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20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分成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和观察组(经桡动脉穿刺)各11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总结相应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局部小水肿、局部大水肿、迷走神经反射、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局部感染、肢体水肿以及不适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穿刺相比,经桡动脉穿刺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住院时间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因此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能有效提高行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患者舒适程度的护理模式。方法将2007年7月-2008年6月住院行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患者100例,按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整体护理。实验组在整体护理理论指导下,运用循证方法制订的全程护理干预模式。比较2组患者标本采集过程中的疼痛、心理紧张程度、穿刺部位酸胀、麻木感、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的情况。进行t检验及X^2检验。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全程护理干预模式的实施能有效提高行桡动脉穿刺患者的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能有效提高行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患者舒适程度的护理模式. 方法将2007年7月-2008年6月住院行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患者100例,按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整体护理.实验组在整体护理理论指导下,运用循证方法制订的全程护理干预模式.比较2组患者标本采集过程中的疼痛、心理紧张程度、穿刺部位酸胀、麻木感、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的情况.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实验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模式的实施能有效提高行桡动脉穿刺患者的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个体化减压联合术肢康复运动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江西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经桡动脉入路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60例,按所在病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减压,并引导患者完成伸肘屈肘、松握拳头等动作;观察组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调节止血器减压,并指导其进行术肢康复操运动,比较2组术肢疼痛、肿胀、焦虑和穿刺点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4 h和12 h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Z=-2.096,P=0.036;Z=-3.791,P<0.001);术后1 h、4 h和12 h局部肿胀程度均轻于对照组(Z=-2.373,P=0.018;Z=- 2.045,P=0.041;Z=-2.834,P=0.005);术后4 h和12 h焦虑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2.813,P=0.038;t=2.644,P=0.009);2组术后24 h内穿刺局部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91,P=0.763 )。结论 个体化的减压方法与肢体康复运动相结合,不仅能减轻患者疼痛和肿胀,还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且不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带ZXD-2加压包扎的效果。方法将300例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带ZXD-2加压包扎法,对照组采用弹力胶布加压包扎法,比较两组加压包扎止血的效果。结果2组患者均未出现手部缺血;观察组局部血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指发绀或肿胀、手部胀痛、患者舒适度及SpO:值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带ZXD-2加压包扎止血效果好、并发症低,患者痛苦少、舒适度高,临床应用安全,能够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