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肛门直肠神经症的诊断与治疗--附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我们收集肛门直肠神经症 60例 ,现就有关诊断与治疗情况作一分析报道。1 临床资料60例中男 8例 ,女 52例 ,年龄 32~ 78岁 ,平均48岁。按症状出现频率的顺序 ,其中肛门坠胀 55例 ,便意增多 32例 ,失眠 30例 ,排便困难 1 9例 ,肛门部疼痛 1 6例 ,肛周蚁走感 6例 ,肛门瘙痒 4例。病程 3个月~ 4年。诊断依据 :1患者以肛门直肠疾病的症状为主诉 ,但检查无任何器质性改变。其主诉症状常随情绪变化而改变 ,意念集中患处时症状加重 ,反之则减轻 ;给予暗示时 ,症状可暂时减轻或消失。 2对自身的各种生理征象或变化过分关注 ,经常出现肛…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直肠平滑肌肿瘤罕见,本文收集4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29~57岁,平均45岁;病程4个月~4年,平均20.5月。主要临床表现:肛门包块脱出3例,反复便血2例,肛门下坠感2例,肛门痛2例,便秘或排便困难2例。肛门指检4例均发现直肠肿块,距离肛门口3~6cm,平均4cm。肿瘤直径1~6cm,平均3.4cm;位于直肠左侧壁2例,前壁1例,右后壁1例。4例都经肛门行粘膜下肿瘤切除术。术后3例随诊10年以上无复发,l例分别于术后3年、5年及7年反复再发,并演变成恶性,改行Miles手术,现已8年仍健在。讨论:原发性直肠的…  相似文献   

3.
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大便失禁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虽然国内外治疗方法很多,但有时效果并不理想。本院近年来采用肌肉联合移植治疗肛门闭锁患儿术后大便失禁20例,疗效较好。现将术后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例肛门闭锁术后患儿,男15例,女5例,年龄6~12岁,其中18例行腹会阴肛门成形术,2例行会阴肛门成形术。术后大便失禁患儿,本次术前会阴部检查:肛门哆开,直肠粘膜不同程度外翻,肛门括约肌松弛,收缩无力或收缩力很弱,直肠内空虚无便意,经常严重的污粪或稀便时不能控制。肛门周围皮肤角化层增厚或有小溃疡面。1.2 手术方法游离股薄肌,将股薄肌围绕肛门周围的遂道环绕一周,固定在对侧坐骨结节处。然后在双侧股骨小转子处切断髂腰肌肌腱止端,在盆腔内将断端提出,双侧肌腱断头缝合固定,在会阴体切一小口,由此穿两根丝线与双侧肌腱固定,再将盆底肌肉和直肠上提,与双侧髂腰肌肌腱间断缝合固定。1.3 结果术后随访最短16周,最长4 a。排便明显改善,肛门口基本闭合或明显缩小,粘膜外翻明显缩小或消失,便意恢复正常,干便时能控制,肛门收缩力增强。其中17例没有污粪,1例有污粪,2例稀便时有污粪。肛门功能综合评分[1]17例为6分,排便与正常人一样,2例为5分,排便接近正常人,1例为2分,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puborectalis syndrom e,PRS)是临床上引起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长期、顽固、进行性加重的排便困难。我们在临床上行耻骨直肠肌后方部分切除术治疗12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7例 ,女 5例。年龄 19~ 6 6岁 ,平均 36 .5岁。病史 2~ 40年 ,≤ 10年 9例 ,>10年 3例。主要症状 :排便困难、过度用力摒便 10例 ;每日排便 3次以上 11例 ,排便不尽感 10例 ,粪块细小 12例 ,排便时肛门或骶区疼痛 4例。所有病例均用泻剂及其他保守治疗 1年以上。1.2 诊断标准  1排便困…  相似文献   

5.
直肠前突又称直肠前膨出症 ,是出口处梗阻型便秘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本文收集本院 1988年 9月~ 2 0 0 2年 2月收治的直肠前突病人 2 4例 ,手术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 2 4例 ,均为女性 ,年龄 2 8~ 67岁 ,平均 41岁 ;均为经产妇 ,产次 2~ 5次 ,平均 3 .2次 ,均为经阴道分娩 ;病程3个月~ 3 5年。临床表现 :病人均有便秘 ,其中排便困难 2 2例 ,肛门阻塞感 14例 ,大便排空不全 13例 ,有下坠感 9例 ,需用手指插入阴道压迫才能排便 8例 ,需肛周加压才能排便7例 ,用手指挖出粪块病史者 6例 ,有间断血便者 4例 ,…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盆底脏器脱垂中阴道后壁膨出患者进行直肠肛管压力测定及盆底肌肉张力测定,探 讨其内在相关性,旨在为诊断该疾病提供客观检查指标,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患者所具有解剖学及功 能学缺陷不同,分为如下4 组。组1A :阴道后壁膨出,排便困难。组1B :阴道后壁膨出,无排便困难。组2 : 阴道前壁膨出不伴有阴道后壁膨出。组3 :无盆底功能障碍的阴性对照组。对以上各组患者行盆底肌肉张力 测定和直肠压力测定,观察各项指标的内在联系及临床意义。结果 研究期间,符合录入标准的对象为123 例, 最终纳入该项研究为107 例。组1、组2 与组3 比较,其肛管静息压、肛管缩榨压及盆底最大张力减小。组1 中直肠力排压较组2 减小,肛管力排压较组2 增加。组1A 与组1B 比较,直肠力排压减小,肛管力排压增加, 直肠力排压/ 盆底肌肉张力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各项参数两组间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直肠压力测定联合盆底肌肉张力测定可作为诊断盆腔脏器脱垂相关性排便出口梗阻疾病的辅助诊查手段。盆 底脏器脱垂导致的排便困难通常具有直肠力排压减小,肛管力排压增大,直肠力排压/ 盆底肌肉张力减小的临 床表现。  相似文献   

7.
<正>直肠前突系抬直肠前下段向阴道方向突出,形成一个囊腔,尤在努挣排便时为甚,致粪便滞留,出现排便困难。1诊断依据(1)排便困难,多为二日以上排便一次,每次排便时间明显延长,伴有肛门坠胀及便意不尽感。(2)肛门指检示直肠前下方可触及明显凹陷。(3)排粪造影示直肠下段呈囊袋状突向前方。  相似文献   

8.
正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系由于盆底肌痉挛(反常收缩),出现以排便困难、肛门不适为主要症状的疾病。1 诊断依据(1)排便困难,3~4日排便一次,质多干结,每次排便时间延长,可伴有便时肛门疼痛及便意不尽感。(2)肛门指检示肛管紧缩。(3)排粪造影:用力排便时肛直角不增大,多小于90度。(4)肌电图示盆底肌兴奋性增高。2 证候分类(1)气滞血瘀: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延长,便时肛门疼痛,大便2~3日一行,质干。舌黯淡或夹有瘀斑,脉涩。(2)湿热  相似文献   

9.
成铭  周海 《中原医刊》1993,20(1):32-33
骶尾前肿瘤常见于小儿,多为畸胎瘤,成人罕见。我科近六年来共收治8例成人骶尾前肿瘤,均为盆底腹膜返折以下直肠骨盆周围间隙所发生的肿瘤,不包括直肠、前列腺、膀胱、子宫等器官的肿瘤。因其有突出的临床特点,故加以分析如下: 一、一般资料 8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最大年龄48,最小年龄23岁。职业:农民6例,工人1例,干部1例。8例患者均以盆腔管道器官狭窄乃至梗阻为主诉经肛门指诊、肛镜检查及B超检查而确诊收治住院,其中1例23岁患者于6月前分娩时胎头下降受阻行剖腹产发现盆底腹膜下方有一肿物导致产前梗阻,余7例病人均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加重的直肠狭  相似文献   

10.
便秘的诊治     
便秘(constipation)是以大便干燥、粪便量少、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排便困难,同时可伴有下坠感、便不尽感、直肠胀感等为特征的功能性疾病。正常排便需要肠内容物以正常速度通过胃肠道及时抵达直肠,产生便意,引起排便反射;排便时,盆底肌群协调活动,完成排便。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引起便秘。该病目前尚缺乏明确的病理解剖及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对直肠前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0例直肠前突患者进行排粪造影检查。女性89例,男性21例,年龄20-82岁,平均38.5岁。病史在1个半月-40年。主要临床症状:均有排便困难,排便时间明显延长,伴有肛门坠胀,有排便不尽感,粪便条变细,合并痔疮。排粪造影是给病人服泻剂清除积粪,造影剂为75%(W/V)硫酸钡混悬液400- 600ml,灌肠至降结肠远段,病人侧坐在排便装置上,在X线电视下作动态观察、摄片。结果通过对110例患者排粪造影检查, 发现有直肠前突75例、直肠黏膜脱垂25例、直肠内套叠16例、盆底痉挛综合征12例、耻骨直肠肌肥厚15例、会阴下降12例,以上症状多数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出现。结论排粪造影对直肠前突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超声在直肠平滑肌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我们对5例直肠平滑肌肉瘤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了总结,5例提示直肠占位,考虑直肠平滑肌肉瘤,而直肠镜检病理阴性。结果表明超声检查对直肠平滑肌肉瘤有诊断价值,并对患者的治疗有指导意义。1资料与方法11资料5例直肠平滑肌肉瘤患者,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50~69岁,平均58.3岁。患者有肛门坠痛、便秘、血便、大便变细、腹胀及腹泻。肛门指检们及直肠壁外肿物,肛镜取病检阴性,超声检查发现盆腔肿物,考虑为直场占位性病变。经手术后病理诊断立场平滑肌肉抽。其中显例术后超声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对直肠下段癌、肛管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我们采用臀大肌隧道法重建直肠肌环。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8月—2004年6月,34例病人行直肠下段癌、肛管癌腹会阴联合切除、臀大肌隧道法重建直肠肌环。结果 出院后随访,随访时间9—16个月。22例病人每天排2—4次成形便,3—4个月能自主控制排便。10例每日排便4-5次,有时呈稀便,有时呈成形便,也能自主控制排便。2例术后肛门伤口感染,不能很好地控制稀便,经换药肛门伤口痊愈出院,3—4个月排便前都有便意感。结论 技术操作较简单,易掌握,降低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解决了病人生活上带来的不便。  相似文献   

14.
由耻骨直肠肌痉挛所致慢性便秘 ,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常需手术治疗 ,传统手术经骶尾部入路切口松解术易并发切口感染 ,复发率较高 ,疗效欠佳。自1995年以来我们采用经肛门切开直肠粘膜断取耻骨直肠肌松解术治疗 12 0例 ,疗效满意 ,复发率低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 0例 ,男 71例 ,女 4 9例 ,年龄2 2 - 6 1岁 ,平均 4 1 2± 4 31岁 ,病程均超过 1年。1 2 临床表现 :主要为渐进性加重的排便困难 ,排便费力 ,大便变细 ,及排便不尽感 ,便次增多 ,每次排便时间延长 ,骶尾部酸痛不适伴下坠感。排粪造影示“搁架征”。1 3…  相似文献   

15.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4岁,因排便困难伴大便形状变细15d为主诉于2009年12月31日入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检查身体见,直肠指检胸膝位4~7点位,距肛门8cm处可触及质硬肿物,有触痛,指套  相似文献   

16.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较为少见 ,由于临床表现与直肠肿瘤相似 ,易被误诊为直肠恶性肿瘤。我们最近遇到 1例直肠及肠系膜淋巴结子宫内膜异位症 ,现报告如下。患者 ,女 ,4 2岁 ,已婚 ,因“排便困难 1年 ,大便带血伴肛门坠胀 3月余”于 2 0 0 0年 12月 7日入院。患者 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干燥 ,变细 ,解便费力 ,大便次数由每日 1次减少至每 3~ 4d1次 ,不成型。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无里急后重感 ,无粘液脓血便 ,无尿急尿痛 ,未作任何处理。 3个月前 ,开始出现大便带血 ,量少 ,鲜红色 ,并出现大便后肛门坠胀 ,偶感下腹胀痛。入院前 3d曾…  相似文献   

17.
会阴下降综合症是肛肠科常见的出口梗阻性疾病之一,尤多见于女性,因常与其它疾病合并存在,所以在临床上多不予诊断或不被重视。近年来随着对出口梗阻性疾病的研究逐渐重视,诊断本病也愈来愈多,但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在临床上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本病56例,取得一定疗效,兹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本组56例中均为已婚有育女性,年龄在36岁~67岁;病程6个月~10年。主要症状和体征:排便困难,排便时间长,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排便时肛内有如肿物欲便出,堵塞不适,严重者便有粘液及血。下腹部胀痛不适,肛门及会阴…  相似文献   

18.
盆底松弛综合征 ,出口梗阻型便秘常见于女性患者[1] ,临床多以排便困难、排空障碍 ,肛门直肠拥堵感、会阴坠胀不适等症状 ,一般病程时间持续几年至几十年 ,且难以找到确切病因 ,平时基本靠泻剂、灌肠、手助等多种方式协助排便。近几年 ,我们对2 0例女性出口梗阻患者 ,行外科手术治疗 ,取得良好治疗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为女性 ,平均年龄 4 5 7岁 (2 7~ 70岁 ) ,平均患病时间为 15年 (8~ 2 6年 ) ,选择病历趋向 ,以盆底松弛综合征为主。 (1)有明显出口梗阻症状 ,治病时间在 5年以上不缓解 ,病人术前均行肠道运输试…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50岁。2个多月前发现排便后肛门口有一无痛性肿物。约小指大小。伴大便变细,无排便困难及便后滴鲜血,无肛门瘙痒。而后肿物渐增大约拇指大小。直肠指诊:直肠后壁距肛门约3cm触及分叶状不规则肿物,直径约2.0cm,质软,表面光滑。钡剂灌肠示:直肠后壁见一长条样肿物,边缘光滑,突问腔内,周围粘膜未见明显破坏。初步诊断:直肠肿瘤。1周后肛门周围明显肿大变硬。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由于活动量少,进食量少、质细,致肠蠕动减慢而引起大便秘结。同时,由于腹直肌、隔肌。肠平滑肌及盆底肌肉收缩无力,致排便困难,给老年人心理及生理上造成很大的痛苦。老年病人由于疾病的折磨和生活环境、起居饮食的变化,心理状态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护理人员在接待病人时,要有同情心,关切、尊重他们。l!闲床资料246例被调查者中,ho岁一70岁者如人,便秘者52人,占53%of岁一切岁者lot人,便秘者叨人,占切叽;81岁一叨岁者对人,便秘者35人,占对叽;叨岁以上者5人,均有不同程度的便秘。2饮食护理2.l主食应提倡米、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