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及评价。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伪三元相图及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粒径、Zeta电位、自微乳化时间为指标,筛选最佳处方,并对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体外释药进行测定。结果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的最优处方为:吐温-80 52%,甘油30%,油酸乙酯26%;其平均粒径为51.21 nm,Zeta电位为-13.7 m V,乳化时间为31.54 s,在45 min的体外溶出度是原料药的5倍。结论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制备工艺可行,能显著提高绞股蓝总皂苷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交泰丸自微乳处方,建立UPLC-MS/MS法测定交泰丸自微乳中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药根碱4种生物碱含量.方法 通过溶解度试验、正交试验以及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辅料,以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筛选最优处方.采用Hypersil GOLD C18(100...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设计非洛地平自微乳给药系统,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 测定非洛地平的溶解度,考察油相与乳化剂的相容性,绘制伪三元相图,初步设计自微乳处方;运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自微乳处方;评价自乳化性能和体外溶出行为。结果 非洛地平自微乳处方:油相LABRAFIL M 1944CS为4.4 g,乳化剂Cremophor EL35为5.5 g,助乳化剂PEG400为1.1 g,非洛地平1.0 g;自乳化效率高,乳液澄明稳定,平均粒径为30.4 nm,PDI为0.16;水中溶出很快,5 min内平均溶出度>85%,30 min达99%,24 h后乳滴依然稳定。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的非洛地平自微乳,自乳化性能高,乳液稳定,显著提高非洛地平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4.
姚依婧  郭秉玉  韩静  李明  岑琴 《中南药学》2014,(11):1069-1072
目的紫杉醇自微乳释药系统的制备优化及评价。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伪三元相图的绘制及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粒径、平衡溶解度和自乳化时间为指标,筛选最佳处方,并对紫杉醇自微乳的理化性质和体外释药进行测定。结果紫杉醇自微乳最佳处方:十四酸异丙酯为23.93%、聚氧乙烯蓖麻油为57.91%、聚乙二醇400为18.16%;其平均粒径<40 nm,自乳化时间<86 s。结论制得的紫杉醇自微乳给药系统稳定,能显著提高紫杉醇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美金刚微丸的缓释包衣处方.方法:以苏丽丝缓释包衣液中致孔剂的比例(A)和包衣增重(B)为考察因素,以药物在2、4、8、16 h的累积释放度为考察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次、三次多项式回归,建立指标与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绘制效应面和等高线图,等高线图重合区即为最佳处方区域,在此区域内选取一点验证,并计算自制药和原研药的f2相似因子.结果: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确定自变量的最优区域为致孔剂比例14.0%~18.0%,包衣增重4.5%~7.7%.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美金刚缓释微丸包衣处方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自研制剂与原研药体外释放行为相似(f2>50).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筛选难溶性成分黄芩苷自微乳化制剂的处方。方法:在溶解度试验和三元相图的基础上,以自乳化载药量、自乳化时间、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化黄芩苷自微乳化处方。结果:黄芩苷自微乳化制剂的最优处方为吐温-80—PEG-400—油酸乙酯,其质量比为(1.13:0.52:0.2),评价指标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结论:所制备的黄芩苷自微乳化制剂均一、澄清透明,星点-效应面法对黄芩苷自微乳化制剂的处方优化是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制低密度脂蛋白纳米粒,优选其处方与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脂微乳,连接含载脂蛋白apoprotein B-100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结合域序列的合成肽制备纳米粒.以脂质浓度、超声功率及超声时间为考察因素,粒径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其处方及制备工艺.结果 优选的脂质浓度为0.1%;超声功率为380 w,超声时间为6h.制备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27.7 nm,PDI为0.17,ζ-电位为-28.7 mV.结论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低密度脂蛋白纳米粒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制备的纳米粒粒径与预测值接近,表明用该法优化其处方与制备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8.
吴成杨  尹东东  王杏林  王频 《中南药学》2012,10(10):721-725
目的 研制稳定的依托泊苷自微乳制剂并评价其质量.方法 通过溶解度试验、处方配比、三元相图的绘制及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的优化,以粒径、溶解度和zeta电位为指标,筛选各组分的最佳组合和处方配比,并对依托泊苷自微乳的理化性质和体外溶出进行测定.结果 依托泊苷自微乳最佳处方为:依托泊苷(2.0%)、Capryol 90(15.1%)、Cremophor RH40(30.4%)、Transcutol HP(52.5%),平均粒径为18.31 nm,自乳化时间<1min,乳化后载药量> 25 mg· mL-1.结论 制备的依托泊苷自微乳稳定性好,载药量高.  相似文献   

9.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化注射用Cheliensisin A冻干乳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优化注射用Cheliensisin A冻干乳剂的处方.方法 以高压乳匀法制备乳剂,加适当冻干保护剂冻干,以冻干制剂的外观、加水复溶情况、粒径及多相分散系数(PDI)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确定较优处方.结果 大豆磷脂、中链脂肪酸酯和Cheliensisin A的浓度分别为4%、15%和0.2%时,制得的Cheliensisin A冻干乳剂外观结实、光滑平整;加水再分散性好;粒径为168±5 nm;PDI为0.133±0.070;适合静脉给药.结论 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能够快速方便地筛选出Cheliensisin A冻干乳剂的较优处方.  相似文献   

10.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普罗帕酮缓释片处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普罗帕酮缓释片的处方。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乳糖的用量为考察因素,体外累积释放度为考察指标,选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优化处方中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乳糖的用量分别为31.19%~32.16%,8.67%~14.7%,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偏差均在6%以内。结论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建立的模型可用于盐酸普罗帕酮缓释片的优化,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准确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1.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四逆散渗透泵片处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药杂志》2010,19(21):1986
 目的: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四逆散双层渗透泵片处方。方法:以含药层N750用量和NaCl用量、包衣液中PEG 4000用量和包衣增重为考察因素,以药物释放曲线的相关系数和12 h的累积释放量为考察指标,分别用多元线性模型、二次多项式模型和三次多项式模型描述考察指标和任意2个考察因素之间的关系,并绘制了三次多项式模型的效应面和等高线图,通过重叠区域确定优化处方,并通过实验值与预测值比较进行验证。结果:三次多项式为拟合的最佳模型,优化处方考察指标的实验值与预测值非常接近。12 h的累积释放量为97.86%,释放曲线相关系数为0.995 6。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得到了基于三次多项式模型的四逆散渗透泵片处方优化的模型,实现了该渗透泵片的处方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冬凌草甲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冬凌草甲素在有机相中的浓度、载体在有机相中的浓度和水相与有机相的比例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载药量及药物利用率为考察指标,根据星点设计原理进行实验安排,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建立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经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优化的最佳因素范围为药物浓度X1:0.5—0.8mg/mL;载体浓度X2:1.6~2.6mg/mL;水油比X3:1~1.5。以优化条件制备的样品平均粒径为98.5nm,包封率为(28.86±0.93)%,载药量为(8.23±0.35)%。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冬凌草甲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工艺优化,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去氢骆驼蓬碱N-癸酰-N-三甲基壳聚糖胶束(harmine loaded N-Decanoate-N-trimethyl chitosan micelles,HM-De-TMC-MIC)的处方优化,并考察在不同介质中HM-De-TMC-MIC的体外释放。方法:以薄膜分散法制备HM-De-TMC-MIC;以粒径、多分散系数、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星点设计-响应面法综合考察药物与载体质量比和复水体积对HM-De-TMC-MIC的影响,并遴选其最优处方。在不同pH的释放介质中,分别考察HM-De-TMC-MIC和HM的体外释放。结果:筛优处方药物与载体质量比为3.6∶10,复溶水体积为6 mL;以最优处方制备的HM-De-TMC-MIC粒径为(148.2±5.0)nm,多分散系数为0.198±0.045,包封率(89.80±0.19)%,载药量(22.79±0.05)%,形态圆整。体外释放试验结果表明,HM-De-TMC-MIC的释放曲线遵循Higuchi方程,与HM溶液相比其释放较为缓慢,并呈现pH敏感释药行为。结论:以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的HM-De-TMC-MIC具有较好包封率和载药量,粒径分布均匀,具有明显的缓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普萘洛尔传递体的处方工艺。方法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普萘洛尔传递体。将药物/磷脂摩尔比、Span-80/磷脂摩尔比、探头超声时间作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及变形性指数为效应指标,求算总评"归一值"并采用Design-Expert 8.0软件进行效应面法优化,确定最佳处方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确定最优制备工艺为:药物/磷脂摩尔比19.83%、Span-80/磷脂摩尔比21.08%、探头超声时间10.29 min,以该处方工艺制备所得传递体的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及变形性指数分别为76.63%,4.80%,52.82 nm,20.83,且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偏差均较小。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普萘洛尔传递体的处方工艺优化,优化所得处方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5.
筛选新型抗血吸虫药物QH917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以油相的用量(%)和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作为自变量,自乳化时间(t)、平均粒径(PS)和多分散系数(PI)作为因变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进行处方优化,模拟体内环境,考察了离子强度、食物、pH值、转速和介质体积对优化处方释放的影响,并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吸收试验评价了优化处方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优化处方为:油相中链甘油三酸酯(MCT)的质量分数为30%~34%,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Cremophor RH40)与助表面活性剂乙醇的质量比为4.8~5.2。优化处方的释放行为基本不受介质环境的影响。大鼠在体小肠吸收试验表明胆管结扎与未结扎对吸收率无显著影响,个体间吸收行为差异性较小。以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进行优化,预测性良好,优化处方体外释放和大鼠小肠吸收行为均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制伊曲康唑阴道用温度敏感原位凝胶并考察其性能。方法以伊曲康唑(ITZ)为模型药物,泊洛沙姆为基质采用冷溶法制备伊曲康唑阴道用温度敏感原位凝胶(TISG)。采用试管倒转法测定胶凝化温度(Tg),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ITZ-TISG处方工艺,旋转流变仪测定其流变学特性。并采用无膜溶出法考察ITZ-TISG溶蚀释药特性。结果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筛选出最佳处方为16.3%泊洛沙姆407、1.5%泊洛沙姆188、0.31%海藻酸钠。采用试管倒转法测得最优处方所制备的ITZ-TISG的Tg为25℃,经模拟阴道液稀释后的Tg为35℃,与流变仪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在35℃时,ITZ-TISG经阴道模拟液稀释后仍具有较强的黏弹特性。ITZ-TISG的体外溶蚀释药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ITZTISG处方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所优化的ITZ-TISG在给药时流动性好,给药后可在阴道生理温度下快速胶凝形成原位凝胶,并具有缓慢溶蚀释放药物的特性,可满足阴道用药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耿燕娜  常杰  娄婷婷  尹元元  武毅君 《安徽医药》2021,25(12):2360-2363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杜仲漂浮型脉冲释放片的处方.方法 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包衣层材料中羟丙甲纤维素(HPMCK15M)、乳糖、碳酸氢钠的百分含量为考察因素,以释药时滞和起漂时间为考察指标,采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进行试验设计,对指标与因素之间进行多元线性和二次多项式方程拟合,通过效应面法优化最佳处方为:HPMCK15M、乳糖、碳酸氢钠分别占包衣层质量的35%、20%、20%,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 各指标与因素之间二次多项式方程拟合良好,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655和0.9668,采用优化处方制备的杜仲漂浮型脉冲释放片具有脉冲释药和快速漂浮特性,各指标实测值与预测值偏差+1.94%和-3.77%.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可用于本制剂处方的优化,所制得的杜仲漂浮型脉冲释放片具有体外定时脉冲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18.
中心复合设计法制备盐酸奈福泮微孔渗透泵控释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盐酸奈福泮为模型药物制备微孔渗透泵,控制其在24 h内维持零级释放,且最终释药量达90%以上。方法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处方。以24 h累计释药量和释药速率为考察指标对包衣膜PEG-400含量和包衣膜厚度2个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2个影响因素和2个评价指标之间存在定量关系,优化处方各指标的预测值和目标值接近。结论经中心复合设计优化的盐酸奈福泮微孔渗透泵片能24 h零级释药。  相似文献   

19.
蔡郁  刘新颜 《中国药房》2011,(13):1200-1202
目的: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依普利酮双层渗透泵片处方。方法:以含药层、包衣液组分用量和包衣增重为考察因素,药物释放曲线的相关系数和12h的累积释放度为考察指标,分别用3种数学模型描述考察指标与任意2个考察因素之间的关系,并绘制了二次多项式模型的效应面和等高线图,通过重叠区域确定最优处方,并通过实测值与预测值的比较进行验证。结果:二次多项式为拟合的最佳模型,优化处方考察指标的实测值与预测值非常接近,12h的累积释放度为97.38%,释放曲线相关系数为0.9968。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得到了基于二次多项式模型的依普利酮渗透泵片处方优化的模型,实现了该渗透泵片的处方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