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20%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对自发性脑出血(ICH)的疗效.方法 将8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除常规治疗外,在入院第1天给予20%人血白蛋白10 g,2次/d静滴,共10d,在入院第1天、第10天、第20天进行头颅CT,根据CT对血肿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进行记录,同时进行NIHSS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 试验组血肿周围低密度区及血肿体积在第10天、第20天明显小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临床有效率(75.6%)显著高于对照组(48.8%).结论 脑出血患者早期应用人血白蛋白治疗,可有效减轻脑水肿,促进血肿吸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血肿周围水肿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疏血通注射液6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共14天。于第7、14、21天复查头颅CT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采用NIHSS量表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第14、21天治疗组的血肿体积、周围水肿体积减小(P<0.05,P<0.01),NIHSS评分明显减小(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促进血肿吸收、抑制水肿形成,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耿熙 《吉林医学》2011,(19):3933-3935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ml,1次/d静脉滴注,连用21 d,甘露醇作为基础治疗药物。于治疗后的第10天和第21天行CT检查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肢体功能变化采用NIHSS量表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第10天和第21天治疗组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明显缩小(P<0.01),NIHSS量表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促进脑出血的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和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4.
白蛋白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0%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对自发性脑出血(ICH)的疗效。方法将8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除常规治疗外,在入院第1天给予20%人血白蛋白10g,2次/d静滴,共10d,在入院第1天、第10天、第20天进行头颅CT,根据CT对血肿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进行记录,同时进行NIHSS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血肿周围低密度区及血肿体积在第10天、第20天明显小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临床有效率(75.6%)显著高于对照组(48.8%)。结论脑出血患者早期应用人血白蛋白治疗,可有效减轻脑水肿,促进血肿吸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合水蛭胶囊对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血肿吸收情况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疏血通6mL1次/天静滴,连用2周,2周后加用水蛭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清开灵注射液做为基础治疗药物,于治疗后第3、14、21天行CT检查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肢体功能改善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强度评分量表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第14和21天治疗组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明显缩小(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结论:疏血通和水蛭胶囊能够促进血肿吸收,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恢复过程中对血肿吸收的影响。方法将入院确诊的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基础上,于发病后72h复查头颅CT示血肿体积无扩大,实验室监测PT、APTT、PLT正常时,给予丹红注射液30ml,静滴,1次/d,共14d。对照组按常规脑出血处理原则予以治疗。14d后对两组患者血肿体积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血肿吸收率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丹红注射液可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恢复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消瘀康胶囊对中小量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0例中小量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发病后1周加用消瘀康胶囊.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4天行头部CT检查,观察并计算血肿周围水肿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第7、14天治疗组血肿及周围水肿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消瘀康胶囊可有效减轻血肿周围水肿,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促进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对脑出血血肿、血肿周围组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6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在入院第5天给予前列地尔10μg/天静滴共15天。在入院第1天,第5天及使用前列地尔治疗后7天,15天根据CT对两组血肿,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进行记录,同时进行NIHSS评分和炎症因子(TNF-α,IL-6)的测定。结果:观察组血肿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TNF-α,IL-6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前列地尔可改善血肿周围组织血循环,促进血肿吸收并且改善临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脑出血急性期病人予疏血通注射液,分析其对血肿吸收和血肿周围缺血的影响。方法:予35例脑出血急性期病人以疏血通注射液4mL/d静滴,连用20d,与30例对照组比较第7d、17d头颅CT的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结果:治疗组第7d、17d头颅CT显示血肿体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1);第17d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治疗组较对照组缩小(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可促进血肿吸收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尼莫地平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0例,观察组口服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传统治疗,在治疗前及后3天,后一周及一月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和比较,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在治疗一月后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低;观察组总有效率79.0%相比对照组总有效率62.5%较高。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25%,两组具有明显差异;两组患者颅脑 ct 入院后的第4天,第10天,第14天脑水肿及脑血肿量变化均具有显著变化,且变化有明显差异。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常规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均较高,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分析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血浆EI-1水平、血肿体积、水肿体积,且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70%,较对照组患者的65.11%显著提高,其中观察组患者显效率达到60.47%,而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仅为37.21%,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血浆EI-1水平、血肿体积、水肿体积均显著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血浆EI-1水平、血肿体积、水肿体积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血肿体积、水肿体积缩小明显,血浆EI-1水平显著降低,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Ⅳ型胶原酶诱导的实验性脑出血模型的基础上,实施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并研究抽吸术后血肿周围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成年健康Wistar雄性大鼠13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抽吸治疗组。将Ⅳ型胶原酶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在形成脑出血10 h后,向血肿腔内注入含有3 000 U尿激酶的溶液5 μl来溶解血凝块,2 h后进行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干预治疗。应用Bederson四级评分法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NSE蛋白的表达。 结果 大鼠脑出血后,各个时间点脑出血组、抽吸治疗组血肿周围脑组织NSE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脑出血后第1天,抽吸治疗组NSE蛋白表达略高于脑出血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后第3天、第5天抽吸治疗组与脑出血组比较,NSE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 结论 Ⅳ型胶原酶诱导的大鼠脑出血模型是一种稳定、可靠的且能够实施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的理想模型。大鼠脑出血后神经行为功能损伤,且血肿周围组织NSE蛋白表达明显增强。早期进行血肿抽吸术可以较好地清除脑内血肿,降低脑组织NSE蛋白的表达,减少脑出血后神经元的阳性细胞数及变性细胞数,从而保护神经组织,明显改善其神经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13.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周围水肿改善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9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分别于入组第1、7、21天利用CT测量血肿体积、水肿面积,并行 临床神经功能评分(chinese stroke seale,CSS)。治疗组给予5%葡萄糖500ml加马来酸桂哌齐特320 mg/d,连用14 d。结果 治疗组水肿面积、血肿体积和CSS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后第21 天水肿面积由(4.3±O.6)cm2变为(2.8±0.7)cm2,血肿体积由(19±5)ml变为(6±6)ml,CSS由(22±9)变为(9± 7)。对照组第21天水肿面积由(4.5±O.7)cm2变为(3.2±0.6)cm2,血肿体积由(20±5)ml变为(11±7)ml,CSS由 (23±8)变为(14±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对血肿吸收速度、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相类似的8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0-20 m l,1次/d静滴,连用14-24 d。于治疗前、治疗后第5,14,24天行头颅CT动态观察分析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血肿吸收后所留中风囊及神经功能采用N IHSS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血肿平均吸收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第14、24天治疗组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P〈0.01),血肿吸收后所留中风囊平均面积,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小量脑出血早期采用活血化瘀治疗能促进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和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出血活血化瘀法治疗方案对血肿吸收的影响。方法:22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4例予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114例在此基础上予醒脑静注射液静滴14d,辨证口服活血化瘀免煎颗粒21d,21d后口服脑血疏口服液至发病后3个月。观察两组血肿体积吸收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程度。结果:入组7d后血肿体积吸收情况与入组当天相比,治疗组吸收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脑出血活血化瘀治疗方案可以很好地促进血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剖解39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死亡病人的脑组织,自出血灶边缘向外1.0~3.0 cm及出血灶对侧相应部位的脑组织进行取材,出血灶对侧设为对照组。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出血灶周围ICAM-1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和变化规律。结果脑出血后2 h出血灶周围血管和神经细胞,即有ICAM-1的表达(2.12±0.32)个/高倍视野,17~24 h血肿周围ICAM-1阳性微血管数开始明显增加(6.02±1.05)个/高倍视野,72 h达到高峰(11.10±0.87)个/高倍视野,168~312 h后逐渐减弱(4.09±0.56)/高倍视野。此外,对侧脑实质内可见阳性神经细胞及少量ICAM-1阳性微血管。结论脑出血后,出血灶周围ICAM-1的表达增加,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灯盏花素治疗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灯盏花索对脑出血血肿的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灯盏花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血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灯盏花素治疗组于治疗后7d血肿体积开始缩小,对照组于治疗14d才开始缩小,治疗后14、21d治疗组较对照组血肿体积缩小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于治疗后7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开始下降,对照组于治疗后14d才开始下降,治疗后14、21d治疗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肿体积的减小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下降呈正相关性(r=0.829,P〈0.0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使用灯盏花素能促进血肿的吸收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48-51
目的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微创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34.4%、无效率为25.7%、总有效率为74.3%,微创组患者的治愈率为40.0%、无效率为5.7%、总有效率为94.3%,微创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方面与微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对照组与微创组患者术前NIHS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5、15、30 d,对照组与微创组患者NIHSS评分分别较术前显著降低,且微创组患者的NIHSS评分术后5、15、30 d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确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神经功能改善明显,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简易、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