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分子右旋糖酐为平均分子量40000左右的右旋糖酐,属血管扩容剂,可增加血容量,使血液稀释,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达到防止和消除红细胞及血小板的聚集作用。因此,可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但在脑梗塞急性期,尤其是大范围梗塞时,往往病灶周围脑水肿明显,患者的临床症状也较重,常有头痛,  相似文献   

2.
右旋糖酐是葡萄糖分子脱水后的聚合物,根据聚合的葡萄糖分子数目不同,分为中分子量、低分子量和小分子量三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低分子右旋糖酐,该药有补充血容量,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和增加血浆容量的作用。过敏性反应极少见,所致的过敏性休克就更罕见了。最近,我院发生了一起静点低分子右旋糖酐而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现将该患的抢救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粘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危险因素,而降低血液粘稠度及高血脂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手段,治疗高粘血症的方法比较多,如:静脉滴注小剂量肝素或蝮蛇抗栓酶的抗凝方法、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光量子治疗等,近年来,又进行了血液稀释疗法,3年来,采...  相似文献   

4.
706代血浆为羟乙基淀粉制剂,分子量在2.5~4.5万之间,与低分子右旋糖酐相近,具有扩容,血液稀释,降低血液粘稠度和红细胞凝聚作用。笔者采用706代血浆治疗2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引起过敏反应,现报告如下。例1:女,68岁,农民,因患脑血栓形成住院后给予706代血浆加复方丹参注射液等静滴。当液体滴入约100ml时,病人突感眩晕,即则面色苍白,四肢湿冷,恶心,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查体:T36.5℃,  相似文献   

5.
川芎嗪在显微外科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显微外科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99例手指完全离断经过断指再植术后的患者分别应用川芎嗪注射液及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治疗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两组血液流变学结果比较川芎嗪在显微外科手术后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预防血栓形成效果显著,在清除氧自由基,防止缺血再灌注方面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可以替代低分子右旋糖酐成为在显微外科手术后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右旋糖酐是葡萄糖的脱水聚合物 ,根据其分子量的不同可为中分子、低分子及小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右旋糖酐是6 %的等渗溶液 ,有降低血液粘滞度和红细胞凝聚作用 ,以利于血液流通 ,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灌流量 ,以及具有渗透性利尿及抗凝作用 ,故临床上用于抗休克和治疗各种血性疾病及周围血管疾病等。根据药物学资料介绍 ,应用时偶有过敏反应 ,现将 2例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引起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处理经过 ,报告如下。1 病例例 1:患者 ,女 ,30岁。因“慢性胃炎 ,眩晕”收治入院 ,既往身体健康无药物过敏史。住院第 2d12∶5 5min护士执行治…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右旋糖酐为临床常用药物 ,能够抗红细胞聚集、改变血液粘稠度 ,常用于补液、扩容、改善微循环及抗休克的治疗。近年来不良反应的报道不断出现 ,本文做简单总结 ,报道如下。1 致感觉及精神异常温丽君等 [1]报道 ,患者男性 6 4岁 ,因头晕、恶心、眩晕阵发性发作数次入院。经 TCP检查示 :椎基底动脉缺血 ,确诊为 :TIA。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 ml加维脑路通 40 0 mg静滴 ,每日1次 ,共 1 0天 ,第 6天感头晕症状有所缓解 ,第7天静滴 1 .5 h后病人感发冷 ,继而尾骶部有疼痛感 ,并逐渐增强 ,出现寒颤 ,有强烈恐惧感 ,立即停止输液 ,肌…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右旋糖酐致过敏性休克1例许凤芝(山东济宁市中医院)低分子右旋糖酐(以下简称低右)是一种血浆代用品,其平均分子量为40000,具有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滞度及渗透利尿作用。主要用于抗休克及治疗血栓性疾病。临床应用较广泛,其副反应较少,临床仅零星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对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孕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孕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及新生儿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降低...  相似文献   

10.
对60例急性脑梗塞住院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治疗组30例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辅以血液光量子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2%,对照组66.7%.差异显著P<0.025.两组颅CT检查,梗塞灶缩小,脑、神经缺乏症状减轻,治疗组显著,并对血液光量子疗法的理论依据和它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梗塞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孙星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5):203-203
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3—2008年在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简称低右)过程中发生渗透性肾病4例,男3例,女1例,年龄19~65岁。其中冠心病心绞痛1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氮质血症期1例。伴严重低蛋白血症3例,高脂血症4例,大量胸腹水2例。上述患者为减轻红细胞聚积,降低血液粘稠度,提高胶体渗透压,利尿消肿,使用低右。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右旋糖酐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休克为内、外、妇、儿各科常见急重危症之一,治疗上应采取综合性抢救措施已成定论。近年来由于休克微循环学说的建立,使低右(低分子右旋糖酐一下同)在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中,具有特殊地位,可以肯定,如使用得当,能顺利纠正休克,否则,也可招致不良反应或意外。为引起重视,本文就我们肤浅体会并结合有关资料,对此作一介绍,以供参考。右旋糖酐的种类及特点:右旋糖酐是一种葡萄糖高分子脱水聚合物。由于分子数目的不同,又区分为高分子右旋糖酐(分子量在11万以上),中分子右旋糖酐(分子量为6~10万),低分子右旋糖酐(分子量为2~5万)和小分子右旋糖酐(分子量在2万左右)。高分子右旋糖酐有增加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的18例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下肢末梢缺血性坏死,在用654-2及低分子右旋糖酐于患侧股动脉注射后,除1例由糖尿病引起的下肢末梢坏死无效外,其余17例均在短期内获得了显著疗效。同时就上述药物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认为该药对血管平滑肌的解痉和疏通作用,以及血液稀释,血容量增加,血细胞解聚,血液粘稠度下降等,改善了患肢末梢循环,促使坏死和溃疡病灶的愈合。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对冠心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一院药剂科林继红凌玉杰①心内科杨树森省松花江地区林业局卫生所张淑英冠心病病人多存在血液流变学的异常,选择有效药物及时治疗能改善病人预后。本文观察了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治疗冠心病病人时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与不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丹参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丹参,疗程14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和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常规治疗中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丹参治疗、对高粘血状态改善明显、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检测血液流变学预报脑梗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监测血液粘滞度的高低,预报可能出现的血管内血栓形成,及时给予降低血液粘滞度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64例住院脑梗塞病例,分成二组治疗,每组各32例,一组使用复方丹参,一组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前检查血液流变学,疗程结束后再复查血液流变学。结果 复方丹参治疗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组的病例,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两组间的比较发现,复方丹参对降低全血还原粘度的作用更强,低分子右旋糖酐能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不良事件的防治。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血液内科住院病人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623例。结果:发生不良事件5例,其中皮疹1例,喉头水肿1例,过敏性休克2例,呼吸心跳骤停1例。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输注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等严重不良反应,输注中须严密观察。  相似文献   

18.
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尿激酶治疗小灶性脑梗死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顺  刘建青 《河北医学》2011,17(3):336-338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尿激酶治疗急性小灶性脑死的临床疗效以及二者的协同性.方法:采用双盲对照随机分组法,将入选病人分为低分子右旋糖酐+尿激酶组和生理盐水+尿激酶组,通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和疗效判定以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进行分析,实验数据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组资料结果显示,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尿激酶组疗效明...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6%低小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脑血栓59例。从临床疗效及四项血液流变学测定指标所见,小分子右旋糖酐比低分子右旋糖酐疗效明显。低分子右旋糖酐(平均分子量约为40,000)治疗脑血栓有较好疗效为广大学者所公认。小分子右旋糖酐(平均分子量约为10,000)治疗脑血栓疗效如何,尚有争议。我院于1983—1984年用低小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脑血栓共59例,现将临床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体外反搏治疗24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与24例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相比,在疗效和取得疗效的时间上有显著差别。对15例患者反搏前后作球结膜微循环检查,发现反搏后球结膜微循环有明显改善;对16例患者反搏前后作血液流变学测定,发现反搏后血粘度有下降。并讨论了体外反搏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理:提高脑血流灌流压,有利于侧支循环建立;增加脑组织灌流量;降低血液粘稠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