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高血压与正常血压老年人的微循环结构与功能改变还不清楚。该文研究46名参加者的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密度、皮肤微循环功能。参加者分成3组:未治疗高血压老年人(n=16),正常血压老年人(n=16),正常血压年轻人(〈45岁,n=14)。在一个19个人的亚组中,我们还用等长肌细胞测定仪研究了阻力血管功能。两组老年人的毛细血管压都增高[老年高血压:(18.6±4.7)mmHg,老年人正常血压:(17.6±4.0)mmHg],年轻人正常血压为(13.9±2.6)mmHg,P〈0.05。各组毛细血管密度无区别。正常血压年轻人皮肤对乙酰胆碱扩张反应较两组老年人明显(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高血压大鼠中棕榈酸依赖的心肌细胞收缩性中的调节机制。方法 制备对照组大鼠和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高血压模型大鼠,用美国肯特coda多动物多通道尾袖套法无创血压系统监测大鼠血压,采用IonOptix单细胞收缩检测系统检测心肌细胞收缩。结果 ① 4周末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为115.4±4.7mmHg和94.8±2.8mmHg,高血压组收缩压为158.6±4.8mmHg和舒张压为128.8±2.9mmHg,4周末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②棕榈酸增强对照组心肌细胞收缩性,但高血压组无此作用;③依托莫司(ETO)为肉碱脂酰转移酶1抑制剂,ETO能抑制对照组中棕榈酸增强心肌细胞收缩性的作用;④ S-甲基-硫代L-瓜氨酸(SMTC)为nNOS抑制剂,在高血压组中,预处理SMTC可恢复棕榈酸促进心肌细胞收缩的作用。但同时给予ETO和SMTC时棕榈酸增强心肌细胞收缩性的作用又被抑制。结论 在健康大鼠心脏中,棕榈酸通过肉碱脂酰转移酶1增加心肌收缩力。在高血压大鼠心脏中,棕榈酸依赖性心肌细胞收缩被增多的nNOS限制,主要是通过增多的nNOS对肉碱脂酰转移酶1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临界关闭压(CCP)动态观察高血压脑微动脉平滑肌的收缩程度与形态改变间的关系。方法对照组和高血压组大鼠各80只,在高血压形成术后的不同时间点,分别测定脑血管CCP、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LLCA)和脑血管形态变化。结果高血压组大鼠的CCP逐渐升高,到14、16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CP的升高与平均动脉压、微动脉中膜厚度及LLCA呈正相关(P<0.05),并且在血压升高初期和血压较高后变化明显,呈倒“S”形改变(P<0.05)。结论高血压大鼠脑微动脉平滑肌的收缩程度明显增强,是微动脉中膜增厚的功能表现,并且在血压升高初期和血压较高后改变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的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与周围动脉弹性功能的关系。方法对88例高血压病患者与41例无高血压病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采用美国FDA批准的PULSEMETRIC动脉功能测定仪通过测定肱动脉脉搏图计算出反应血管弹性的参数,包括系统血管顺应性(SVC)、系统血管阻力(SVR)、肱动脉顺应性(BAC)及肱动脉阻力(BAR),分析高血压伴及不伴冠状动脉病变者的动脉弹性的特点。结果(1)高血压组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病变〉12支以上)发生率[64.7%(57/88)]高于血压正常组[27.1%(11/41),P〈0.05);(2)高血压组的SVC[(0.85±0.10)ml/mmHg(1mmHg=0.133kPa)]、BAC[(0.047±0.011)ml/mmHg]明显低于非高血压组[SVC(1.17±0.11)ml/mmHg,BAC(0.063±0.010)ml/mmHg,均P〈0.05],高血压组的脉压则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78±20)mmHg比(47±19)ml/mmHg,P〈0.01];(3)高血压组内,动脉弹性有随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而下降的趋势,而动脉弹性功能参数在不同的性别存在不同的变化;(4)当血压水平达到2~3级,SVC有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降低的趋势。结论在高血压病患者中,无创方法测得的动脉功能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5.
经颅多普勒(TCD)超声以其无创、安全、重复性好的优点广泛应用于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价,屏气指数、临界关闭压和自动调节指数等TCD指标能够评价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可用于指导临床降压治疗、随访以及术前和术后评价。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右心室压、肺动脉压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右室压、肺动脉压的变化。方法36周鼠龄大鼠wky7只,SHR8只。测定两种大鼠的颈动脉压、右室压、肺动脉压,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SHR的颈动脉压较WKY非常显著升高(225.3±25.6VS127±15.9mmHg,P〈0.001),右室平均压明显升高(23.1±4.8mmHgVS9.1±2.6mmHg,P〈0.001),SHR肺动脉平均压也明显升高(29.1±8.2VS12.4±2.2mmHg,P〈0.001)。结论36周SHR不仅体动脉压升高,并出现右室压及肺动脉压上升。  相似文献   

7.
肥胖多伴有自主神经系统改变,引起血压增高,能量消耗变化。本文以神经节阻滞剂咪噻芬阻断自主神经,10名瘦人,(32&#177;3)岁,10名肥胖,(35&#177;3)岁。在神经节阻断后,肥胖者由于全身周围血管阻力下降明显[(一310&#177;41)VS(33&#177;78)达因/s&#183;cm^2],血压下降较瘦人明显[(-17&#177;3)VS(-11&#177;1)mmHg;P=0.019)。相反,静息时能量消耗在自主神经节阻断后肥胖的人减少较瘦人少[(-26&#177;21)VS(-86&#177;15)kcal/d,P=0.035]。在增加受检人数后,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肥胖的人,自主神经对血压起的作用较大。肥胖高血压病人(n=8)较瘦的高血压病人(n=22)血压下降明显[(-28&#177;4)VS(-9&#177;1)mmHg],较肥胖正常血压者(n=20)下降(-14&#177;2mmHg)也明显。消除自主神经影响后,肥胖的人SBP仍然比瘦人高[-(109&#177;3)VS(98&#177;2)VS正常肥胖的人(103&#177;2)mmHg,P=0.004],提示肥胖并高血压还有其他因素起作用。结语:肥胖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这是肥胖者血压高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交感神经系统的治疗应当是治疗肥胖并高血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辛伐他汀并缬沙坦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和缬沙坦联合用药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脉压(PP)的影响。方法66例老年ISH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用缬沙坦(80mg/d),治疗组33例用缬沙坦(80mg/d)加辛伐他汀(20mg/d),观察12周。每2周随访血压1次并记录。结果在治疗12周时,对照组PP从治疗前(74.67&#177;7.77)mmHg降至(67.37&#177;5.13)mmHg;治疗组PP从治疗前(75.06&#177;6.96)mmHg降至(59.75&#177;5.92)mmHg。治疗后两组PP的差异有显著性(t=5.255。P〈0.01)。结论辛伐他汀和缬沙坦联合用药有助于改善老年ISH患者的PP。  相似文献   

9.
正常时,脑血流具有自体调节特性。血压升高时,阻力血管收缩以维持血流恒定;如高于自体调节上限,则阻力血管扩张,而脑血流量增加。动物实验的自体调节上限为平均动脉压170mmHg。血压下降时,脑血管扩张而维持血流恒定,当低于自体调节下限时,脑血流即减少。正常人自体调节下限为平均动脉压50~70mmHg。重度高血压病人自体调节下限右移至平均动脉压110(85~150)mmHg;上限也相应右移。当血压降至自体调节下限时,脑血流总量约减少30%,出现脑灌注不足症状。故在治疗慢性重度高血压时,必须谨慎而逐渐地使血压降至稍高于正常的水平。理应有一段时期使病人的脑血管重新适应正常血压。  相似文献   

10.
坎地沙坦加氢氯噻嗪对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坎地沙坦加氢氯噻嗪(复方坎地沙坦酯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过2周清洗期后,进入坎地沙坦酯片8mg单药治疗期,对4周后血压未达标者(达标血压为〈140/90mmHg),以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多中心试验方法,分别服复方坎地沙坦酯片(坎地沙坦酯16.0mg/氢氯噻嗪12.5mg)或坎地沙坦酯片16mg单药治疗8周。结果经过2周清洗期,共有392例进入单药治疗期,坎地沙坦酯8mg单药治疗(n=353)2周后,血压下降值(10.2&#177;0.6)/(6.5&#177;5.7)mmHg;4周的下降值为(10.8&#177;10.9)/(6.6&#177;6.1)mmHg,4周血压达标率为15.3%(54/353例),组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在以后8周随机双盲对照期,复方坎地沙坦酯组(134例)与坎地沙坦酯单药组(142例)4周时的血压分别下降为(9.3&#177;11.7)/(8.7&#177;6.2)和(5.4&#177;10.8)/(5.4&#177;6.1)mmHg;8周时为(11.1&#177;11.2)/(10.7&#177;6.6)和(7.8&#177;11.1)/(7.8&#177;6.3)mmHg(组内及组间比较P〈O.01)。随机期4周时联合治疗组血压达标率分别为64.9%(87/134),单药组为39.4%(56/142),8周时分别为79.9%(107/134)和51.4%(73/142)(组间比较P〈0.01)。不良反应事件,在单药治疗期为6.2%(22/353),复方坎地沙坦组为2.9%(4/134),坎地沙坦酯组2.8%(4/14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坎地沙坦酯片较之单用坎地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血压水平对脑血管和颈部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超声技术,探讨不同血压水平对脑血管和颈部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225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控制水平分为轻度高血压组(n=30)、中度高血压组(n=61)和重度高血压组(n=129).选择同期检测的无高血糖、高血脂及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血压正常的患者94例作为对照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以及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的变化特征.采用颈部B超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以及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 (1)各高血压组24 h动态血压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P<0.05).(2)各高血压组脑部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高血压组之间比较,随着血压水平的增加,脑部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降低,搏动指数增大(P<0.05).(3)各高血压组颈部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高血压组之间比较,随着血压水平的增加,颈部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降低,搏动指数增大.结论 血压水平对脑部和颈部血管血液动力学均有影响,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异常程度呈现渐进加重的趋势.从脑血管和颈部血管的血液动力学角度看,理想的血压水平应不超过140/90 mmHg.经颅多普勒超声结合颈动脉超声可对高血压痛患者颅内外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客观评价,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脑大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69例。根据DSA显示动脉狭窄是否≥50%为依据,分为2组:狭窄组150例,患者颅内、外脑大动脉至少1支血管狭窄率≥50%;对照组119例,患者无狭窄或狭窄<50%。检测2组血浆Hcy水平及血压变化,并将所有入选的患者分为Hcy和血压均正常者(1组)、单纯Hcy升高者(2组)、单纯高血压者(3组)、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4组),观察血管狭窄≥50%的发生率。结果狭窄组Hcy和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5.5±4.9)μmol/L vs(14.2±4.0)μmol/L,(154.1±22.9)mm Hg vs(145.6±25.6)mm Hg(1 mm Hg=0.133 kPa)]。4组脑动脉狭窄≥50%的发生率最高(P<0.05);3组和4组脑动脉狭窄≥50%的发生率比1组和2组明显增高(P<0.05);2组与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升高及高血压均与脑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二者共同存在时脑动脉狭窄≥50%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其协同作用以高血压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应用超声检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特征。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分别评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和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出率;观察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差异性。纳入2009年9月-2010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血脂正常,无吸烟等危险因素的19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10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B组)91例。比较两组患者颈总动脉和股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颅内动脉各支动脉、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狭窄总检出率、〉50%狭窄检出率的差异;分析两组患者的病程、收缩与舒张压等因素对糖尿病性血管狭窄病变的影响。结果①B组患者颈总动脉和股动脉的IMT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0.98±0.14)、(0.86±0.17)mm和(1.03±0.16)、(0.90±0.16)mm(均P〈0.01)。②B组患者颈动脉、下肢动脉的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1);强回声、不均回声的钙化斑块检出率亦高于A组(P〈0.01)。③颅内动脉、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狭窄的总检出率,B组患者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对狭窄率〉50%检出率的比较中,B组颅内动脉狭窄检出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下肢动脉狭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B组患者高血压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与颈总动脉IMT呈线性相关(R=0.417、0.351、0.283,P〈0.05),收缩压水平与颅内动脉、下肢动脉狭窄检出率均呈正相关(R=0.912、0.795,P=0.000)。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率和颈动脉、颅内动脉、下肢动脉狭窄的发生率;CDFI与TCD联合检查,对预测糖尿病患者颅内、外动脉,下肢动脉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临床综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年龄对脑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经头颅CT确诊的258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分为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高血压组又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采用经颅多普勒(TCD)超声诊断仪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记录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 高血压老年组与高血压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双侧ACA、MCA、PCA的Vm均较非老年组减低(P〈0.05),而PI及RI较非老年组显著增高(P〈0.01);正常血压组与高血压组比较,两组Vm、PI及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后,血压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不明显,年龄是影响脑血流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及增强指数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临床诊断血压正常者250例,根据血压诊断标准分为血压正常(正常组)169例和隐性高血压(隐性组)81例,及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150例。监测24 h动态血压。并采用大动脉测量仪测量中心动脉压及其反射波;采用PWV测定仪测量颈桡动脉PWV(crPWV)。结果隐性组中心动脉收缩压、中心动脉舒张压、中心脉压、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收缩末压、增强压、crPWV明显高于正常组,明显低于高血压组(P<0.0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中心动脉收缩压、中心脉压、LDL-C是crPWV的主要影响因素(β=0.268、β=0.313、β=0.311,P<0.01)。结论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及增强指数明显升高,提示动脉弹性下降,中心动脉收缩压、中心脉压、LDL-C是影响动脉僵硬度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广西壮、汉族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广西地区975例脑梗死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按民族分为壮族组328例和汉族组647例,比较2组患者脑血管狭窄部位分布特点、狭窄程度、常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壮族组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发生率和脑血管重度狭窄率明显高于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3,P<0.05;χ~2=10.766,P<0.05)。同型半胱氨酸、年龄、民族、吸烟史、高血压等因素为脑血管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同型半胱氨酸、年龄、吸烟史为汉族脑血管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为壮族脑血管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壮族脑梗死患者脑血管重度狭窄率高于汉族患者,控制高血压是降低壮族患者脑血管狭窄风险的预防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室肥厚(LVH)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特点。方法:选择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的EH患者566例,伴LVH者140例(LVH组),与单纯EH患者426例(对照组)对比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部位、狭窄的程度、狭窄的范围等的差异。结果:LVH组与对照组比较,LVH组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概率明显升高(P<0.01),其危险性增加5.09倍。同时,LVH组发生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其他部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运动平板试验的心肌缺血检出率为33.1%(42/127),而对照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心肌缺血检出率为12.5%(35/280),P<0.05。在传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中,只有血压与LVH存在协同效应(P<0.05)。结论:EH伴LVH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发生率显著升高,左前降支是主要狭窄部位,而且更易于发生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8.
吴刚  白冲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1950-1951
目的 探讨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诊断,常规COPD治疗与强调戒烟和氧疗疗效对比.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就诊确诊为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A、B,对照组仅针对COPD进行规范化治疗,实验组A采取常规的COPD系统化治疗外还特别强调戒烟,实验组B在实验组A治疗的基础上加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处理6周后,观察肺动脉压的动态变化情况和动脉血气分析情况.结果 实验组A及实验组B对改善肺动脉高压及患者动脉血气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B与实验组A相比,患者肺动脉压降低明显,P〈0.05.结论 规范治疗COPD对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有很好的疗效,正压通气治疗及戒烟能明显增加患者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脏结构变化的关系。方法入选天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61例,分为高血压Ⅰ组84例、高血压Ⅱ组100例和高血压Ⅲ组77例,选择同期住院的血压正常者58例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心脏超声检查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LVEF,计数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每搏量、外周血管阻力(SVR)、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左心做功指数(LCWI)、无创LVEF等。结果对照组、高血压Ⅰ、Ⅱ、Ⅲ组高血压史、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左心房内径和LVMI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高血压Ⅰ、Ⅱ、Ⅲ组每搏指数、每搏量、心脏指数、LVEF、LCWI呈明显降低趋势(P<0.05),SVR、SVRI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SVR和SVRI与每搏量、心排血量、心脏指数、每搏指数、LCWI、无创LVEF呈负相关(P<0.01),与高血压史、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左心房内径、LVEDD、LVMI呈正相关(P<0.01)。SVR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76(95%CI:0.610~0.742),诊断左心室肥厚的价值较高(P=0.000)。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无创血流动力学呈现"减排高阻"的现象,临床可用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作为心脏结构的评估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