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厦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膝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膝关节外伤惠者进行普通X线MSCT检查,并通过多平面重建法(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SSD)及容积显示技术(VR)观察骨折细节。结果:2例隐匿骨折和17例复杂骨折通过MSCT检查能清晰显示线的位置、范围和骨折块的移位及关节面塌陷的程度与面积。结论: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为膝关节骨折提供有价值的诊断和治疗信息,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在颌面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模式重组技术在颌面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颌面骨骨折,采用6层螺旋CT容积扫描,获得原始轴位图像,并将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R)、3D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等重组观察。结果:35例颌面骨骨折中,眼眶骨折7例,鼻骨3例,筛骨4例,颧骨5例,上颌骨6例,下颌骨10例,其中髁突骨折合并颞下颌关节脱位3例。结论:MSCT多模式重组成像可清晰显示骨折部位、骨折线走行方向、骨质碎裂程度及移位情况等。其中SSD显示骨折区表面状态较好,MPR可明确显示骨折处内部细节,VR和MIP可显示骨折部位的立体透明外观,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非常重要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脊柱骨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对脊柱复杂骨折的诊治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脊柱外伤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薄层重建后利用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MPR/CPR)、表面遮盖法(SSD)、容积再现法(VR)和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技术(4D)的三维重组。结果本组43例三维重建CT图像均清晰、直观地显示了患者骨折的部位、类型、骨块的移动方向和距离,使得治疗中得以正确地选择接骨板及其放置位置和切口位置。SSD、VR和4D尚对显示脊柱稳定性、椎管形态、手术人路和内固定方式选择很有价值。结论MSCT3D重建可全方位准确地显示脊柱骨折情况,并对术前骨折分类、指导手术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骨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3例骨关节病变行MSCT扫描后,全部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显示(SSD)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并与病理及手术对照。结果:MPR结合横断位显示病变的二维形态及细节,作为诊断基础。MIP显示骨关节的立体形态,SSD及VR对病变的表面形态及细节有较好的显示。结论:MSCT诊断骨关节病变,以二维图像为基础,结合三维图像能全面反映骨关节病变的细节。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在跟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及三维重组技术在跟骨骨折的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X线平片或临床检查怀疑或确诊跟骨骨折的106例病人,对其中97例患者118足跟骨关节行16层螺旋CT扫描并行三维重组观察,由4组放射科医师分别对不同重建层厚及三维重组图像进行分析,在Sanders分型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外科治疗的需要,对跟骨骨折进行CT三维分型。结果:(1)4组医师应用0.625mm层厚共显示骨折线221条;1.25、2.5、 5.0mm层厚图像骨折线显示率分别为98.6%(218/221)、70.1%(155/221)、53.8%(119/221)。(2)轴位薄层(层厚1.25mm)骨折线检出率98.6%(218/221),MPR骨折线检出率100%(221/221),MIP骨折线检出率84.2% (186/221),VR骨折线检出率88.2%(195/221)。(3)118足跟骨关节外骨折21足;关节内骨折97足,SandersⅠ型17 足,Ⅱ型29足,Ⅲ型36足,Ⅳ型15足。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对跟骨骨折的诊断、分型具有重要价值,三维重组对手术治疗计划的制定和预后评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胸廓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GE lightspeed64排螺旋CT对临床怀疑胸廓骨及肋骨骨折的病人17例进行容积扫描,将薄层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Advantage workstation 4.4,ADW4.4)后,应用容积再现法(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组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PR)等构建三维重建图像。结果 17例患者中,胸骨柄骨折2例,胸骨体骨折1例,肩胛骨骨折5例,胸腰椎骨折7例,肋骨骨折2例。结论运用64排螺旋CT能快速、诊断胸廓外伤及骨折。VR技术在显示胸廓骨折的空间解剖结构上有优势,而MPR和MIP对于细微骨折显示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评价脊柱骨折:不同后处理方法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不同后处理方法显示脊柱骨折的能力.方法 28例椎体外伤骨折的患者应用GE Lightspeed Ultra 多层螺旋CT机进行检查,并将数据传至专门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建(VR)及仿真椎管镜(VEVC)处理.结果各种后处理方法中,MPR图像可清楚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及移位,但不能显示三维空间关系,VR图像可准确显示表面骨结构的空间改变,但对细小无移位的骨折线显示不佳,切割后的VR图像及VEVC图像显示椎管内骨碎片空间关系及骨折线情况各具优势.结论多层螺旋CT 显示脊柱骨折的三种后处理方法各具优势,相互补充,三者结合观察,有利于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后重组技术对检出颅底复杂骨折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后重组技术对颅底复杂骨折检出的价值.方法 对38 例颅底骨折患者的螺旋CT原始图像在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MPR、MIP、VR、SSD),所得重组图像经2 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阅读.结果 38 例颅底骨折累及颅底多骨及多个孔道,MPR横、冠、矢三个平面重组图像结合可显示所有骨折及受累孔道,4种不同重组方法之间对颅底骨折及累及颅底孔道显示率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64.740及75.198,P=0.000),MPR对颅底骨折及孔道累及显示最佳.结论 MSCT MPR技术可较准确地显示颅底骨折,辅以MIP、VR及SSD技术对颅底骨折的显示效果可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和容积再现三维成像对四肢骨关节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四肢骨关节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X线检查和多层螺旋CT影像检查,并进行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三维成像和容积再现三维成像。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四肢骨关节骨折的检出率。结果 88处四肢骨关节骨折中,X线检查显示,55处关节面断裂,21处关节面塌陷,18处关节内碎骨片,8处关节脱位;多平面重组三维成像显示,82处关节面断裂,36处关节塌陷,30处关节内碎骨片,14处关节脱位;容积再现三维成像显示,80处关节面断裂,34处关节塌陷,30处关节内碎骨片,15处关节脱位。多层螺旋CT扫描后经多平面重组三维成像以及容积再现三维成像的检出率均显著性大于X线检查的检出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和容积再现三维成像对四肢骨关节骨折的对骨折面诊断价值较X线检查更高。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国庆  熊涛  吴雷  王强  付泉水  陈洪  蒋永明 《华西医学》2010,(10):1885-1887
目的总结多层螺旋CT(multi-slice,MSCT)多平面重组(multiplaner refor-m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3D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T)技术在埋伏牙定位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05年9月-2009年8月疑埋伏牙、多生牙的患者27例,行MSCT容积扫描并经后处理重组检出的埋伏牙、多生牙患者的资料,分析MPR、MIP和VRT成像对埋伏牙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并与常规横轴面的CT图像进行对照。结果 MPR图像可清晰显示埋伏牙包埋于软组织内或骨内,沿牙列的MIP曲面重建图像可显示全牙列的全景像和牙齿的咬关系,VRT成像能清晰显示埋伏牙与邻牙的空间关系,能准确测量埋伏牙与邻牙的距离。结论 MSCT容积扫描和MPR、MIP和VRT重组对埋伏牙及其继发病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是检出埋伏牙和指导口腔医师制定治疗方案,评估预后及其继发病变的一种理想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脊柱侧弯患者扫描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对45例脊柱侧弯患者行病变部位的CT扫描,经MIP、MPR/CPR及VR三维重建,并对照X线分析不同的重建。结果:45例患者均得到满意的图像。结论:16层螺旋CT在脊柱侧弯患者扫描及多种后处理图像较X线平片更为优越,可全面评价脊柱侧弯。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评价右膈下动脉起源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显示右膈下动脉(RIPA)起源的能力.方法 MSCT行上腹部增强扫描26例,对比剂80~90 ml,流率 3 ml/s,重建层厚1.25 mm,重建间隔0.6 mm,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行MPR、MIP及VR处理.结果回顾性薄层重建图像显示RIPA起源22例,4例无法显示.后处理方法中,MIP能最佳显示RIPA的大体解剖学形态,MPR及VR显示能力不足.结论 MSCT回顾性薄层重组图像可以评价RIPA起源,MIP可以大体观察其解剖学形态,两者结合,能更好地为血管造影术前提供有价值的解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脾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脾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多层螺旋CT腹部检查发现 5例脾动脉瘤 ,均经DSA证实。其中 4例为腹部常规扫描模式所发现 ,1例行血管成像检查 ,扫描参数与常规扫描模式参数相同。血管三维成像方法为SSD ,MIP及容积显示技术 (VRT)。结果 应用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模式进行血管结构三维重建即可明确显示脾动脉瘤 ,VRT成像较SSD、MIP能较好地显示脾动脉瘤的特征。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脾动脉瘤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VR技术成像优于SSD及MIP ,可取代常规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重建技术诊断腰椎峡部裂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患者行腰椎MSCT扫描(范围从L3~S1),重建层厚1.25mm,间隔0.6mm,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重建,对横断面图像及重建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为腰椎双侧峡部裂,其中L4 2例,L5 26例,L4和L5 2例。MPR可以从多方位清楚显示峡部裂的形态,三维重建图像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峡部裂骨质结构的空间改变。结论MSCT及多种重建技术联合运用,能够清楚全面地显示椎体峡部裂,同时显示椎体滑脱、骨质增生、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等病变,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骨折术前及术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29例不同部位骨折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的影像特点: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在骨折术前及术后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MPR、MIP及VR重建图像可以清晰显示骨折术前及术后的细节。并能直观的显示骨折术后情况。结论多排螺旋CT的三维重建技术是骨折术前及术后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全身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目的 通过对 3 0例病人应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行血管造影检查的前瞻性研究 ,旨在提高MSCT(multi slicespiralCT)成像技术在血管造影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先对 3 0例病人应用MSCT行轴位螺旋扫描 ,应用MSCT成像技术(MIP、SSD、4 D及CTVE)将获得的轴位图像利用SGI工作站进行后处理。结果 所有病人中主动脉夹层 3例、主动脉瘤 2例 ,所有重建的大血管均能清晰的显示其主干及其 2 ,3甚至 4级分支。结论 MSCT成像技术在全身血管造影检查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在鼻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在鼻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60例鼻外伤病人均行MSCT容积扫描后行多种后处理图象重建并与X线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X线片60例患者中诊断鼻骨骨折者28例,8例可疑骨折,其余未见明显骨折。60例患者行MSCT容积扫描后行多种后处理图象重建后显示鼻骨骨折56例,其中单侧鼻骨骨折33例,双侧鼻骨骨折23例,伴上颌骨额突骨折40例,伴泪骨骨折8例,伴鼻中隔骨折15例,骨折伴鼻额缝分离13例,鼻骨间缝分离移位18例,并发眶壁骨折12例,伴鼻颌缝分离移位38例,上颌窦壁骨折5例。4例MSCT检查未见异常。结论:MSCT容积扫描检查鼻骨骨折明显优于常规CT和X线平片。MSCT检查能准确地显示鼻骨及周围各骨结构,对鼻骨骨折的类型、部位及其伴发改变显示全面、准确,是当前诊断鼻骨骨折的一种可靠、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法医学鉴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78例骨关节创伤患者,全部行多层螺旋CT薄层横断面扫描,部分行三维重建(包括VR法和SSD法)及多平面重建(MPR),分析各方法对骨折或脱位的显示情况。结果 肩、肘、膝、踝关节及骨盆创伤78例,CT横断面扫描均获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均行SSD重建,明确诊断75例;71例行VR重建,明确诊断70例;37例使用了MPR重建,均获明确诊断。图像显示多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可发现细小骨折但缺乏立体信息,3D重建立体感强,可多角度多方向观察,清楚直观;MPR法显示骨折线走行和移位更有优势且能兼顾软组织改变。结论 多层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各具特色,结合使用可提高骨关节创伤的诊断准确性,简化思维,为临床诊治提供直观的立体信息。  相似文献   

19.
多排螺旋CT扫描容积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永健  高歌 《临床医学》2008,28(9):42-43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容积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8例胸部外伤的惠者行64排螺旋CT扫描并行容积重建进行诊断,包括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等方法.结果 38例肋骨骨折共124根,其中多发、粉碎性骨折11例,两侧共76根;多发性骨折19例,两侧共35根;单发性骨折8例,两侧共13根.结论 胸部外伤的患者行多排螺旋CT扫描并结合容积重建等方法诊断肋骨骨折,可清晰、直观地显示肋骨骨折的数量、性质、部位及合并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