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究分析逍遥方合大黄蛰虫方加减联合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对中医证候临床评分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8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单纯进行TACE治疗,观察组联合逍遥方合大黄蛰虫方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的中医证候临床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3月后的中医证候临床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44例的远期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逍遥方合大黄蛰虫方加减联合TACE可有效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临床评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乐山市人民医院行TACE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TACE术前及术后3、28 d血清AFP、AKP、γ-GT变化,并分析其与TACE效果的关系;统计1 a生存率及中位总生存期(OS)。结果 TACE术后3 d血清AFP、AKP、γ-GT水平较术前上升,术后28 d较术前、术后3 d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ACE介入治疗有效率为30%,有效组术后28 d血清AFP、AKP、γ-G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止随访时间,80例肝癌患者中,1 a生存率为88.75%。结论血清AFP、AKP、γ-GT与肝癌患者TACE手术效果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TACE术灌注康莱特对甲胎蛋白(AFP)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术后灌注康莱特注射液组(观察组)和术后未灌注康莱特注射液组(对照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胸苷激酶1(Tk1)和AFP水平、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清Tk1水平随着时间的后移逐渐降低(P0.05);T1、T2、T3、T4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k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T0时两组患者的血清Tk1水平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AFP水平随着时间的后移逐渐降低(P0.05);T1、T2、T3、T4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清AF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TO时两组患者的血清AFP水平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缓解率40.0%显著高于对照组23.3%(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灌注康莱特注射液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AFP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甲胎蛋白(AFP)的变化。方法应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测定血清中GGT和AFP的水平。结果未转移组治疗前后,GGT和AF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恶化组,治疗前后GGT和AF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测定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GGT和AFP对于评价TACE的效果和估计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吉奥持续低剂量口服联合小剂量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92例不能或不愿外科手术的原发性肝癌,分为两组,各46例。治疗组为替吉奥持续低剂量口服联合小剂量 TA-CE;对照组为小剂量 TACE,按预定方案治疗后复查血管造影(DSA)及 CT,评价肿瘤新生血管及肿瘤染色情况、KPS 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计算患者的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的生存率。结果2次 TACE 后复查 CT 及 DSA,治疗组肿瘤新生血管和肿瘤染色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相近(P >0.05),治疗前后 KP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 PFS 及1年、2年的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替吉奥持续低剂量口服联合小剂量 TACE 治疗原发性肝癌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链蛋白199(CA199)、α-L-岩藻苷酶(AFU)、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等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CEA和CA199;采用速率法检测AFU;用酶法检测γ-GT。结果单项AFP、CEA、CA199、AFU、γ-GT的血清水平原发性肝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AFP、CEA、CA199、AFU、γ-GT的血清水平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FP、CEA、CA199、AFU、γ-GT等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阳性率达94.12%,显著高于单项AFP阳性率68.62%(P<0.01)。结论AFP、CEA、CA199、AFU、γ-GT等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阳性检出率,特别是单项AFP检测阴性的肝癌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和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血清磷酯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甲胎蛋白(AFP)的变化及其对疗效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32例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研究.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2个月及半年采用酶联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GPC3、AFP水平.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法检测血清GPC3、AFP水平.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统计处理.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的血清GPC3及AF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1~3次TACE治疗后,有效组患者血清GPC3及AF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无效组变化不明显;GPC3+AFP更能反映疗效.结论 GPC3与AFP均是较好的判断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疗效的生化指标.GPC3+AFP联合使用,对判断疗效和预后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微波消融术(MWA)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原发性大肝癌患者58例(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n=29)与参照组(n=29),参照组予以TACE,试验组予以MWA联合TACE。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及术前、术后1个月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6.21%(25/29)较参照组62.07%(18/29)高(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血清AFP水平较参照组低(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45%(1/29)与参照组6.90%(2/29)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88.89%(24/27)、62.96%(17/27)较参照组65.38%(17/26)、34.62%(9/26)高(P0.05)。结论 MWA联合TACE应用于原发性大肝癌患者中效果显著,可降低血清AF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明胶海绵颗粒联合碘化油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机体免疫功能变化及疗效。方法:将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明胶海绵颗粒联合碘化油组(观察组)及单纯碘化油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TACE术前、术后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 AFP)水平、肿瘤大小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肿瘤缩小程度及AFP下降较对照组明显,观察组治疗后CD4+细胞的比例和CD4+/CD8+比值上升,CD8+细胞比例下降(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CD4+细胞的比例和CD4+/CD8+比值略下降,CD8+细胞比例下降(P>0.05)。结论:明胶海绵颗粒联合碘化油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TACE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在难以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5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行单纯TACE治疗,25例行RFA联合TACE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B超、CT或MRI,确定肿瘤坏死范围,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两组外周血CD4+、CD8+、CD4+/CD8+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治疗后12周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情况,Kaplan-Meier法计算预期生存率并预测平均生存期。结果:TACE组治疗前CD4+为28.68%±7.58%,治疗后为30.16%±6.33%,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ACE组CD8+、CD4+/CD8+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组治疗后CD4+、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综合组治疗后CD8+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TACE组与综合组术后肿瘤坏死范围分别为(0.25±0.07)cm和(2.01±0.26)cm,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综合组术后血清AFP含量为(32.77±4.66)μg·L-1,与TACE组术后血清AFP含量(256.33±17.85)μg·L-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综合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长于TACE组(P<0.01)。结论:对于难以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经皮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瘢痕灸肝俞穴对原发性肝癌大鼠血清标记物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抽取12只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50 mg/kg)制备原发性肝癌模型。造模结束后,将48只大鼠分为模型组、阿霉素组、肝俞组和足三里组,每组12只。给予阿霉素组阿霉素溶液腹腔注射,肝俞组、足三里组瘢痕灸处理。ELISA检测血清中AFP、AFU、γ-GT的含量,并观察大鼠肝细胞结构和形态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阿霉素组、肝俞组和足三里组AFP、AFU、γ-GT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阿霉素组、肝俞组和足三里组在血清中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阿霉素组比较,肝俞组、足三里组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肝俞组比较,足三里组含量显著升高(P0.05)。镜下观察可见:足三里组肝细胞纤维化,肝俞组部分空泡样变,两组肝细胞结构与形态明显好于模型组。结论:瘢痕灸肝俞穴对原发性肝癌大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邓兴 《西部医学》2016,28(4):524-527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2012年7月~2015年7月随访资料完整的7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TACE治疗,观察组则采用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观察手术前后两组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变化,影像学检查(B超、CT、MRI)测量肝癌病灶直径等指标,随访1、3、6、12、24月和36月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疗效明显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生存期延长,无出血、肿瘤破裂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符合肿瘤微创、综合治疗理念,是中晚期肝癌患者较理想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脾解毒方联合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按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使用TACE术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中药健脾解毒方,并随症加减。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疗效、KPS积分、肝功能及甲胎蛋白(AFP)指标。结果两组中医症状、肝功能、AFP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在中医症状、KPS积分、γ-GT、AFP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证候疗效、ALB、AKP方面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健脾解毒方联合TACE术治疗肝癌,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对肝功能、AFP等指标影响方面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4.
詹军勇 《当代医学》2021,27(18):51-53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中医证型分为肝郁脾虚组(n=12)、肝胆湿热组(n=14)、肝热血瘀组(n=7)、脾虚湿困组(n=17)、肝肾阴虚组(n=10).比较各组血清γ-谷氨酸转肽酶(γ-GT2)、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甲胎蛋白(AFP)指标水平.结果 肝热血瘀组、脾虚湿困组及肝肾阴虚组γ-GT2水平高于肝郁脾虚组及肝胆湿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湿困组CA19-9水平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组CEA水平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湿热组、肝热血瘀组及肝肾阴虚组AFP水平显著高于肝郁脾虚组、脾虚湿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γ-GT2、CEA、CA19-9和AFP肿瘤标记物在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中所占比例存在差异,肝郁脾虚主要以CEA高表达为主;肝胆湿热主要以CEA及AFP高表达为主;肝热血瘀主要以γ-GT2、CA19-9和AFP高表达为主;脾虚湿困主要以γ-GT2及CA19-9高表达为主;肝肾阴虚主要以AFP表达为主.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中医证型分型中可依据血清γ-GT2、CEA、CA19-9和AFP指标水平作为客观参考指标,为原发性肝癌提供参考指标,不同血清肿瘤标志物与原发性肝癌患者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价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48例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患者术后复查时均经3.0TMRI、64排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标准,比较MRI和CT检查发现残留病灶、复发病灶和病灶包膜的价值。结果 (1)MRI检查残留、复发病灶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P0.05);(2)MRI检出Ⅱ型碘油沉积残留、复发病灶率高于CT(P0.05);Ⅰ型、Ⅲ型、Ⅳ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RI病灶包膜检出率高于CT(P0.05)。结论 3.0TMRI更有利于检出原发性肝癌经TACE后残留、复发病灶,受碘油影响较CT小,MRI检出包膜能力也高于CT,在评估PLC经TACE治疗后疗效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敷和备化方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服用敷和备化方,对照组TACE后不服中药.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变化,肝功能指标(碱性磷酸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变化,行为状态Karnofsky评分分级,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的变化等.结果 治疗组对发热、恶心呕吐、腹胀、黄疸、胁痛等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P<0.05),有效减轻肝功能损害(P<0.05),降低AFP含量(P<0.05).结论 敷和备化方治疗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综合征,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因肿瘤原因升高的肿瘤标志物AFP含量,改善肝功能指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辅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单纯行原发性肝癌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基础上行辅助性TACE治疗;分析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对比两组3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结果肿瘤直径、肿瘤数目、术前AFP、血管癌栓均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直径≥5 cm的高危患者行TACE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72.73%,3年无瘤生存率36.36%,明显高于未行TACE术的高危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5 cm的高危患者行TACE术后1年生存率81.82%,3年生存率45.45%,明显高于未行TACE术的高危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辅助性TACE有利于延缓肝内复发或降低复发率,且对高危险因素患者生存延长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将48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康莱特加TACE)24例;对照组(单纯TACE)24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定量,检查肝脏B超、CT及肝肾功能,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有效、无效、恶化分别为10、8、5、1和3、10、5、4例,治疗组总有效率(75.00%)明显优于对照组(54.17%,P<0.05)。两组治疗后AFP比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带瘤生存时间(1.2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TACE可有效治疗肿瘤,是治疗失去手术治疗机会的HCC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和甲胎蛋白(AF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ELISA分别检测PHC患者TACE术前及术后第1、2、4个月血清DCP和AFP值;将95例行TACE术治疗的PHC患者根据治疗效果分为好转组和进展组,分析观察术前和术后DCP、AFP动态变化与TACE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好转组术后第2、4个月血清DCP和术后第4个月AFP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1);进展组术后第2、4个月血清DCP和术后第4个月AF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AFP〈400 ng/ml的PHC患者中进展组术后第1、2、4个月血清DC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术前、术后AFP水平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P和AFP都可以作为PHC患者TACE术疗效判断的指标,在AFP较低时DCP在判断TACE术治疗效果方面比AFP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0.
郑里  张建新 《当代医学》2010,16(5):62-65
目的探讨sICAM-l在判断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后的疗效方面的临床意义及sICAM-1与肿瘤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6例巨块型原发性肝癌(肿瘤最大径10~17cm,13.73±1.27cm)患者首次TACE术前,术后1月,第二次术后1月和14例健康人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含量。对比TACE术前、术后1月血清sICAM-l水平变化与肿块体积大小及甲胎蛋白(AFP)变化的关系。结果TACE术前原发性肝癌患者sICAM-l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ICAM-1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AFP组术前sICAM-l的水平无显著差异,术后1月sICAM-1的水平,与术前sICAM-l的水平比较显著下降(P〈0.001),二次术后1月血清sICAM-1水平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6)。第一次术后1个月肿瘤体积减小比例下降幅度与slCAM-1含量下降幅度成正相关,相关系数0.512,P〈0.05,术后slCAM-1变化水平与AFP变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584,P〈0.05。结论TACE能够降低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ICAM-1的水平,sICAM-1水平的变化与肿瘤负荷和活性密切相关。对巨块型肝癌病人,sICAM-1的含量在评价TACE疗效和判断再次TACE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尤其对AFP阴性者更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