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内经知要》将《内经》重要原文节录归类,内容少而精,为中医初学者学习《内经》的一个重要过渡读本。笔者在总结《内经知要》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为强化《内经知要》在中医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运用"以经释经,以方解经"和加入视频或照片资料等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增强《内经知要》课程教学的实用性、贯通性和生动性;通过精选案例、引入PBL教学、构建以讨论为核心的小班教学模式来规范《内经知要》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最终探究出一套融合中医思维和临床实践"两位一体"的教学方法,自编符合现行中医教学要求的《‘内经知要’案例式教材》。  相似文献   

2.
1.对祖国医学端正了认识我在没有学习中医以前,过去因误听别人的说法,错误地认为:1.中医因根据阴阳五行的学说,故而是不科学的.2.中医诊病,端赖切脉(在1954年美国出版的Major氏"世界医学史"中,第93页述及中国之诊断法则完全依赖切脉),从切脉里就可以道出一切病情,因此认为中医的诊断,亦就非常粗糙.3.中医治病,好像并无常规,只是对症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时虽略见效,但根本未能愈病.通过初步学习了"内经知要"以后,即知以上的看法是毫无根据的,显然是出于误解.今天我们要实事求是,看看内经里到底怎样说法,就我个人体会约有下列几点:1.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也就是从阴阳里指出一切事物的两方面,是相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同志们都学习了或复习了内经知要,我以为更有必要读内经或选读内经原文;因为还有有用的和重要的地方,内经知要没有采入甚至节录原文不免有些断章取义,不读原文易生误解,例如内经知要治则篇录内经至真要大论的一段“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把帝曰以下九字抹掉,这样对于下文可能有错误的体会,反治二字是下文关键处,没有反治的看法,那么热因寒用、寒因热用是不是就等于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有了反治的观点,才体会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是技术上的问题,因此知道热以治寒佐以寒药,寒以治热佐以热药,或是热药冷服,寒药热服,所谓因势利导,防其格拒不入;才体会到通因通用、塞因塞用是方法上的问题,更可以了解通因塞用、塞因通用,才是正治的手段。这里研究一下通因通用、塞因塞用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本刊1956年12月号,已把上海中医研究班学员们对于学习“伤寒论”的方法,择要的介绍了一些,目的是交流学习经验。我们以为:要更进一步的发掘与整理祖国医学遗产,对于学习和研究的方法问题上,是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希望各地读者,对于他们的学习方法上,能够多提些意见。该班学员们,在学习“内经知要”的过程中,也摸索出了一些方法,我们就不多的材料中,提出了三篇:一篇是学员委员会小组交流会议的总结纲要,其余二篇是学员的个人心得,现在一并把它发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从《内经》自身所述及作者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入手研究,认为《内经》课程作为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核心课程,其在重视教学方法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与能力的培养,由此才能保证《内经》学习的长期性与连贯性,然后从培养学生阅读背诵的良好习惯、传授学生勘误解释的基本方法、提供学生鉴别分析的认识思路、构建学生合理明晰的医学体系、奠定学生学术彰显的理论基础等方面做了有关《内经》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与能力的几点思考与体会,希望对《内经》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本文为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矫形外科郭汾医师参加了上海市中医学会主办的伤科学习班后所写的论文.郭医师自从认真学习了中医的伤科之后,将祖国医学的伤科手术以及处方,用之于临床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仅就"落枕"的治疗方面,详细介绍了手法的实际操作过程并结合自己的体会,提出了治疗机制的初步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第一届中医研究班学员57人,经过二年零九个月的艰苦学习,已于3月25日毕业,并于是日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和庆祝活动.到会的有中央卫生部钱信忠副部长、中共市委教育卫生工作部杨西光部长、陈行庚副部长、市卫生局王聿先局长,以及南京中医学院、上海第一医学院及各医疗机构的来宾.二年多来,学员们在党的领导下和中医老师具体指导下,首先学习了内经知要、医学史、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方剂、温病等中医基本理论,以后又学习临床各科,如内、外、妇、儿、  相似文献   

8.
××同志: 外出归来,看见写字台上摆着你的两封来信,看罢后深为感动。你请我谈谈学习《内经》等古典医籍的经验,我也在学习,就谈点体会吧。学习《内经》等古典医籍,首先要明白其源流,了解其成书的时代背景和特点。这是很必要的。否则,只是从条文到条文,就摆脱不了单调、刻板的窠臼,这是应深以为戒的。要知道,古典医籍是密切联系临床实际的,  相似文献   

9.
杨丹  翟双庆 《中医药学报》2012,40(6):142-145
《灵素节注类编》成书于清道光十四年,为章虚谷多年潜心研究《内经》所著。作为对《内经》进行节取注解、分类编辑的重要著作之一,不拘泥于古人,注解详尽,启迪后学,备受后世推崇。通过与《内经知要》对比得出章虚谷多以临床实践体会对经文进行注释论述,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三焦"在祖国医学中是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但也是历代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的一个问题.中医杂志1957年2、10月份发表了钟、马两先生的文章,1958年三月份又发表了"关于三焦的争鸣",对我有很大启发,也引起了我对"三焦"的兴趣.我是个西医,学习中医才一年半,对中医理论尚在学习阶段,但我愿意根据文献记载,结合我仅有的西医知识,谈谈我对"三焦"的看法,希前辈们指正,历代对"三焦"的说法很多,但记载最早最详的是"内经".因此我重点的谈谈对内经"三焦"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一部影响深远的鸿篇巨著,《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作为中医经典的核心课程之一,一直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点。硕士研究生虽然在本科期间就已对《内经》有了初步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中医理论素养和功底,但在中医理论特征和思维方法的理解方面还较为欠缺,因而需要进一步深入地学习。笔者(第一作者)结合自己在研究生阶段学习《内经》课程的体会,对其教学谈如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已不能满足于已病吃药,希望能够未病先防、延年益寿的要求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况下,中医养生受到空前关注,《内经》是中医最早的一部典籍,它对养生的论叙全面而周到,笔者认真学习了《内经》中的养生学说,将自己的体会论述如下,希望对人们的养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秦伯未(1901~1970年),名之济,号谦斋,上海浦东人.生于中医世家,上海名医秦乃歌之孙.幼承庭训,经史子集、诸家医典、琴棋书画,无所不涉.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后任教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建国后任教于北京中医学院,任卫生部中医顾问及政协委员.从事中医教育和临床近50年,学识渊博,经验丰富,著述甚多,主要有<谦斋医学讲稿>、<内经知要浅解>、<中医临证备要>、<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及<中医入门>等.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对其下力气研读学习十分重要,打下《内经》的基础从而了知中医思维,对各家之说、中医各科的研读和运用不可或缺。而相对于其十四余万字的篇幅以及简古奥雅的文理,当今中医院校所开"内经学"课程的学时略显不够,若要学好《内经》,则课外的学习必不可少。结合当今中医院校本科生的课程、学习及文化素养等情况,提出"由浅入深逐步学习""文史哲学有所涉猎""机械记忆不可舍弃"课外自学《内经》的方法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从而对学生自主学习《内经》提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普外科不同于内科,最主要的一点是操作多、手术多,因此,我们在普外科临床带教中,经常发现实习医师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样就要求我们带教医师应有目的、有方向、有重点的引导他们正确掌握和了解普外科实习内容,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笔者就对普外科临床教学谈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细读、剖析<内经知要>关于<内经·病机十九条>中"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注释,结合眼科疾病临床病症的湿、肿、满表现,探讨"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对眼科胞睑疾病、白睛疾病、眼珠疾病、视衣疾病的脏腑辨证、治疗的指导作用,从而丰富眼科疾病从脾而治的脏腑证治内容.  相似文献   

17.
王玉芳 《中医药导报》2010,16(8):149-149
从树立巨著形象、了解学术价值、掌握体系内容与介绍学习方法4方面阐述了《内经选读》"绪论"的教学体会,认为"绪论"教学是〈内经选读〉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学习《内经》有关章节,对"得气"有了一定的理解和体悟。认为《内经》是通过针刺前后脉象的变化来判断有无"得气"或"气至"。针刺"得气"得的是人体的正气。得气的感觉,一种是医者感觉"徐而和",一种是医者体会到"气至如乌之集,气盛如稷之繁"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正> 三十年代,秦伯未的伯父秦恭惠,主持上海慈善团体同仁辅元堂.堂内设有施诊所,聘请曹颖甫、秦伯未及其他中医多人应诊.曹、秦均是兼职,他们分别执教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上海中国医学院.一日,曹在应诊时,遇一女病人,患咳嗽,欬则小便随出,病已日久.曹因从未见去此病,一时不知如何施治.即走至秦桌前,说明病人症状后,问秦:"这叫什么病?"秦答:"这叫膀胱欬.《内经》说:"肾欬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欬状,欬  相似文献   

20.
杨悦娅 《新中医》2006,38(4):86-87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体会到,学习经典要与临床相结合,《内经》理论一直指导着中医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是指导临床的大法。今就其中有关条文在临床应用的体会略以举隅,以求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